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保兰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CAG微卫星多态性与前列腺癌(P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对37例中国人、57例美国白人以及19例美国黑人PC患者共113例PC标本,行AR基因CAG微卫星数量测定,并进行不同病理期别、细胞分化级别以及种族间的比较.结果PC病变C期和D期的AR基因CAG数量均少于B期,其均数分别为:中国人22.14±2 64与25.04±1.88(P<0.01)、美国白人21.97±3.31与23.74±2.49(P<0.05)、美国黑人19.46±3.14与21.75±1.10(P<0.05),差异显著.短的AR基因CAG(数量<22)的分布分别是:中国人B期病变占13.0%(3/23)、C~D期28.6%(4/14),美国白人B期14.8%(4/27)、C~D期36.7%(11/30),美国黑人B期25.0%(1/4)、C~D期80.0%(12/15);其长的AR基因CAG(数量≥22)的分布比例与之相反,差异显著(P<0.05).AR基因CAG数量随着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少,在高、中、低分化PC中其均数分别为:中国人25.60±1.67、24.29±3.45、23.64±2.56;美国白人23.81±2.81、23.11±1.79、21.44±4.03;美国黑人21.00±0.00、21.33±0.47、19.57±2.56,其高分化与低分化PC之间在中国人和美国白人患者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短的AR基因CAG在高、中、低分化PC的分布分别是:中国患者0%(0/5)、28.6%(2/7)、60.0%(15/25);美国白人14.3%(3/21)、22.2%(4/18)、50.0%(9/18);美国黑人0%(0/2)、33.3%(1/3)、71.4%(10/14),而长的AR基因CAG分布结果则相反,其差别在低分化与高分化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美国黑人、白人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病变及分化程度比较显示:美国黑人患者中病变外侵或转移(C~D期)达78.9%(15/19),多于白人患者的52.63%(30/57);其低分化肿瘤占73.7%(14/19),多于白人患者的31.6%(18/57);两者AR基因CAG均数相比,美国黑人患者(19.89±2.95)明显少于白人(22.95±2.97).结论AR基因CAG微卫星的多寡可能是构成前列腺癌不同生物学特性的因素之一.含有短雄激素受体基因CAG微卫星的前列腺癌可具有较高的侵袭特性.
作者:李长岭;董金堂;Tavis Sipe;吕宁;万仪增;Henry F. Frierson Jr;Leland W.K. Chung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了解联合细胞刷片和病检对提高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率及影响检出率的因素,我们对经纤维胃肠镜活检及细胞刷片联合检查的1 19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守惠;叶欣;吴若华;葛惠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放疗对鼻咽癌(NPC)患者视路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对48例初次接受放疗的NPC患者放疗前、放疗中(鼻咽部DT 40.0~48.0 Gy)、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视路功能进行前瞻性追踪检查.结果PRVEP总异常率为25.0%(12/48).放疗中、放疗结束时以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PRVEP异常率分别为6.3%(3/48)、8.5%(4/47)、2.1%(1/48)、6.5%(3/46)、15.9%(7/44).照射野为颅底线上1.5 cm者异常率为16.7%(6/36),颅底线上2.0~2.5 cm者异常率为50.0%(6/12),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视路受量46.0~55.0 Gy者PRVEP异常率为21.2%(7/33),视路受量56.0~59.0 Gy者为33.3%(5/15),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放疗前进行比较,放疗结束后6个月P100波显著延长,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持续至放疗结束后12个月(P<0.01).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可产生早、晚期视路损伤,其与受照射面积有关,部分早期损伤是可以修复的.
作者:陈甲信;秦岭;张丽香;卢晓宁;王铁建;韩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康莱特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形态学、流式细胞术、DNA凝胶电泳、Annexin V标记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应用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Fas、bcl-2、c-myc表达的变化.结果康莱特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固缩,核染色质聚集或断裂;DNA凝胶电泳显示清晰的DNA Ladder;流式细胞术检测在G1期之前出现sub-G1峰,凋亡率高为12.05%;Annexin V标记的方法检测凋亡时发现坏死和凋亡共存.在HL60凋亡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Fas转录水平比用药前增强,c-myc和bcl-2含量变化不大.结论除了坏死,凋亡也是康莱特抑瘤机制之一.康莱特诱导HL60细胞凋亡主要与促进Fas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李瑛;石廷章;魏秀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血浆内皮素-1(endothe lin-1,ET-1)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的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43例经临床诊断和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血浆ET-1和血清CEA测定.结果NSCLC血浆ET-1的阳性率为55.8%,其中鳞癌阳性率为60.0%,腺癌阳性率为55.0%;NSCLC血清CEA的阳性率为39.5%,其中腺癌为55.0%;联合检测血浆ET-1和血清CEA可将NSCLC诊断阳性率提高到65.1%.结论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NSCLC.
作者:梁启廉;银正民;张英;揭育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自1996年2月至1999年6月共收治复发转移性食管癌127例,其中采用MCP+5-Fu/CF方案(MMC、PYM、5-Fu/CF、CDDP)联合化疗69例,并与同期采用DF方案(CDDP+5-Fu)化疗的58例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发强;宋高武;陶本春;李新菊;詹香草;李本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鼻咽癌细胞bcl-2基因异常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套式原位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1例鼻咽癌组织中bcl-2基因重排、bcl-2蛋白及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的表达进行原位观察.结果41例鼻咽癌中发生bcl-2基因重排6例,阳性率为14.6%.bcl-2蛋白表达率为82.9%(34/41),LMP-1的阳性率为51.2%(21/41),bcl-2基因异常(重排和蛋白异常表达)与LMP-1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bcl-2/JH融合基因形成与bcl-2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cl-2基因在鼻咽癌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mbr和mcr区域同为bcl-2基因在鼻咽癌的2个重要断裂区;bcl-2基因重排可能不是引起bcl-2蛋白异常表达的惟一原因;EBV感染对bcl-2基因重排和bcl-2蛋白过表达可能无影响.
作者:肖莎;吕俊豪;郭琳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的误诊原因,以降低其误诊率.方法收集20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中184例误诊病例的误诊时间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误诊184例(89.3%),误诊时间为4~24个月.误诊主要疾病为痔、肠炎、痢疾等.其中57例未及时就诊而延误诊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者56例(98.2%),多来自县、镇、农牧区.结论要降低直肠癌误诊率,首先要提高对直肠癌的认识,强调出现下消化道症状时直肠指诊应为必检程序.
作者:刘振疆;刘江齐;尹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肿瘤体外实验研究中常常涉及到细胞计数,尤其在做细胞定量分析时,计数的可靠性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如在多种因素(射线、化疗药物等)介入条件下的细胞杀伤实验(克隆形成率),实验组之间进行比较时,计数的准确性对实验的影响非常大.国外细胞计数一般使用专用计数器,自动化程度高,重复性好;国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多采用廉价简便的计数板计数,人工成份多,影响因素较多.针对计数操作中一些影响因素,我们设计了如下试验.
作者:冯惠茹;丁为民;邵明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肝癌患者介入化疗前后血清载脂蛋白(ApoA1)的浓度变化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法检测肝癌、肝硬化患者和正常人血清ApoA1浓度.结果40例肝癌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ApoA1浓度分别为(1.28±0.32)g/L、(0.88±0.29)g/L和(1.09±0.23)g/L,前者分别与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类型肝癌患者血清ApoA1浓度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癌患者介入化疗前浓度为(1.25±0.31)g/L,介入化疗后血清ApoA1浓度为(0.97±0.34)g/L,介入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血清AFP浓度无显著性相关.结论肝癌患者血清ApoA1浓度增高,介入化疗后则降低.血清ApoA1浓度的高低可作为肝癌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叶文桃;周宇;麦海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结果该肿瘤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主要发生在上、下颌骨,呈浸润性生长、溶骨性破坏.组织学特征为:肿瘤由含色素的上皮样细胞和小的神经母细胞样细胞构成.免疫组化结果为:上皮样瘤细胞表达CK、EMA、HMB45、S-100蛋白及Vim,小的瘤细胞则表达NSE,Syn及Vim.超微结构观察:大的瘤细胞质内含黑色素小体,小的瘤细胞质内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起源于原始的神经外胚层细胞,为低度恶性肿瘤.
作者:赵海滨;石群立;金行藻;孙桂勤;陆珍风;严小娟;杨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但并发穿孔者不多见,患者一般以突发急性腹膜炎症状就诊,术前易误诊且治疗也较为困难.我院1989年7月至1999年2月间收治11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钟国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即卵巢恶性苗勒氏管肉瘤,临床上罕见,文献少见报道.我院自1989年5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7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就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后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杨悦;羊正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索胃癌患者长期生存的机理.方法采用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比研究了47例生存时间超过5年(长生存组)的胃癌患者和44例生存时间在2年以下(短生存组)的胃癌病例.结果长生存组和短生存组患者在胃癌浸润深度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长生存组组织学类型主要为高分化腺癌,而短生存组多数为低分化腺癌,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长生存组淋巴结转移病例(44.7%)明显少于短生存组(72.7%);长生存组p53和p21阳性率(分别为36.2%和66.0%)明显低于短生存组(分别为56.9%和88.6%),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因素,除了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外,p53基因突变和p21基因过度表达也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检测p53基因和p21基因的表达情况有助于胃癌患者的预后判断.
作者:张建中;郑庆璇;郭风英;张玉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学类型眼内黑色素瘤及其浸润能力与p21ras及p53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1例眼内黑色素瘤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常规HE染色观察,根据肿瘤细胞形态分型,并根据肿瘤有无巩膜外浸润分类.结果p21ra及p53蛋白表达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p53在3种不同细胞学类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21ras在有巩膜外扩展病例中表达阳性率高于无巩膜外扩展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21ras表达与眼内黑色素瘤巩膜外扩展有关.p53与眼内黑色素瘤细胞类型及肿瘤恶性程度有关.
作者:蔡小军;杨桂芳;李道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p53和Rb基因的突变特点和规律.探讨2种抗癌基因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组织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和PCR-RFLP法检测65例肝癌p53基因第5~8外显子和Rb基因17和21外显子的突变率.结果肝癌中p53基因突变率为50.8%,以缺失为主;Rb基因的突变率为38.5%;p53和Rb基因同时突变率为12.3%.结论肝细胞癌中既有p53基因突变也存在Rb基因突变,两者在肝癌的发生中均有重要作用.p53和Rb基因同时突变与肝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
作者:严世荣;阮绪芝;朱明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青年人和老年人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47例青年人和老年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测定患者血清CEA、CA242,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其p53、c-erbB2和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青年组和老年组大肠癌在性别分布上无差异,2组中直肠癌均多于结肠癌(P>0.05),而青年组肿瘤细胞多数分化程度差(低-未分化),老年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好(高-中分化);青年组病程较晚(Duke's C+D)病例的比例较老年组高(P<0.05);青年组和老年组CEA、CA242、p53、c-erbB2、CD44V6的阳性率分别为34.1%、56.1%、53.7%、56.1%、36.6%和19.8%、23.6%、33.0%、37.7%、17.9%,除CEA外,其余4项指标,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青年人和老年人大肠癌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及生物学特征.
作者:陈万源;陈贤贵;李德川;楼荣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单纯全脑照射20例(WBI组),单纯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9例(SRT组),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射治疗39例(SRT+WBI组).WBI组和SRT+WBI组全脑放疗总剂量均为30~40 Gy/2~4周.SRT组和SRT+WBI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每次剂量为4.5~7.5 Gy,每周3次,总剂量21~42 Gy.结果局部控制率、局部复发率和因脑转移所致死亡率,WBI组分别为65.0%、25.0%和52.9%;SRT组分别为94.7%、5.3%和16.7%;SRT+WBI组分别为89.7%、0和8.7%.WBI组与其它2组比较,局部控制率、局部复发率和因脑转移所致死亡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在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方面优于全脑放疗.
作者:钟军;罗志强;李国庆;叶新芊;江建开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小鼠白细胞介素2基因修饰肝癌细胞瘤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Transfectam,将携带小鼠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VR1110,导入小鼠肝癌细胞H2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转染后经放射线照射、未经放射线照射和冻融后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的浓度;并研究转染后经放射线照射而制成的瘤苗的抗肿瘤效应.结果转染后经放射线照射和未经放射线照射的H22细胞均持续分泌IL-2达30天以上;转染细胞在冻融后也能分泌IL-2;制备的瘤苗对小鼠肝癌模型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率.结论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小鼠白细胞介素2基因转染后,能在肝癌细胞中有效表达,所制备的瘤苗可诱导有效的抗肿瘤效应.
作者:金晓凌;井清源;王炳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化疗对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内的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FCM)分析31例肝癌患者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内IL-2、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肝癌患者化疗后T淋巴细跑内IL-2和IFN-γ均较化疗前降低(P<0.05);静脉化疗组与介入化疗组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内IL-2及IFN-γ改变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临床分期化疗前后IL-2及IFN-γ改变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疗药物可通过降低T淋巴细胞内的IL-2、IFN-γ水平而影响细胞免疫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作者:吴维光;赵燕;张积仁;汪森明;彭秋平;李鹏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