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彩超结合弹性及萤火虫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袁静

关键词:高频彩超, 弹性及萤火虫成像技术, 乳腺癌, 诊断,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频彩超结合弹性及萤火虫成像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6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采用高频彩超结合弹性及萤火虫成像技术联合检查,发现232处乳腺病灶。采用萤火虫技术,检测患者乳腺瘤内部以及乳腺瘤周围钙化的形态特点和分布状况,应用弹性成像技术找到病灶内SR比值高的部位。232处乳腺病灶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良性病灶组和恶性病灶组。结果乳腺病灶良性组患者158例,其中乳腺纤维瘤72个,乳腺腺病42个,乳腺腺病伴纤维瘤样病变14个,导管内乳头状瘤6个,非典型性增生6个,慢性炎症病灶10个,脂肪瘤8个。乳腺病灶恶性组患者74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58个,导管内癌4个,腺癌6个,叶状囊肉瘤2个,黏液癌2个,髓样癌2个。高频彩超结合弹性及萤火虫成像技术联合方式与高频彩超弹性成像、高频彩超萤光成像单一方式恶性微小钙化检出灵敏度分别为96.69%、95.96%、95.13%;特异度分别为86.83%、75.91%、72.16%;正确指数分别为83.89%、72.11%、67.15%。高频彩超结合弹性及萤火虫成像技术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灵敏度和正确指数均高于两种方式的单独检测,其中正确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频彩超结合弹性及萤火虫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高频彩超对于乳腺癌以及微小钙化灶的检出率,提高高频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准确率。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NHE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NHE1蛋白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收集的65例各类胃病标本的NHE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高倍镜视野下阳性细胞数占视野10%以下视为阴性,10%以上视为阳性。结果在65例标本中,NHE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胃黏膜中0%(0/10);异型增生20.00%(1/5);肠上皮化生23.08%(3/13);慢性萎缩性胃炎16.67%(2/12);胃癌80.00%(20/25)。胃癌与正常胃黏膜和各型胃癌前病变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NHE1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的表达不断上调,在胃癌组织中NHE1蛋白超表达;NHE1可能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有效的靶点。

    作者:孟燕;陈萍;邓守恒;段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原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治疗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多原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治疗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96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单发结直肠癌(单发癌组)561例(94.1%),多原结直肠癌(多原癌组)35例(5.9%),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采用胃肠生活质量量表( GIQLI)评价手术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35例患者共有病灶81个,并发腺瘤样息肉12枚,癌变率33.3%。多原癌组中腺瘤癌变比例较大,单发癌组以直肠部位居多。术后1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6个月GIQLI的总分明显高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P<0.05),自觉症状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多原结直肠癌易伴发息肉病恶变,且以直肠部位居多,手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应加强随访和监测。

    作者:陈森林;陈涵;吴星刚;张浩;郭飞;汪岭;包安娜;王春淑;王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实用癌症杂志》2014年改月刊及征稿征订启事

    《实用癌症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肿瘤学引文分析来源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国内统一刊号CN 36-1101/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930。自2014年起,本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期页码也由112页增至128页。改扩版后的《实用癌症杂志》稿件容量大幅增加,印刷装帧更加精美,为此热忱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我们将本着“繁荣肿瘤学术,助您成功成才”的职业精神,真诚地为广大的作者和读者服务。同时欢迎各医疗卫生单位、科研院(所)、医学院校图书馆及个人订阅本刊,本刊的邮发代号为44-37,可通过邮局订阅,也可直接按订价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电话:0791-88329442,邮编330029。另外,我部尚有2013年及以前的部分卷期杂志,需要者可与我部联系购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瘤内动脉入射角度和瘤周动脉管径的改变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瘤内动脉入射角度和瘤周动脉管径的改变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79例乳腺癌和34例纤维腺瘤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患者肿瘤瘤内动脉入射角和瘤周动脉管径,并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瘤内动脉入射角平均为(18.42±10.67)°,纤维腺瘤患者瘤内动脉入射角平均为(47.28±6.01)°,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组的瘤周动脉管径分别为(2.68±0.23)mm和(1.87±0.41)mm,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进行乳腺肿瘤瘤内动脉入射角和瘤周动脉管径的测量,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作者:芦艳;张文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总结其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状况提供合理建议。方法选择78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与同时期的156例单纯性COPD患者。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习惯、社会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等。结果 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既往支气管炎(21.8%)、肺结核病史率(10.3%)均高于单纯COPD患者(9.0%)、(2.6%);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咯血、呼吸困难、消瘦、胸痛、胸腔积液、肺不张、声音嘶哑均显著高于单纯COP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8,P=0.862)。结论 COPD合并肺癌多发于老年吸烟患者,以鳞癌比例高,在患者出现咯血、胸痛、声音嘶哑、消瘦等临床表现或胸部影像检查发现肺不张和(或)胸腔积液时应及时就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杨瑞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呼吸门控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乳腺癌根治术后运用呼吸门控技术进行放疗,可以提高放疗精确性,减少对周围器官包括心、肺等的放疗副反应。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0月至12月期间治疗的1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年龄36~55岁;左侧乳腺癌6例,右侧乳腺癌4例;均行全乳切除术加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心肺功能基本正常,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再行全乳调强放射治疗[1]。

    作者:陈心得;张怀文;丁生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MRI和扩散加权成像对胃癌 T分期的临床判断价值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 DWI)对胃癌T分期的检测准确率。方法对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MRI和DWI对胃癌T分期的检测准确率。结果胃癌病变T2 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常规MRI、DWI终检测到所有病灶。 DWI总体分期准确率(83.0%)显著高于常规MRI(69.5%)(P=0.003),DWI对T3期肿瘤诊断准确率(60.0%)亦显著高于常规MRI(88.0%)(P=0.02)。结论 DWI联合常规MRI检查,不仅有利于胃癌的检测,而且能提高胃癌T分期准确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李国权;刘国庆;杨秀娟;张莉;刘兴华;谭清华;汪明全;曾文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CRP、TNF-α及 IL-6等指标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RP、TNF-α及IL-6等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手术类型分为胸腔镜小切口组(观察组)57例和传统后外侧切口组(对照组)58例。以血清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 TNF-a)浓度作为衡量手术对机体造成创伤的指标,分别比较2组患者术后常见临床指标、术前1 d及术后1 d、2 d、3 d,血清中CRP、TNF-α、IL-6的变化。并分析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止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2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CRP、TNF-α及IL-6等指标浓度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1,2,3天血清CRP、IL-6和TNF-a浓度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上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早期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应激程度较轻、手术创伤较小,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低等优势,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作者:张午临;刘晖;贾涛;张云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高频彩超结合弹性及萤火虫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高频彩超结合弹性及萤火虫成像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6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采用高频彩超结合弹性及萤火虫成像技术联合检查,发现232处乳腺病灶。采用萤火虫技术,检测患者乳腺瘤内部以及乳腺瘤周围钙化的形态特点和分布状况,应用弹性成像技术找到病灶内SR比值高的部位。232处乳腺病灶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良性病灶组和恶性病灶组。结果乳腺病灶良性组患者158例,其中乳腺纤维瘤72个,乳腺腺病42个,乳腺腺病伴纤维瘤样病变14个,导管内乳头状瘤6个,非典型性增生6个,慢性炎症病灶10个,脂肪瘤8个。乳腺病灶恶性组患者74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58个,导管内癌4个,腺癌6个,叶状囊肉瘤2个,黏液癌2个,髓样癌2个。高频彩超结合弹性及萤火虫成像技术联合方式与高频彩超弹性成像、高频彩超萤光成像单一方式恶性微小钙化检出灵敏度分别为96.69%、95.96%、95.13%;特异度分别为86.83%、75.91%、72.16%;正确指数分别为83.89%、72.11%、67.15%。高频彩超结合弹性及萤火虫成像技术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灵敏度和正确指数均高于两种方式的单独检测,其中正确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频彩超结合弹性及萤火虫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高频彩超对于乳腺癌以及微小钙化灶的检出率,提高高频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准确率。

    作者:袁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奈达铂每周方案同期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奈达铂每周方案同期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前者行单纯放疗,后者行奈达铂每周同期放疗。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单纯放疗组( RT)和同期放化疗组( CRT)3个月后,鼻咽部肿块残存率分别为18.00%(9/50)和16.00%(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肿块残存率分别为18.00%(9/50)和8.00%(4/50),单纯放疗组明显高于同期放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放疗组(RT)和同期放化疗组(CRT)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2.00%和94.00%,4年生存率分别为70.00%和76.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伤,肠胃不良反应和白细胞减少。结论采用奈达铂每周同期放疗可提高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且毒性可控,患者可以耐受。

    作者:黄瑞文;李能平;梁文胜;柯柳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单纯关节镜术后适形放疗对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单纯关节镜术后适形放疗治疗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首诊DPVNS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治疗,其中镜下残留(R1)6例,肉眼残留(R2)2例,7例患者完成DT 30.6 Gy/17次,1例患者DT 27 Gy/15次。结果随访6~30个月(中位时间20个月),8例患者放疗耐受情况良好,放疗皮肤反应Ⅰ度( RTOG/EORTC分级标准),局部控制率100%。膝关节功能评分:优4例,良4例。结论DPVNS患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可有效预防DPVNS复发,且安全性好。

    作者:陈志萍;李国庆;吴新生;彭世义;邬蒙;叶新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急诊 TACE 联合腹腔置管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TACE联合腹腔置管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合并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者急诊行TACE术止血,同时行腹腔置管引流术( PCD)充分引流腹腔内积血,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平均动脉压由术前(70.60±17.20)mmHg上升到(96.40±16.40)mmHg,心率由术前(121.80±10.20)次/min下降到(80.00±12.40)次/min,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年,3、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2.60%(19/23)、69.56%(16/23)、52.17(12/23)、21.73%(5/23)。无3年以上生存者。结论 TACE联合腹腔置管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创伤小,能降低腹腔内感染,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了机会。

    作者:徐仁良;华双一;祁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种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3种不同射野数调强放疗方式( IMRT)的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选取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8.0计划系统分别设计3种不同射野数的调强计划:4野、5野、6野IMRT计划,用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和等剂量曲线评估3种计划的PTV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结果6F-IMRT靶区剂量分布优,其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好,5F-IMRT其次,4F-IMRT差。与4F-IMRT比较,5F-IMRT和6F-IMRT的PTV大剂量以及高剂量所包含的体积显著降低。3种计划左肺照射剂量差异较小,均不超过5%;然而心脏照射剂量4F-IMRT小,与5F-IMRT和6F-IMRT比较,心脏V5、V10、V20、V30以及V40分别降低了42.37%、17.65%、5.87%、5.72%、23.38%和42.85%、30.84%、16.31%、6.45%、24.6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放疗中,调强射野数的增加可以提高靶区PTV覆盖率、适形度和均匀性,但是也会增高左肺低剂量照射体积和平均剂量,右侧肺和心脏的受照剂量也会明显增高,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应用合适的放疗计划进行放疗。

    作者:张云;胡海芹;王小平;丁生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对胃癌手术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以及术后镇静镇痛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n=30);试验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入右美托咪定0.6μg/kg,维持为0.4μg/kg,直至术毕前40 min;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注药前(T1)、麻醉诱导前(T2)、气管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1 min(T4)、切皮时(T5)、探查时(T6)、拔管后即刻(T7)的脑双频指数( BIS)、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评价术后1 h内的苏醒躁动程度评分、镇静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情况。结果 T1-5两组BIS、HR和BP值呈现降低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2时BIS、T2和T4-7时MAP明显降低,以及HR明显减慢。试验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 h的Ramsay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RS和VAS评分明显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应用于胃癌根治术中更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明显镇静、镇痛效应,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降低了患者术后的不适感。

    作者:刘臻;梁敏;李艳珍;曾凯;林财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乳管内视镜对伴乳头溢液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乳管内视镜对伴乳头溢液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伴乳头溢液乳腺癌患者,分别应用乳管内视镜以及乳腺X射线进行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乳管内视镜诊断的符合率为94.3%,乳腺X射线检查的符合率为61.4%,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乳管内视镜对伴乳头溢液乳腺癌的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能够为其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信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祎;顾懿帆;刘溦薇;沈继颖;周鸣;房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开腹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2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腹腔镜组,28例)和开腹手术(开腹组,24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但术后腹腔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1周PSA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1 d、3 d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后7 d、14 d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直肠损伤,严重的心脑意外等并发症,腹腔镜组低蛋白血症、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而两组尿失禁、漏尿、膀胱颈狭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具有疗效确切、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可以作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首选方法。

    作者:郭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大肠癌组织中 BMI-1和 MEL-18基因表达的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BMI-1和MEL-18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6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大肠癌组)和癌旁正常大肠组织标本(对照组)中BMI-1和MEL-18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Bmi-1基因表达阳性率和Mel-18基因表达阴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mi-1基因表达阴性率和Mel-18基因表达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基因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Mel-18基因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Mel-18与Bmi-1基因表达呈负相关性(γ=-0.545,P<0.01)。结论 Bmi-1和Mel-18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Bmi-1基因的高表达和Mel-18基因的低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有紧密联系。

    作者:贾雪峰;陈文明;刘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用于晚期肝癌支持治疗的效果评价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多数患者明确诊断时已为晚期[1]。晚期肝癌患者多失去手术机会,单纯化疗疗效欠佳、副作用较大,治疗措施多以支持治疗为主。我院应用复发苦参注射液对晚期肝癌患者进行支持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岩;谷锋;张洪安;李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西医综合法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中药清胰汤联合西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8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清胰汤治疗,1剂/天。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评分和实验室指标恢复时间以及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临床近期疗效、远期(6个月、1年、3年)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比较,P>0.05;治疗3 d、7 d、10 d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7.02±1.21)分、(5.67±0.99)分、(4.52±0.75)分,对照组则分别为(7.04±1.19)分、(6.47±1.07)分、(5.48±0.98)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治疗3 d后,2组APACHEⅡ评分比较,P>0.05;治疗7 d和10 d后,2组APACHEⅡ评分比较,P<0.05。此外,2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恢复时间以及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临床近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比较,P均<0.05。结论相比单纯西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来说,采用中药清胰汤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华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嫌色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合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嫌色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表型、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嫌色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4例中3例为男性,女性1例;年龄53~70岁,平均62岁;肿块直径2.5~15.0 cm。镜下肿瘤组织由体积较大的多角形嫌色细胞和小圆形嗜酸细胞构成,呈实性片状、腺泡状分布,间质有少量厚壁血管,细胞核不规则,常有皱褶,有时可见双核,核仁不明显,常见核周空晕。免疫组化结果:CD117(4/4)、Ksp-cadherin (4/4)、EMA(4/4)、CK7(4/4)、AE1/AE3(3/4)、CD10(3/4)、Vimentin(1/4)、RCC(1/4),Ki-67计数<5%。 Hale′s胶体铁染色均为阳性。4例中3例存活至今,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1例死亡。结论嫌色性肾细胞癌是1种低度恶性的、少见的、肾肿瘤。根治性肾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预后较好。

    作者:田玉旺;许春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