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和扩散加权成像对胃癌 T分期的临床判断价值

李国权;刘国庆;杨秀娟;张莉;刘兴华;谭清华;汪明全;曾文兵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胃癌T分期
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 DWI)对胃癌T分期的检测准确率。方法对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MRI和DWI对胃癌T分期的检测准确率。结果胃癌病变T2 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常规MRI、DWI终检测到所有病灶。 DWI总体分期准确率(83.0%)显著高于常规MRI(69.5%)(P=0.003),DWI对T3期肿瘤诊断准确率(60.0%)亦显著高于常规MRI(88.0%)(P=0.02)。结论 DWI联合常规MRI检查,不仅有利于胃癌的检测,而且能提高胃癌T分期准确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CEA、CYFRA21-1和NSE检测在肺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公布的数据,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全球癌症首位。病死率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较低的早期诊断率,所以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肿瘤标志物协助肺癌的筛查和临床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与认同。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CEA、CYFRA21-1、NSE指标在肺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

    作者:李凯;刘瑞娟;周金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对胃癌手术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以及术后镇静镇痛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n=30);试验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入右美托咪定0.6μg/kg,维持为0.4μg/kg,直至术毕前40 min;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注药前(T1)、麻醉诱导前(T2)、气管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1 min(T4)、切皮时(T5)、探查时(T6)、拔管后即刻(T7)的脑双频指数( BIS)、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评价术后1 h内的苏醒躁动程度评分、镇静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情况。结果 T1-5两组BIS、HR和BP值呈现降低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2时BIS、T2和T4-7时MAP明显降低,以及HR明显减慢。试验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 h的Ramsay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RS和VAS评分明显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应用于胃癌根治术中更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明显镇静、镇痛效应,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降低了患者术后的不适感。

    作者:刘臻;梁敏;李艳珍;曾凯;林财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 YKL-40、IGF和 S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血清及子宫内膜组织中YKL-40、IGF及SA水平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7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以76例健康同龄妇女作为对照组,然后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YKL-40、IGF及SA水平并比较,另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组织中上述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YKL-40、IGF-1、IGF-1R、IGF-2及S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其阳性率也高于对照组,且不同FIGO分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经Logistic分析处理显示,上述指标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及子宫内膜组织中YKL-40、IGF及SA呈现异常的状态,且不同FIGO分期患者间差异也较为明显。

    作者:蒲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异体输血对围术期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究异体输血对围术期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30例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纳入10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异体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肿瘤分期Ⅰ/Ⅱ期患者、Ⅲ/Ⅲ期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输血患者、未输血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围手术期输血是影响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的显著因素(P<0.05)。结论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与是否异体输血密切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杜云;马盛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宫颈癌分段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分段调强放射治疗( IMRT)中的靶区体积及危及器官( OAR)的受照范围和剂量变化。方法33例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Ⅰb~Ⅲb期)行调强放射治疗和同步化疗,放射治疗前和放射治疗3周(30 Gy)后行第二次CT及MRI扫描,重新制定调强治疗后半程计划,采用6MV X线,7野调强照射技术(7f-IMRT);处方剂量均为50.4 Gy/28 F。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比较分析分段计划时靶区及危及器官体积及剂量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半程计划处方剂量均较好地覆盖了靶区。平均96.7%的PTV接受处方剂量的照射。 PTV平均剂量(5024±65.8)cGy;(4993±111.5)c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肿瘤靶体积(GTV)分别为(77.39±36.82) cm3、(52.01±30.6)cm3,GTV体积退缩(30.1±8.9)%;临床靶体积(CTV)分别是303.2~718.9 cm3、301.3~630.7 cm3,体积退缩(7.7±1.1)%,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35 Gy的平均体积是(35.0±15.0)%、(31.0±12.2)%;小肠40 Gy的平均体积是(27.0±12.0)%、(24.0±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直肠、膀胱40 Gy的平均体积分别是(71.0±13.0)%、(70.0±11.0)%;(74.0±11.0)%、(69.0±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患者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能够产生理想的靶区剂量分布,分段计划有助于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射的体积和剂量。

    作者:陈文娟;潘建基;柏朋刚;江楠;张秀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 CT灌注成像下肝癌结节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 MSCT)灌注成像下肝癌结节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对98例肝癌患者进行MSCT灌注扫描,分析肝癌结节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正常组织、肝癌结节、交界处HBF、HPI、HPP、HAP、HBV值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三者TTP及PEI值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大结节病灶中心、交界内1 cm、交界处、交界外1 cm及正常组织HBF、HPI、HPP、HAP、HBV、TTP、PEI比较呈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可以清楚反应肝癌结节附近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大庆;曾波;牟忠亮;周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种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3种不同射野数调强放疗方式( IMRT)的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选取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8.0计划系统分别设计3种不同射野数的调强计划:4野、5野、6野IMRT计划,用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和等剂量曲线评估3种计划的PTV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结果6F-IMRT靶区剂量分布优,其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好,5F-IMRT其次,4F-IMRT差。与4F-IMRT比较,5F-IMRT和6F-IMRT的PTV大剂量以及高剂量所包含的体积显著降低。3种计划左肺照射剂量差异较小,均不超过5%;然而心脏照射剂量4F-IMRT小,与5F-IMRT和6F-IMRT比较,心脏V5、V10、V20、V30以及V40分别降低了42.37%、17.65%、5.87%、5.72%、23.38%和42.85%、30.84%、16.31%、6.45%、24.6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放疗中,调强射野数的增加可以提高靶区PTV覆盖率、适形度和均匀性,但是也会增高左肺低剂量照射体积和平均剂量,右侧肺和心脏的受照剂量也会明显增高,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应用合适的放疗计划进行放疗。

    作者:张云;胡海芹;王小平;丁生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大黄酸对乳腺癌肿瘤细胞中 HER-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乳腺癌肿瘤细胞中HER-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SK-Br-3细胞,外源性给予不同浓度的大黄酸处理,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中HER-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四氮唑盐比色法( MTT法)检测大黄酸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PT-PCR法检测HER-2基因的转录变化。结果人乳腺癌SK-Br-3细胞中HER-2蛋白及mRNA呈高表达,经大黄酸处理后HER-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SK-Br-3细胞增殖抑制率提高,均呈现显著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大黄酸对乳腺癌细胞中HER-2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新思路。

    作者:陈海;戚晓东;邱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传统开腹组和腹腔镜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开腹组清扫淋巴结数量和腹腔镜组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腹腔镜组的并发症情况也较少。结论腹腔镜下微创切除术治疗胃癌的疗效与开腹手术相近,而且创口小,术后恢复较快。

    作者:史经汉;顾爱东;李德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年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和应激状态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和应激状态。方法选取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8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以同期38例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检测两组患者术前2 d及术后3d、5d及7d红细胞和细胞免疫指标、应激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2d两组红细胞和细胞免疫指标、应激指标水平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观察组术后3 d、5 d及7 d红细胞和细胞免疫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老年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和应激状态相对较好,手术对患者的不良影响相对较轻,且机体整体恢复相对更快。

    作者:邓思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数字化立体定位导丝导向活检对乳腺不可触及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数字化立体定位导丝导向活检(SNLB),对临床不可触及乳腺病变(NPBL)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临床触诊阴性,而数字钼钨双靶乳腺摄片发现异常的病灶,进行了SNLB切除活检。结果数字化乳腺摄片表现为:簇状微小钙化49例,孤立性结节27例,局限致密或结构紊乱15例,放射状毛刺影4例。 SNLB活检组织标本病理结果中良性病变67例,恶性病变28例,其中包括导管原位癌14例。结论 SNLB对临床不可触及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准确、安全,有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

    作者:徐向红;赵玉年;王慧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阴道镜联合 HPV 检测对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检测对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44例行宫颈癌筛查的妇女行阴道镜和HR-HPV检测,并应用阴道镜取宫颈多点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HR-HPV诊断结果阳性率为17.70%,阴道镜诊断结果阳性率为18.01%,HR-HPV+阴道镜诊断结果阳性率为18.79%;HR-HPV+阴道镜检测灵敏度和符合率与单一使用阴道镜或HR-HPV检测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R-HPV检测低危病变阳性率和高危病变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镜联合HR-HPV检测可提高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灵敏度和符合率,高危病变HR-HPV检测阳性率更高。

    作者:李惠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高钙血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 MM)合并高钙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MM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MM合并高钙血症患者与未合并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96例MM患者中,16例(16.7%)血清钙水平>2.6 mmol/L,经血清白蛋白校正后,22例(22.9%)血钙水平>2.6 mmol/L,与未合并高钙血症的患者比较,合并高钙血症MM患者更易出现溶骨性损害(OR 2.3,95%CI 0.27-19.81)、肾功能损害(OR 2.12,95%CI 0.63-7.17)、高乳酸脱氢酶血症(OR 5.15,95% CI 1.34-19.81)、β2微球蛋白升高(OR 7.92,95% CI 0.45-140.54)、贫血(OR 1.27,95% CI 0.49-3.29)和ISS分期为Ⅲ期(OR 3.08,95%CI 1.01-9.37)。结论 MM合并高钙血症的发生率高,其发生可能与MM病情进展有关。

    作者:陈静;郑玲;芮红兵;林珺芳;曾志勇;陈玉铃;陈君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研究

    目的:探讨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癌根治术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70例,其中33例行宫颈癌根治术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作为观察组,37例行宫颈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盆腔淋巴结转移>1个更容易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P<0.05),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安全可行,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但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刘宗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米托蒽醌组(29例)与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组(31例)。米托蒽醌组采用米托蒽醌、依托泊苷和地塞米松治疗,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组在前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罗华治疗。60例患者化疗4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随访观察生存情况。结果米托蒽醌组CR为68.1%;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组CR为87.3%,两组CR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米托蒽醌组1年总生存率( OS)为87.8%,2年OS为76.8%,3年OS为75.4%;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组为91.6%,2年OS为81.6%。3年OS为78.7%;两组1、2、3年OS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0.05)。结论美罗华联合米托蒽醌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开展。

    作者:何学鹏;杨凯;陈鹏;刘兵;张媛;王芳;郭智;刘晓东;楼金星;陈惠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奈达铂每周方案同期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奈达铂每周方案同期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前者行单纯放疗,后者行奈达铂每周同期放疗。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单纯放疗组( RT)和同期放化疗组( CRT)3个月后,鼻咽部肿块残存率分别为18.00%(9/50)和16.00%(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肿块残存率分别为18.00%(9/50)和8.00%(4/50),单纯放疗组明显高于同期放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放疗组(RT)和同期放化疗组(CRT)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2.00%和94.00%,4年生存率分别为70.00%和76.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伤,肠胃不良反应和白细胞减少。结论采用奈达铂每周同期放疗可提高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且毒性可控,患者可以耐受。

    作者:黄瑞文;李能平;梁文胜;柯柳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用于晚期肝癌支持治疗的效果评价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多数患者明确诊断时已为晚期[1]。晚期肝癌患者多失去手术机会,单纯化疗疗效欠佳、副作用较大,治疗措施多以支持治疗为主。我院应用复发苦参注射液对晚期肝癌患者进行支持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岩;谷锋;张洪安;李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嫌色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合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嫌色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表型、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嫌色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4例中3例为男性,女性1例;年龄53~70岁,平均62岁;肿块直径2.5~15.0 cm。镜下肿瘤组织由体积较大的多角形嫌色细胞和小圆形嗜酸细胞构成,呈实性片状、腺泡状分布,间质有少量厚壁血管,细胞核不规则,常有皱褶,有时可见双核,核仁不明显,常见核周空晕。免疫组化结果:CD117(4/4)、Ksp-cadherin (4/4)、EMA(4/4)、CK7(4/4)、AE1/AE3(3/4)、CD10(3/4)、Vimentin(1/4)、RCC(1/4),Ki-67计数<5%。 Hale′s胶体铁染色均为阳性。4例中3例存活至今,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1例死亡。结论嫌色性肾细胞癌是1种低度恶性的、少见的、肾肿瘤。根治性肾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预后较好。

    作者:田玉旺;许春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CRP、TNF-α及 IL-6等指标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RP、TNF-α及IL-6等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手术类型分为胸腔镜小切口组(观察组)57例和传统后外侧切口组(对照组)58例。以血清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 TNF-a)浓度作为衡量手术对机体造成创伤的指标,分别比较2组患者术后常见临床指标、术前1 d及术后1 d、2 d、3 d,血清中CRP、TNF-α、IL-6的变化。并分析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止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2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CRP、TNF-α及IL-6等指标浓度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1,2,3天血清CRP、IL-6和TNF-a浓度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上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早期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应激程度较轻、手术创伤较小,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低等优势,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作者:张午临;刘晖;贾涛;张云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乳管内视镜对伴乳头溢液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乳管内视镜对伴乳头溢液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伴乳头溢液乳腺癌患者,分别应用乳管内视镜以及乳腺X射线进行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乳管内视镜诊断的符合率为94.3%,乳腺X射线检查的符合率为61.4%,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乳管内视镜对伴乳头溢液乳腺癌的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能够为其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信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祎;顾懿帆;刘溦薇;沈继颖;周鸣;房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