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琳;雷平光;雷莉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奥沙利铂加卡培他滨( XELOX)同步化疗治疗Ⅲ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Ⅲ期食管癌患者分别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单纯放疗组=28例),三维适形放疗联合XELOX同步化疗(同步放化疗组=30例)。比较2组近期疗效、1年及2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完全缓解率及客观有效率分别为33.3%和80.0%,显著优于单纯放疗组14.3%和53.6%(P<0.05);同步放化疗组1年及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同步放化疗组白细胞下降、贫血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但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均完成治疗;化疗结束后6个月同步放化疗组QLQ-OES24评分显著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Ⅲ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张发恩;韦嵩;韦春琳;韦爱芳;蓝川;廖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17号染色体倍体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 FISH)及免疫组化(IHC),检测30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和17号染色体倍体情况及ER、P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30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 Her-2扩增者中17号染色体多体占55.44%, Her-2无扩增中共占25.13%(P<0.01);Her-2蛋白表达++/+++及Her-2蛋白表达-/+中17号染色体多体分别占59.12%、15.34%(P<0.01),17号染色体多体与ER、PR表达相关,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相关性。结论17号染色体多体是乳腺癌常见遗传学改变,其多体性与乳腺癌病情发展无关。
作者:陈顺平;余英豪;吴文乔;周宗楷;谢飞来;沈洪武;王烈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早期即可发生局部浸润和全身转移。虽然外科手术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手术切除率为15%~20%[1-2]。即使已经接受手术的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也短,局部及区域复发率亦高达60%[3]。如果胰腺癌的局部控制率能提高,胰腺癌的总生存率就随之提高。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无论是手术可切除胰腺癌,或术后局部及区域复发,还是手术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放射治疗的价值均得以体现。放射治疗已成为局部晚期胰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
作者:纵春美(综述);张建宇(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肠道细菌移位与胃癌恶液质患者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局限型进展期胃癌患者120例,根据有无恶液质表现分为胃癌恶液质组( A组,60例)和胃癌无恶液质组( B组,60例)。外周血培养后,根据结果再分为恶液质细菌移位阳性组(C组)、恶液质细菌移位阴性组(D组),非恶液质细菌移位阳性组(E组)及非恶液质细菌移位阴性组( F组)。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G组)。外周血培养肠道细菌;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随访计算2年生存率。结果①A组细菌移位发生率为26.67%;B组细菌移位发生率为6.67%;G组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A组的细菌移位率显著高于B组(P<0.05)。②C组白介素1α(IL-1α)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明显高于D组、E组、F组和G组(P<0.05));③C组2年存活率低(12.50%),D组为22.73%,E组为50.00%,F组为46.43%。结论肠道菌群移位在胃癌患者恶液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王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亚型( HPV-DNA)感染情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40例HPV感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取患者宫颈分泌物作病毒分型,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21种HPV-DNA亚型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 LCT)及阴道镜下宫颈多点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在病理学诊断结果下将患者分为正常或炎症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 LSIL )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 HSIL )组。根据HPV-DNA亚型分布情况分析HPV 感染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高危型HPV基因亚型共检出16种。常见的高危型HPV基因亚型为HPV-16,58,52,18,33,31,CP8304,其中HPV-16检出率高。正常或炎症组、LSIL组、HSIL组HPV-16的检出率为19.23%、23.53%、65.22%,HSIL组HPV-16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低危型HPV基因亚型共检出5种,以HPV-11为常见,检出率高。 HSIL组HPV多重感染的检出率为54.35%,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16,58,52,18,33,31,CP8304感染在宫颈病变患者中为多见,HPV基因分型检测对宫颈病变诊断及预后判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张淑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胃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对可能影响胃癌患者腹膜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胃癌患者中无转移112例,有转移48例。 Logsitic回归分析中显示,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为影响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为影响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林根;董江楠;李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和骨转移瘤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RI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70例99节椎体,其中31例患者共52节椎体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39例患者共47节椎体是由肿瘤转移引起的,比较两者MRI检查中椎体形态,椎体信号,椎体后缘,椎弓根,MRI增强后表现的差异,分析2种椎体病变的特征性表现。结果骨质疏松患者MRI下椎体形态多为楔形、凹陷形,骨转移瘤患者多为倒楔形,其次为扁平形;2组患者MRI下椎体形态及信号具有显著差异(P<0.01)。2组患者椎体后缘形态,椎弓根破坏,椎管内软组织影以及MRI增强后强化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骨质疏松和骨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RI检查具有相应的特征性改变,有助于诊断及临床鉴别。
作者:王松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标准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AML患者按照年龄分为65~70岁患者组( A组)和>70岁患者组( B组),比较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在标准化疗下的缓解率、早期死亡率、诱导期死亡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中位生存期及5年生存期。结果 A组缓解率大于B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早期死亡率、诱导期死亡率、中位生存期及5年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岁患者亦可接受标准化疗,老年白血病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作者:曹琰;周淑亚;黄桂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09例鼻咽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3%、74.3%、和45.0%。鼻咽癌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治疗死亡和肿瘤恶病质,其次为远处转移和肺部感染。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合并其他疾病和原发病灶的大小与鼻咽癌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合并其他疾病和原发病灶T分期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姚行齐;杨长亮;阳光;杨岳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7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手术或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术后立即给予肠内滴注自配营养液,B组术后肛门排气再肠内滴注自配营养液,C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三组患者术后情况以及住院期间营养费用等。结果三组患者术后腹胀、腹痛、肺部感染及腹泻的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均未出现肠梗阻和胃肠道出血;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营养费A组与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全胃或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不但能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促进肛门排气排便,而且能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期间营养费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彭法才;刘烈文;方慧瑾;方向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MRI( dynamic enhancement MRI ,DCE-MRI)经大强度投影(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处理后所显示的肿瘤周围血管征( adjacent vessel sign ,AVS)与诺丁汉预后指数( nottingham prog-nostic index,NPI)的相关性。方法经手术证实的乳腺癌51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统计法,计算51例患者MRI 3D-MIP图上所显示的肿瘤AVS表现与NPI评分等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NPI评分<3.4分20例,3.4~5.4分14例,>5.4分17例。随着NPI分值的升高,肿瘤的AVS分级亦随之增加,两者具有相关性(γ=0.601,P<0.001)。 AVS表现与乳腺癌大小及淋巴结状态有显著相关性,但与肿瘤病理学分级无关(γ=0.139,P>0.05)。肿瘤周围血管征与乳腺癌HER-2阳性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0.05<P<0.1)。结论乳腺癌的周围血管征对预测肿瘤NPI分值大小、评估乳腺癌预后以及了解其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奈尔;华佳;徐曙光;刘强;张科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血清癌胚抗原(CEA)和CYFRA21-1水平变化。方法检测30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 SVCS)患者的血浆D-D及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以同期30例未合并SVCS的局限期肺癌患者作为参照。合并SVCS的患者给予三维适形放疗(采用6MV-X线,总剂量61.6 Gy),同步联合化疗( EP或TP方案,21天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第1个周期化疗与放疗同步)。放化疗结束2周后评估疗效。结果合并SVCS的肺癌患者血D-D及CEA和CYFRA21-1水平较未合并SVCS者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血D-D及CEA和CYFRA21-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肺癌合并SVCS患者血D-D及CEA和CYFRA21-1水平的动态检测,对其临床疗效评估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马旭辉;戴新国;李霞;翟立广;高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目的分析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肿瘤大小、病理分型等临床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22例患者肿瘤全切除( Simpson Ⅰ、Ⅱ级),10例患者肿瘤未全切除。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3 cm、岩斜型、质地软、未侵犯海绵窦及脑干的全切除率高(P<0.05)。平均随访(25.6±10.7)个月,患者KPS评分高低受肿瘤部位、质地、是否侵犯海绵窦或脑干的影响较大(P<0.05)。结论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根据肿瘤直径、肿瘤质地、侵犯部位等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避免术中损伤过大,以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
作者:鲁军体;张力;黄宽明;黄敏;涂汉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骨肉瘤患者的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骨肉瘤患者共56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综合治疗组及对照组,对比2组疗效,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综合治疗组复发或转移率(17.1%)显著低于对照组(42.9%),P<0.05。2组患者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nneking分期为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能降低复发转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Enneking分期为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作者:黄飞;王显勋;罗小江;徐海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化疗维持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收集86例Ⅲ/Ⅳ期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并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实验组)和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同一种放疗及化疗方案。在放疗第1天同时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3周为1个周期。实验组直至放疗结束后行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70%和8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72%、46.51%和23.26%,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47%、27.91%和11.6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P=0.01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化疗维持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情况更好。
作者:张旭;魏琳琳;刘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方法对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观察组,n=61)或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对照组,n=58)治疗的119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Ⅲ期患者的新辅助化疗疗效显著大于Ⅳ期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佳减灭率和并发症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但是2组患者在术后1年及3年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虽然不能提高患者的1年及3年生存率,但是对癌细胞杀伤作用确切,能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
作者:李昱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orrmann Ⅰ型胃癌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将263例Borrmann Ⅰ型胃癌患者按照其年龄段分为非老年组(n=121)及老年组(n=142),对比2组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分型等临床特点,并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结果老年组患者以男性居多,其肿瘤部位以胃上、下部为主,淋巴结转移、未分化肿瘤占比较高;而非老年组患者肿瘤多以胃中、下部为主,更多的患者可接受胃癌根治术,且具有更短的住院时间。3、5年生存率非老年组分别为96.7%及91.7%,老年组分别为90.1%及83.8%,3、5年生存率非老年组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可见,年龄较大、淋巴结转移、肿瘤低分化是患者预后较差的主要因素(P<0.05),而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和住院天数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Borrmann Ⅰ型胃癌患者症状较轻,且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临床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应按照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瘤分化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规范术后随访,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陈先觉;唐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BRT)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2例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的早期NSCLC初治患者入组。 SBRT方式:剂量为4.5~6 Gy/次,每天1次,每周5次,共8~12次,总剂量DT48~56 Gy,以50%~70%等剂量线作为处方剂量线包括90%PTV。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随访率100%,治疗3~6个月后,肿瘤完全缓解率80.8%,部分缓解率17.3%,总有效率98.1%。1、2、3年疾病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0%、96.1%、94.2%。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0%、92.3%、82.7%。Ⅱ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9.6%,无Ⅱ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结论采取SBRT治疗早期NSCLC的1、2、3年肿瘤局部控制率、疾病相关生存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张淑莲;马武;景文江;杨晓君;范志刚;王金凤;马军;齐宝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口腔癌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整理212例口腔癌患者的基本信息,针对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嗜好、所处区域、病理和临床分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Logistic 回归分析,吸烟者患口腔癌的几率是不吸烟者的3.301倍;饮酒者患病几率是不饮酒者的3.501倍;年龄大于55岁者患病率是年龄小于55岁者的5.104倍。结论吸烟、饮酒和老年是口腔癌发病高危因素。
作者:刘宇;罗治彬;王彝;邓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 HDACIs)是1种新的癌症治疗药物,属于表观遗传学治疗药物。组蛋白的作用机制例如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糖基化、羰基化、ADP核糖基化、类泛素化均是通过改变染色质的构象而改变基因表达而达到抑制肿瘤的作用。组蛋白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组蛋白乙酰化调节影响染色质结构与基因表达,是表观遗传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1-2]。通过DNA突变激活肿瘤抑制基因和基因沉默等已被认为是促进恶性肿瘤细胞凋亡,阻滞增殖和转移的原因。
作者:杨永娜;谢守嫔;李瑞琳(综述);彭小兰(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