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伴骨转移单纯化疗与化疗结合局部普通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张光宇;李昌林;虞晓林;蒙荣钦;周国懿

关键词:肺癌, 化疗, 放疗, 骨转移,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比较肺癌伴骨转移单纯化疗与化疗结合局部普通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00例肺癌伴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单纯化疗,观察组进行化疗结合局部普通放疗。结果2组患者的骨转移局部控制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止痛有效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化疗结合局部普通放疗治疗肺癌伴骨转移,与单纯化疗相比,更能提高骨转移病灶的疗效,而不良反应亦相对增加,但均能耐受。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40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点进行研究。同时选取同期4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作为对照。结果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与甲状腺良性结节对比,其超声表现为实性结节(97.2%)、形态不规则(52.8%)、微小钙化(19.4%)、低回声结节(83.4%)及探及肿大淋巴结(25.0%)。良恶性结节的各征象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回声(OR=3.13,95%CI:1.58~6.19)和微小钙化(OR=2.03,95%CI:1.19~3.48)是诊断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独立性预测因素。结论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其超声表现特征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张凤华;孟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三维超声下良恶性卵巢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参数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良、恶性卵巢肿瘤三维超声检查下的声像图及血流参数特征。方法184例卵巢肿瘤患者,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149例)和恶性组(35例),观察并比较良性组、恶性组经阴道三维多普勒超声的特征。结果1例卵巢癌漏诊,4例良性卵巢肿瘤误诊为恶性。恶性组多为实性伴散在液性区,血流分型以Ⅲ型为主(30/35,85.7%);良性组多为液性伴较多分隔,血流分型以Ⅰ型为主(137/149,91.9%),两组血流分型差异明显(P<0.05)。良性组VI、FI、VFI均显著小于恶性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卵巢癌其血流参数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卵巢良性肿瘤与卵巢癌在声像图、血流分布、血流分型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三维多普勒超声对恶性卵巢肿瘤术前诊断较准确,但不能区分卵巢癌分期。

    作者:肖贤;张恒;周盼妍;郭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方式的宫颈广泛性切除术在早期子宫颈癌年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比较不同方式宫颈广泛性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年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3例早期子宫颈癌年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行阴式宫颈广泛性切除术加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B组患者接受开腹宫颈广泛性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2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 A组阴道切除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B组( P<0.05);A组术后肛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早于B组(P<0.05);2组淋巴结清除数目、手术时间及宫颈切除长度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A组妊娠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7%、7.9%和13.9%,B组分别为31.4%、6.9%和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阴式宫颈广泛性切除术加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年轻患者安全可行,可减少手术损伤,并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王惠珍;封意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微创远端胃癌 D2根治术对进展期患者的短期疗效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49例(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41例作为对照(开腹组)。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更长[(273.4±62.7)min vs(228.6±31.9)min],但手术切口更小[(5.3±1.7)cm vs (23.2±3.1)cm]、术中出血量更少[(143.5±94.6)ml vs(331.6±157.9)ml],术后肠道恢复功能更快[(2.9±1.3)d vs(4.2±1.5)d],住院时间更短[(8.9±4.2)d vs (11.3±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24.5±11.7)枚vs (26.0±11.3)枚]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9(6.12%) vs 6/41(14.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微创、可行、安全的方法。

    作者:杨学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联合注射用奥沙利铂( SOX方案)在进展期胃癌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7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口服替吉奥胶囊80 mg/( m2· d)2次/d,第1~14天;奥沙利铂130 mg/( m2· d),第1天,静脉滴注,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130 mg/( m2· d),第1天,静脉滴注;口服卡倍他滨2000 mg/( m2· d),2次/d,第1~14天,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68.4%和92.1%,对照组分别为55.3%和7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KP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等,以Ⅰ~Ⅱ度为主,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下降率、恶心呕吐发生率、腹泻发生率分别为39.5%、42.1%、1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8%、89.5%、36.8%,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不良反应率较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党进胜;赵新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No .6组淋巴结活检在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全胃切除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No.6组淋巴结活检在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全胃切除中的意义。方法行近端胃切除能达到根治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病例,术中切除No.6组淋巴结送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如淋巴结转移则行全胃切除,反之行近端胃切除。结果372例中,No.6组淋巴结活检阳性32例,总阳性率8.60%,且随着肿瘤浸润深度增加No.6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结论 No.6组淋巴结有一定的转移比例,当No.6组淋巴结转移需行全胃切除。 No.6组淋巴结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在指导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手术切除范围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伟;李保中;刘志强;张志忠;李守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与免疫功能的关系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分期的宫颈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0~Ⅳ期宫颈患者患者(观察组)共70例,与同期健康女性(对照组)60例纳入研究,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数量。结果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3+、CD3+CD4+和NK细胞数量以及CD3+CD4+/CD3+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宫颈癌患者分期和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有相关性( 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下降的状况,并且分期越晚免疫功能越差,同时T细胞亚群数量及比例、NK细胞数量可以作为检测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标。

    作者:洪珍汶;李道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环境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与阴道环境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498例参加子宫颈HPV普查的妇女进行阴道分泌物作假丝酵母菌、滴虫、白细胞检测、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阴道pH检测,对感染HPV人群、感染高危型HPV人群以及HPV阴性人群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498个受检已婚育龄妇女,高危型HPV阳性99例(6.6%),低危型HPV阳性6例(0.4%),HPV阴性1393例(93.0%)。 HPV感染患者、高危HPV感染患者以及HPV阴性患者在假丝酵母菌感染、阴道分泌物白细胞、阴道分泌物pH以及阴道清洁度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环境无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贺冬生;吴俐俐;甘妙芳;刘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肺癌伴骨转移单纯化疗与化疗结合局部普通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目的:比较肺癌伴骨转移单纯化疗与化疗结合局部普通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00例肺癌伴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单纯化疗,观察组进行化疗结合局部普通放疗。结果2组患者的骨转移局部控制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止痛有效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化疗结合局部普通放疗治疗肺癌伴骨转移,与单纯化疗相比,更能提高骨转移病灶的疗效,而不良反应亦相对增加,但均能耐受。

    作者:张光宇;李昌林;虞晓林;蒙荣钦;周国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顺铂治疗骨肉瘤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顺铂治疗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顺铂治疗,80 mg/m2,静脉滴入,1次/天;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顺铂治疗,其中采用顺铂80 mg/m2,静脉滴入,1次/天;甲氨蝶呤,6.0~8.0 g/m2,静脉滴注6 h,之后第4 h采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15 mg静脉注射,q3 h ×9次,肌肉注射15 mg,q6h ×(6~8)次。观察2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6.67%(23/30)、53.33%(16/30)、36.67%(11/30),对照组分别为73.33%(22/30)、36.67%(11/30)、20.00%(6/30),2组1年生存率比较,P>0.05;而2组2、3年生存率比较,P<0.05。此外,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和TNF-α及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明显上升,但观察组升高较为显著(P<0.05)。结论相比顺铂来说,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顺铂治疗骨肉瘤患者,能提高近远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抵抗力。

    作者:李涛;郭洪敏;田宝方;刘俊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探讨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原发肿瘤来源、骨转移部位、发生时间及病理类型。结果原发肿瘤来源前5位依次为:肺癌(49.3%),乳腺癌(7.9%),前列腺癌(6.1%),食管癌(5.8%),原发病灶不明骨转移肿瘤(5.0%)和结直肠癌(5.0%);前5位的常见骨转移部位依次为肋骨(161例),胸椎(138例)、腰椎(132例)、骨盆(106例)和股骨(65例)。159例患者在原发肿瘤确诊时已经发现骨转移,其余119例患者平均转移时间为10.7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7.2个月。137例肺癌骨转移病例中,腺癌常见(40.9%)。结论对肺癌(尤其是肺腺癌)、食管癌及肝癌患者应提高警惕,尽早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骨转移,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全柳霞;张菊;万年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TS 和 DPD mRNA 对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预测

    目的:评价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TS (胸腺合成酶)以及DPD (二氢嘧啶脱氢酶) mRNA的表达对替吉奥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应用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患者34例,对患者外周血中的TS mRNA以及DPD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与化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替吉奥治疗有效患者的TS mRNA值为(1.57±0.31),无效患者的TS mRNA值为(2.8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吉奥治疗有效患者的DPD mRNA值为(1.15±0.37),无效患者的DPD mRNA值为(0.98±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TS mR-NA低表达的患者对口服替吉奥化疗的敏感性高,疗效较好,但口服替吉奥化疗的疗效与外周血中DPD mRNA的表达情况无显著相关。

    作者:郑积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宫颈 LCT结合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liquid-based cytological test ,LCT)结合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宫颈LCT阳性的病例,对其进行宫颈活检。比较细胞学与组织学结果,并研究发病率与年龄的关系。结果在所有LCT阳性病例中,ASC-US 142例(在阳性病例中占56.8%), AGC 为3例(1.2%),ASC-H 24例(9.6%),LSIL 82例(54.4%),HSIL为26例(10.4%),SCC 1例(0.4%);宫颈活检结果中,炎性反应66例(26.4%),挖空细胞25例(10.0%),CINⅠ级54例(21.6%),CINⅡ级59例(23.6%),CIN Ⅲ级28例(11.2%),鳞癌16例(6.4%),腺癌2例(0.8%),以组织学结果验证细胞学结果,符合率分别为 ASC-US (100.0%),ASC-H(92.3%),LSIL(63.2%),HSIL(72.9%),SCC(100.0%);并且宫颈病变多见于30~50岁年龄段。结论宫颈LCT 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筛查宫颈上皮性病变的重要手段,结合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可使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作者:洪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乳腺癌患者的彩超声像图特点研究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的彩超声像图特点,探讨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76例乳腺癌患者及73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总结乳腺癌患者的二维超声声像图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结果乳腺癌的二维声像图特点较良性肿块具有自身特点,且乳腺癌肿块大部分可探及血流信号(93.4%),血流信号较良性肿块组更丰富,其血流峰值速度为(0.27±0.05) m/s,明显快于良性肿块组(0.16±0.06),且阻力指数为(0.67±0.18),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组(0.33±0.11),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普勒超声对于判断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丽晴;张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患者术后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道间质瘤( GIST)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对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58例老年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和免疫组化检测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和 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58例患者2年生存率为75.6%,3年生存率为64.3%,5年生存率为59.3%。单因素生存率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大直径、肿瘤转移、肿瘤完全切除、肿瘤细胞类型、周围组织受侵、肌层受侵、核分裂数、细胞密集程度、Ki-67、p53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是影响老年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直径大、肿瘤发生转移、未完全切除、周围组织受侵、细胞密集程度高、核分裂数多、p53阳性和未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是影响老年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早期采取腹腔镜完全切除手术,同时辅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老年GIST,能有效减少复发和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邓海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均行乳腺超声检查。结果50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37例、超声检出31例(62.00%);乳腺导管内癌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导管型、结节伴钙化型及肿块型(包括混合性肿块及实质性肿块)。结论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不存在特异性,但其作为一项无创、可短期内重复的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发现和术后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小清;邓生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卵巢移位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卵巢生理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卵巢移位对行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卵巢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接受卵巢移位手术的12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患者接受卵巢移位宫颈癌根治手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卵巢生理功能变化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①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情况;②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出现程度:轻度108例(90.00%),中度10例(8.33%),重度2例(1.67%);③卵巢生理功能: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移位对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卵巢生理功能的影响不大,具有可行性与可推广性。

    作者:姚岳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Celecoxib 对放射所致 DNA 损伤修复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coxib影响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及DNA损伤修复的放疗增敏机制。方法 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相同体积的DMSO)、药物组(celecoxib)、照射组(6MV X射线6 Gy)、联合组(celecoxib+6 Gy X射线(药物作用24 h后))。 CCK-8法检测celecoxib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IC50。 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DNA-PKcs、Ku80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Celecoxib抑制A549细胞增殖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48 h的IC50值为58.74μmol/L。联合组DNA-PKcs、Ku80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药物组、照射组(P<0.01)。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药物组和照射组(P<0.01)。结论 Celecoxib通过抑制放射所致DNA损伤修复及促进凋亡,从而达到放疗增敏作用。

    作者:雷宏伟;龙成;姜永梅;佟恩娟;滕云;李国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利伐沙班对成人膝部骨肿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成人膝部骨肿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成人膝部骨肿瘤术后100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和低分子量肝素2组,每组50例,观察各组静脉血栓发生率、D-二聚体数值变化、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全膝关节置换后形成血肿情况,发生THA消化道出血几率。结果100例患者中均未发现有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2例有右膝关节全膝关节置换后形成血肿,3例患者发生THA消化道出血。利伐沙班组中发现1例静脉血栓患者,为不完全血栓,无临床症状。而低分子量肝素组发现3例静脉血栓患者,肿胀、疼痛症状出现,而后消失。术后1d、3d、7d和14d利伐沙班组D-二聚体明显低于低分子量肝素组。结论合理的使用利伐沙班,对成人膝部骨肿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肖兢;喻紫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食管超声下钛夹基准标记在食管癌放射治疗计划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食管超声下钛夹作为基准标记对食管癌病灶GTV确定的意义及钛夹标记的稳定性、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入组36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定位前行食管超声下钛夹标记,记录食管超声下T分期和内镜下临床分型。钛夹标记前后各采集CT定位图像一次,由同一名医生勾画钛夹标记前后采集CT图像的GTV,分别记录钛夹标记前后GTV体积,钛夹标记前后病灶上下缘大差值的绝对值。结果①36例患者均完成试验,40个病灶,78枚钛夹被植入,CT观察到77枚(98.57%),钛夹脱落中位时间为23天,无Ⅲ度以上钛夹置入相关性不良反应。②钛夹基准标记后勾画GTV体积增大的有7例(19.44%),缩小的有23例(63.88%)。钛夹标记前后GTV体积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③内镜分型与超声T分期的病例分布经PE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γ=0.928,P=0.000)。以上下界勾画误差绝对值大于1 cm为二分量计数标准,经多因素回归检验提示:内镜分型与勾画GTV上下边界误差有相关性(P=0.041),超声T分期与勾画误差无相关性。结论结论食管超声下钛夹定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性强,可改善食管癌放疗靶区的勾画,内镜下临床分型对临床靶区勾画有参考价值。

    作者:郭金栋;王家明;李明峰;赵蕾;吕长兴;刘俊;王常禄;李洪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