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

栾宝红;李晓梅;邬红霞

关键词:米托蒽醌, 泼尼松, 多西他赛, 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骨痛缓解效果及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67%,与对照组(8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和病情稳定患者的PSA控制时间为(25.33±7.57)周,显著低于对照组(37.88±10.26)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骨痛缓解率为42.22%,与对照组(5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均略低于对照组(53.33%,17.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临床疗效显著,与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相近,但其在骨痛缓解和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略优于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当治疗效果不佳时两种方案交替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可作为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的挽救方案。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 CT灌注成像下肝癌结节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 MSCT)灌注成像下肝癌结节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对98例肝癌患者进行MSCT灌注扫描,分析肝癌结节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正常组织、肝癌结节、交界处HBF、HPI、HPP、HAP、HBV值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三者TTP及PEI值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大结节病灶中心、交界内1 cm、交界处、交界外1 cm及正常组织HBF、HPI、HPP、HAP、HBV、TTP、PEI比较呈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可以清楚反应肝癌结节附近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大庆;曾波;牟忠亮;周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高频彩超结合弹性及萤火虫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高频彩超结合弹性及萤火虫成像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6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采用高频彩超结合弹性及萤火虫成像技术联合检查,发现232处乳腺病灶。采用萤火虫技术,检测患者乳腺瘤内部以及乳腺瘤周围钙化的形态特点和分布状况,应用弹性成像技术找到病灶内SR比值高的部位。232处乳腺病灶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良性病灶组和恶性病灶组。结果乳腺病灶良性组患者158例,其中乳腺纤维瘤72个,乳腺腺病42个,乳腺腺病伴纤维瘤样病变14个,导管内乳头状瘤6个,非典型性增生6个,慢性炎症病灶10个,脂肪瘤8个。乳腺病灶恶性组患者74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58个,导管内癌4个,腺癌6个,叶状囊肉瘤2个,黏液癌2个,髓样癌2个。高频彩超结合弹性及萤火虫成像技术联合方式与高频彩超弹性成像、高频彩超萤光成像单一方式恶性微小钙化检出灵敏度分别为96.69%、95.96%、95.13%;特异度分别为86.83%、75.91%、72.16%;正确指数分别为83.89%、72.11%、67.15%。高频彩超结合弹性及萤火虫成像技术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灵敏度和正确指数均高于两种方式的单独检测,其中正确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频彩超结合弹性及萤火虫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高频彩超对于乳腺癌以及微小钙化灶的检出率,提高高频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准确率。

    作者:袁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宫颈腺癌及腺鳞癌预后分子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1]。近年研究普遍表明,随着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的问世,全球宫颈鳞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下降,但是宫颈腺癌却呈攀升趋势[2-4],宫颈腺癌、腺鳞癌5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由8.9%(1985-1988年)上升至20.9%(1997-2000年),宫颈腺癌发病率在1970-1996年之间增加了40%。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是宫颈癌术后或同步放化疗后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5-6]。有报道称,生物学行为的差异导致宫颈腺癌及腺鳞癌总生存率均低于宫颈鳞癌[5,7]。我国国内有学者研究指出宫颈腺癌5年生存率为59%,而宫颈鳞癌的5年生存率为70%[8]。目前宫颈腺癌、腺鳞癌的治疗仍然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同步放化疗后应补充巩固化疗。 Vim、CK20、CD44v6均为鉴别诊断腺癌、腺鳞癌的常用免疫组化指标,但该三项指标与宫颈腺癌、腺鳞癌预后及微转移的相关性却极少见有文献报道,若能以此判断该类疾病的侵袭性及预后等情况,则能依此来为患者制定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避免患者进行过度治疗或者治疗不足。

    作者:程晓晓(综述);李隆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TBX3基因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TBX3基因在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和癌旁组织标本中TBX3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TBX3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和癌旁组织(分别为75.49%、45.55%、30.00%,P均<0.05);中晚期乳腺癌TBX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早期乳腺癌(Ⅰ、Ⅱ、Ⅲ期乳腺癌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4%、90.32%、85.00%,P<0.05); ER阳性者TBX3表达率高于ER 阴性者(分别为82.86%、59.38%,P<0.05);Ki-67高表达者TBX3表达率高于低表达者(分别为86.79%、63.27%,P<0.05);Basal-like型TBX3阳性表达率低(36.36%);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分别为82.50%、81.82%、72.22%。结论 TBX3基因可能是乳腺癌的基因靶点;TBX3可作为luminal型乳腺癌恶性标志物之一。

    作者:黄燕;丁罡;陈峰;陆云姝;张明;梁洪享;吴克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米托蒽醌组(29例)与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组(31例)。米托蒽醌组采用米托蒽醌、依托泊苷和地塞米松治疗,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组在前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罗华治疗。60例患者化疗4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随访观察生存情况。结果米托蒽醌组CR为68.1%;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组CR为87.3%,两组CR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米托蒽醌组1年总生存率( OS)为87.8%,2年OS为76.8%,3年OS为75.4%;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组为91.6%,2年OS为81.6%。3年OS为78.7%;两组1、2、3年OS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0.05)。结论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开展。

    作者:何学鹏;杨凯;陈鹏;刘兵;张媛;王芳;郭智;刘晓东;楼金星;陈惠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保乳术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 ICBN)的乳腺癌保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6例采用保留ICBN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36例采用未保留ICBN传统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转移率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36例患者保留ICBN成功率为97.2%(35/36),治疗有效率为91.7%(33/36),高于对照组77.8%(28/36),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完全缓解率77.8%(28/36)显著高于对照组50.0%(18/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2.8%(1/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9%(5/36);远处转移率5.6%(2/36),也低于对照组13.9%(5/36)。观察组上肢感觉障碍发生率为22.2%(8/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2%(26/36);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为13.9%(5/36),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7%(15/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保留ICBN保乳手术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完全缓解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李刚;苏晏;王建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方法将7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方案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早期少量多次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营养状况以及炎性反应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肛门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实验组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RP、IL-6、TNF-α等炎性情况指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能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抗雄激素治疗伴膀胱出口梗阻的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等离子电切术与抗雄激素联合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且伴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104例伴膀胱出口梗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54例采用等离子电切术与间断雄激素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50例仅采用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残余尿量(RU)、大尿流率(Qmax)及生活质量评分(QOL)的改变。结果经治疗,观察组前列腺体积(46.5±13.4)cm3显著小于对照组(57.6±13.9)cm3,PSA(1.8±0.6)μg/L 显著低于对照组(2.6±0.9)μg/L,IPSS评分(12.8±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3±3.5)分,RU(29.6±16.4) ml显著低于对照组(46.2±18.3)ml,Qmax(19.2±4.0)ml/s显著高于对照组(16.3±3.8) ml/s,QOL评分(2.2±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8±1.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等离子电切术与抗雄激素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伴膀胱出口梗阻的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正清;郭立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单纯关节镜术后适形放疗对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单纯关节镜术后适形放疗治疗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首诊DPVNS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治疗,其中镜下残留(R1)6例,肉眼残留(R2)2例,7例患者完成DT 30.6 Gy/17次,1例患者DT 27 Gy/15次。结果随访6~30个月(中位时间20个月),8例患者放疗耐受情况良好,放疗皮肤反应Ⅰ度( RTOG/EORTC分级标准),局部控制率100%。膝关节功能评分:优4例,良4例。结论DPVNS患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可有效预防DPVNS复发,且安全性好。

    作者:陈志萍;李国庆;吴新生;彭世义;邬蒙;叶新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大肠癌组织中 BMI-1和 MEL-18基因表达的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BMI-1和MEL-18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6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大肠癌组)和癌旁正常大肠组织标本(对照组)中BMI-1和MEL-18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Bmi-1基因表达阳性率和Mel-18基因表达阴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mi-1基因表达阴性率和Mel-18基因表达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基因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Mel-18基因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Mel-18与Bmi-1基因表达呈负相关性(γ=-0.545,P<0.01)。结论 Bmi-1和Mel-18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Bmi-1基因的高表达和Mel-18基因的低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有紧密联系。

    作者:贾雪峰;陈文明;刘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胸腔逆行温热灌注卡介菌多糖治疗恶性转移性胸腔积液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胸腔逆行温热灌注卡介菌多糖治疗恶性转移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患者,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顺铂逆行推注胸腔,观察组则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逆行推注胸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情况,治疗后白蛋白、总蛋白变化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和CD8比率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及肾功能损伤比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为4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内逆行注射温热卡介菌多糖核酸,通过高温杀灭肿瘤细胞,提高了患者免疫力,固定胸膜腔减少胸水生成。

    作者:陈雁;李虹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急诊 TACE 联合腹腔置管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TACE联合腹腔置管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合并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者急诊行TACE术止血,同时行腹腔置管引流术( PCD)充分引流腹腔内积血,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平均动脉压由术前(70.60±17.20)mmHg上升到(96.40±16.40)mmHg,心率由术前(121.80±10.20)次/min下降到(80.00±12.40)次/min,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年,3、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2.60%(19/23)、69.56%(16/23)、52.17(12/23)、21.73%(5/23)。无3年以上生存者。结论 TACE联合腹腔置管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创伤小,能降低腹腔内感染,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了机会。

    作者:徐仁良;华双一;祁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上下肢肢带扁骨的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研究

    目的:探讨上下肢肢带扁骨中的肩胛骨和髂骨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肩胛骨和髂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肩胛骨和髂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发病部位分布规律。结果肩胛骨组患者良性骨肿瘤发生率明显高于髂骨组,恶性骨肿瘤发生率明显低于髂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胛骨组患者良性骨肿瘤、肿瘤样病变和恶性骨肿瘤男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女性,髂骨组患者肿瘤样病变和恶性骨肿瘤男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胛骨组患者肿瘤样病变男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髂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胛骨病变患者年龄主要集中于>40~50岁和1~10岁2个年龄段;髂骨病变患者年龄主要集中于>40~50岁和>50~60岁2个年龄段。肩胛骨组和髂骨组患者良性骨肿瘤、肿瘤样病变和恶性骨肿瘤病变部位均主要分布于体部区。结论髂骨恶性骨肿瘤发生率高于肩胛骨,二者性别和年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发病部位分布具有相似性,临床诊断可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魏东华;江中潮;陈日高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用于晚期肝癌支持治疗的效果评价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多数患者明确诊断时已为晚期[1]。晚期肝癌患者多失去手术机会,单纯化疗疗效欠佳、副作用较大,治疗措施多以支持治疗为主。我院应用复发苦参注射液对晚期肝癌患者进行支持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岩;谷锋;张洪安;李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西医综合法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中药清胰汤联合西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8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清胰汤治疗,1剂/天。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评分和实验室指标恢复时间以及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临床近期疗效、远期(6个月、1年、3年)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比较,P>0.05;治疗3 d、7 d、10 d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7.02±1.21)分、(5.67±0.99)分、(4.52±0.75)分,对照组则分别为(7.04±1.19)分、(6.47±1.07)分、(5.48±0.98)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治疗3 d后,2组APACHEⅡ评分比较,P>0.05;治疗7 d和10 d后,2组APACHEⅡ评分比较,P<0.05。此外,2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恢复时间以及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临床近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比较,P均<0.05。结论相比单纯西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来说,采用中药清胰汤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华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开腹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2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腹腔镜组,28例)和开腹手术(开腹组,24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但术后腹腔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1周PSA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1 d、3 d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后7 d、14 d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直肠损伤,严重的心脑意外等并发症,腹腔镜组低蛋白血症、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而两组尿失禁、漏尿、膀胱颈狭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具有疗效确切、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可以作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首选方法。

    作者:郭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肿节风注射液联合5-Fu 对人胃癌细胞 MGC-80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肿节风注射液(ZJF)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体外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增殖、黏附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通过细胞粘附实验观察细胞粘附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肿节风注射液和5-Fu均能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肿节风注射液联合应用5-Fu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用肿节风注射液或单用5-Fu (P<0.05),两药联用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两药单用(P<0.05)。结论肿节风注射液和5-Fu联合应用与两药单用比较,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抑制细胞黏附能力更强、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何志坚;钟睿;刘海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肾移植术后10年并发弥漫大B淋巴瘤1例报告

    肾移植术后,因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而易发生恶性肿瘤,国内虽以泌尿系肿瘤为主,但淋巴瘤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且容易漏诊、误诊,不容忽视。现报告肾移植术后10年并发弥漫大B淋巴瘤1例。

    作者:范娟;袁苏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CBCT技术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的应用

    目的: CBCT技术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摆位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前采用CBCT进行图像采集,将CBCT扫描图像与CT平扫定位图像匹配。结果头颈部摆位误差:X(-0.02±0.18) cm;Y(-0.01±0.27)cm;Z(0.02±0.14)cm。结论治疗前通过CBCT获得扫描图像,可以减少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提高放疗摆位精度,实现精确放疗。

    作者:张国军;黄艳萍;尚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原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治疗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多原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治疗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96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单发结直肠癌(单发癌组)561例(94.1%),多原结直肠癌(多原癌组)35例(5.9%),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采用胃肠生活质量量表( GIQLI)评价手术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35例患者共有病灶81个,并发腺瘤样息肉12枚,癌变率33.3%。多原癌组中腺瘤癌变比例较大,单发癌组以直肠部位居多。术后1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6个月GIQLI的总分明显高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P<0.05),自觉症状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多原结直肠癌易伴发息肉病恶变,且以直肠部位居多,手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应加强随访和监测。

    作者:陈森林;陈涵;吴星刚;张浩;郭飞;汪岭;包安娜;王春淑;王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