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术中胸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及DNA倍体分析

何枝生;匡裕康;陈爱会;阴兵林;谢梅;王东升;黄建;郭昌莹;程效良;王欢元

关键词:食管肿瘤, 食管洗出液, 细胞学, DNA 异倍体
摘要:2007年4月2013年8月,我们将96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患者术中胸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及DNA倍体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6例均为我科2007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男性为71例,女性为25例,平均年龄为62.9岁。行左颈左胸二切口57例;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21例,右胸腹正中二切口8例,单纯左开胸10例。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LIM K1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LIMK1表达和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将68例结肠癌、17例上皮内瘤变及31例正常结肠组织共116例结肠标本制成组织芯片,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标本中LIMK1的表达水平。结果LIMK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织。 LIMK1表达与结肠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 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LIMK1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结肠癌侵袭转移的重要标志。

    作者:王晓英;屈昌民;梁淑文;李连勇;宫淑娟;翟静妤;王宝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清 CEA、CYFAR21-1、SCC、CA125水平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76例,分为观察组(近期放疗有效)和对照组(近期放疗无效),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放疗前、后血清肿瘤CEA、CYFAR21-1、SCC、CA125水平。结果176例患者放疗有效率为58.0%,观察组放疗前血清CEA、CYFAR21-1、SCC、CA125水平分别为(33.65±5.41)ng/ml、(19.44±3.14)ng/ml、(16.87±2.74)ng/ml、(46.81±5.49)U/ml,放疗后各项标志物水平分别为(25.13±4.65)ng/ml、(12.35±4.18)ng/ml、(11.77±3.04)ng/ml、(39.67±4.63)U/ml,均明显低于放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放疗前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AR21-1、SCC、CA125水平分别为(46.87±5.93)ng/ml、(28.63±10.82)ng/ml、(26.46±8.68)ng/ml、(68.16±7.38)U/ml,放疗后各项标志物水平分别为(52.17±5.49)ng/ml、(46.72±11.75)ng/ml、(38.74±63.48)ng/ml、(87.34±8.16)U/ml,均明显高于放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疗前各项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放疗后标志物水平降低患者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放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5,P<0.05)。结论肿瘤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AR21-1、SCC、CA125的水平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疗效具有评估价值。

    作者:阿合力·那斯肉拉;巴尔夏古丽·扎比胡拉;穆朝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靶控输注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90例需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案不同进行分组。研究组给予靶控输注( TCI)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照组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手术前后患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T细胞亚群等水平。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后,IgM、IgG、IgA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组间亦无差异(P>0.05);2组患者在麻醉后均可见到IL-6、TNF-α显著上升,且对照组上升程度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T细胞亚群在麻醉后均可见到明显降低,对照组降低程度明显超过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均会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影响,并且以抑制细胞免疫为主。但TCI麻醉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要轻于腰硬联合麻醉,可作为临床直肠癌根治术的首选。

    作者:张生茂;李娜;韩亚升;包娜日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IL-17F、IL-17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IL-17F、IL-17A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7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IL-17F、IL-17A的表达水平进行免疫组化法检测,分析不同病理因素中,IL-17F、IL-17A的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中的IL-17F、IL-17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7F、IL-17A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以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的IL-17F、IL-17A的阳性表达率高,二者的表达均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大肠癌分化程度以及TNM分期有关。

    作者:熊伟民;李明峰;席素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尾状叶肝细胞癌手术切除疗效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尾状叶肝细胞癌和非尾状叶肝细胞癌的手术疗效。方法比较分析83例尾状叶肝细胞癌与83例非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的一般病理特征、手术方式、肝炎类型、术后复发转移率及术后生存率。结果尾状叶肝癌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非尾状叶肝癌患者长(198.4 min和127.9 min),术中出血量较多(726.7 ml和341.5 ml),血管阻断时间较长(29.8 min和21.3 min),术后总复发率较高(55.4%和37.3%),并发症发生率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18.1%和15.7%),1~5年生存率尾状叶肝癌患者均低于非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结论尾状叶肝细胞癌手术切除的疗效不理想。

    作者:苏瑛;龚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累及前联合或双侧声带的声门型喉癌患者的手术方法探讨

    目的:比较改良喉垂直前位部分切除术和改良环状软骨会厌舌骨吻合术对累及前联合或双侧声带的声门型喉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累及前联合或双侧声带的声门型喉癌患者随机分为FPL组和CHEP组,每组各24例。 FPL患者采用改良喉垂直前位部分切除术,CHEP组患者采用改良环状软骨会厌舌骨吻合术。术后对2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发音功能、误咽发生率以及术后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拔管率、发音功能的恢复以及生存质量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拔管时间FPL组较CHEP组明显缩短,且误咽率FPL组较CHEP组明显减少(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喉垂直前位部分切除术治疗累及前联合或双侧声带的声门型喉癌,可有效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积极地控制误吸率,可作为治疗该类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案。

    作者:刘剑勇;陆建斌;袁毅方;李梦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FCM检测66例初治AML患者诱导化疗前后各亚型髓系抗原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初诊时66例AML患者髓系抗原阳性总表达率为(19.98±11.98)%,M2亚型和髓系抗原MPO阳性表达率高;诱导化疗结束时46例缓解、20例未缓解。髓系抗原缓解组阳性总表达率为(10.50±10.49)%,未缓解组阳性总表达率为(16.80±17.39)%,2组MPO阳性表达率高。缓解组与未缓解组患者髓系抗原总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患者髓系抗原总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未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9种髓系抗体检测AML患者MRD临床效果满意,能够为指导化疗方案调整和疗效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何正梅;陶善东;邓媛;于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宫颈上皮瘤样病变 LEEP锥切术后 HPV 感染的动态监测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患者( CIN)经过LEEP锥切术后HPV感染的变化情况。方法将309例经阴道镜下活检确诊为CIN患者,按照组织病理学诊断分为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分别观察三组患者LEEP术前与术后HPV感染的差异及术后3、6、9、12个月HPV感染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术前镜检与术后标本检查HPV感染情况基本一致,三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HPV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CINⅡ、CINⅠ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PV感染率术后3、6、9、12个月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3、6、9、1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术后HPV残存率明显低于CINⅡ组和CINⅢ组,CINⅡ组明显低于CINⅢ组;三组术后12个月转阴率分别为CINⅠ(98.94%)、CINⅡ(92.95%)、CINⅢ(86.44%),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病理级别越低HPV感染率越低,术后HPV残存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CIN病理级别高者。

    作者:高玉华;于明新;龙再秋;李雪梅;汤巍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支撑喉镜下 CO2激光微创手术对早期喉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在支撑喉镜下通过CO2激光微创手术治疗早期喉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能。方法回顾分析40例曾接受CO2激光微创手术治疗喉癌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术后疗效和复发情况等。结果患者总的喉功能保留率为92.50%(37/40)。术后随访约5年,4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还存活,1例因无法联系而失访,3例患者已死亡。36例存活患者中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局部复发,复发率为15.00%(6/40),而这其中前联合受累的患者的复发率为16.67%(2/12)。复发患者均经过不同方式的再次治疗。结论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微创手术对早期喉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梓轩;赵之栋;黄红星;余文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肝癌细胞中 SPARC 表达及其与糖酵解作用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中分泌性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蛋白( secreted protie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 , SPARC)表达及其与糖酵解作用的相关调节机制。方法选取肝癌细胞HepG2、Hep3B、Huh7,分别稳定转染SPARC质粒和SPARC siRNA,应用比色法检测2种转染的细胞中糖酵解关键酶己糖激酶( HK)和乳酸脱氢酶-A( LDHA)的活性变化。结果转染SPARC质粒的3种肝癌细胞中HK-Ⅱ、LDHA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3种细胞中HK-Ⅱ相对吸光度分别降低至(57.45±5.05)%,(56.1±5.70)%,(49.73±7.06)%;LDHA相对吸光度分别降低至(50.53±8.07)%,(54.38±2.08)%,(42.34±3.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之,siRNA抑制SPARC表达的肝癌细胞中, HK-Ⅱ、LDHA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上调,3种细胞中 HK-Ⅱ相对吸光度分别上调至(174.20±8.41)%,(166.69±9.71)%,(152.84±3.39)%;LDHA 的相对吸光度分别上调至(176.65±6.85)%;(163.24±6.44)%;(151.25±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癌中,SPARC通过负性调控糖酵解作用的关键酶抑制糖酵解。

    作者:华红伟;姜峰;胡薇薇;李静;丁罡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宫颈癌根治性放疗预防照射骶前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疗预防照射骶前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248例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放疗。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为照射骶前淋巴结,对照组为不照射骶前淋巴结。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盆腔外照射放疗加腔内后装放疗。先行全盆腔外照射,剂量为20~30 Gy,2~3周后,治疗组改成盆腔凹形野照射和腔内后装治疗,对照组改成盆腔四野照射和腔内后装治疗。盆腔外照射总剂量至46~50 Gy,腔内后装42~48 Gy/7~8次。结果治疗组、对照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20%vs 60.98%;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40%和69.1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及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疗预防照射骶前淋巴结不能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

    作者:张群贵;余瑛;丁金泉;吴修洪;黄春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CIP2 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IP2 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IP2A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 CIP2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65.7%)高于癌旁组织(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IP2A表达与患者年龄、家族史无关,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CIP2A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黎剑;于晓红;杜峰;谢康;魏玲丽;黄雅娟;张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宫颈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以已经确诊的10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CA19-9,CA125以及CEA的水平。结果各个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其还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 SCC、CA19-9、CA125以及CEA等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辅助价值。

    作者:苏晶;苏广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甘氨双唑钠联合放射治疗宫颈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联合常规放射治疗宫颈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宫颈肿瘤患者4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放射治疗,治疗组行甘氨双唑钠联合常规放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41.6%,对照组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和毒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表现出明显放射增敏反应。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放射治疗宫颈肿瘤的近期疗效明显,能有效控制局部肿瘤,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李靖松;邹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p21WAF1/CIP1介导肿瘤化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p21WAF1/CIP1是由细胞增殖抑制基因WAF1(wide type p53 ac-tivated factor 1)编码的21kDa的蛋白,属于Cip/Kip家族。作为1种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s)抑制剂,p21WAF1/CIP1与肿瘤的分化、浸润深度、增生和转移有关,具有判断肿瘤分化程度和预后的价值[1-4],与肿瘤化疗耐药机制的产生密切相关。

    作者:李秋华(综述);钟军;郑智(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Real time-PCR 检测循环 DNA 基因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循环DNA载量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real time-PCR的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确诊前及确诊后血浆循环DNA载量。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循环DNA载量确诊后[(63.1±16.3) ng/ml]显著高于确诊前(P<0.01),确诊前6个月的血清循环DNA载量[(28.3±12.7) ng/ml]显著高于确诊前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的血浆DNA载量[(79.3±13.7)ng/ml]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52.1±12.5)ng/ml](P<0.01)。结论 Real time-PCR检测血浆循环DNA,有可能成为原发性肝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一个新的临床标准。

    作者:郭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CD4+CD25+Treg细胞与肿瘤免疫研究进展

    机体免疫系统通过免疫监视功能,识别和清除包括肿瘤、微生物等“非己”成分,维持机体的稳定。恶性肿瘤在机体内往往表现出免疫逃逸的特殊状态,与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之间形成一对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近些年研究发现,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可通过抑制激活的 T 细胞功能,影响机体抗肿瘤免疫作用,在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肿瘤免疫逃逸关系密切[1]。机体的细胞免疫受抑是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的重要原因。许多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的Treg细胞比例升高,往往提示着预后不良[2]。因此,近年来通过调节CD4+CD25+Treg 细胞的数量或功能来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焦点。本文就CD4+CD25+Treg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免疫抑制机制及其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王彩(综述);魏素菊(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术后规范辅助治疗对Ⅱ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后规范辅助治疗对Ⅱ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Ⅱ期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把术后接受规范辅助治疗的分为实验组,未接受的分为对照组,然后通过比较生存率来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68例患者中仅有21例(30.88%)患者接受了术后规范辅助治疗。实验组与对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23%和78.72%,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95%和59.5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影响Ⅱ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还包括月经有无、HER-2状态( P<0.05)。结论术后规范辅助治疗能改善Ⅱ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秋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2 cm 乳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2 cm乳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超声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39例患者共45个小乳腺病灶进行检查并比较2种方法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小乳腺癌的特异性为75.00%,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01);两者联合诊断小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高于两者单独应用时(Z=5.213,P<0.001;Z=4.986,P<0.001)。结论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小乳腺癌的特异性较高,与常规超声检查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小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梁丽;张建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与其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血清淀粉样蛋白( SAA )水平与其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验室方法,分别检测155例恶性肿瘤患者和69例健康体验者血清淀粉样蛋白( SAA)、纤维蛋白原( Fib)、D-二聚体( D-D)和血小板(PLT)水平。结果恶性肿瘤组凝血系统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肿瘤组老年患者各项凝血指标水平高于青壮年患者(P<0.05),老年恶性肿瘤患者SA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青壮年恶性肿瘤患者(P<0.05),青壮年恶性肿瘤患者SA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转移组SAA、Fib、D-D、PLT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恶性肿瘤未转移组SAA、Fib、D-D、PL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及肿瘤病人转移组中SAA水平与各项凝血指标呈正相关性。结论 SAA水平显著增高提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作者:胡玲;苏雷;冯佳;杨久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