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任辉

关键词:结直肠癌, 术后, 经口肠内营养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方法将7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方案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早期少量多次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营养状况以及炎性反应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肛门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实验组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RP、IL-6、TNF-α等炎性情况指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能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癌分段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分段调强放射治疗( IMRT)中的靶区体积及危及器官( OAR)的受照范围和剂量变化。方法33例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Ⅰb~Ⅲb期)行调强放射治疗和同步化疗,放射治疗前和放射治疗3周(30 Gy)后行第二次CT及MRI扫描,重新制定调强治疗后半程计划,采用6MV X线,7野调强照射技术(7f-IMRT);处方剂量均为50.4 Gy/28 F。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比较分析分段计划时靶区及危及器官体积及剂量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半程计划处方剂量均较好地覆盖了靶区。平均96.7%的PTV接受处方剂量的照射。 PTV平均剂量(5024±65.8)cGy;(4993±111.5)c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肿瘤靶体积(GTV)分别为(77.39±36.82) cm3、(52.01±30.6)cm3,GTV体积退缩(30.1±8.9)%;临床靶体积(CTV)分别是303.2~718.9 cm3、301.3~630.7 cm3,体积退缩(7.7±1.1)%,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35 Gy的平均体积是(35.0±15.0)%、(31.0±12.2)%;小肠40 Gy的平均体积是(27.0±12.0)%、(24.0±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直肠、膀胱40 Gy的平均体积分别是(71.0±13.0)%、(70.0±11.0)%;(74.0±11.0)%、(69.0±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患者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能够产生理想的靶区剂量分布,分段计划有助于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射的体积和剂量。

    作者:陈文娟;潘建基;柏朋刚;江楠;张秀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对胃癌手术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以及术后镇静镇痛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n=30);试验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入右美托咪定0.6μg/kg,维持为0.4μg/kg,直至术毕前40 min;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注药前(T1)、麻醉诱导前(T2)、气管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1 min(T4)、切皮时(T5)、探查时(T6)、拔管后即刻(T7)的脑双频指数( BIS)、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评价术后1 h内的苏醒躁动程度评分、镇静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情况。结果 T1-5两组BIS、HR和BP值呈现降低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2时BIS、T2和T4-7时MAP明显降低,以及HR明显减慢。试验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 h的Ramsay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RS和VAS评分明显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应用于胃癌根治术中更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明显镇静、镇痛效应,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降低了患者术后的不适感。

    作者:刘臻;梁敏;李艳珍;曾凯;林财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总结其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状况提供合理建议。方法选择78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与同时期的156例单纯性COPD患者。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习惯、社会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等。结果 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既往支气管炎(21.8%)、肺结核病史率(10.3%)均高于单纯COPD患者(9.0%)、(2.6%);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咯血、呼吸困难、消瘦、胸痛、胸腔积液、肺不张、声音嘶哑均显著高于单纯COP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8,P=0.862)。结论 COPD合并肺癌多发于老年吸烟患者,以鳞癌比例高,在患者出现咯血、胸痛、声音嘶哑、消瘦等临床表现或胸部影像检查发现肺不张和(或)胸腔积液时应及时就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杨瑞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血清CEA、CYFRA21-1和NSE检测在肺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公布的数据,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全球癌症首位。病死率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较低的早期诊断率,所以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肿瘤标志物协助肺癌的筛查和临床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与认同。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CEA、CYFRA21-1、NSE指标在肺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

    作者:李凯;刘瑞娟;周金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高钙血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 MM)合并高钙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MM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MM合并高钙血症患者与未合并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96例MM患者中,16例(16.7%)血清钙水平>2.6 mmol/L,经血清白蛋白校正后,22例(22.9%)血钙水平>2.6 mmol/L,与未合并高钙血症的患者比较,合并高钙血症MM患者更易出现溶骨性损害(OR 2.3,95%CI 0.27-19.81)、肾功能损害(OR 2.12,95%CI 0.63-7.17)、高乳酸脱氢酶血症(OR 5.15,95% CI 1.34-19.81)、β2微球蛋白升高(OR 7.92,95% CI 0.45-140.54)、贫血(OR 1.27,95% CI 0.49-3.29)和ISS分期为Ⅲ期(OR 3.08,95%CI 1.01-9.37)。结论 MM合并高钙血症的发生率高,其发生可能与MM病情进展有关。

    作者:陈静;郑玲;芮红兵;林珺芳;曾志勇;陈玉铃;陈君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肠外营养起始时间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究不同肠外营养起始时间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后48 h内给予肠外营养,对照组患者于术后72 h给予肠外营养。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将2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CD3、CD4、CD8、CD4/CD8较术前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术后CD3、CD4、CD8、CD4/CD8参数分别为(67.03±6.81)%、(49.66±0.28)%、(19.63±2.88)%、(2.51±0.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PAB、ALB、TF等营养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外营养治疗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结局较好,实施佳时间以术后48 h内为宜,对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的改善具有显著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明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年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和应激状态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和应激状态。方法选取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8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以同期38例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检测两组患者术前2 d及术后3d、5d及7d红细胞和细胞免疫指标、应激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2d两组红细胞和细胞免疫指标、应激指标水平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观察组术后3 d、5 d及7 d红细胞和细胞免疫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老年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和应激状态相对较好,手术对患者的不良影响相对较轻,且机体整体恢复相对更快。

    作者:邓思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奈达铂每周方案同期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奈达铂每周方案同期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前者行单纯放疗,后者行奈达铂每周同期放疗。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单纯放疗组( RT)和同期放化疗组( CRT)3个月后,鼻咽部肿块残存率分别为18.00%(9/50)和16.00%(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肿块残存率分别为18.00%(9/50)和8.00%(4/50),单纯放疗组明显高于同期放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放疗组(RT)和同期放化疗组(CRT)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2.00%和94.00%,4年生存率分别为70.00%和76.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伤,肠胃不良反应和白细胞减少。结论采用奈达铂每周同期放疗可提高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且毒性可控,患者可以耐受。

    作者:黄瑞文;李能平;梁文胜;柯柳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开腹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2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腹腔镜组,28例)和开腹手术(开腹组,24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但术后腹腔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1周PSA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1 d、3 d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后7 d、14 d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直肠损伤,严重的心脑意外等并发症,腹腔镜组低蛋白血症、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而两组尿失禁、漏尿、膀胱颈狭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具有疗效确切、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可以作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首选方法。

    作者:郭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CRP、TNF-α及 IL-6等指标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RP、TNF-α及IL-6等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手术类型分为胸腔镜小切口组(观察组)57例和传统后外侧切口组(对照组)58例。以血清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 TNF-a)浓度作为衡量手术对机体造成创伤的指标,分别比较2组患者术后常见临床指标、术前1 d及术后1 d、2 d、3 d,血清中CRP、TNF-α、IL-6的变化。并分析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止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2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CRP、TNF-α及IL-6等指标浓度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1,2,3天血清CRP、IL-6和TNF-a浓度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上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早期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应激程度较轻、手术创伤较小,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低等优势,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作者:张午临;刘晖;贾涛;张云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50例,先行胆道支架引流术,再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患者胆红素消退、支架畅通情况、近期疗效、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结果经过联合治疗后,患者黄疸症状均改善明显,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肿瘤有效率(PR+CR)为90.0%(45/50)。1年和2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0.0%和11.8%,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结论对不能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采取胆道支架置入术后联合三维适形放疗能够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小兵;邹瑜斌;杨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骨痛缓解效果及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67%,与对照组(8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和病情稳定患者的PSA控制时间为(25.33±7.57)周,显著低于对照组(37.88±10.26)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骨痛缓解率为42.22%,与对照组(5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均略低于对照组(53.33%,17.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临床疗效显著,与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相近,但其在骨痛缓解和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略优于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当治疗效果不佳时两种方案交替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可作为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的挽救方案。

    作者:栾宝红;李晓梅;邬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抗雄激素治疗伴膀胱出口梗阻的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等离子电切术与抗雄激素联合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且伴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104例伴膀胱出口梗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54例采用等离子电切术与间断雄激素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50例仅采用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残余尿量(RU)、大尿流率(Qmax)及生活质量评分(QOL)的改变。结果经治疗,观察组前列腺体积(46.5±13.4)cm3显著小于对照组(57.6±13.9)cm3,PSA(1.8±0.6)μg/L 显著低于对照组(2.6±0.9)μg/L,IPSS评分(12.8±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3±3.5)分,RU(29.6±16.4) ml显著低于对照组(46.2±18.3)ml,Qmax(19.2±4.0)ml/s显著高于对照组(16.3±3.8) ml/s,QOL评分(2.2±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8±1.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等离子电切术与抗雄激素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伴膀胱出口梗阻的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正清;郭立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 CT灌注成像下肝癌结节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 MSCT)灌注成像下肝癌结节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对98例肝癌患者进行MSCT灌注扫描,分析肝癌结节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正常组织、肝癌结节、交界处HBF、HPI、HPP、HAP、HBV值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三者TTP及PEI值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大结节病灶中心、交界内1 cm、交界处、交界外1 cm及正常组织HBF、HPI、HPP、HAP、HBV、TTP、PEI比较呈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可以清楚反应肝癌结节附近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大庆;曾波;牟忠亮;周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乳管内视镜对伴乳头溢液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乳管内视镜对伴乳头溢液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伴乳头溢液乳腺癌患者,分别应用乳管内视镜以及乳腺X射线进行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乳管内视镜诊断的符合率为94.3%,乳腺X射线检查的符合率为61.4%,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乳管内视镜对伴乳头溢液乳腺癌的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能够为其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信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祎;顾懿帆;刘溦薇;沈继颖;周鸣;房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数字化立体定位导丝导向活检对乳腺不可触及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数字化立体定位导丝导向活检(SNLB),对临床不可触及乳腺病变(NPBL)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临床触诊阴性,而数字钼钨双靶乳腺摄片发现异常的病灶,进行了SNLB切除活检。结果数字化乳腺摄片表现为:簇状微小钙化49例,孤立性结节27例,局限致密或结构紊乱15例,放射状毛刺影4例。 SNLB活检组织标本病理结果中良性病变67例,恶性病变28例,其中包括导管原位癌14例。结论 SNLB对临床不可触及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准确、安全,有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

    作者:徐向红;赵玉年;王慧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NHE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NHE1蛋白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收集的65例各类胃病标本的NHE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高倍镜视野下阳性细胞数占视野10%以下视为阴性,10%以上视为阳性。结果在65例标本中,NHE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胃黏膜中0%(0/10);异型增生20.00%(1/5);肠上皮化生23.08%(3/13);慢性萎缩性胃炎16.67%(2/12);胃癌80.00%(20/25)。胃癌与正常胃黏膜和各型胃癌前病变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NHE1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的表达不断上调,在胃癌组织中NHE1蛋白超表达;NHE1可能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有效的靶点。

    作者:孟燕;陈萍;邓守恒;段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上下肢肢带扁骨的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研究

    目的:探讨上下肢肢带扁骨中的肩胛骨和髂骨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肩胛骨和髂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肩胛骨和髂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发病部位分布规律。结果肩胛骨组患者良性骨肿瘤发生率明显高于髂骨组,恶性骨肿瘤发生率明显低于髂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胛骨组患者良性骨肿瘤、肿瘤样病变和恶性骨肿瘤男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女性,髂骨组患者肿瘤样病变和恶性骨肿瘤男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胛骨组患者肿瘤样病变男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髂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胛骨病变患者年龄主要集中于>40~50岁和1~10岁2个年龄段;髂骨病变患者年龄主要集中于>40~50岁和>50~60岁2个年龄段。肩胛骨组和髂骨组患者良性骨肿瘤、肿瘤样病变和恶性骨肿瘤病变部位均主要分布于体部区。结论髂骨恶性骨肿瘤发生率高于肩胛骨,二者性别和年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发病部位分布具有相似性,临床诊断可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魏东华;江中潮;陈日高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大黄酸对乳腺癌肿瘤细胞中 HER-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乳腺癌肿瘤细胞中HER-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SK-Br-3细胞,外源性给予不同浓度的大黄酸处理,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中HER-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四氮唑盐比色法( MTT法)检测大黄酸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PT-PCR法检测HER-2基因的转录变化。结果人乳腺癌SK-Br-3细胞中HER-2蛋白及mRNA呈高表达,经大黄酸处理后HER-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SK-Br-3细胞增殖抑制率提高,均呈现显著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大黄酸对乳腺癌细胞中HER-2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新思路。

    作者:陈海;戚晓东;邱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 YKL-40、IGF和 S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血清及子宫内膜组织中YKL-40、IGF及SA水平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7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以76例健康同龄妇女作为对照组,然后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YKL-40、IGF及SA水平并比较,另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组织中上述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YKL-40、IGF-1、IGF-1R、IGF-2及S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其阳性率也高于对照组,且不同FIGO分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经Logistic分析处理显示,上述指标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及子宫内膜组织中YKL-40、IGF及SA呈现异常的状态,且不同FIGO分期患者间差异也较为明显。

    作者:蒲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