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胡椒碱对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体外实验研究

阿荣;乔延江;博?格日勒图

关键词:胡椒碱, 肝癌, 细胞周期, 凋亡
摘要:目的:探讨胡椒碱对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 MTT 法检测胡椒碱对人肝癌 SMMC-7721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采用 HE 法荧光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采用 Annexin V-PI 流式细胞术分析胡椒碱对人肝癌 SMMC-7721细胞各个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胡椒碱对 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的形式,经计算 IC 50为(18.5±4.33)μmol/L。对照组中肝癌细胞 SMMC-7721核表面发出均匀荧光,光滑不毛糙;实验组中肝癌细胞 SMMC-7721核坏死碎片,包括皱缩等,荧光清晰但浓染致密,呈现出典型的细胞凋亡性状特点。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胡椒碱25μmol/L和50μmol/L 2种浓度均对 SMMC-7721细胞各个细胞周期有显著影响(P <0.05)。随着胡椒碱剂量的增加,G0/G1期和S 期细胞比率显著降低,G2/M 细胞比率显著升高(P <0.05)。结论胡椒碱对人肝癌 SMMC-7721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主要将其停留于 G2/M 这一细胞周期,具有开发为治疗肝癌药物的潜在价值,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利多卡因对幕上肿瘤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幕上肿瘤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50例,按照麻醉维持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全身麻醉后静脉单次注射1.5%的利多卡因2 mg/kg,并以每小时2 mg/kg 的速度输注至手术完毕。对照组则等条件输注生理盐水。分别测定输注前、输注后1 h、2 h、3 h 及术后的血糖(Glu)、血浆乳酸浓度(Lac),脑氧代谢率(CMRO2)、脑葡萄糖代谢率(CMRglu),脑颈静脉球-动脉乳酸差值(Djv-aLac);记录手术相关数据包括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 Glasgow 昏迷评分状况。结果术后脑静脉氧含量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Djv-aLac 和 CM-RO2观察组始终低于对照组(P <0.05),Glu 、CMRglu、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 Glasgow 昏迷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利多卡因可以降低幕上肿瘤切除患者术中脑氧代谢率,血糖波动小,安全可靠。

    作者:邓清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诱导化疗治疗Ⅲ、Ⅳa 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诱导化疗治疗Ⅲ、Ⅳa 期鼻咽癌(NP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多西他赛联合顺铂(TP)组29例和顺铂联合氟尿嘧啶(PF)组30例。各组均接受3周期的诱导化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以及近期疗效。采用 Kaplan-Meier 分析,计算生存率。结果化疗结束后 TP 组有效率为89.6%,PF 组有效率为86.7%。治疗结束后,平均随访时间29个月。 TP 组9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2例局部复发,4例远处转移,3例转移且随后死亡。3年的整体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9%和84.7%。 PF组14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6例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5例转移,其中3例死亡。3年的整体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3.6%和79.5%(P <0.05)。 TP 组和 PF 组3级以上急性毒性有差异(P <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是一种可行且耐受的 NPC 治疗方法。

    作者:韦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保留部分前列腺部尿道和耻骨前列腺韧带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保留部分前列腺尿道及耻骨前列腺韧带(PP)对减少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前列腺癌患者104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RRP)治疗,观察组54例在保留部分前列腺尿道及 PP 的基础上行 RRP 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1、3、6、12个月完全控尿率分别为51.9%(28/54)、87.0%(47/54)、92.6%(50/54)及98.1%(53/5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2.0%(11/50)、44.0%(22/50)、76.0%(38/50)及88.0%(44/50)],各时段的 MHU 评分和 ICIQ-SF 评分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保留部分前列腺尿道及 PP,可有效提高完全控尿率,改善尿失禁等级评分及自我评分。

    作者:杜小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T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复发难治性 T 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6例复发难治性 T 细胞淋巴瘤患者,移植前均接受过各种化疗方案仍未取得缓解或者复发难治性。单倍型供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采用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预处理方案为伊达比星、氟达拉滨、白消安、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全身照射等,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联合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 A、氨甲蝶呤等,移植后观察患者不良反应、GVHD 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 及血小板≥20×109/L 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7.3 d 及20.3 d,植入证据检测为100%完全供者造血,随访至2014年11月,中位随访时间24.0个月(8~40个月),2例患者死于复发,其它4例患者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无病生存率达到66.7%,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40个月。结论Allo-HSCT 治疗复发难治性 T 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可在临床广泛开展。

    作者:郭智;陈惠仁;杨凯;刘晓东;何学鹏;楼金星;陈鹏;张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YB-1蛋白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Y 盒结合蛋白1(YB-1)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细胞中,是一种 DNA/RNA 结合蛋白,结构上包含一个高度保守的冷休克结构域(cold shock domain,CSD),能够与目的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内部的 Y-box 序列(CTGAT TGG CCA A)特异性结合[1]。近年来,人们对 YB-1蛋白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已成为恶性肿瘤研究中的热点之一。研究已证实 YB-1在前列腺癌[2]、非小细胞肺癌[3]、关节滑膜肉瘤[4]、乳腺癌[5]、卵巢癌[6]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出现异常表达或核移位现象,而 YB-1蛋白核定位则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疾病诊断中的一种新的标志物[7],因此有望成为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的理想靶点。

    作者:常林林(综述);安云婷(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评价重组改构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局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的近期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收集53例中至大量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尽量排尽恶性体腔积液后,腔内注入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15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20 ml,一周两次。治疗后1个月观察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5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及稳定(SD)38例,疾病进展(PD)6例,临床获益率(CBR)88.7%。生活质量提高并完成全身化疗者23例。主要毒副作用为发热及局部疼痛。结论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局部治疗恶性体腔积液近期疗效确定,副作用小,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局部治疗恶性体腔积液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李淑娈;丛明华;代忠;刘金英;刘微微;刘雪辉;李啸宇;卢世琰;于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四肢骨肉瘤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四肢骨肉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32例四肢骨肉瘤进行保肢术,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4例患者采用保肢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68例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保肢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肢体功能、化疗期间毒性反应、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害、末梢神经毒性、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 Enneking 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3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较单纯保肢手术治疗四肢骨肉瘤,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能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延长术后生存时间和远期生存率。

    作者:高强;李晓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8F-FDG PET/CT 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以18F 标记的脱氧葡萄糖(FDG)为示踪剂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18F-FDG PET/CT 术前评估资料,总结18F-FDG PET/CT在判断 Bismuth-Corlette 分型、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可切除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结果①PET/CT 检查中共有37例患者的 Bismuth-Corlette 分型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准确率为82.22%;②PET/CT 检查在诊断淋巴结转移上的敏感性、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77.78%、83.33%和80.00%,PET/CT 检查在诊断远处转移上的敏感性、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55.56%、92.59%和77.78%;③术前 PET/CT 检查评价可切除病例有34例,术中有29例评价为可切除;术前 PET/CT 检查评价不可切除病例有11例,术中有2例评价为可切除,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50,P >0.05)。结论18F-FDG PET/CT 在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评估中有着较高的价值,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可以作为肿瘤可切除评价中的重要手段。

    作者:周少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人参皂甙 Rgl 体外抑制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 Rg1体外抑制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 MG-63人骨肉瘤细胞,镜下观察并行 CD133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分为生理盐水组、20μg/mL 人参皂苷 Rg1组和40μg/mL 人参皂苷 Rg1组;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人参皂苷 Rg1对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增殖抑制作用;DAPI 核染检测人参皂苷 Rg1诱导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凋亡,并分析细胞的光密度和面密度变化。结果培养 MG-63人骨肉瘤细胞 CD133呈阳性反应;MTT 法实验结果显示:20μg/mL 和40μg/mL 人参皂苷 Rg1对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3.47%和41.84%,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 <0.05,P <0.01);DAPI 核染检测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人参皂苷 Rg1组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的光密度和面密度值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人参皂苷 Rg1对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徐子彧;杜心如;骆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液血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液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90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分成七氟醚吸入组45例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45例,2组患者分别在麻醉前、诱导后30 min、诱导后90 min,抽取桡动脉血5 ml,检查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2组各时间点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诱导后30 min 和诱导后90 min 较麻醉前时间点,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显著下降(P <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在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从血流变学角度而言,七氟醚或丙泊酚麻醉能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均能安全用于结肠癌患者根治术。

    作者:陈娟;王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替吉奥与奈达铂联合治疗方案在老年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分析

    目的:探讨替吉奥与奈达铂联合治疗方案在老年晚期胃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替吉奥与奈达铂联合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和观察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进展11例,稳定13例,部分缓解30例,总有效率为55.55%。对照组患者中进展23例,稳定21例,部分缓解10例,总有效率为18.52%。2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54例患者中未发生药物相关性死亡事件,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疲劳感、消化道毒性,少数出现轻度肾功能损害、轻度肝功能损害,经过对症处理均得到缓解。结论采用替吉奥与奈达铂联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疗效较佳,不良反应较轻,老年患者对该方案有较好的耐受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程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实用癌症杂志》2015年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

    目的:研究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4年6月收治的63例肺癌脊柱转移患者的手术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48例和保守治疗组15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状态。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中位 OS 为9.8个月,1年 OS 为39.8%,2年 OS 为18.7%和5年 OS 为3.6%。骨转移患者生存期远处转移患者显著延长(P =0.040)。稳定和不稳定骨转移的 OS 比较无显著差异(P =0.739)。保守组中位数 OS 为5.0个月,1年 OS 为22.9%,2年 OS 为8.8%,5年 OS为3.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脊柱转移数量对 OS 存在显著的影响。组织学类型,脊髓病变位置或治疗方案对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手术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手术组有24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Z =2.673,P <0.05)。保守组 VAS 评分及 KPS 评分中位数均无显著改善。2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 <0.05)。此外,稳定性评估显示,脊柱稳定性对患者的预后无影响(P =0.739)。结论肺癌脊柱转移瘤手术效果显著,手术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优于保守组患者。

    作者:钟广彬;陈志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胃癌根治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的疲劳综合征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基本情况,其中疲劳综合征患者72例,对照组60例。分析2组之间的治疗方式,实验室化验结果和问卷变量。 Logistic 回归模型确定癌症相关疲劳综合征的情况。 Wilcoxon 秩和检验2组年龄、CRF 症状评分情况。 P <0.05认为具有统计显著差异。结果EORTC QLQ C30生活质量问卷结果显示,5个变量与癌症疲劳综合征相关:医院焦虑和抑郁程度评分(HADS)、EORTC 疼痛、失眠程度、胃癌全身副作用、血浆钠。人口学或治疗变量与疲劳综合征无关。临床痛苦情绪和主观睡眠紊乱以及全身治疗的副作用与治疗后癌症相关疲劳综合征相关(R2=0.46)。结论本研究确定了胃癌根治术疲劳综合征的相关因素,以便于对症治疗。

    作者:许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混合移植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移植材料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混合移植治疗,对照组采用自体骨与人造移植物混合移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55.0%(22/40)]显著高于对照组[32.5%(13/40)],术后骨性愈合时间[(14.5±2.2)个月]显著低于对照组[(16.2±2.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47.2%(17/36)]显著低于对照组[75.0%(24/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治疗满意率[77.5%(31/40)]高于对照组[65.0%(26/4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75.0%(27/36)]显著高于对照组[46.9%(27/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混合移植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治疗优良率和满意率,加速骨性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并提高长期预后。

    作者:潘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胃癌根治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药量及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药量及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全麻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麻醉,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刻 BIS、MAP、HR、VAS 评分和 Ramsay 评分变化情况,以及麻醉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 T1、T3~T6时 HR 和 MAP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实验组仅在T1时 BIS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 h 和术后4 h 时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而 Ramsay 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麻药剂量,提高全麻麻醉的镇痛、镇静效果,安全性良好,可作为临床常规应用。

    作者:欧阳文博;刘东辉;梁健群;邓志海;闫俊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胡椒碱对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胡椒碱对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 MTT 法检测胡椒碱对人肝癌 SMMC-7721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采用 HE 法荧光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采用 Annexin V-PI 流式细胞术分析胡椒碱对人肝癌 SMMC-7721细胞各个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胡椒碱对 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的形式,经计算 IC 50为(18.5±4.33)μmol/L。对照组中肝癌细胞 SMMC-7721核表面发出均匀荧光,光滑不毛糙;实验组中肝癌细胞 SMMC-7721核坏死碎片,包括皱缩等,荧光清晰但浓染致密,呈现出典型的细胞凋亡性状特点。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胡椒碱25μmol/L和50μmol/L 2种浓度均对 SMMC-7721细胞各个细胞周期有显著影响(P <0.05)。随着胡椒碱剂量的增加,G0/G1期和S 期细胞比率显著降低,G2/M 细胞比率显著升高(P <0.05)。结论胡椒碱对人肝癌 SMMC-7721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主要将其停留于 G2/M 这一细胞周期,具有开发为治疗肝癌药物的潜在价值,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阿荣;乔延江;博?格日勒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应用不同辅助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治疗后应用膀胱内灌注不同药物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照入院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化疗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化疗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为(22.5±2.0)个月;观察2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生存率(6个月、1年、3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29%(29/34),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25/34)(χ2=25.19,P <0.05);观察组6个月、1年、3年生存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5.29%(12/34),明显低于对照组61.76%(21/34)(χ2=13.28,P <0.05)。结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治疗后应用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化疗可减少复发,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率,进而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别克波拉提?别坎;哈力哈西?胡斯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腔内超声在腹部肿瘤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腔内超声在腹部肿瘤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4月90例腹部肿瘤患者腔内超声术前诊断及分期的结果,并与增强 CT 及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腔内超声肿瘤检出率99.2%,高于螺旋 CT 的肿瘤检出率74.2%;腔内超声在腹部肿瘤分期的整体准确率为76.7%(69/90),增强 CT分期准确率为58.9%(53/90),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腔内超声能清晰显示腹部肿瘤大小、形态及其浸润深度,可以为腹部肿瘤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叶薇;孔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Dukes B期大肠癌根治性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 Dukes B 期大肠癌患者根治性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Dukes B 期大肠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手术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联合组:在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化疗。化疗方案:甲酰四氢叶酸钙每日300 mg/m 2静脉注射(2 h 注射完毕)+5-氟尿嘧啶每日600 mg/m 2持续静脉给药24 h,连续2天。2~3周为1个疗程,5个疗程为1个周期。单纯手术组:仅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不辅助化疗。记录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结果单纯手术组和联合组 Dukes B1期、DukesB2期、Dukes B3期分别占11%、20%、19%和14%、2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0.001、0.002,P >0.05);单纯手术组和联合组3年无瘤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4%、92%和6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7,P <0.05)。结论Dukes B 期大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辅助5-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钙化疗,能够明显提高3年无瘤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志发;刘正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