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华;于明新;龙再秋;李雪梅;汤巍巍
目的:探讨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 Gli1)表达与乳腺癌各分子亚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胶质瘤相关基因1的表达及其与雌二醇受体( ER )和人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的关系。结果 ER阳性和阴性者中Gli1阳性率分别为40.2%和60.0%,Gli1与ER表达呈负相关性。 Gli1与Her-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Lu-minal B型和Her-2过表达型者Gli1阳性率与Basal-like型Gli1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Gli1阳性率显著低于Basal-like型Gli1阳性率(23.7%<75%),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i1表达与非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分子亚型有关,可为雌二醇受体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陈海;戚晓东;邱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改良FOLFOX6新辅助化疗与术后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改良FOLFOX6新辅助化疗组和改良FOLFOX6术后辅助化疗组,以进行单纯手术的100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术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围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FOLFOX6新辅助化疗组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87.00%)明显高于改良FOLFOX6术后辅助化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7.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同时,改良FOLFOX6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手术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22.00%)明显低于单纯手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49.00%),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改良FOLFOX6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较改良FOLFOX6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显著,围术期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韩龙才;韩娜;闫金银;贾纯亮;张磊;刘远廷;李景武;赵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内镜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效果。方法76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引导下分别使用内镜检测、单独进行CT检查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比这3种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评价3种方法的检测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中有29例浆液性囊腺瘤,47例黏液性囊性肿瘤。52例患者的病变部位位于胰头颈部,24例位于胰体尾部。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内镜检测胰腺囊性肿瘤的准确率可以达到89.5%,CT检测和单独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准确率分别为55.3%和44.7%。使用内镜检测与CT检测和单独多普勒超声检测相比,检出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检测浆液性、黏液性胰腺囊性肿瘤及胰头颈部和胰体尾部均比CT检测和单独多普勒超声检测具有更高的检出准确率。 CT和单独超声检测对胰体尾部囊性肿瘤检测准确率比胰头颈部的准确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内镜检测胰体尾部囊性肿瘤检测准确率比胰头颈部的准确率高。结论内镜检测胰腺囊性肿瘤比CT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作者:侯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一线化疗疾病获得控制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给予卡培他滨单药维持化疗直至疾病进展,具体给药方案:1000 mg/m2口服,每天2次,第1~14天持续给药,每3周重复。结果3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共完成维持化疗124个周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6.8个月(2.9~19.0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和白细胞减少,但均可耐受。结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给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同时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作者:彭小波;王梅;王薇;吴梅红;王雅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2007年4月2013年8月,我们将96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患者术中胸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及DNA倍体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6例均为我科2007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男性为71例,女性为25例,平均年龄为62.9岁。行左颈左胸二切口57例;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21例,右胸腹正中二切口8例,单纯左开胸10例。
作者:何枝生;匡裕康;陈爱会;阴兵林;谢梅;王东升;黄建;郭昌莹;程效良;王欢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90例需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案不同进行分组。研究组给予靶控输注( TCI)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照组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手术前后患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T细胞亚群等水平。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后,IgM、IgG、IgA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组间亦无差异(P>0.05);2组患者在麻醉后均可见到IL-6、TNF-α显著上升,且对照组上升程度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T细胞亚群在麻醉后均可见到明显降低,对照组降低程度明显超过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均会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影响,并且以抑制细胞免疫为主。但TCI麻醉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要轻于腰硬联合麻醉,可作为临床直肠癌根治术的首选。
作者:张生茂;李娜;韩亚升;包娜日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2 cm乳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超声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39例患者共45个小乳腺病灶进行检查并比较2种方法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小乳腺癌的特异性为75.00%,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01);两者联合诊断小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高于两者单独应用时(Z=5.213,P<0.001;Z=4.986,P<0.001)。结论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小乳腺癌的特异性较高,与常规超声检查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小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梁丽;张建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患者( CIN)经过LEEP锥切术后HPV感染的变化情况。方法将309例经阴道镜下活检确诊为CIN患者,按照组织病理学诊断分为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分别观察三组患者LEEP术前与术后HPV感染的差异及术后3、6、9、12个月HPV感染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术前镜检与术后标本检查HPV感染情况基本一致,三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HPV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CINⅡ、CINⅠ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PV感染率术后3、6、9、12个月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3、6、9、1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术后HPV残存率明显低于CINⅡ组和CINⅢ组,CINⅡ组明显低于CINⅢ组;三组术后12个月转阴率分别为CINⅠ(98.94%)、CINⅡ(92.95%)、CINⅢ(86.44%),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病理级别越低HPV感染率越低,术后HPV残存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CIN病理级别高者。
作者:高玉华;于明新;龙再秋;李雪梅;汤巍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淋巴细胞数量或比例增加,出现数量不等的绒毛状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结果显示该类细胞属于B淋巴细胞,治疗效果差。结论毛细胞白血病诊断应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和免疫学检查结果,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应作进一步进行鉴别,以免误诊、漏诊。
作者:刘雪梅;李军;白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分析尾状叶肝细胞癌和非尾状叶肝细胞癌的手术疗效。方法比较分析83例尾状叶肝细胞癌与83例非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的一般病理特征、手术方式、肝炎类型、术后复发转移率及术后生存率。结果尾状叶肝癌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非尾状叶肝癌患者长(198.4 min和127.9 min),术中出血量较多(726.7 ml和341.5 ml),血管阻断时间较长(29.8 min和21.3 min),术后总复发率较高(55.4%和37.3%),并发症发生率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18.1%和15.7%),1~5年生存率尾状叶肝癌患者均低于非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结论尾状叶肝细胞癌手术切除的疗效不理想。
作者:苏瑛;龚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式探究同步热放化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3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同步热放化疗组、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每组51例。通过肿瘤完全消退率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同步热放化疗组、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局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是65.8%、41.2%和19.1%,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热疗联合放化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能促进局部肿瘤消退,有较高的完全缓解率,该治疗方式安全可耐受。
作者:刘湘冬;王小文;谢金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LIMK1表达和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将68例结肠癌、17例上皮内瘤变及31例正常结肠组织共116例结肠标本制成组织芯片,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标本中LIMK1的表达水平。结果LIMK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织。 LIMK1表达与结肠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 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LIMK1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结肠癌侵袭转移的重要标志。
作者:王晓英;屈昌民;梁淑文;李连勇;宫淑娟;翟静妤;王宝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成年人急性白血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提供较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真菌感染率、病原学监测、真菌感染易感因素、抗真菌药物使用等进行分析。采用两性霉素B进行抗侵入性真菌治疗。结果94例患者中有46例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感染率为48.9%。通过其血液等标本培养出菌株38株,其中感染曲霉菌属占47.4%,明显大于白色假丝酵母菌的34.2%和热带假死酵母菌的1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中性粒细胞<0.5×109/L持续时间及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与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率呈正相关,而中心静脉置管并不影响感染的发生率。经两性霉素B治疗后21例痊愈,17例显效。结论成人急性白血病在进行化疗期间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且患者年龄大,使用广谱抗菌药时间长和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都是发生感染的因素,需要重点预防此类患者。治疗上可以选用两性霉素B,效果较好。
作者:杨尚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胃癌细胞株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探究胃癌EMT的发生机制。方法胃癌细胞株HGC-27进行体外培养,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接受IL-6刺激,观察2组细胞形态变化及EMT发生情况。结果经IL-6处理后,观察组细胞连接疏松,多边样形态消失,部分细胞呈梭形,而对照组细胞未见明显改变,仍具有紧密的细胞连接;经IL-6处理后,观察组E-cadherin DNA、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N-cadherin、Vimentin DNA、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结论 IL-6可通过影响细胞表面蛋白和骨架蛋白的活性,影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凋亡过程,是导致胃癌细胞株EMT的关键因子。同时,IL-6对胃癌细胞株EMT的促进也是导致癌症转移、扩散、恶化的重要原因。
作者:刘俊;杨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IP2 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IP2A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 CIP2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65.7%)高于癌旁组织(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IP2A表达与患者年龄、家族史无关,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CIP2A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黎剑;于晓红;杜峰;谢康;魏玲丽;黄雅娟;张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13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将术后复发转移的35例作为A组,102例未发生复发转移者作为B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40岁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为47.83%,显著高于年龄≥40岁患者的(P<0.05);肿瘤直径>5 cm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为72.73%,显著高于肿瘤直径<2 cm患者的(P<0.05);淋巴结转移数目1~3个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为34.15%,淋巴结转移数目>3个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为50.00%,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 P<0.05);CA15-3阳性患者复发转移率为38.71%,显著高于CA15-3阴性患者的(P<0.05)。结论年龄<40岁、肿瘤直径大、淋巴结转移数目多、CA15-3阳性是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监测危险因素,强化术后放疗的抗肿瘤措施,以降低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
作者:艾秀清;韩有溪;木克代斯·拜克提亚尔;木妮热·木沙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含曲妥珠单抗二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采用二线方案治疗的78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与B组。2组患者均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方案,B组患者同时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2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治疗有效率及临床获益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2年生存率显著优于A组(P<0.05)。骨髓抑制及消化道不良反应是2组常见的化疗不良反应;曲妥珠单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及疼痛,经对症治疗后均完成治疗。结论含曲妥珠单抗二线治疗方案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安全性好。
作者:仲爱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及宫颈癌组织中EZH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宫颈癌、90例CIN、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ZH2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宫颈癌组织中,EZH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4/30)、CINⅠ组30.0%(9/30)、CINⅡ组40.0%(12/30)、CINⅢ组56.7%(17/30)和76.9%(50/65)。 CIN和宫颈癌中EZH2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 EZH2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宫颈病变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魏璇;翟锦霞;马雪梅;杜秀英;张一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术后规范辅助治疗对Ⅱ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Ⅱ期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把术后接受规范辅助治疗的分为实验组,未接受的分为对照组,然后通过比较生存率来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68例患者中仅有21例(30.88%)患者接受了术后规范辅助治疗。实验组与对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23%和78.72%,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95%和59.5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影响Ⅱ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还包括月经有无、HER-2状态( P<0.05)。结论术后规范辅助治疗能改善Ⅱ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秋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应用千伏锥形束CT研究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探讨其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经确诊的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15例,按热塑膜上三点标记摆位后每周行一次KV-CBCT扫描,重建后获取断层图像,使其与计划定位图像行匹配比较,得出该患者在三维方向及旋转的摆位误差。除摆位中心点外所有计划参数不变,在定位影像上模拟剂量分布并与初治疗计划比较。结果在腹背、头脚、左右3个方向和水平面旋转的摆位误差均值分别为-1.83 mm、-0.32 mm、0.96 mm和-0.83°;GTVnx D95、GTVnd D95、CTV2 D95、PTV2 D95、PTVnd D95的剂量变化为-1.28%~-0.32%、-3.31%~-0.63%、-2.33%~-1.30%、-2.51%~-0.45%、-2.53%~-0.48%;脑干、脊髓、视交叉的Dmax变化范围分别为:-3.14%~12.58%、-22.91%~21.21%、-7.25%~14.77%。腮腺D50为-13.87%~18.21%,Dmean为-6.84%~9.21%。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由于摆位误差等因素的存在,影响了靶区剂量分布,OAR( organs at risk )辐射剂量明显增高;应用KV-CBCT系统,可有效减少治疗误差,提高调强放疗精度。
作者:徐升;张军宁;周菊英;符天晓;徐久宏;陈龙;陈浩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