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睾丸原发性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治分析

陈响秋;郑少斌;何兵;张辉见;钟缔

关键词:睾丸肿瘤, 原发性, 类癌, 免疫荧光,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以及诊治分析。方法采用光镜和免疫荧光染色对3例原发于睾丸类癌进行检测分析。结果3例睾丸原发性类癌组织界限清楚,质地中等硬度,切面呈灰黄色;癌细胞较小,呈柱状或多角形,胞质中等,形态大小均一;细胞质略嗜伊红颗粒形态,胞界模糊;细胞核居中央,圆形单一,染色质点状,未见核分裂象;肿瘤细胞排列呈条索状和巢状,一些组织内可见不规则较大的腺腔样结构;各癌巢间有纤细的纤维组织间隔,未见淋巴细胞浸润;细胞层次模糊,异型性不显著,周围见血管环绕;3例癌组织经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突触素(Syn)、和嗜铬素 A(CgA)呈阳性反应,而波形蛋白(Vimentin)呈阴性表达。结论睾丸原发性类癌临床罕见,特点尚缺乏统一性,需与其他睾丸肿瘤和转移性类癌相鉴别。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隆突下淋巴结切除在食管癌患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隆突下淋巴结切除在食管癌患者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行食管癌切除术1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分为清扫组(139例)和未清扫组(24例)。结果163例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比率为10.4%。清扫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未清扫组(P <0.05)。肿瘤长度、部位、浸润深度与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中应根据患者体质、肿瘤特性合理清扫此区域淋巴结。

    作者:吴洲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人参皂甙 Rgl 体外抑制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 Rg1体外抑制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 MG-63人骨肉瘤细胞,镜下观察并行 CD133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分为生理盐水组、20μg/mL 人参皂苷 Rg1组和40μg/mL 人参皂苷 Rg1组;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人参皂苷 Rg1对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增殖抑制作用;DAPI 核染检测人参皂苷 Rg1诱导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凋亡,并分析细胞的光密度和面密度变化。结果培养 MG-63人骨肉瘤细胞 CD133呈阳性反应;MTT 法实验结果显示:20μg/mL 和40μg/mL 人参皂苷 Rg1对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3.47%和41.84%,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 <0.05,P <0.01);DAPI 核染检测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人参皂苷 Rg1组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的光密度和面密度值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人参皂苷 Rg1对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徐子彧;杜心如;骆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VATS 解剖性肺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 VATS 解剖性肺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 VAMT 解剖性肺切除术治疗的148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切口长度为(7.59±1.50) cm,手术时间为(149.58±10.45)min,术中出血量为(149.59±20.98) mL,平均住院时间(7.65±0.5) d。左下肺叶切除率高为25.68%,各肺叶切除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鳞癌发病率高为46.62%,各病理类型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N0期比例为65.54%,各病理分期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86%,各类并发症发生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 >0.05)。5年生存率为68.24%,各年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VATS 解剖性肺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全麻支撑喉镜联合电子喉镜行射频治疗早期声门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全麻支撑喉镜联合电子喉镜行射频揭盖术治疗早期声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会厌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射频+切除+射频的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手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嗓音学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愈率和术后复发率。结果嗓音学参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振幅微扰,基频微扰,标准规范化噪声能量,和谐噪比的嗓音学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基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01.7±12.2)min 和术中出血量(9.0±2.3)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5.4±12.6)min 与(14.6±3.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在支撑喉镜下检查创面均基本愈合,患者声带运动正常,发声较好。观察组患者的3年复发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5年复发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麻支撑喉镜联合电子喉镜行射频揭盖术治疗早期声门癌手术时间短,嗓音损伤小,出血量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浩明;江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睾丸原发性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以及诊治分析。方法采用光镜和免疫荧光染色对3例原发于睾丸类癌进行检测分析。结果3例睾丸原发性类癌组织界限清楚,质地中等硬度,切面呈灰黄色;癌细胞较小,呈柱状或多角形,胞质中等,形态大小均一;细胞质略嗜伊红颗粒形态,胞界模糊;细胞核居中央,圆形单一,染色质点状,未见核分裂象;肿瘤细胞排列呈条索状和巢状,一些组织内可见不规则较大的腺腔样结构;各癌巢间有纤细的纤维组织间隔,未见淋巴细胞浸润;细胞层次模糊,异型性不显著,周围见血管环绕;3例癌组织经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突触素(Syn)、和嗜铬素 A(CgA)呈阳性反应,而波形蛋白(Vimentin)呈阴性表达。结论睾丸原发性类癌临床罕见,特点尚缺乏统一性,需与其他睾丸肿瘤和转移性类癌相鉴别。

    作者:陈响秋;郑少斌;何兵;张辉见;钟缔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HC2-HPV-DNA 检测在宫颈癌病变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2代杂交捕获法检测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 DNA(HC2-HPV-DNA)对宫颈癌病变筛查中的应用及准确性。方法选取110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LCT)检查、HC2-HPV-DNA 检测及宫颈组织病理活检,观察分析 LCT 检查、HC2-HPV-DNA 检测和二者联合检查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及预测值情况。结果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C2-HPV-DNA 的阳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义意(P <0.05), HC2-HPV-DNA 与 LCT 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1%、40.0%、95.3%,敏感性较单独检测显著提高(P <0.05)。结论HC2-HPV-DNA 是宫颈癌病变筛选的良好参照指标,随病变程度的增加,筛选准确性尤为突出, HC2-HPV-DNA 与 LCT 方法联合运用可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季冰;何浪驰;郭芝亮;施全;黄子健;黄峥;黄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混合移植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移植材料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混合移植治疗,对照组采用自体骨与人造移植物混合移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55.0%(22/40)]显著高于对照组[32.5%(13/40)],术后骨性愈合时间[(14.5±2.2)个月]显著低于对照组[(16.2±2.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47.2%(17/36)]显著低于对照组[75.0%(24/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治疗满意率[77.5%(31/40)]高于对照组[65.0%(26/4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75.0%(27/36)]显著高于对照组[46.9%(27/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混合移植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治疗优良率和满意率,加速骨性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并提高长期预后。

    作者:潘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的生存状况研究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的预后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将年龄范围在60~69岁和70~77岁2个年龄组纳入研究,随访的中位数为14.5个月。结果2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3.0±4.1)%(60~69)岁和(14.4±4.9)%(70~77)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阶段,2组毒性和化疗可行性具有显著差异。相比60~69岁的患者,70~79岁的患者出现更多的肺部合并症(P =0.02),糖尿病(P =0.04),心脏并发症(P =0.08)和前期癌症疾病(P =0.08),均与生存率负相关。结论高龄(≥70~77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较短的存活率,且患有更多并发症。

    作者:刘永刚;刘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液血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液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90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分成七氟醚吸入组45例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45例,2组患者分别在麻醉前、诱导后30 min、诱导后90 min,抽取桡动脉血5 ml,检查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2组各时间点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诱导后30 min 和诱导后90 min 较麻醉前时间点,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显著下降(P <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在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从血流变学角度而言,七氟醚或丙泊酚麻醉能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均能安全用于结肠癌患者根治术。

    作者:陈娟;王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腔内超声在腹部肿瘤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腔内超声在腹部肿瘤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4月90例腹部肿瘤患者腔内超声术前诊断及分期的结果,并与增强 CT 及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腔内超声肿瘤检出率99.2%,高于螺旋 CT 的肿瘤检出率74.2%;腔内超声在腹部肿瘤分期的整体准确率为76.7%(69/90),增强 CT分期准确率为58.9%(53/90),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腔内超声能清晰显示腹部肿瘤大小、形态及其浸润深度,可以为腹部肿瘤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叶薇;孔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中重度癌痛病患的效果和医疗费用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效果及医疗费用。方法纳入的100例中重度晚期癌痛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此用药基础上增加人体穴位生物电刺激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缓解程度有差异;治疗组恶心呕吐及便秘不良反应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其余不良反应2组间无差异。治疗组生物电费用为(97.9±65.3)元,其余费用治疗组医疗均少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中重度癌痛能明显提高止痛效果,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费用。

    作者:李秋宏;郑伟;刘志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外周血β-HCG mRNA 表达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血行转移的相关研究

    目的:研究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外周血β-HCG mRNA 表达情况,评价其表达与不同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28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5例葡萄胎、10例正常妊娠妇女和10例非妊娠妇女外周血。运用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个核细胞和滋养细胞后采用 RT-PCR 方法检测四者β-HCG mRNA 表达水平,并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临床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10例非妊娠妇女外周血β-HCG mRNA 表达均阴性,10例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中3例见β-HCG mRNA 扩增条带,15例葡萄胎患者外周血中8例见β-HCG mRNA 扩增条带,28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外周血中24例见β-HCG mRNA 扩增条带,正常妊娠妇女β-HCG mRNA 表达水平低于葡萄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P <0.05)。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外周血β-HCG mRNA 表达与治疗前血β-HCG 水平、肺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 <0.05)。28例随访病例中只有1例进展,无复发病例。结论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不表达β-HCG mRNA。正常妊娠、葡萄胎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均有滋养细胞脱落入血。外周血滋养细胞β-HCG mRNA 可能成为评估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早期血行转移的有效指标。

    作者:范思斯;潘玫;秦海燕;郑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导管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联合组(TACE +MWA)与对照组(单纯 TA-CE),随访1~3年,对比两组疗效、长期生存率和治疗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疗效明显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生存期延长(P <0.05);无出血、肿瘤破裂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ACE 联合MWA 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较单独应用 TACE 可以更好地控制肝内病变,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飞;张晓阳;聂双发;孙光源;韩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YB-1蛋白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Y 盒结合蛋白1(YB-1)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细胞中,是一种 DNA/RNA 结合蛋白,结构上包含一个高度保守的冷休克结构域(cold shock domain,CSD),能够与目的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内部的 Y-box 序列(CTGAT TGG CCA A)特异性结合[1]。近年来,人们对 YB-1蛋白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已成为恶性肿瘤研究中的热点之一。研究已证实 YB-1在前列腺癌[2]、非小细胞肺癌[3]、关节滑膜肉瘤[4]、乳腺癌[5]、卵巢癌[6]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出现异常表达或核移位现象,而 YB-1蛋白核定位则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疾病诊断中的一种新的标志物[7],因此有望成为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的理想靶点。

    作者:常林林(综述);安云婷(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它的特征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1种肺部破坏性的疾病。 COPD 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且与肺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肺癌(lung cancer,LC)是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腺体,近50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欧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一些工业化大城市中,肺癌占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肺癌的发病率也迅速升高。肺癌俨然成为危害生命健康的1种主要疾病。

    作者:温春生;木叶沙尔?皮达义(综述);克丽别娜?吐尔逊(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实用癌症杂志》2015年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青老年肺癌患者临床特点对比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预计2025年我国肺癌患者将达到100万人次[1],因此及时掌握青年与老年肺癌患者临床特点,可以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刘建民;涂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胃间质瘤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优缺点。方法分析2005-2014年间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外科手术治疗的7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72例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 =35)和传统开腹手术组(n =37)。对2组患者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住院天数和手术费用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腹腔镜组肿瘤直径为(3.8±0.6)cm,明显小于开腹组(5.3±1.2)cm;手术时间为(70.1±8.5)min,与开腹组(68.4±7.9)min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中出血量(40.0±5.5)ml,明显少于开腹组(100.8±20.1)ml;术后进食时间(23.6±3.3)h,明显早于开腹组(35.2±5.8)h;住院时间(5.5±1.0)d,明显短于开腹组(8.2±1.3)d;手术费用方面,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为(36099±141)元和(33276±126)元,两者无明显差别。结论腹腔镜胃间质瘤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进食时间早、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对于直径大于5 cm 的胃间质瘤而言,选择开腹手术较为安全、合理。

    作者:张桂英;陈小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合并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癌的术后放化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术后放化疗在合并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行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但无血行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资料。术后行放化疗82例,术后仅行放疗70例,分别设为 A 组和 B 组。术后化疗采用顺铂加紫杉醇方案,1个周期21天;放疗剂量50~60 Gy。观察2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结果2组患者1、3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4.6个月,B 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0.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5年生存率方面化疗2~4个周期与化疗1个周期的患者差异明显(P <0.05),化疗2~4个周期的患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法和化疗周期数与患者预后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A 组患者的Ⅰ~Ⅱ级胃肠管反应、Ⅰ~Ⅱ级放射性食管炎和Ⅰ~Ⅱ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组患者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术后放化疗能够提高淋巴结阳性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率,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潘险峰;龙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舌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与分析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与肩胛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舌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老年舌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肩胛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阴性和阳性患者复发率及转阴率、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转阴率为86.49%(32/37),明显高于对照组64.86%(24/37)(P <0.05)。观察组转阴者和阳性者复发率分别为6.25%(2/32)、20.00%(1/5),与对照组8.33%(2/24)、37.50%(3/8)比较(前者 P >0.05)(后者 P <0.05)。2组患者KPS 改善率比较 P <0.05。结论采用肩胛舌骨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舌癌复发率较低,疗效更好及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翁海勇;郑根建;何龙;云蔓;王琼超;李鹏程;唐乃高;肖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