陈建新;乔建国
目的:探讨术后放化疗在合并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行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但无血行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资料。术后行放化疗82例,术后仅行放疗70例,分别设为 A 组和 B 组。术后化疗采用顺铂加紫杉醇方案,1个周期21天;放疗剂量50~60 Gy。观察2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结果2组患者1、3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4.6个月,B 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0.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5年生存率方面化疗2~4个周期与化疗1个周期的患者差异明显(P <0.05),化疗2~4个周期的患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法和化疗周期数与患者预后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A 组患者的Ⅰ~Ⅱ级胃肠管反应、Ⅰ~Ⅱ级放射性食管炎和Ⅰ~Ⅱ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组患者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术后放化疗能够提高淋巴结阳性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率,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潘险峰;龙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与分析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与肩胛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舌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老年舌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肩胛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阴性和阳性患者复发率及转阴率、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转阴率为86.49%(32/37),明显高于对照组64.86%(24/37)(P <0.05)。观察组转阴者和阳性者复发率分别为6.25%(2/32)、20.00%(1/5),与对照组8.33%(2/24)、37.50%(3/8)比较(前者 P >0.05)(后者 P <0.05)。2组患者KPS 改善率比较 P <0.05。结论采用肩胛舌骨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舌癌复发率较低,疗效更好及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翁海勇;郑根建;何龙;云蔓;王琼超;李鹏程;唐乃高;肖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以18F 标记的脱氧葡萄糖(FDG)为示踪剂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18F-FDG PET/CT 术前评估资料,总结18F-FDG PET/CT在判断 Bismuth-Corlette 分型、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可切除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结果①PET/CT 检查中共有37例患者的 Bismuth-Corlette 分型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准确率为82.22%;②PET/CT 检查在诊断淋巴结转移上的敏感性、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77.78%、83.33%和80.00%,PET/CT 检查在诊断远处转移上的敏感性、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55.56%、92.59%和77.78%;③术前 PET/CT 检查评价可切除病例有34例,术中有29例评价为可切除;术前 PET/CT 检查评价不可切除病例有11例,术中有2例评价为可切除,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50,P >0.05)。结论18F-FDG PET/CT 在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评估中有着较高的价值,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可以作为肿瘤可切除评价中的重要手段。
作者:周少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引起胃癌微创 D2根治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探讨防治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配到微创组(腹腔镜辅助胃癌 D2根治术)和开腹组(开腹全胃切除胃癌 D2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并对引起并发症危险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2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是微创组195.2 min和开腹组199.5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是微创组101.2 ml 和开腹组162.5 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是微创组2.5天和开腹组4天,平均住院时间分别是6.2天和15天,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微创组23.8%(10例)和开腹组38.8%(14例)。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因素有:生活习惯(抽烟、喝酒、饮食不规律等)、肿瘤大小、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类、手术吻合方法等。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 D2根治术伤口小,具有明显优势,术后并发症与患者不良生活习惯、肿瘤形态和手术方法等有关。
作者:林宝行;叶进军;闫玉矿;李德宁;陶绪雄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外周血β-HCG mRNA 表达情况,评价其表达与不同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28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5例葡萄胎、10例正常妊娠妇女和10例非妊娠妇女外周血。运用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个核细胞和滋养细胞后采用 RT-PCR 方法检测四者β-HCG mRNA 表达水平,并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临床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10例非妊娠妇女外周血β-HCG mRNA 表达均阴性,10例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中3例见β-HCG mRNA 扩增条带,15例葡萄胎患者外周血中8例见β-HCG mRNA 扩增条带,28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外周血中24例见β-HCG mRNA 扩增条带,正常妊娠妇女β-HCG mRNA 表达水平低于葡萄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P <0.05)。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外周血β-HCG mRNA 表达与治疗前血β-HCG 水平、肺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 <0.05)。28例随访病例中只有1例进展,无复发病例。结论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不表达β-HCG mRNA。正常妊娠、葡萄胎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均有滋养细胞脱落入血。外周血滋养细胞β-HCG mRNA 可能成为评估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早期血行转移的有效指标。
作者:范思斯;潘玫;秦海燕;郑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幕上肿瘤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50例,按照麻醉维持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全身麻醉后静脉单次注射1.5%的利多卡因2 mg/kg,并以每小时2 mg/kg 的速度输注至手术完毕。对照组则等条件输注生理盐水。分别测定输注前、输注后1 h、2 h、3 h 及术后的血糖(Glu)、血浆乳酸浓度(Lac),脑氧代谢率(CMRO2)、脑葡萄糖代谢率(CMRglu),脑颈静脉球-动脉乳酸差值(Djv-aLac);记录手术相关数据包括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 Glasgow 昏迷评分状况。结果术后脑静脉氧含量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Djv-aLac 和 CM-RO2观察组始终低于对照组(P <0.05),Glu 、CMRglu、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 Glasgow 昏迷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利多卡因可以降低幕上肿瘤切除患者术中脑氧代谢率,血糖波动小,安全可靠。
作者:邓清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2代杂交捕获法检测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 DNA(HC2-HPV-DNA)对宫颈癌病变筛查中的应用及准确性。方法选取110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LCT)检查、HC2-HPV-DNA 检测及宫颈组织病理活检,观察分析 LCT 检查、HC2-HPV-DNA 检测和二者联合检查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及预测值情况。结果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C2-HPV-DNA 的阳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义意(P <0.05), HC2-HPV-DNA 与 LCT 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1%、40.0%、95.3%,敏感性较单独检测显著提高(P <0.05)。结论HC2-HPV-DNA 是宫颈癌病变筛选的良好参照指标,随病变程度的增加,筛选准确性尤为突出, HC2-HPV-DNA 与 LCT 方法联合运用可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季冰;何浪驰;郭芝亮;施全;黄子健;黄峥;黄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患者,行米托蒽醌+阿糖胞苷(MA)方案。研究组45例患者,行吡柔比星+阿糖胞苷(TA)方案。比较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完全缓解(CR)24例、部分缓解(PR)11例,高于对照组的22例、10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总有效率77.8%,与对照组的71.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感染率为60.0%(27/45),高于对照组的37.8%(1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骨髓抑制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不良反应2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难治性 AML 的疗效确切。虽然其感染率高,骨髓抑制较明显,但经对症治疗均可较快好转,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作者:郑治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重组改构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局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的近期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收集53例中至大量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尽量排尽恶性体腔积液后,腔内注入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15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20 ml,一周两次。治疗后1个月观察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5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及稳定(SD)38例,疾病进展(PD)6例,临床获益率(CBR)88.7%。生活质量提高并完成全身化疗者23例。主要毒副作用为发热及局部疼痛。结论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局部治疗恶性体腔积液近期疗效确定,副作用小,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局部治疗恶性体腔积液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李淑娈;丛明华;代忠;刘金英;刘微微;刘雪辉;李啸宇;卢世琰;于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患者男性,21岁,因“胸闷、气急1月余”就诊。2013年8月1日胸片检查:右侧胸腔大片阴影,考虑纵膈肿瘤可能性大。同时 CT 报告提示:右前纵膈巨大占位,考虑来源于胸腺瘤可能(生殖细胞肿瘤不除外);右肺中叶压迫性肺不张;右肺少许慢性炎症;右侧胸腔少量积液。8月22日胸部 B 超引导穿刺(胸腔肿块穿刺活检),组织学报告提示:恶性肿瘤。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确诊为卵黄囊瘤(内胚窦瘤)伴部分坏死。由于肿瘤巨大无法切除,2013年8月26日用 IEP 方案化疗。化疗过程中有明显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症状,严重骨髓抑制反应。病程中患者持续发热,高至39℃,伴胸闷气急,不能平卧。因考虑该化疗方案副反应明显,疗效不显著,化疗方案更改为 DP 方案。 DP 方案:多西他赛120 mg,d1;顺铂60 mg,d1~3;21天为1个周期。化疗过程顺利,甲胎蛋白有明显下降趋势。连续化疗6次,并同步进行 x-线放射治疗,总剂量3600 cGy,分次量180 cGy;27°与207°对穿照射。经过化、放疗后肿瘤显著缩小,AFP 正常。
作者:李芳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辅助化疗对老年Ⅱ~Ⅲ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将78例结肠癌患者按照是否化疗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在根治术后进行辅助化疗。观察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价以及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 GLQI 总分、生理功能状态及症状与体征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 GLQI 总分、生理功能状态及症状与体征评分也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别(P >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腹腔镜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治疗,能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并且能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
作者:陈建新;乔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内镜治愈性切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的8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类型、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80例早期胃癌癌灶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及组织学完整治愈率为98.75%,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97.5%、92.5%。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患者预后与肿瘤部位、大体类型无关(P >0.05),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低分化、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深及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预后较差,临床上要高度关注这些因素来评估预后,伴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应接受综合治疗并严密随访。
作者:肖江梅;孟祥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麻支撑喉镜联合电子喉镜行射频揭盖术治疗早期声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会厌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射频+切除+射频的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手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嗓音学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愈率和术后复发率。结果嗓音学参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振幅微扰,基频微扰,标准规范化噪声能量,和谐噪比的嗓音学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基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01.7±12.2)min 和术中出血量(9.0±2.3)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5.4±12.6)min 与(14.6±3.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在支撑喉镜下检查创面均基本愈合,患者声带运动正常,发声较好。观察组患者的3年复发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5年复发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麻支撑喉镜联合电子喉镜行射频揭盖术治疗早期声门癌手术时间短,嗓音损伤小,出血量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浩明;江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TMZ)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脑胶质细胞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 TMZ 治疗,而对照组只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对2组的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有效率为54.2%,高于对照组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45.8%;2年生存率为58.3%,显著高于对照组25.0%。2组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 TMZ 治疗术后脑胶质瘤患者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纯放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广升;马玉琢;张素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药量及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全麻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麻醉,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刻 BIS、MAP、HR、VAS 评分和 Ramsay 评分变化情况,以及麻醉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 T1、T3~T6时 HR 和 MAP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实验组仅在T1时 BIS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 h 和术后4 h 时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而 Ramsay 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麻药剂量,提高全麻麻醉的镇痛、镇静效果,安全性良好,可作为临床常规应用。
作者:欧阳文博;刘东辉;梁健群;邓志海;闫俊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 Dukes B 期大肠癌患者根治性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Dukes B 期大肠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手术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联合组:在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化疗。化疗方案:甲酰四氢叶酸钙每日300 mg/m 2静脉注射(2 h 注射完毕)+5-氟尿嘧啶每日600 mg/m 2持续静脉给药24 h,连续2天。2~3周为1个疗程,5个疗程为1个周期。单纯手术组:仅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不辅助化疗。记录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结果单纯手术组和联合组 Dukes B1期、DukesB2期、Dukes B3期分别占11%、20%、19%和14%、2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0.001、0.002,P >0.05);单纯手术组和联合组3年无瘤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4%、92%和6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7,P <0.05)。结论Dukes B 期大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辅助5-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钙化疗,能够明显提高3年无瘤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志发;刘正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4年6月收治的63例肺癌脊柱转移患者的手术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48例和保守治疗组15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状态。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中位 OS 为9.8个月,1年 OS 为39.8%,2年 OS 为18.7%和5年 OS 为3.6%。骨转移患者生存期远处转移患者显著延长(P =0.040)。稳定和不稳定骨转移的 OS 比较无显著差异(P =0.739)。保守组中位数 OS 为5.0个月,1年 OS 为22.9%,2年 OS 为8.8%,5年 OS为3.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脊柱转移数量对 OS 存在显著的影响。组织学类型,脊髓病变位置或治疗方案对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手术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手术组有24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Z =2.673,P <0.05)。保守组 VAS 评分及 KPS 评分中位数均无显著改善。2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 <0.05)。此外,稳定性评估显示,脊柱稳定性对患者的预后无影响(P =0.739)。结论肺癌脊柱转移瘤手术效果显著,手术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优于保守组患者。
作者:钟广彬;陈志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胡椒碱对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 MTT 法检测胡椒碱对人肝癌 SMMC-7721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采用 HE 法荧光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采用 Annexin V-PI 流式细胞术分析胡椒碱对人肝癌 SMMC-7721细胞各个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胡椒碱对 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的形式,经计算 IC 50为(18.5±4.33)μmol/L。对照组中肝癌细胞 SMMC-7721核表面发出均匀荧光,光滑不毛糙;实验组中肝癌细胞 SMMC-7721核坏死碎片,包括皱缩等,荧光清晰但浓染致密,呈现出典型的细胞凋亡性状特点。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胡椒碱25μmol/L和50μmol/L 2种浓度均对 SMMC-7721细胞各个细胞周期有显著影响(P <0.05)。随着胡椒碱剂量的增加,G0/G1期和S 期细胞比率显著降低,G2/M 细胞比率显著升高(P <0.05)。结论胡椒碱对人肝癌 SMMC-7721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主要将其停留于 G2/M 这一细胞周期,具有开发为治疗肝癌药物的潜在价值,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阿荣;乔延江;博?格日勒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以及诊治分析。方法采用光镜和免疫荧光染色对3例原发于睾丸类癌进行检测分析。结果3例睾丸原发性类癌组织界限清楚,质地中等硬度,切面呈灰黄色;癌细胞较小,呈柱状或多角形,胞质中等,形态大小均一;细胞质略嗜伊红颗粒形态,胞界模糊;细胞核居中央,圆形单一,染色质点状,未见核分裂象;肿瘤细胞排列呈条索状和巢状,一些组织内可见不规则较大的腺腔样结构;各癌巢间有纤细的纤维组织间隔,未见淋巴细胞浸润;细胞层次模糊,异型性不显著,周围见血管环绕;3例癌组织经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突触素(Syn)、和嗜铬素 A(CgA)呈阳性反应,而波形蛋白(Vimentin)呈阴性表达。结论睾丸原发性类癌临床罕见,特点尚缺乏统一性,需与其他睾丸肿瘤和转移性类癌相鉴别。
作者:陈响秋;郑少斌;何兵;张辉见;钟缔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