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臻;梁敏;李艳珍;曾凯;林财珠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3种不同射野数调强放疗方式( IMRT)的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选取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8.0计划系统分别设计3种不同射野数的调强计划:4野、5野、6野IMRT计划,用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和等剂量曲线评估3种计划的PTV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结果6F-IMRT靶区剂量分布优,其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好,5F-IMRT其次,4F-IMRT差。与4F-IMRT比较,5F-IMRT和6F-IMRT的PTV大剂量以及高剂量所包含的体积显著降低。3种计划左肺照射剂量差异较小,均不超过5%;然而心脏照射剂量4F-IMRT小,与5F-IMRT和6F-IMRT比较,心脏V5、V10、V20、V30以及V40分别降低了42.37%、17.65%、5.87%、5.72%、23.38%和42.85%、30.84%、16.31%、6.45%、24.6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放疗中,调强射野数的增加可以提高靶区PTV覆盖率、适形度和均匀性,但是也会增高左肺低剂量照射体积和平均剂量,右侧肺和心脏的受照剂量也会明显增高,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应用合适的放疗计划进行放疗。
作者:张云;胡海芹;王小平;丁生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1]。近年研究普遍表明,随着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的问世,全球宫颈鳞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下降,但是宫颈腺癌却呈攀升趋势[2-4],宫颈腺癌、腺鳞癌5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由8.9%(1985-1988年)上升至20.9%(1997-2000年),宫颈腺癌发病率在1970-1996年之间增加了40%。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是宫颈癌术后或同步放化疗后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5-6]。有报道称,生物学行为的差异导致宫颈腺癌及腺鳞癌总生存率均低于宫颈鳞癌[5,7]。我国国内有学者研究指出宫颈腺癌5年生存率为59%,而宫颈鳞癌的5年生存率为70%[8]。目前宫颈腺癌、腺鳞癌的治疗仍然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同步放化疗后应补充巩固化疗。 Vim、CK20、CD44v6均为鉴别诊断腺癌、腺鳞癌的常用免疫组化指标,但该三项指标与宫颈腺癌、腺鳞癌预后及微转移的相关性却极少见有文献报道,若能以此判断该类疾病的侵袭性及预后等情况,则能依此来为患者制定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避免患者进行过度治疗或者治疗不足。
作者:程晓晓(综述);李隆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骨痛缓解效果及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67%,与对照组(8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和病情稳定患者的PSA控制时间为(25.33±7.57)周,显著低于对照组(37.88±10.26)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骨痛缓解率为42.22%,与对照组(5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均略低于对照组(53.33%,17.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临床疗效显著,与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相近,但其在骨痛缓解和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略优于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当治疗效果不佳时两种方案交替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可作为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的挽救方案。
作者:栾宝红;李晓梅;邬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yclin D1及Survivin蛋白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敏感组(58例)(化疗后肿块完全消失或缩小50%以上)和耐受组(48例)(化疗后肿块缩小低于50%或出现新病灶) Cyclin D1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敏感组Cyclin D1和Survivin蛋白高表达率均明显低于耐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yclin D1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与鼻咽癌的放疗敏感性均呈负相关,可以作为鼻咽癌敏感性早期判断和拟定个体化放疗计划的参考依据。
作者:吴进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RP、TNF-α及IL-6等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手术类型分为胸腔镜小切口组(观察组)57例和传统后外侧切口组(对照组)58例。以血清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 TNF-a)浓度作为衡量手术对机体造成创伤的指标,分别比较2组患者术后常见临床指标、术前1 d及术后1 d、2 d、3 d,血清中CRP、TNF-α、IL-6的变化。并分析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止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2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CRP、TNF-α及IL-6等指标浓度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1,2,3天血清CRP、IL-6和TNF-a浓度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上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早期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应激程度较轻、手术创伤较小,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低等优势,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作者:张午临;刘晖;贾涛;张云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癌根治术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70例,其中33例行宫颈癌根治术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作为观察组,37例行宫颈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盆腔淋巴结转移>1个更容易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P<0.05),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安全可行,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但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刘宗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3年1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11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57例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方案( TC组);另57例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方案( TP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末,TC组CR 0例,PR 28例,SD 20例,PD 9例,总有效率为49.1%,TP组CR 0例,PR 22例,SD 25例,PD 10例,总有效率为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个周期末,TC组CR 1例,PR 33例,SD 17例,PD 6例,总有效率为59.6%,TP组CR 0例,PR 24例,SD 25例,PD 8例,总有效率为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TC组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45.6%,显著低于TP组的9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TC组患者骨髓抑制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的发生率均高于TP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脱发、神经病变、肌肉关节疼痛以及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性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BMI-1和MEL-18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6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大肠癌组)和癌旁正常大肠组织标本(对照组)中BMI-1和MEL-18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Bmi-1基因表达阳性率和Mel-18基因表达阴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mi-1基因表达阴性率和Mel-18基因表达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基因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Mel-18基因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Mel-18与Bmi-1基因表达呈负相关性(γ=-0.545,P<0.01)。结论 Bmi-1和Mel-18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Bmi-1基因的高表达和Mel-18基因的低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有紧密联系。
作者:贾雪峰;陈文明;刘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腔逆行温热灌注卡介菌多糖治疗恶性转移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患者,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顺铂逆行推注胸腔,观察组则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逆行推注胸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情况,治疗后白蛋白、总蛋白变化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和CD8比率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及肾功能损伤比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为4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内逆行注射温热卡介菌多糖核酸,通过高温杀灭肿瘤细胞,提高了患者免疫力,固定胸膜腔减少胸水生成。
作者:陈雁;李虹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肿节风注射液(ZJF)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体外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增殖、黏附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通过细胞粘附实验观察细胞粘附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肿节风注射液和5-Fu均能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肿节风注射液联合应用5-Fu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用肿节风注射液或单用5-Fu (P<0.05),两药联用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两药单用(P<0.05)。结论肿节风注射液和5-Fu联合应用与两药单用比较,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抑制细胞黏附能力更强、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何志坚;钟睿;刘海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实用癌症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肿瘤学引文分析来源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国内统一刊号CN 36-1101/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930。自2014年起,本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期页码也由112页增至128页。改扩版后的《实用癌症杂志》稿件容量大幅增加,印刷装帧更加精美,为此热忱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我们将本着“繁荣肿瘤学术,助您成功成才”的职业精神,真诚地为广大的作者和读者服务。同时欢迎各医疗卫生单位、科研院(所)、医学院校图书馆及个人订阅本刊,本刊的邮发代号为44-37,可通过邮局订阅,也可直接按订价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电话:0791-88329442,邮编330029。另外,我部尚有2013年及以前的部分卷期杂志,需要者可与我部联系购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化疗2个疗程后和手术前的MRI和B超检查资料,比较MRI和B超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准确性。结果本组44例患者中24例MRI图像显示为向心型缩小,20例为树枝型缩小;MRI检查测得肿瘤的大径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平均误差略小于B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B超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诊断PC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总体符合率均略高于B超,MRI对诊断PCR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略低于B超,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能够准确显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形态变化,准确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存肿瘤范围及新辅助化疗疗效。
作者:肖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分析开腹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2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腹腔镜组,28例)和开腹手术(开腹组,24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但术后腹腔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1周PSA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1 d、3 d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后7 d、14 d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直肠损伤,严重的心脑意外等并发症,腹腔镜组低蛋白血症、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而两组尿失禁、漏尿、膀胱颈狭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具有疗效确切、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可以作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首选方法。
作者:郭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血清及子宫内膜组织中YKL-40、IGF及SA水平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7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以76例健康同龄妇女作为对照组,然后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YKL-40、IGF及SA水平并比较,另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组织中上述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YKL-40、IGF-1、IGF-1R、IGF-2及S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其阳性率也高于对照组,且不同FIGO分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经Logistic分析处理显示,上述指标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及子宫内膜组织中YKL-40、IGF及SA呈现异常的状态,且不同FIGO分期患者间差异也较为明显。
作者:蒲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和应激状态。方法选取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8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以同期38例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检测两组患者术前2 d及术后3d、5d及7d红细胞和细胞免疫指标、应激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2d两组红细胞和细胞免疫指标、应激指标水平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观察组术后3 d、5 d及7 d红细胞和细胞免疫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老年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和应激状态相对较好,手术对患者的不良影响相对较轻,且机体整体恢复相对更快。
作者:邓思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TACE联合腹腔置管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合并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者急诊行TACE术止血,同时行腹腔置管引流术( PCD)充分引流腹腔内积血,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平均动脉压由术前(70.60±17.20)mmHg上升到(96.40±16.40)mmHg,心率由术前(121.80±10.20)次/min下降到(80.00±12.40)次/min,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年,3、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2.60%(19/23)、69.56%(16/23)、52.17(12/23)、21.73%(5/23)。无3年以上生存者。结论 TACE联合腹腔置管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创伤小,能降低腹腔内感染,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了机会。
作者:徐仁良;华双一;祁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乳腺癌根治术后运用呼吸门控技术进行放疗,可以提高放疗精确性,减少对周围器官包括心、肺等的放疗副反应。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0月至12月期间治疗的1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年龄36~55岁;左侧乳腺癌6例,右侧乳腺癌4例;均行全乳切除术加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心肺功能基本正常,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再行全乳调强放射治疗[1]。
作者:陈心得;张怀文;丁生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多原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治疗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96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单发结直肠癌(单发癌组)561例(94.1%),多原结直肠癌(多原癌组)35例(5.9%),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采用胃肠生活质量量表( GIQLI)评价手术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35例患者共有病灶81个,并发腺瘤样息肉12枚,癌变率33.3%。多原癌组中腺瘤癌变比例较大,单发癌组以直肠部位居多。术后1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6个月GIQLI的总分明显高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P<0.05),自觉症状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多原结直肠癌易伴发息肉病恶变,且以直肠部位居多,手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应加强随访和监测。
作者:陈森林;陈涵;吴星刚;张浩;郭飞;汪岭;包安娜;王春淑;王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氨曲南治疗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40例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肿瘤患者,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运用氨曲南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头孢他啶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7.06%,细菌清除率为92.54%;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3.35%,细菌清除率为86.76%。2组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比对照组好,但是对照组的经济成本优于观察组。结论肿瘤患者同时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时,运用氨曲南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学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不同肠外营养起始时间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后48 h内给予肠外营养,对照组患者于术后72 h给予肠外营养。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将2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CD3、CD4、CD8、CD4/CD8较术前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术后CD3、CD4、CD8、CD4/CD8参数分别为(67.03±6.81)%、(49.66±0.28)%、(19.63±2.88)%、(2.51±0.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PAB、ALB、TF等营养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外营养治疗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结局较好,实施佳时间以术后48 h内为宜,对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的改善具有显著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明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