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和应激状态分析

邓思寒

关键词:老年胃癌, 腹腔镜手术, 围术期, 综合免疫状态, 应激状态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和应激状态。方法选取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8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以同期38例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检测两组患者术前2 d及术后3d、5d及7d红细胞和细胞免疫指标、应激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2d两组红细胞和细胞免疫指标、应激指标水平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观察组术后3 d、5 d及7 d红细胞和细胞免疫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老年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和应激状态相对较好,手术对患者的不良影响相对较轻,且机体整体恢复相对更快。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CRP、TNF-α及 IL-6等指标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RP、TNF-α及IL-6等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手术类型分为胸腔镜小切口组(观察组)57例和传统后外侧切口组(对照组)58例。以血清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 TNF-a)浓度作为衡量手术对机体造成创伤的指标,分别比较2组患者术后常见临床指标、术前1 d及术后1 d、2 d、3 d,血清中CRP、TNF-α、IL-6的变化。并分析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止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2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CRP、TNF-α及IL-6等指标浓度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1,2,3天血清CRP、IL-6和TNF-a浓度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上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早期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应激程度较轻、手术创伤较小,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低等优势,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作者:张午临;刘晖;贾涛;张云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化疗2个疗程后和手术前的MRI和B超检查资料,比较MRI和B超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准确性。结果本组44例患者中24例MRI图像显示为向心型缩小,20例为树枝型缩小;MRI检查测得肿瘤的大径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平均误差略小于B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B超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诊断PC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总体符合率均略高于B超,MRI对诊断PCR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略低于B超,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能够准确显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形态变化,准确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存肿瘤范围及新辅助化疗疗效。

    作者:肖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大肠癌组织中 BMI-1和 MEL-18基因表达的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BMI-1和MEL-18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6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大肠癌组)和癌旁正常大肠组织标本(对照组)中BMI-1和MEL-18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Bmi-1基因表达阳性率和Mel-18基因表达阴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mi-1基因表达阴性率和Mel-18基因表达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基因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Mel-18基因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Mel-18与Bmi-1基因表达呈负相关性(γ=-0.545,P<0.01)。结论 Bmi-1和Mel-18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Bmi-1基因的高表达和Mel-18基因的低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有紧密联系。

    作者:贾雪峰;陈文明;刘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米托蒽醌组(29例)与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组(31例)。米托蒽醌组采用米托蒽醌、依托泊苷和地塞米松治疗,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组在前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罗华治疗。60例患者化疗4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随访观察生存情况。结果米托蒽醌组CR为68.1%;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组CR为87.3%,两组CR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米托蒽醌组1年总生存率( OS)为87.8%,2年OS为76.8%,3年OS为75.4%;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组为91.6%,2年OS为81.6%。3年OS为78.7%;两组1、2、3年OS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0.05)。结论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开展。

    作者:何学鹏;杨凯;陈鹏;刘兵;张媛;王芳;郭智;刘晓东;楼金星;陈惠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 PCCC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PCC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44~62岁,平均53岁。1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早期,4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进展期。1例早期患者行肿瘤手术切除术,随访5年,存活至今。4例进展期患者经皮氩氦刀行冷冻消融术,生存期为4~8个月。结论对肝癌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早期PCCCL行手术切除预后较好,PCCCL预后相对较好,术后密切随访及复发后积极治疗非常关键。

    作者:张敏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胸腔逆行温热灌注卡介菌多糖治疗恶性转移性胸腔积液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胸腔逆行温热灌注卡介菌多糖治疗恶性转移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患者,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顺铂逆行推注胸腔,观察组则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逆行推注胸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情况,治疗后白蛋白、总蛋白变化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和CD8比率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及肾功能损伤比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为4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内逆行注射温热卡介菌多糖核酸,通过高温杀灭肿瘤细胞,提高了患者免疫力,固定胸膜腔减少胸水生成。

    作者:陈雁;李虹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急诊 TACE 联合腹腔置管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TACE联合腹腔置管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合并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者急诊行TACE术止血,同时行腹腔置管引流术( PCD)充分引流腹腔内积血,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平均动脉压由术前(70.60±17.20)mmHg上升到(96.40±16.40)mmHg,心率由术前(121.80±10.20)次/min下降到(80.00±12.40)次/min,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年,3、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2.60%(19/23)、69.56%(16/23)、52.17(12/23)、21.73%(5/23)。无3年以上生存者。结论 TACE联合腹腔置管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创伤小,能降低腹腔内感染,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了机会。

    作者:徐仁良;华双一;祁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宫颈癌分段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分段调强放射治疗( IMRT)中的靶区体积及危及器官( OAR)的受照范围和剂量变化。方法33例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Ⅰb~Ⅲb期)行调强放射治疗和同步化疗,放射治疗前和放射治疗3周(30 Gy)后行第二次CT及MRI扫描,重新制定调强治疗后半程计划,采用6MV X线,7野调强照射技术(7f-IMRT);处方剂量均为50.4 Gy/28 F。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比较分析分段计划时靶区及危及器官体积及剂量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半程计划处方剂量均较好地覆盖了靶区。平均96.7%的PTV接受处方剂量的照射。 PTV平均剂量(5024±65.8)cGy;(4993±111.5)c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肿瘤靶体积(GTV)分别为(77.39±36.82) cm3、(52.01±30.6)cm3,GTV体积退缩(30.1±8.9)%;临床靶体积(CTV)分别是303.2~718.9 cm3、301.3~630.7 cm3,体积退缩(7.7±1.1)%,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35 Gy的平均体积是(35.0±15.0)%、(31.0±12.2)%;小肠40 Gy的平均体积是(27.0±12.0)%、(24.0±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直肠、膀胱40 Gy的平均体积分别是(71.0±13.0)%、(70.0±11.0)%;(74.0±11.0)%、(69.0±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患者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能够产生理想的靶区剂量分布,分段计划有助于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射的体积和剂量。

    作者:陈文娟;潘建基;柏朋刚;江楠;张秀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原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治疗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多原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治疗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96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单发结直肠癌(单发癌组)561例(94.1%),多原结直肠癌(多原癌组)35例(5.9%),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采用胃肠生活质量量表( GIQLI)评价手术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35例患者共有病灶81个,并发腺瘤样息肉12枚,癌变率33.3%。多原癌组中腺瘤癌变比例较大,单发癌组以直肠部位居多。术后1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6个月GIQLI的总分明显高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P<0.05),自觉症状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多原结直肠癌易伴发息肉病恶变,且以直肠部位居多,手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应加强随访和监测。

    作者:陈森林;陈涵;吴星刚;张浩;郭飞;汪岭;包安娜;王春淑;王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瘤内动脉入射角度和瘤周动脉管径的改变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瘤内动脉入射角度和瘤周动脉管径的改变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79例乳腺癌和34例纤维腺瘤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患者肿瘤瘤内动脉入射角和瘤周动脉管径,并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瘤内动脉入射角平均为(18.42±10.67)°,纤维腺瘤患者瘤内动脉入射角平均为(47.28±6.01)°,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组的瘤周动脉管径分别为(2.68±0.23)mm和(1.87±0.41)mm,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进行乳腺肿瘤瘤内动脉入射角和瘤周动脉管径的测量,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作者:芦艳;张文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TBX3基因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TBX3基因在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和癌旁组织标本中TBX3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TBX3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和癌旁组织(分别为75.49%、45.55%、30.00%,P均<0.05);中晚期乳腺癌TBX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早期乳腺癌(Ⅰ、Ⅱ、Ⅲ期乳腺癌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4%、90.32%、85.00%,P<0.05); ER阳性者TBX3表达率高于ER 阴性者(分别为82.86%、59.38%,P<0.05);Ki-67高表达者TBX3表达率高于低表达者(分别为86.79%、63.27%,P<0.05);Basal-like型TBX3阳性表达率低(36.36%);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分别为82.50%、81.82%、72.22%。结论 TBX3基因可能是乳腺癌的基因靶点;TBX3可作为luminal型乳腺癌恶性标志物之一。

    作者:黄燕;丁罡;陈峰;陆云姝;张明;梁洪享;吴克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 YKL-40、IGF和 S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血清及子宫内膜组织中YKL-40、IGF及SA水平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7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以76例健康同龄妇女作为对照组,然后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YKL-40、IGF及SA水平并比较,另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组织中上述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YKL-40、IGF-1、IGF-1R、IGF-2及S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其阳性率也高于对照组,且不同FIGO分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经Logistic分析处理显示,上述指标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及子宫内膜组织中YKL-40、IGF及SA呈现异常的状态,且不同FIGO分期患者间差异也较为明显。

    作者:蒲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肿节风注射液联合5-Fu 对人胃癌细胞 MGC-80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肿节风注射液(ZJF)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体外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增殖、黏附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通过细胞粘附实验观察细胞粘附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肿节风注射液和5-Fu均能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肿节风注射液联合应用5-Fu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用肿节风注射液或单用5-Fu (P<0.05),两药联用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两药单用(P<0.05)。结论肿节风注射液和5-Fu联合应用与两药单用比较,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抑制细胞黏附能力更强、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何志坚;钟睿;刘海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MRI和扩散加权成像对胃癌 T分期的临床判断价值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 DWI)对胃癌T分期的检测准确率。方法对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MRI和DWI对胃癌T分期的检测准确率。结果胃癌病变T2 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常规MRI、DWI终检测到所有病灶。 DWI总体分期准确率(83.0%)显著高于常规MRI(69.5%)(P=0.003),DWI对T3期肿瘤诊断准确率(60.0%)亦显著高于常规MRI(88.0%)(P=0.02)。结论 DWI联合常规MRI检查,不仅有利于胃癌的检测,而且能提高胃癌T分期准确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李国权;刘国庆;杨秀娟;张莉;刘兴华;谭清华;汪明全;曾文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骨痛缓解效果及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67%,与对照组(8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和病情稳定患者的PSA控制时间为(25.33±7.57)周,显著低于对照组(37.88±10.26)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骨痛缓解率为42.22%,与对照组(5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均略低于对照组(53.33%,17.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临床疗效显著,与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相近,但其在骨痛缓解和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略优于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当治疗效果不佳时两种方案交替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可作为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的挽救方案。

    作者:栾宝红;李晓梅;邬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肾移植术后10年并发弥漫大B淋巴瘤1例报告

    肾移植术后,因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而易发生恶性肿瘤,国内虽以泌尿系肿瘤为主,但淋巴瘤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且容易漏诊、误诊,不容忽视。现报告肾移植术后10年并发弥漫大B淋巴瘤1例。

    作者:范娟;袁苏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种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3种不同射野数调强放疗方式( IMRT)的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选取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8.0计划系统分别设计3种不同射野数的调强计划:4野、5野、6野IMRT计划,用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和等剂量曲线评估3种计划的PTV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结果6F-IMRT靶区剂量分布优,其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好,5F-IMRT其次,4F-IMRT差。与4F-IMRT比较,5F-IMRT和6F-IMRT的PTV大剂量以及高剂量所包含的体积显著降低。3种计划左肺照射剂量差异较小,均不超过5%;然而心脏照射剂量4F-IMRT小,与5F-IMRT和6F-IMRT比较,心脏V5、V10、V20、V30以及V40分别降低了42.37%、17.65%、5.87%、5.72%、23.38%和42.85%、30.84%、16.31%、6.45%、24.6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放疗中,调强射野数的增加可以提高靶区PTV覆盖率、适形度和均匀性,但是也会增高左肺低剂量照射体积和平均剂量,右侧肺和心脏的受照剂量也会明显增高,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应用合适的放疗计划进行放疗。

    作者:张云;胡海芹;王小平;丁生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异体输血对围术期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究异体输血对围术期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30例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纳入10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异体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肿瘤分期Ⅰ/Ⅱ期患者、Ⅲ/Ⅲ期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输血患者、未输血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围手术期输血是影响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的显著因素(P<0.05)。结论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与是否异体输血密切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杜云;马盛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16排螺旋 CT和 MRI对原发性肝癌 TACE 术后病灶的疗效判断价值对比

    目的:探析16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 MRI)对原发性肝癌( PH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术后病灶疗效的判断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PHC 50例患者均采用TACE治疗,术后1.5~6个月采用16排螺旋CT和MRI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作为标准,对病灶的残余或复发情况及病灶肿瘤包膜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DSA造影检查,50例患者65个病灶中有45个病灶为肿瘤残余或复发,另外20个病灶无肿瘤残余或复发;CT组检测出30个残余或复发病灶,而MRI组检测出42个残余或复发病灶;CT判断术后病灶的准确性为76.9%(50/65),敏感性为66.7%(30/45),特异性为100.0%;MRI判断术后病灶的准确性为95.4%(62/65),敏感性为93.3%(42/45),特异性为100.0%;二者检测的准确性及敏感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T判断术后有明显肿瘤包膜的病灶的检出率为3.1%(2/65),显著低于MRI 27.7%(18/65)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T判断术后有明显肿瘤包膜的病灶的敏感性为10.0%(2/20),显著低于MRI 27.7%(18/20)的敏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检测可清楚显示TACE术后肿瘤残余和复发,准确评价PHC患者TACE术后疗效,优于16排螺旋CT。

    作者:项昆;赵鹤亮;郑昌英;张亚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抗雄激素治疗伴膀胱出口梗阻的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等离子电切术与抗雄激素联合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且伴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104例伴膀胱出口梗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54例采用等离子电切术与间断雄激素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50例仅采用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残余尿量(RU)、大尿流率(Qmax)及生活质量评分(QOL)的改变。结果经治疗,观察组前列腺体积(46.5±13.4)cm3显著小于对照组(57.6±13.9)cm3,PSA(1.8±0.6)μg/L 显著低于对照组(2.6±0.9)μg/L,IPSS评分(12.8±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3±3.5)分,RU(29.6±16.4) ml显著低于对照组(46.2±18.3)ml,Qmax(19.2±4.0)ml/s显著高于对照组(16.3±3.8) ml/s,QOL评分(2.2±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8±1.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等离子电切术与抗雄激素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伴膀胱出口梗阻的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正清;郭立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