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险峰;龙建
目的:探讨 Dukes B 期大肠癌患者根治性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Dukes B 期大肠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手术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联合组:在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化疗。化疗方案:甲酰四氢叶酸钙每日300 mg/m 2静脉注射(2 h 注射完毕)+5-氟尿嘧啶每日600 mg/m 2持续静脉给药24 h,连续2天。2~3周为1个疗程,5个疗程为1个周期。单纯手术组:仅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不辅助化疗。记录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结果单纯手术组和联合组 Dukes B1期、DukesB2期、Dukes B3期分别占11%、20%、19%和14%、2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0.001、0.002,P >0.05);单纯手术组和联合组3年无瘤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4%、92%和6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7,P <0.05)。结论Dukes B 期大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辅助5-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钙化疗,能够明显提高3年无瘤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志发;刘正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的预后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将年龄范围在60~69岁和70~77岁2个年龄组纳入研究,随访的中位数为14.5个月。结果2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3.0±4.1)%(60~69)岁和(14.4±4.9)%(70~77)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阶段,2组毒性和化疗可行性具有显著差异。相比60~69岁的患者,70~79岁的患者出现更多的肺部合并症(P =0.02),糖尿病(P =0.04),心脏并发症(P =0.08)和前期癌症疾病(P =0.08),均与生存率负相关。结论高龄(≥70~77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较短的存活率,且患有更多并发症。
作者:刘永刚;刘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混合移植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移植材料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混合移植治疗,对照组采用自体骨与人造移植物混合移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55.0%(22/40)]显著高于对照组[32.5%(13/40)],术后骨性愈合时间[(14.5±2.2)个月]显著低于对照组[(16.2±2.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47.2%(17/36)]显著低于对照组[75.0%(24/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治疗满意率[77.5%(31/40)]高于对照组[65.0%(26/4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75.0%(27/36)]显著高于对照组[46.9%(27/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混合移植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治疗优良率和满意率,加速骨性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并提高长期预后。
作者:潘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效果及医疗费用。方法纳入的100例中重度晚期癌痛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此用药基础上增加人体穴位生物电刺激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缓解程度有差异;治疗组恶心呕吐及便秘不良反应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其余不良反应2组间无差异。治疗组生物电费用为(97.9±65.3)元,其余费用治疗组医疗均少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中重度癌痛能明显提高止痛效果,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费用。
作者:李秋宏;郑伟;刘志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术后放化疗在合并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行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但无血行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资料。术后行放化疗82例,术后仅行放疗70例,分别设为 A 组和 B 组。术后化疗采用顺铂加紫杉醇方案,1个周期21天;放疗剂量50~60 Gy。观察2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结果2组患者1、3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4.6个月,B 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0.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5年生存率方面化疗2~4个周期与化疗1个周期的患者差异明显(P <0.05),化疗2~4个周期的患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法和化疗周期数与患者预后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A 组患者的Ⅰ~Ⅱ级胃肠管反应、Ⅰ~Ⅱ级放射性食管炎和Ⅰ~Ⅱ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组患者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术后放化疗能够提高淋巴结阳性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率,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潘险峰;龙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三苯氧胺联合岩鹿乳康胶囊治疗子宫肌瘤伴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子宫肌瘤伴乳腺增生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三苯氧胺片联合岩鹿乳康胶囊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口服三苯氧胺片,2组分别于月经后5天开始服用,直到月经来潮停止用药。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瘤体缩小程度、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三苯氧胺联合岩鹿乳康胶囊治疗子宫肌瘤伴乳腺增生,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作者:王丰莲;庞利涛;姜丽萍;李会杰;胡开辉;姜慧萍;周立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液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90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分成七氟醚吸入组45例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45例,2组患者分别在麻醉前、诱导后30 min、诱导后90 min,抽取桡动脉血5 ml,检查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2组各时间点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诱导后30 min 和诱导后90 min 较麻醉前时间点,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显著下降(P <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在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从血流变学角度而言,七氟醚或丙泊酚麻醉能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均能安全用于结肠癌患者根治术。
作者:陈娟;王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TMZ)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脑胶质细胞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 TMZ 治疗,而对照组只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对2组的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有效率为54.2%,高于对照组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45.8%;2年生存率为58.3%,显著高于对照组25.0%。2组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 TMZ 治疗术后脑胶质瘤患者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纯放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广升;马玉琢;张素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隆突下淋巴结切除在食管癌患者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行食管癌切除术1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分为清扫组(139例)和未清扫组(24例)。结果163例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比率为10.4%。清扫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未清扫组(P <0.05)。肿瘤长度、部位、浸润深度与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中应根据患者体质、肿瘤特性合理清扫此区域淋巴结。
作者:吴洲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4年6月收治的63例肺癌脊柱转移患者的手术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48例和保守治疗组15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状态。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中位 OS 为9.8个月,1年 OS 为39.8%,2年 OS 为18.7%和5年 OS 为3.6%。骨转移患者生存期远处转移患者显著延长(P =0.040)。稳定和不稳定骨转移的 OS 比较无显著差异(P =0.739)。保守组中位数 OS 为5.0个月,1年 OS 为22.9%,2年 OS 为8.8%,5年 OS为3.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脊柱转移数量对 OS 存在显著的影响。组织学类型,脊髓病变位置或治疗方案对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手术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手术组有24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Z =2.673,P <0.05)。保守组 VAS 评分及 KPS 评分中位数均无显著改善。2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 <0.05)。此外,稳定性评估显示,脊柱稳定性对患者的预后无影响(P =0.739)。结论肺癌脊柱转移瘤手术效果显著,手术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优于保守组患者。
作者:钟广彬;陈志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二维超声及弹性应变率比值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准确度,探讨二维超声及弹性应变率比值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85个肿块病灶分别进行二维超声和弹性成像检查,并且接受二维超声和弹性成像联合应用的检查。结果在85个肿块中,经病理检测证实良性56个,恶性29个。二维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率、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2.45%,81.10%,81.17%和85.78%,88.32%,88.24%(P >0.05);联合应用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为96.85%和94.23%(P <0.05)。结论二维超声及弹性成像技术都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但是它们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肿块的术前诊断率。
作者:胡建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腔内超声在腹部肿瘤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4月90例腹部肿瘤患者腔内超声术前诊断及分期的结果,并与增强 CT 及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腔内超声肿瘤检出率99.2%,高于螺旋 CT 的肿瘤检出率74.2%;腔内超声在腹部肿瘤分期的整体准确率为76.7%(69/90),增强 CT分期准确率为58.9%(53/90),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腔内超声能清晰显示腹部肿瘤大小、形态及其浸润深度,可以为腹部肿瘤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叶薇;孔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辅助化疗对老年Ⅱ~Ⅲ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将78例结肠癌患者按照是否化疗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在根治术后进行辅助化疗。观察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价以及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 GLQI 总分、生理功能状态及症状与体征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 GLQI 总分、生理功能状态及症状与体征评分也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别(P >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腹腔镜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治疗,能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并且能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
作者:陈建新;乔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肿瘤周边区微淋巴管密度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115例,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 LYVE-1、HIF-1α、VEGF-C 的表达水平,低倍镜下分别对子宫内膜癌组织肿瘤边缘(P-LVD)和中心区阳性淋巴管密集区域(I-LVD)。结果P-LVD 与肿瘤分化程度、FIGO 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否有关(P <0.05),I-LVD 与所有参数无关(P >0.05);HIF-1α和 VEGF-C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19%和52.38%;P-LVD、病理类型、FIGO 分期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HIF-1α和 VEGF-C 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表达较高;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 P-LVD、病理类型和 FIGO 分期。
作者:王梅;李征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幕上肿瘤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50例,按照麻醉维持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全身麻醉后静脉单次注射1.5%的利多卡因2 mg/kg,并以每小时2 mg/kg 的速度输注至手术完毕。对照组则等条件输注生理盐水。分别测定输注前、输注后1 h、2 h、3 h 及术后的血糖(Glu)、血浆乳酸浓度(Lac),脑氧代谢率(CMRO2)、脑葡萄糖代谢率(CMRglu),脑颈静脉球-动脉乳酸差值(Djv-aLac);记录手术相关数据包括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 Glasgow 昏迷评分状况。结果术后脑静脉氧含量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Djv-aLac 和 CM-RO2观察组始终低于对照组(P <0.05),Glu 、CMRglu、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 Glasgow 昏迷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利多卡因可以降低幕上肿瘤切除患者术中脑氧代谢率,血糖波动小,安全可靠。
作者:邓清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 VATS 解剖性肺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 VAMT 解剖性肺切除术治疗的148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切口长度为(7.59±1.50) cm,手术时间为(149.58±10.45)min,术中出血量为(149.59±20.98) mL,平均住院时间(7.65±0.5) d。左下肺叶切除率高为25.68%,各肺叶切除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鳞癌发病率高为46.62%,各病理类型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N0期比例为65.54%,各病理分期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86%,各类并发症发生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 >0.05)。5年生存率为68.24%,各年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VATS 解剖性肺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联合组(TACE +MWA)与对照组(单纯 TA-CE),随访1~3年,对比两组疗效、长期生存率和治疗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疗效明显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生存期延长(P <0.05);无出血、肿瘤破裂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ACE 联合MWA 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较单独应用 TACE 可以更好地控制肝内病变,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飞;张晓阳;聂双发;孙光源;韩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胸科手术麻醉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进行手术的9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 A、B、C 3组,每组32例。 A 组患者接受4μg/L 瑞芬太尼麻醉,B 组患者接受6μg/L 瑞芬太尼麻醉,C 组接受8μg/L 瑞芬太尼麻醉。比较3组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发生情况及综合指标。结果3组患者术中情况(P >0.05);B 组患者综合指标明显优于 A、C 组患者(P <0.05),A、C 组患者综合指标比较,P >0.05;C 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长于 A、B 组。结论6μg/L 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患者胸科手术中安全性高、能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应激反应。
作者:曹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估大剂量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剂量或超大剂量羟考酮缓释片镇痛治疗20例晚期癌痛患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等。结果80%(16/20)患者的癌症疼痛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平均 NRS 疼痛评分从7.32降至2.68(P <0.05),羟考酮缓释片平均剂量从187.89 mg 增至276.84 mg(P <0.05),生活质量改善(P <0.05)。消化道反应、便秘等是常见的不良反应,未出现Ⅲ度及以上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晚期癌痛患者采取大剂量羟考酮缓释片疗效较确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王峥嵘;潘宏铭;王凯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