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导管内癌数字化摄影与超声诊断的对比研究

徐向红;赵玉年;王慧华

关键词:乳腺肿瘤, 导管内癌, 数字化钼靶摄片, 超声
摘要:目的 探讨数字化摄影与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乳腺导管内癌病例,所有病例都接受了数字化摄影及超声检查.数字化摄影和超声诊断分为可能恶性、性质待定、可能良性和阴性.对照手术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数字化摄影和超声检查的价值.结果 数字化摄影和超声分别诊断可能恶性36例和33例,性质待定4例和5例,可能良性7例和10例,阴性6例和5例.数字化摄影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分别是67.9%(36/53)和62.3%(33/53).数字化摄影结合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是88.7%(47/53).结论 数字化摄影和超声诊断可用于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VEGF-C,VEGF-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VEGF-C和VEGF-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淋巴结转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乳腺癌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VEGF-C,VEGF-D的表达水平,并完成所有患者的5年的随访资料.结果 78例乳腺癌癌组织中VEGF-C/D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中VEGF-C表达与VEGF-D表达无相关性.VEGF-C,VEGF-D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脉管内侵犯、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与年龄、肿瘤大小、TNM临床分期、ER、PR及Her-2的表达无关(P>0.05).VEGF-C和VEGF-D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VEGF-C,VEGF-D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VEGF-C/D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能力和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赵迎春;李勇;朱永云;罗传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8F-FDG PET/CT对多系统结节病与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多系统结节病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结节病组25例与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且未行相关治疗.18F-FDG PET/CT检查后通过目视法确定病变区域并分析代谢区形态特点.结果 结节病组淋巴结肿大25例,短径(2.07±0.86)cm,SUV max 7.88±3.83,结外器官累及22例.淋巴瘤组淋巴结肿大18例,短径(3.05±1.63)cm,SUV max 7.68±4.58,结外器官累及15例.两组淋巴结大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174,P=0.003),而SUV max无差异(t=0.110,P=0.913).结节病常累及胸部淋巴结及肺组织(χ2=9.586,P=0.003;χ2=12.640,P=0.001),淋巴瘤则更常侵犯骨骼(χ2=11.520,P=0.001).肿大淋巴结的对称性分布结节病较明显(χ2=5.993,P=0.014),而淋巴结融合淋巴瘤更多见(χ2=15.901,P=0.000).结论 肿大淋巴结的SUVmax值不能用于鉴别结节病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的对称性分布、大小、融合趋势,病变好发部位及临床与影像学不匹配现象,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作者:梁英魁;郭烽;张春阳;王升;雷霄;李川玲;赵文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microRNAs在肺癌研究中的进展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欧美某些国家和我国大城市中,肺癌的发病率已居男性各种肿瘤的首位,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并且每年新增病例120万[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确诊时多为晚期,尽管手术、化疗、放疗技术不断提高,但NSCLC患者的预后仍很差,总体5年生存率低于20%[2].

    作者:丁罡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乳腺导管内癌数字化摄影与超声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数字化摄影与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乳腺导管内癌病例,所有病例都接受了数字化摄影及超声检查.数字化摄影和超声诊断分为可能恶性、性质待定、可能良性和阴性.对照手术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数字化摄影和超声检查的价值.结果 数字化摄影和超声分别诊断可能恶性36例和33例,性质待定4例和5例,可能良性7例和10例,阴性6例和5例.数字化摄影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分别是67.9%(36/53)和62.3%(33/53).数字化摄影结合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是88.7%(47/53).结论 数字化摄影和超声诊断可用于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徐向红;赵玉年;王慧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手术技巧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Ⅰ、Ⅱ期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我国的主要治疗手段.若在进行淋巴结清扫时切除(切断)肋间臂神经(inter cosbrachial nerve,ICBN),术后部分患者患侧上臂内侧及腋后侧皮肤常有疼痛及感觉障碍,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若手术中保留ICBN,可明显减少患侧上臂疼痛,麻木等症状,且不影响根治效果.我们从2007年开始实施此术式,经过不断改进及总结手术经验,保留神经成功率达到96.2%,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献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成分输血对大剂量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和高热的疗效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对恶性骨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中出现高热和Ⅳ度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 对13例大剂量化疗治疗中出现高热伴DIC倾向和Ⅳ度骨髓抑制的恶性骨肿瘤患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无效、物理及药物降温无效时,立即给予输入浓缩红细胞与血小板.结果 经给予成分输血治疗后,11例患者体温在24 h内降至正常,2~3天后,白细胞开始回升,未发生重要器官出血.结论 当大剂量化疗患者出现高热并处于Ⅳ度骨髓抑制病危状态时,早期给予成分输血并应用升血细胞药物,同时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能有效缓解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

    作者:樊靖;张湘生;刘傥;凌林;陈涛;唐仲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84例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的疗效比较

    我们对我科2006~2010年治疗的84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后采用肠内或肠外营养,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有明显的差异,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至2010年收治的84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28例,年龄31~71岁,平均为53.6岁.84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A组为双胃管早期肠内营养(EN)及引流减压;B组为单胃管,肠外营养(PN),2组在性别、年龄、有无基础疾病等方面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作者:王庆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BC369对鼠源肠癌(C26)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BC369对鼠源肠癌(C26)的抑瘤效应.方法 采用小鼠实体瘤的药效学实验方法.结果 BC369对鼠源肠癌(C26)的肿瘤抑制率为(57.47±2.83)%,与对照组比较,P<0.001.结论 BC369对鼠源肠癌(C26)肿瘤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

    作者:张炳团;张静宇;张洪燕;王铮;李少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FLIP及Caspase-8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c-FLIP和Caspase-8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其与乳腺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c-FLIP和Caspase-8的表达情况.结果 80例乳腺癌组织中c-FLIP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5),c-FLIP的表达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及C-erbB-2表达密切相关(P<0.05);Caspase-8表达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5),Caspase-8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5).c-FLIP表达和Caspase-8表达有显著负相关性(γ=-0.380,P=0.001).结论 c-FLIP的高表达及Caspase-8表达缺失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潘峥;陈军;覃冠德;覃思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MRCP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提高MRCP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总结80例恶性病变致梗阻性黄疸的MRCP及常规MRI(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特征,将MRCP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MRCP诊断的准确性及各种恶性梗阻性黄疸MRCP的特征性表现.结果 MRCP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及梗阻近端胆管显示率为100.0%;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的诊断准确率为83.8%,定位、定性诊断特异性高.结论 MRCP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0%;在定性诊断中有重要地鉴别诊断价值;能明显提高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梁长华;毛华杰;王清华;王红坡;孙凤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盆腹腔肿瘤精确放射治疗摆位体会

    精确放疗已经成为放射治疗的1种常规技术.盆腹部体位固定因患者身体体重、腹式呼吸过重、餐后时间不一、膀胱充盈度、皮下脂肪、大面积皮肤牵拉等及重复摆位等造成摆位误差较多,重复性差.我们采用瓦里安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对30例盆腹腔肿瘤患者治疗前正侧位验证影像与CT定位影像重建的DRR影像进行比较,分析摆位误差,进一步改进、规范摆位技术.

    作者:朱红艳;宋文立;张中喜;陈文良;贺小春;陶劲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8F-FDG PET-CT对结直肠癌诊断及治疗的影响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检查对结直肠癌诊断及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5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行全身PET-CT检查.将入组患者根据其CT表现及PET-CT扫描结果进行分期,并比较2种分期结果.结果 PET-CT 检查判断临床分期:56例结直肠癌T分期中,53例PET-CT检查分期判断准确,44例CT检查分期判断准确,PET-CT检查对判断结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性较CT检查高(χ2=6.235,P=0.024) ;56例结直肠癌N分期,PET-CT检查判断准确52例,CT检查判断准确43例;PET-CT检查对判断结直肠癌N分期的准确性与CT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617,P=0.033) ;CT检查发现了15例患者27处转移,PET-CT检查发现了21例患者48处转移,改变了6例患者的M分期.15例患者因PET-CT检查结果而改变了治疗策略,影响率为26.8%.结论 PET-CT 检查对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判断准确性较高.

    作者:招丽蓉;王巍;胡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体部伽玛刀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

    胰腺癌是1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胰腺癌的发病以男性居多,发病年龄以45~70岁为多,60岁左右为高峰,临床中有50%的患者以腹痛、腰背痛为首发症状,病程中约90%的患者有疼痛症状.胰腺癌由于位置深且隐蔽,早期缺少特异性症状,极易侵犯周围脏器和发生转移, 大多数患者就诊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不足20%[1].

    作者:涂亮;邱宝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Lunx mRNA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人类肺组织特异性基因Lunx mRNA的表达情况,检验lunx mRNA作为肺癌微转移检测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以肺部良性疾病20例、健康人30例外周血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RT-PCR)法定量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lunx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lunx mRNA的表达与各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 50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外周血lunx mRNA表达阳性者28例,阳性率为56.0%,而20例肺良性疾病和30例健康者外周血均不表达;同时发现lunx mRNA的表达与肺癌的分期明显相关,而与年龄、性别、病理分型、分化程度等无明显相关.结论 Lunx mRNA 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微转移,从而指导临床分期和治疗.

    作者:邱素芳;陈岩松;陈燕;潘建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Ki67在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Ki67在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8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Ki67表达情况,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Ki67在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方法,分析Ki67表达与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等的相关性.结果 Lumina型、Her-2型及三阴型乳腺癌组织中Ki67表达强度无显著性差异(χ2=0.015,P=0.993);Ki67表达强度与Lumina型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性(γs=0.167,P=0.013;γs=0.142,P=0.035;γs=0.165,P=0.014),而与Her-2型及三阴型乳腺癌的以上3个病理因素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在Lumina型、Her-2型及三阴型乳腺癌组织中Ki67表达强度无显著性差异,Ki67表达强度与Lumina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是Lumina型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沈三弟;陈卓荣;黄湛;肖高芳;雷睿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细胞色素P4501B1及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细胞色素P450酶(CYPs)是1个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以铁卟啉为辅基的蛋白质家族,大多为单加氧酶,可以催化多种代谢反应[1].文献已报道细胞色素P4501B1(CYP1B1)是1种在许多与激素相关的肿瘤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的CYP450酶,可代谢雌激素为致癌产物,激活芳香烃类前致癌物[2],进而导致各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关于肿瘤组织中CYP1B1的研究报道日渐增多,但对CYP1B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比较少.我们通过综述CYP1B1及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为开发具有靶向性和低毒副作用的抗肿瘤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卢雪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临床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在发展中国家则居首位[1].宫颈癌以往的常规治疗手段为放射治疗及手术治疗,但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疗效进入一个平台期[2,3],其原因与手术和放疗均为局部治疗手段,难以消灭潜在的亚临床病灶和微转移灶有关.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探索出新的综合治疗方法来提高子宫颈癌的疗效,而在众多为改善宫颈癌预后的方法中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CCR)是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的方式.

    作者:范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eiency virus,HIV)后,CD+4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发生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据悉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鳞状细胞癌、霍奇金淋巴瘤、浆细胞瘤,以及发生于儿童的平滑肌肉瘤是HIV/AIDS感染患者经常发生的肿瘤.

    作者:王媛媛;唐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肾上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36岁,体检时发现右肾上腺占位1年,因无明显不适症状,未予以治疗.1月前再次体检,B超示右侧肾上腺团块状强回声,大小约9 cm×5.9 cm,较前次明显增大.为求进一步诊治而入院,查体无异常表现.巨检:不规则组织1块,大小13 cm×9 cm×3 cm,无明显包膜,切面灰黄灰褐色,质软.

    作者:陈贤翔;黄海建;李华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国产与进口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绝大多数,患者一旦确诊,80%以上属于晚期[1].多项研究显示,紫杉醇等第三代化疗药物联合铂类药物是治疗晚期NSCLC的标准一线方案.我们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2012年4月期间采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国产与进口紫杉醇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和评估.

    作者:陆朝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