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雁;王志群
目的:探讨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的恢复情况。方法从2007年1月到2014年12月共有92例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的患者,回顾其术后气管套管拔除及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发音功能、并发症及生存情况(复发、转移、死亡)等资料。分析4种主要修复方法对喉功能重建的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应用残余黏膜、肌筋膜瓣、带状肌瓣、颈部皮瓣4种主要修复方法患者共81例,均为男性,年龄因素组间比较,F=0.603,P=0.615>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方法数量少,未予比较。4种主要修复方法拔除气管套管时间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65,P=0.002<0.05),以颈部皮瓣组差。4种主要修复方法对胃管拔除时间影响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7,P=0.027<0.05),以带状肌瓣组与颈部皮瓣组恢复较慢。4种主要修复方法的发音效果无差异(χ2=1.025,P=0.795>0.05)。残余黏膜组2周内拔管33例,拔管率86.8%;肌筋膜瓣组2周内拔管10例,拔管率76.9%;带状肌瓣组2周内拔管9例,拔管率69.2%;颈部皮瓣组2周内拔管8例,拔管率47.1%。残余黏膜组1周内拔除胃管25例,拔管率74.1%;肌筋膜瓣组1周内拔除胃管8例,拔管率61.5%;带状肌瓣组1周内拔除胃管4例,拔管率30.8%;颈部皮瓣组1周内拔除胃管6例,拔管率35.3%。术后喉功能恢复效果无差异,P>0.05。结论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结构和功能的修复与重建是喉部分切除术中的关键,选择合理的术式和修复材料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应用残余黏膜、肌筋膜瓣、带状肌瓣、颈部皮瓣等组织修复喉缺损,喉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党雅斌;李随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PPARγ配体在肿瘤放射治疗中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CT-26细胞中是否有PPARγ表达。采用MTT方法检测PPARγ配体(吡格列酮)对CT-26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10 Gy X射线对CT-26细胞相关因子COX-2,PAI-1表达的影响,分析PPARγ配体(吡格列酮)对放射后CT-26细胞中COX-2、PAI-1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 PCR结果显示CT-26细胞中有PPARγ表达。 MTT结果显示:吡格列酮可以降低CT-26细胞的存活率,10 Gy照射+吡格列酮处理48 h时CT-26细胞存活率降低更为明显。10 Gy X射线照射CT-26细胞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显示:照射后COX-2表达水平升高,照射后24 h COX-2表达水平高,吡格列酮对照射诱导的COX-2水平升高无明显影响。10 Gy X射线照射CT-26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显示:照射后24 hPAI-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吡格列酮对照射诱导的PAI-1表达水平升高起降低作用。结论吡格列酮等噻唑烷二酮类药,作用于小鼠结肠癌细胞,在肿瘤放疗过程中可能发挥潜在的协同作用。
作者:潘洁;毕怡;任玉欣;曹峰林;张大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经皮微波固化治疗小肝癌患者复发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肿瘤直径≤30 mm。按照复发时间分为早期复发组28例和晚期复发组22例。所有患者经皮微波凝固治疗( PMCT)。对两组患者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病毒标志物、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肿瘤细胞分化和血清-α-甲胎蛋白( AFP)的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局部复发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细胞分化、肿瘤大小及血清AFP浓度影响早期复发率,而肿瘤大小影响晚期复发率。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细胞分化影响早期复发率,肿瘤大小影响晚期复发。 PMCT适宜治疗直径≤15 mm的肿瘤。结论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小肝癌,肿瘤细胞分化和肿瘤大小影响小肝癌患者局部复发。
作者:崔兆勋;毛景涛;李子良;杨晓琪;高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估钼靶X线对浸润性导管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回归分析钼靶X线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231例患者接受乳房X线检查,恶性钙化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患者(P=0.001)或肿瘤直径>2 cm的乳腺癌患者中常见(P=0.006)。钼靶X线多形型与p53阳性状态(P=0.039)及淋巴结转移(P=0.048)相关,而钼靶X线模糊非晶型与HER2受体阳性状态(P=0.026)相关。高表达Ki-67的肿瘤患者常见明显的肿块(P=0.002)。结论 X线特征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相关性反映肿瘤的属性,并且可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韩宏生;杨雪琴;高云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双吻合术联合保护性回肠造口的疗效。方法选择低位直肠癌患者116例,将行双吻合术联合保护性回肠造口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6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将同期行双吻合术且未进行保护性回肠造口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5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4.6%,低于对照组(11.8%);研究组吻合口狭窄,类型均为膜性狭窄,对照组4例出现瘢痕狭窄。结论低位直肠癌行双吻合保肛手术后加保护性的回肠造口可以显著降低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作者:彭鸿;刘琴远;李庆;胡饶;肖镇寰;黄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冰冻切片误诊、漏诊的原因,研究冰冻切片的诊断要点,提高临床上甲状腺癌的确诊率。方法对比观察3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结果。结果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完全符合者28例,确诊率为93.3%,冰冻切片假阴性诊断1例,延迟性诊断1例。结论冷冻诊断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术前准备充分、取材准确可行、制片谨慎完整,诊断仔细全面有助于提高冷冻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刘瑾;李刚;姜歆;李赞;曾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T-VCD与VCD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集到的22例老年复发难治性骨髓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VCD组和VCD组,每组11例。 T-VCD组给予T-VCD( T沙利度胺、V长春新碱、C环磷酰胺、D氟美松)联合治疗的方案,VCD组给予VCD( V长春新碱、C环磷酰胺、D氟美松)治疗方案,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T-VCD组中完全缓解率为72.7%,部分缓解率为18.2%,稳定及进展率为9.1%;VCD组中完全缓解率为27.3%,部分缓解率为27.3%,稳定及发进展率为45.5%。 T-VCD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90%,明显高于VCD组的有效率54.54%(P<0.05)。 T-VCD组和VCD组中血清M蛋白、骨髓浆细胞数与治疗前相比降低,而血红蛋白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升高,2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 P<0.05)。与VCD组相比,T-VCD组指标水平下降或升高更为明显,且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T-VCD与VCD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明显,T-VCD的治疗方案比VCD治疗方案效果更加明显,是临床治疗较好的选择。
作者:黄垚;刘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宫颈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IV-PCA)技术用于居家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95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的IV-PCA的阿片类解决方案对缓解疼痛的效果,以及观察IV-PCA相关的临床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大多数患者使用IV-PCA的吗啡(42.1%),芬太尼(42.1%)或美沙酮(15.7%)来治疗癌性疼痛发作期。使用IV-PCA作为辅助疗法成功地改善了78.9%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阿片类的解决方案无显著区别。 KPS<40与较高速率的疼痛缓解相关,且无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是镇静(10.5%),其次为便秘(9.4%)。吗啡比芬太尼镇静的风险较高,但无镇痛相关谵妄或呼吸抑制。结论 IV-PCA能够提供及时、安全、有效的镇痛治疗效果,并可能帮助停止口服阿片类药物。
作者:李琦;胡昌华;倪铭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对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2年2月期间225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25例患者中高位结扎组161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71例;低位结扎组64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采用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0.6%(17/161)、18.8%(12/64);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6.7%(6/90)、13.9%(5/36);术后射精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5.6%(5/90)、13.9%(5/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能够有效地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熊育建;程科蔚;郑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钼靶X线与超声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80例乳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病理学证实乳腺癌患者87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193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普勒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比较两者单独检查与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0.46%(70/87),钼靶X线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6.21%(75/87),联合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55%(84/87),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χ2=12.734、6.787,P<0.05)。超声和钼靶X线联合检查后,乳腺癌诊断敏感性为96.55%、特异性为95.34%、准确性为95.71%,均显著高于超声或钼靶X线单项检查(P<0.05)。结论钼靶X线与超声具有各自的特点,两者联合检查相互补充,能够为早期诊断乳腺癌提供准确、丰富的信息。
作者:林映常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甲状腺癌具有起病隐匿、患病时间长、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以及易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本研究主要对老年男性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方式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涂清卫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mFOLFOX6方案化疗,研究组在化疗开始时应用胎盘多肽8 ml,静脉滴注,连用14天,所有患者完成6个周期的化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结果①研究组总有效率为4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外周神经毒性和肝功能损害等。研究组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③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研究组白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利荣;李文亮;政琦;杨军;殷亮;王志强;黄鉴;黄凤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2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后2 h及术后第1、3、5、7天采集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CD4+/CD8+)以及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结果与麻醉前相比,麻醉后2 h 2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的数量均有所下降;术后第1天各指标下降显著。术后第3天有所恢复,但仍低于麻醉前水平;术后第5天硬膜外麻醉组各项指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全身麻醉组需要在术后第7天恢复。结论硬膜外麻醉对宫颈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李春霞;杨慧;李春阳;李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系统评价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晚期结直肠癌、雷替曲塞、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为检索词,查阅2014年1月前发表的有关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RCT研究,提取相关数据。应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入选4篇文献,研究合计344例结直肠癌患者。有效率雷替曲塞组高于氟尿嘧啶组( P=0.008),而疾病进展率氟尿嘧啶组高于雷替曲塞组(P=0.03)。恶心呕吐发生率氟尿嘧啶组高于雷替曲塞组(P=0.0006),肝肾毒性发生率雷替曲塞组稍高于氟尿嘧啶组(P=0.04),而在神经毒性反应,贫血,血小板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雷替曲塞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方面优于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且在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晓元;李曙光;赵轶锋;杨永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西门子1.5T磁共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选择西门子1.5T磁共振进行常规MRI与增强MRI检查。结果所有患者的MRI图像质量满意,均能满足诊断需要;注射对比剂前后在DWI中可观察到病灶在动态增强。增强前良性病灶DWI图像的SNR为(52.6±4.75),增强后为(53.74±5.72)(b=0);增强前乳腺癌DWI图像SNR为(34.75±4.12)(b=0),增强后为(35.51±3.87)(b=0),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增强前后的ADC值分别为(1.09±0.26)×10-3 mm2/s和(0.97±0.27)×10-3 mm2/s,良性病灶增强前后的ADC值分别为(1.49±0.26)×10-3 mm2/s和(1.46±0.22)×10-3 mm2/s,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MRI的AD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5%可信区间为0.86~1.00,诊断阈值1.20×10-3 mm2/s,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7.5%和90.9%。结论西门子1.5T磁共振对乳腺肿瘤有很好的图像显示诊断效果,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红梅;于湛;黄文起;刘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靶中靶放射治疗肺癌理想的剂量分割模式。方法收集6套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CT定位图像,每例病例分别制定常规模式及靶中靶两套放疗计划。设定6种剂量模式:A组PTV/70 Gy/35 F;B组PTV/CTV/GTV/50 Gy/60 Gy/70 Gy/20F;C组PTV/CTV/GTV/50 Gy/60 Gy/70 Gy/15 F;D组PTV/CTV/GTV/50 Gy/60 Gy/70 Gy/10 F;E组PTV/CTV/GTV/50 Gy/60 Gy/70 Gy/8 F;F组PTV/CTV/GTV/50 Gy/60 Gy/70 Gy/6 F。把常规分割的全肺V5、V10、V15、V20、V25、V30、V35、V40转换成等效BED的靶中靶剂量体积参数,各种靶中靶模式与常规剂量模式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分析各研究参数间的差异。结果 GTV体积(9.2±10.1)cc,PTV体积(48.1±34.9)cc。 B组、C组、D组靶中靶模式中全肺等效BED的V5、V10、V15、V20、V25、V30、V35、V40均明显小于常规模式(P<0.05);E组V5~V25明显小于常规分割(P<0.05),V30~V40无明显差异;F组V5~V20明显小于常规分割(P<0.05),V25~V35无明显差异,V40明显大于常规模式(P<0.05)。全肺D1000c (4.52±2.01) Gy,D1500c (1.83±1.40) Gy,D2000c (0.72±0.54) Gy,气管大剂量(26.07±15.0) Gy,食管大剂量(19.9±15.0) Gy,脊髓大剂量(11.5±5.7) Gy。靶中靶GTVD95(70.24±0.13) Gy,CTVD95(62.39±0.88) Gy,PTVD95(51.11±1.07) Gy;常规PTVD95(70.35±0.13) Gy。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放疗采用螺旋断层靶中靶模式,增加单次剂量、减少分割次数,PTV/CTV/GTV/50 Gy/60 Gy/70 Gy/6 F在剂量学上并不增加周围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
作者:任刚;朱夫海;吴伟章;王颖杰;夏廷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患者诊断、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不同临床分期的160例肺癌患者,同期选择160例健康志愿者组成健康对照组,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的CEA、NSE、CA125、CYFAR21-1、CA153等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CEA、NSE、CA125、CYFAR21-1、CA153等肿瘤标志物在肺鳞癌组、肺腺癌组与SCLC组的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CEA、CA153以及CA125在肺腺癌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肺鳞癌组和SCLC组(P<0.05);NSE和CYFAR21-1在SCLC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肺鳞癌组、肺腺癌组(P<0.05);CEA、NSE、CA125、CYFAR21-1、CA153等肿瘤标志物在Ⅰ~Ⅱ期组、Ⅲ期组与Ⅳ期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A125与CYFAR21-1在Ⅲ期组与Ⅳ期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P<0.05);肿瘤标志物阳性组患者为110例,死亡88例(80.0%),血清肿瘤标志物2项以上阳性组患者45例,死亡43例(95.6%)。50例肿瘤标志物阴性组患者中死亡15例(30.0%),显著低于肿瘤标志物阳性患者和血清肿瘤标志物2项以上阳性组患者的比例(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肺癌有辅助诊断作用,同时对其预后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张雁;王志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实用癌症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肿瘤学引文分析来源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国内统一刊号CN 36-1101/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930。自2014年起,本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期页码也由112页增至128页。改扩版后的《实用癌症杂志》稿件容量大幅增加,印刷装帧更加精美,为此热忱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我们将本着“繁荣肿瘤学术,助您成功成才”的职业精神,真诚地为广大的作者和读者服务。同时欢迎各医疗卫生单位、科研院(所)、医学院校图书馆及个人订阅本刊,本刊的邮发代号为44-37,可通过邮局订阅,也可直接按订价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电话:0791-88329442,邮编330029。另外,我部尚有2014年及以前的部分卷期杂志,需要者可与我部联系购买。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奈达铂与顺铂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奈达铂联合同期放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联合同期放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随访12个月复发转移和无转移生存情况。结果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随访12个月复发转移率和无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贫血、血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与顺铂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相近,但采用奈达铂治疗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可作为化疗优选药物。
作者:邵成泽;鲁号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前后垂体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93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CT扫描后,采取直线加速器6MV X线放疗,患者经CT扫描、勾画垂体、激素检测过程,检测GH、LH、FSH、PRL、TSH浓度,分析垂体受照射剂量情况。结果 TPS计算结果显示患者垂体体积越大所受照射剂量越小;患者不同时间GH、LH、FSH及TSH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内。100%垂体体积照射剂量<2000 cGy时,治疗结束时患者PRL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其他时间患者PRL水平在正常范围内;照射剂量<2000 cGy时,患者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GH、TSH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与复查时PRL、FSH、TSH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与复查时比较GH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照射剂量为2000~4000 cGy时,治疗结束时与复查时比较,FSH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与复查时GH、FSH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照射剂量为≥4000 cGy时,患者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GH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与复查时TSH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与复查时GH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前及治疗后垂体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但并未发生激素缺乏。
作者:黄家军;周学军;苏炳泽;黄继红;陈赛明;王海妹;冼德生;潘婉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