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根;董江楠;李靖
目的:探讨高龄喉癌患者手术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以100例行喉癌切除术的高龄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出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00例高龄喉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全部获得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0%、73.0%和6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是否行颈部淋巴结清扫、T分期、N分期、病理分级对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显著(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与其术后疗效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高龄喉癌患者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高龄喉癌患者术后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是T分期、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
作者:吕凌;周本忠;谢楼胜;王胜国;毕竞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VAT)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 open chest ,OC)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方法将52例Ⅰ-Ⅱ期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VAT组及OC组,分别接受VAT肺叶切除术及传统OC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结果 VAT组手术时间较OC组长,其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胸液量、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OC组( P<0.05),2组拔管时间、淋巴结清扫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FVC、FEV1、DLCO预测值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2组预测值的升高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率VAT组7.7%,OC组23.1%, VAT组显著低于OC组(P<0.05)。2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其LCSS均显著降低(P<0.05),VAT组LCSS显著低于OC组(P<0.05)。结论 VAT和OC治疗Ⅰ-Ⅱ期NSCLC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而VAT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满绪;任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四肢骨肉瘤患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四肢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治疗方法及生存情况。结果182例骨肉瘤患者位于肱骨16例(8.8%),桡骨1例(0.5%),股骨者109例(59.9%),胫骨48例(26.4%),腓骨8例(4.4%);其中行保肢手术92例(50.5%),截肢手术90例(49.5%),规范化疗81例(44.5%),未规范化疗101例(55.5%);18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4~62个月,3年生存率为5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肺部转移、手术方式、化疗是否规范及Enneking分期与3年生存率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化疗是否规范及肺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可延长四肢骨肉瘤患者生存期,充分切除肿瘤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喻紫晨;肖兢;徐海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胸段食管癌患者共121例,分析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病理因素。结果本组121例患者中,有54例存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时需注意。
作者:张安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奥沙利铂加卡培他滨( XELOX)同步化疗治疗Ⅲ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Ⅲ期食管癌患者分别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单纯放疗组=28例),三维适形放疗联合XELOX同步化疗(同步放化疗组=30例)。比较2组近期疗效、1年及2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完全缓解率及客观有效率分别为33.3%和80.0%,显著优于单纯放疗组14.3%和53.6%(P<0.05);同步放化疗组1年及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同步放化疗组白细胞下降、贫血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但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均完成治疗;化疗结束后6个月同步放化疗组QLQ-OES24评分显著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Ⅲ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张发恩;韦嵩;韦春琳;韦爱芳;蓝川;廖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肠道细菌移位与胃癌恶液质患者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局限型进展期胃癌患者120例,根据有无恶液质表现分为胃癌恶液质组( A组,60例)和胃癌无恶液质组( B组,60例)。外周血培养后,根据结果再分为恶液质细菌移位阳性组(C组)、恶液质细菌移位阴性组(D组),非恶液质细菌移位阳性组(E组)及非恶液质细菌移位阴性组( F组)。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G组)。外周血培养肠道细菌;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随访计算2年生存率。结果①A组细菌移位发生率为26.67%;B组细菌移位发生率为6.67%;G组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A组的细菌移位率显著高于B组(P<0.05)。②C组白介素1α(IL-1α)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明显高于D组、E组、F组和G组(P<0.05));③C组2年存活率低(12.50%),D组为22.73%,E组为50.00%,F组为46.43%。结论肠道菌群移位在胃癌患者恶液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王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不同镇吐措施预防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 PONV)的效果。方法对择期行妇科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的ASAⅠ~Ⅱ级手术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联合镇吐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术中以七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间断追加维持,对照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给予托烷司琼4 mg。联合镇吐组诱导后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托烷司琼4 mg和帕瑞昔布钠40 mg。比较患者手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结果联合镇吐组术后24 h的PONV发生率3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0%,联合镇吐组术后0~2、2~6、6~24 h内的PONV发生率分别是6.2%、7.7%和23.1%,均低于对照组的31.7%、28.3%和66.7%(P<0.05)。结论术前、术中进行联合镇吐可显著降低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24 h PONV的发生率。
作者:曹奕;王瑚;华晓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标准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AML患者按照年龄分为65~70岁患者组( A组)和>70岁患者组( B组),比较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在标准化疗下的缓解率、早期死亡率、诱导期死亡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中位生存期及5年生存期。结果 A组缓解率大于B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早期死亡率、诱导期死亡率、中位生存期及5年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岁患者亦可接受标准化疗,老年白血病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作者:曹琰;周淑亚;黄桂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胃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对可能影响胃癌患者腹膜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胃癌患者中无转移112例,有转移48例。 Logsitic回归分析中显示,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为影响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为影响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林根;董江楠;李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7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手术或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术后立即给予肠内滴注自配营养液,B组术后肛门排气再肠内滴注自配营养液,C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三组患者术后情况以及住院期间营养费用等。结果三组患者术后腹胀、腹痛、肺部感染及腹泻的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均未出现肠梗阻和胃肠道出血;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营养费A组与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全胃或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不但能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促进肛门排气排便,而且能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期间营养费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彭法才;刘烈文;方慧瑾;方向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及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检测个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行乳腺癌手术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腋窝淋巴结阳性和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结果淋巴结阴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90.7%,5年无瘤生存率为86.7%,淋巴结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2.6%,5年无瘤生存率为64.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淋巴结阳性数目,淋巴结清扫个数,HER-2状态是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而HER-2是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HER-2状态是乳腺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增加淋巴结检测个数可改善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
作者:朱亚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08例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按照肝癌切除术后是否发生肝功能衰竭,分为未发生肝功能衰竭组(A组)与发生肝功能衰竭组(B组),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再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前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白球比值(A/G),癌栓位置以及手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脏体积的比率等,与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显著相关(P均<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脏体积的比率<50%、手术前TBil>256.5μmol/L、术前白球比值≤1.3,均是造成该类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术后是否会发生肝功能衰竭,与手术前TBil水平、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脏体积的比率以及术前白球比值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手术前后减少与控制各类影响因素,才能有利于控制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作者:苏瑛;龚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观察及不良反应。方法对94例晚期结肠癌(Ⅲ~Ⅳ期)患者按照化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进行化疗,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方案进行化疗,对2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在消化道反应和血液学毒性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的客观有效率及控制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可作为治疗不可切除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一线化疗方案。
作者:张海琳;雷平光;雷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方法对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观察组,n=61)或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对照组,n=58)治疗的119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Ⅲ期患者的新辅助化疗疗效显著大于Ⅳ期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佳减灭率和并发症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但是2组患者在术后1年及3年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虽然不能提高患者的1年及3年生存率,但是对癌细胞杀伤作用确切,能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
作者:李昱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目的分析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肿瘤大小、病理分型等临床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22例患者肿瘤全切除( Simpson Ⅰ、Ⅱ级),10例患者肿瘤未全切除。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3 cm、岩斜型、质地软、未侵犯海绵窦及脑干的全切除率高(P<0.05)。平均随访(25.6±10.7)个月,患者KPS评分高低受肿瘤部位、质地、是否侵犯海绵窦或脑干的影响较大(P<0.05)。结论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根据肿瘤直径、肿瘤质地、侵犯部位等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避免术中损伤过大,以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
作者:鲁军体;张力;黄宽明;黄敏;涂汉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宫颈锥切术后病灶残余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78例接受宫颈锥切及子宫切除术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Ⅰa1期68例,Ⅰa2期1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引起术后病灶残余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8例患者共有33例发生术后病灶残余,发生率为42.3%,其中宫颈锥切切缘阳性者36例中30例发生术后病灶残余,发生率为38.5%。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锥切切缘阳性、年龄、绝经、HPV-DNA负荷量是早期宫颈癌术后病灶残余的风险因素(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锥切切缘阳性是早期宫颈癌术后病灶残余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锥切切缘阳性是早期宫颈癌术后病灶残余的独立风险因素,切缘阳性患者需进行后续治疗。
作者:陶志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MRI( dynamic enhancement MRI ,DCE-MRI)经大强度投影(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处理后所显示的肿瘤周围血管征( adjacent vessel sign ,AVS)与诺丁汉预后指数( nottingham prog-nostic index,NPI)的相关性。方法经手术证实的乳腺癌51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统计法,计算51例患者MRI 3D-MIP图上所显示的肿瘤AVS表现与NPI评分等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NPI评分<3.4分20例,3.4~5.4分14例,>5.4分17例。随着NPI分值的升高,肿瘤的AVS分级亦随之增加,两者具有相关性(γ=0.601,P<0.001)。 AVS表现与乳腺癌大小及淋巴结状态有显著相关性,但与肿瘤病理学分级无关(γ=0.139,P>0.05)。肿瘤周围血管征与乳腺癌HER-2阳性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0.05<P<0.1)。结论乳腺癌的周围血管征对预测肿瘤NPI分值大小、评估乳腺癌预后以及了解其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奈尔;华佳;徐曙光;刘强;张科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和骨转移瘤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RI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70例99节椎体,其中31例患者共52节椎体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39例患者共47节椎体是由肿瘤转移引起的,比较两者MRI检查中椎体形态,椎体信号,椎体后缘,椎弓根,MRI增强后表现的差异,分析2种椎体病变的特征性表现。结果骨质疏松患者MRI下椎体形态多为楔形、凹陷形,骨转移瘤患者多为倒楔形,其次为扁平形;2组患者MRI下椎体形态及信号具有显著差异(P<0.01)。2组患者椎体后缘形态,椎弓根破坏,椎管内软组织影以及MRI增强后强化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骨质疏松和骨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RI检查具有相应的特征性改变,有助于诊断及临床鉴别。
作者:王松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结局及其预后。方法对100例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可能与预后相关的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100例患者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5.4%和67.7%,Ⅰ期、Ⅱ期、Ⅲ期及Ⅳa期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84.2%、71.4%和53.0%,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76.3%、67.9%和4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化疗、颅神经受侵、鼻咽放疗剂量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颅神经受侵及鼻咽放疗剂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鼻咽癌患者预后较好, T分期、N分期、颅神经受侵及鼻咽放疗剂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陈光媚;陈奕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血清癌胚抗原(CEA)和CYFRA21-1水平变化。方法检测30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 SVCS)患者的血浆D-D及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以同期30例未合并SVCS的局限期肺癌患者作为参照。合并SVCS的患者给予三维适形放疗(采用6MV-X线,总剂量61.6 Gy),同步联合化疗( EP或TP方案,21天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第1个周期化疗与放疗同步)。放化疗结束2周后评估疗效。结果合并SVCS的肺癌患者血D-D及CEA和CYFRA21-1水平较未合并SVCS者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血D-D及CEA和CYFRA21-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肺癌合并SVCS患者血D-D及CEA和CYFRA21-1水平的动态检测,对其临床疗效评估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马旭辉;戴新国;李霞;翟立广;高嘉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