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荣(综述);廖瑜倩(审校)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化指标及TK1、IL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78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78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2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纤维化指标及TK1、IL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将观察组患者中不同分期及病理分类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以Logistic分析处理上述血清检测指标与肺癌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纤维化指标及TK1、IL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分期肺癌患者的血清纤维化指标及TK1、IL检测水平高于低分期患者(P<0.05);但不同病理分类患者的血清检测指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Logistic分析处理显示,血清纤维化指标及TK1、IL与肺癌有密切的关系。结论血清纤维化指标及TK1、IL与肺癌有密切的关系,且其检测水平受分期影响较大。
作者:阳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经皮射频消融术( RFA)与微波消融术( MWA)治疗肝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10例肝癌患者,分为两组,50例患者接受经皮射频消融术,60例接受微波消融术。比较射频组和微波组的生存率、肿瘤消融率、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射频组和微波组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2%、74.1%、63.4%,94.2%、70.5%、61.7%;肿瘤消融率射频组为98.3%,微波组为97.7%;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2.0%和15.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和8.3%。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术与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郭志远;付吕平;付志国;康振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奈达铂与顺铂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奈达铂联合同期放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联合同期放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随访12个月复发转移和无转移生存情况。结果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随访12个月复发转移率和无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贫血、血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与顺铂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相近,但采用奈达铂治疗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可作为化疗优选药物。
作者:邵成泽;鲁号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广基锯齿状腺瘤( SSA/P)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结直肠广基锯齿状腺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资料。结果结直肠广基锯齿状腺瘤以单发型多见(90.3%),占同期检出全部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19.4%(62/320)。内镜下形态以扁平型和广基型息肉居多(分别占55.9%和19.1%),病变直径>10 mm占30.9%;左半和右半结肠病变分别为45.6%和54.4%,左半和右半结肠的病变形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751,P=0.08)。 LST型息肉和直径>10 mm的病变更多位于右半结肠(χ2分别为4.867,10.069,P均<0.05)。伴中度以上细胞异型增生2例,局部癌变1例。结论结直肠SSA/P内镜下形态及分布部位均有其自身特点,结合组织学形态有助于SSA/P的诊断。
作者:魏振军;杜玉国;余东亮;盛剑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实用癌症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肿瘤学引文分析来源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国内统一刊号CN 36-1101/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930。自2014年起,本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期页码也由112页增至128页。改扩版后的《实用癌症杂志》稿件容量大幅增加,印刷装帧更加精美,为此热忱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我们将本着“繁荣肿瘤学术,助您成功成才”的职业精神,真诚地为广大的作者和读者服务。同时欢迎各医疗卫生单位、科研院(所)、医学院校图书馆及个人订阅本刊,本刊的邮发代号为44-37,可通过邮局订阅,也可直接按订价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电话:0791-88329442,邮编330029。另外,我部尚有2014年及以前的部分卷期杂志,需要者可与我部联系购买。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PTEN、COX-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手术切除所得100例患者的大肠癌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中PTEN、COX-2的表达。统计分析组织来源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分析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PTEN、COX-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为52%,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组织的100%;而大肠癌组织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92%,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的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TEN阳性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PTEN阴性表达患者,而COX-2阳性表达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则明显高于COX-2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Spearman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其PTEN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γ=-0.758,P<0.05),与其COX-2阳性表达率则呈正相关(γ=0.792,P<0.05)。结论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其PTEN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与其COX-2阳性表达率则呈正相关,PTEN的阴性表达和COX-2的阳性表达可预测大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作者:蓝显明;曾彬;唐淑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钼靶X线与超声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80例乳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病理学证实乳腺癌患者87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193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普勒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比较两者单独检查与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0.46%(70/87),钼靶X线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6.21%(75/87),联合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55%(84/87),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χ2=12.734、6.787,P<0.05)。超声和钼靶X线联合检查后,乳腺癌诊断敏感性为96.55%、特异性为95.34%、准确性为95.71%,均显著高于超声或钼靶X线单项检查(P<0.05)。结论钼靶X线与超声具有各自的特点,两者联合检查相互补充,能够为早期诊断乳腺癌提供准确、丰富的信息。
作者:林映常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患者诊断、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不同临床分期的160例肺癌患者,同期选择160例健康志愿者组成健康对照组,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的CEA、NSE、CA125、CYFAR21-1、CA153等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CEA、NSE、CA125、CYFAR21-1、CA153等肿瘤标志物在肺鳞癌组、肺腺癌组与SCLC组的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CEA、CA153以及CA125在肺腺癌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肺鳞癌组和SCLC组(P<0.05);NSE和CYFAR21-1在SCLC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肺鳞癌组、肺腺癌组(P<0.05);CEA、NSE、CA125、CYFAR21-1、CA153等肿瘤标志物在Ⅰ~Ⅱ期组、Ⅲ期组与Ⅳ期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A125与CYFAR21-1在Ⅲ期组与Ⅳ期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P<0.05);肿瘤标志物阳性组患者为110例,死亡88例(80.0%),血清肿瘤标志物2项以上阳性组患者45例,死亡43例(95.6%)。50例肿瘤标志物阴性组患者中死亡15例(30.0%),显著低于肿瘤标志物阳性患者和血清肿瘤标志物2项以上阳性组患者的比例(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肺癌有辅助诊断作用,同时对其预后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张雁;王志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冰冻切片误诊、漏诊的原因,研究冰冻切片的诊断要点,提高临床上甲状腺癌的确诊率。方法对比观察3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结果。结果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完全符合者28例,确诊率为93.3%,冰冻切片假阴性诊断1例,延迟性诊断1例。结论冷冻诊断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术前准备充分、取材准确可行、制片谨慎完整,诊断仔细全面有助于提高冷冻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刘瑾;李刚;姜歆;李赞;曾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宫颈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IV-PCA)技术用于居家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95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的IV-PCA的阿片类解决方案对缓解疼痛的效果,以及观察IV-PCA相关的临床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大多数患者使用IV-PCA的吗啡(42.1%),芬太尼(42.1%)或美沙酮(15.7%)来治疗癌性疼痛发作期。使用IV-PCA作为辅助疗法成功地改善了78.9%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阿片类的解决方案无显著区别。 KPS<40与较高速率的疼痛缓解相关,且无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是镇静(10.5%),其次为便秘(9.4%)。吗啡比芬太尼镇静的风险较高,但无镇痛相关谵妄或呼吸抑制。结论 IV-PCA能够提供及时、安全、有效的镇痛治疗效果,并可能帮助停止口服阿片类药物。
作者:李琦;胡昌华;倪铭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前后垂体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93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CT扫描后,采取直线加速器6MV X线放疗,患者经CT扫描、勾画垂体、激素检测过程,检测GH、LH、FSH、PRL、TSH浓度,分析垂体受照射剂量情况。结果 TPS计算结果显示患者垂体体积越大所受照射剂量越小;患者不同时间GH、LH、FSH及TSH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内。100%垂体体积照射剂量<2000 cGy时,治疗结束时患者PRL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其他时间患者PRL水平在正常范围内;照射剂量<2000 cGy时,患者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GH、TSH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与复查时PRL、FSH、TSH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与复查时比较GH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照射剂量为2000~4000 cGy时,治疗结束时与复查时比较,FSH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与复查时GH、FSH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照射剂量为≥4000 cGy时,患者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GH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与复查时TSH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与复查时GH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前及治疗后垂体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但并未发生激素缺乏。
作者:黄家军;周学军;苏炳泽;黄继红;陈赛明;王海妹;冼德生;潘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其中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需要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 tamoxifen,TAM)是目前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但内分泌耐药的出现限制了他莫昔芬的疗效,如何改变他莫昔芬耐药已经成为临床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有关微小RNA( microRNA,miRNA)的研究已成为热点,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它能与信使RNA(mRNA)特异结合,引起靶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从而在转录后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其涉及细胞分化、生长、凋亡、代谢等多方面。相关研究发现乳腺癌中存在多种miRNA表达异常,miRNA在乳腺癌中间接地起着促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功能,并在乳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还有研究发现改变乳腺癌细胞中的miRNA表达可以影响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甚至逆转肿瘤耐药。本文就乳腺癌中的miRNA与他莫昔芬耐药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宏荣(综述);廖瑜倩(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系统评价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晚期结直肠癌、雷替曲塞、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为检索词,查阅2014年1月前发表的有关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RCT研究,提取相关数据。应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入选4篇文献,研究合计344例结直肠癌患者。有效率雷替曲塞组高于氟尿嘧啶组( P=0.008),而疾病进展率氟尿嘧啶组高于雷替曲塞组(P=0.03)。恶心呕吐发生率氟尿嘧啶组高于雷替曲塞组(P=0.0006),肝肾毒性发生率雷替曲塞组稍高于氟尿嘧啶组(P=0.04),而在神经毒性反应,贫血,血小板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雷替曲塞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方面优于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且在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晓元;李曙光;赵轶锋;杨永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近端胃癌根治术不同手术方式及重建方式对患者长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近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PG-EG、TG-RY、PG-JI 3组,3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及重建方式不同。观察3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以及近远期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结果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扫个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RY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扫个数上明显比其余2组多。但是3组在术后感染率、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肠梗阻的发生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相比较,远期并发症如倾倒综合征以及碱性反流性胃炎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RY组这两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其余2组高。但是3组在随访中在肿瘤的复发率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随访中发现,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在1年(92.5%,95.0%,95.0%)、3年(57.5%,62.5%,60.0%)以及5年(19.0%,17.0%,20.0%)上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EG、TG-RY、PG-JI 3种手术及重建方式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实际情况选择手术及重建方式以期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孙光源;郭飞;王晓元;张月;王一飞;薛军;屈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和观察组(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每组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根据简易智能量表( MMSE),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 h、术后4 h、术后6 h、术后1 d、术后2 d的认知功能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比较两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2 h、术后4 h、术后6 h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2h、术后4h、术后6h、术后1d、术后2d认知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2 h、术后4 h、术后6 h、术后1 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麻醉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会出现短暂的认知功能障碍,但是患者术后能较快恢复,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马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双吻合术联合保护性回肠造口的疗效。方法选择低位直肠癌患者116例,将行双吻合术联合保护性回肠造口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6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将同期行双吻合术且未进行保护性回肠造口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5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4.6%,低于对照组(11.8%);研究组吻合口狭窄,类型均为膜性狭窄,对照组4例出现瘢痕狭窄。结论低位直肠癌行双吻合保肛手术后加保护性的回肠造口可以显著降低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作者:彭鸿;刘琴远;李庆;胡饶;肖镇寰;黄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相关呕吐( CIV)前驱症状的筛选及其化疗相关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224例肺癌患者,分析患者的CIV前驱症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与CIV发生相关的前驱症状;选择144例肺癌患者,对患者的前驱症状进行干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IV的发生情况以及前驱症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224例患者中CIV发生率为64.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便秘、呃逆、恶心、失眠以及食欲减退均与CIV的发生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观察组患者的CIV发生率为30.56%,对照组患者的CIV发生率为5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V前驱症状与CIV的发生率有密切的相关性,在化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前驱症状进行及时的干预可以有效降低CIV的发生率。
作者:李润浦;王艳丽;李冬杰;王卫军;李冬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T-VCD与VCD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集到的22例老年复发难治性骨髓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VCD组和VCD组,每组11例。 T-VCD组给予T-VCD( T沙利度胺、V长春新碱、C环磷酰胺、D氟美松)联合治疗的方案,VCD组给予VCD( V长春新碱、C环磷酰胺、D氟美松)治疗方案,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T-VCD组中完全缓解率为72.7%,部分缓解率为18.2%,稳定及进展率为9.1%;VCD组中完全缓解率为27.3%,部分缓解率为27.3%,稳定及发进展率为45.5%。 T-VCD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90%,明显高于VCD组的有效率54.54%(P<0.05)。 T-VCD组和VCD组中血清M蛋白、骨髓浆细胞数与治疗前相比降低,而血红蛋白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升高,2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 P<0.05)。与VCD组相比,T-VCD组指标水平下降或升高更为明显,且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T-VCD与VCD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明显,T-VCD的治疗方案比VCD治疗方案效果更加明显,是临床治疗较好的选择。
作者:黄垚;刘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2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后2 h及术后第1、3、5、7天采集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CD4+/CD8+)以及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结果与麻醉前相比,麻醉后2 h 2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的数量均有所下降;术后第1天各指标下降显著。术后第3天有所恢复,但仍低于麻醉前水平;术后第5天硬膜外麻醉组各项指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全身麻醉组需要在术后第7天恢复。结论硬膜外麻醉对宫颈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李春霞;杨慧;李春阳;李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口服并胸腔内注入力尔凡治疗晚期胸膜转移肺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晚期胸膜转移肺腺癌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88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胸腔积液引流后口服吉非替尼治疗,但是不给予胸腔内注药。观察组采取胸腔引流胸腔积液后注入400 mg力尔凡。两组患者均每个月进行胸部B超和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胸腔积液控制率、肿瘤病灶控制率、3个月疾病控制率、临床收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胸痛、发热、轻度皮疹、中度皮疹、轻度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吉非替尼口服并胸腔内注入力尔凡治疗晚期胸膜转移肺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低,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祁红辉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