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电刀下多生牙拔除的临床观察

何海蕾;宋莉;王羽;李勇;黄新帮

关键词:高频电刀, 多生牙, 临床效果, 拔除术
摘要:目的:通过采用先进的高频电刀打开创口,研究其在口腔多生牙拔除中的临床运用和注意事项。方法:对100例多生牙拔除,需要开窗处理的患者,采用高频电刀开窗,严格把握适应证和护理配合,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多生牙拔除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和创伤小,术后切口愈合良好,且患者的疼痛不适感较小。结论:使用高频电刀用于多生牙的拔除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法(ECLA)检测66例肺癌患者血清 TK1的含量,并同时检测40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 TK1含量。结果:肺癌患者 TK1水平(3.28±2.64)显著高于肺部良性肿瘤组患者(1.52±1.32);诊断肺癌的临床意义中等偏高。结论:TK1是一个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熊健宪;黄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某县级中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目的:为更准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为制定科学的医院感染监控措施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统一培训调查人员,采用床旁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在架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病例315例,医院感染5例,现患率1.59%。抗菌药物的使用率61.90%。结论:通过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今后制定感染控制规程,强化对医院感染高危科室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提高病原学送检率,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段垂宁;李琼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肾盂肾实质切开取石术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肾盂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行肾盂肾实质切开取石手术治疗的肾结石114例患者按护理干预措施随机分成 A 组(综合护理干预组,54例)和 B 组(规范常规护理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尿情况,切口护理情况以及引流管道的护理情况。结果:A 组术后有49例未出现并发症,有2例术后出现明显肉眼血尿,2例出现留置导尿管堵塞或折叠,1例出现切口敷料脱落;B 组术后有46例未出现并发症,有6例术后出现明显肉眼血尿,5例出现留置导尿管堵塞或折叠,3例出现切口敷料脱落。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百分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肾结石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较好防止术后并发症和意外发生,加快患者身体的恢复。

    作者:郑素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转录因子 E2F1、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 E2F1和 ki-67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的表达,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91例 IDC、18例不典型增生组织、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 E2F1、ki-67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① E2F1和 ki-67蛋白表达率在 IDC 组织分别为47.3%(43/91)和69.2%(63/91),在不典型增生组分别为11.1%(2/18)和16.7%(3/18),正常组均不表达,各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显著(<0.05)。②乳腺癌组织 E2F1和 ki-67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 分期有关(<0.05),与患者年龄无关(>0.05);E2F1和 ki-67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0.05)。结论:E2F1、ki-67蛋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提示它们可能是参与IDC 病程进展的重要因子,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慧敏;张英杰;王军;温惠娟;温达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新进展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on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IPFI)是真菌直接侵犯(非寄生、过敏或毒素中毒)肺或支气管引起的急、慢性组织病理损害所导致的临床疾病[1]。近年来,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延长,肿瘤放化疗、导管介入等的大量开展,广泛使用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患增多,IPFI 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攀升[2]。由于 IPFI 临床表现不具备明显特异性,原发病容易掩盖病情,早期进行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往往造成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目前随着新型诊断方法技术的应用,如血清学检测、特异抗原检测、ELISA、高分辨率 CT 和 PET、纤支镜、胸腔镜和纵隔镜检查等,极大提高了 IPFI 的确诊率[3]。另一方面,新型抗真菌药如新三唑类药物、棘白菌素和两性霉素 B 等为治疗肺部真菌感染提供了更多药物选择。本文拟对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治疗进展做一论述。

    作者:刘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的实施依从性及有效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临床实施的依从性及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干预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1年4月 O 2012年3月采用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管理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110例。将2012年4月 O 2013年3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管理方法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共131例。观察指标: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执行依从性、导管使用率和每千个导管日CRBSI 感染率。结果: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后,导管使用率和每千个导管日 CRBSI 感染率均下降,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执行依从性上升。结论: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CLB)能降低 CRBSI的发生率,同时,其临床实施依从性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 CRBSI 的发生率。

    作者:肖琴;黄松彬;嵇晓红;罗琼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医针刺会阴穴降低侧切、裂伤保护产后生殖健康的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会阴穴位减轻分娩疼痛,减少会阴侧切率、裂伤率,提高产后妇女生活质量的方法研究。方法:2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吊台式无保护会阴法接生,其中观察组针刺会阴穴,观察两组会阴弹性、会阴侧切率、疼痛缓解情况、会阴裂伤率及会阴裂伤程度情况。结果:针刺会阴穴组会阴弹性明显优于对照组(<0.05),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疼痛缓解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0.05),会阴裂伤率及会阴裂伤程度低于对照组(<0.05)。结论:针刺会阴穴即可达到止痛及放松会阴盆底肌群,增加会阴弹性的作用,减轻疼痛,从而减少会阴侧切率,减轻会阴裂伤。

    作者:刘桂荣;肖文萍;卢瑞英;邹前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非外伤性大肠穿孔致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非外伤性大肠穿孔致严重腹腔感染患者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4例非外伤性大肠穿孔致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护理进行回顾,主要措施是监测生命体征、复温、造口护理、预防腹腔间室综合征,做好再次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24例患者均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治愈21例,其中18例患者接受再次手术,痊愈出院,死亡3例。结论:及时有效护理对非外伤性大肠穿孔致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发挥了较好作用,增加患者的生存机会。

    作者:张玉芳;司丕成;李立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加味二仙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加味二仙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符合纳入标准并完成随访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口服加味二仙颗粒,对照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采用VAS 评分、骨密度(BMD)、骨转换标记物:BALP、DPD/ Cr、BGP 、CTX-Ⅰ及疗效评定综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结果:在治疗后12周实验组及对照组 VAS 评分均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更明显,BMD 在治疗后48周才出现明显改善,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2周后 BALP、DPD/ Cr、BGP 、CTX-Ⅰ值出现明显下降,但实验组及对照组差别不明显,治疗72周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85.7%,对照组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二仙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确切,用于治疗监测时,骨转换标志物改变较骨密度改变出现更早。

    作者:吴峰;蔡立雄;陈健荣;王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数字钡餐造影在不同病理食管癌放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数字钡餐造影检查,探讨不同病理食管癌放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并分析数字钡餐造影在不同病理食管癌放疗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采用单纯放疗方法治疗的食管癌50例,其中鳞癌45例,腺癌4例,鳞腺癌1例,全组患者放疗前后均行数字钡餐造影检查,对比分析其放疗前后的影像表现。结果:放疗后其 X 线影像学表现出现差异,如病变范围缩短,充盈缺损缩小甚至消失、黏膜皱襞恢复变规整、管腔狭窄程度改善、食管动力学等,其中鳞癌放疗前后的影像表现差异大,病灶有明显改善,腺癌及鳞腺癌放疗前后的影像表现差异不明显。结论:不同病理食管癌放疗后效果有明显不同,其中鳞癌放疗效果显著,腺癌及鳞腺癌效果较差。研究表明数字钡餐造影对于帮助临床判定不同病理食管癌的放疗效果、及时了解有无并发症及初步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凯清;谢财华;黄年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改良灌肠插管指导方法对保留灌肠插管配合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有效指导灌肠患者插管时放松肛区,顺利插管,减轻插管时不适的方法。方法:将43例溃疡性结肠炎需保留灌肠治疗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先嘱患者做排便动作,待肛管插入肛门3 O 4 cm 后嘱患者停止做排便动作,然后嘱患者做深呼吸、放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肠插管指导方法,插管时嘱患者深呼吸、放松,别紧张。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95.45%,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插管时肛区疼痛不适发生率,观察组9.09%,对照组3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插管遇阻发生率,观察组13.64%,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01)。结论:灌肠插管时先指导患者做排便动作,待肛管插入肛门3 O 4 cm 后停止做排便动作,嘱患者深呼吸、放松等指导方法可以提高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同时可减轻患者肛区疼痛不适,降低插管阻力。

    作者:谢三风;魏清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舍曲林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对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对脑卒中功能恢复影响。方法:81例脑卒中患者被分成舍曲林+多奈哌齐治疗组(25例)、舍曲林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9例)3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况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 指数评定,并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 HAMD、MMSE、NIHSS、Barthel 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4周舍曲林+多奈哌齐组及舍曲林组 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0.05);治疗8周3组 HAMD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8周舍曲林+多奈哌齐组及舍曲林组 MMSE 评分高于对照组(<0.001,<0.05)。治疗8周舍曲林+多奈哌齐组及舍曲林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0.01,<0.05)。治疗8周舍曲林+多奈哌齐组 Barthel 评分高于舍曲林组及对照组(<0.05,<0.001),舍曲林组 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0.05)。结论:联合使用舍曲林与多奈哌齐可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病后功能恢复。

    作者:张明兴;黄旭明;石艺华;李可一;杨杏萍;林恒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生儿气胸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新生儿气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肺炎6例(26.1%),胎粪吸入性肺炎5例(21.7%),自发性气胸5例(21.7%),新生儿肺透明膜病4例(17.4%),医源性气胸3例(13.0%),其中窒息复苏正压通气2例,有创机械通气1例。单侧气胸15例(65.2%),双侧气胸8例(34.8%)。肺压缩<30%10例,保守治疗;肺压缩在30% O 70%8例,肺压缩在>70%5例,胸腔穿刺抽气3例,胸腔闭式引流10例。结论:胎粪吸入、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气胸主要原因,静脉留置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操作安全,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损伤小,不留疤痕。

    作者:罗开源;饶兴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按摩腹部干预用于回肠造口护理的效果观察

    我科对48例回肠造口患者进行回肠造口护理前按摩腹部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007年1月 O 2013年12月收治肠道疾病患48例者,男30例,女18例,年龄21 O 83岁,平均56岁。其中Dixon术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7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并结肠癌行回肠造口术10例,绞窄性肠梗阻并脓毒血症行回肠造口术3例,右半结肠多段癌行回肠造口术18例,多发性溃疡性结肠炎行回肠造口术3例,右半结肠淋巴瘤和间质瘤各为2例行回肠造口术,全结肠多发性息肉3例。48例患者中有47例造口位于右下腹,直径2 O 3 cm,突出周围皮肤3 O 4 cm;有1例造口位于左下腹。术后均用康乐保生产的一件式造口袋。

    作者:王春晓;叶新英;吴莲香;邓作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延迟断脐对母儿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延迟新生儿断脐时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分娩的200例足月顺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进行晚断脐(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对照组按常规执行早断脐(生后少于10 s),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量、生后高1次胆红素值、新生儿是否贫血、是否需要光疗等指标的临床差异性。结果:两组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浓度无统计学差异(>0.05),观察组产妇24 h 产后出血量(138.36±58.62)mL,对照组出血量(179.35±38.22)mL,二组相比,<0.05,两组母儿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晚断脐比早断脐可以起到减少产后出血量作用,不增加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晚断脐对母儿结局无不良影响,建议分娩遵循自然规律,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再行断脐,可防止过早断脐可能造成的潜在不良影响。

    作者:崔雪珍;杨燕;黄群丰;张苑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流出道压差的超声测量与有创测量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测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自身对比的方法,分析2009年1月 O 2012年12月共24例临床诊断 HCM 拟行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患者超声测量与有创测量二种方法测量出的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并探讨二者的一致性。结果: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的超声测量和左心室造影时有创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47.2±15.9 vs 41.5±12.1 mmHg,<0.05)。24例患者超声诊断13例有梗阻,而有创测量仅9例有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但两种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 =0.824,<0.01)。结论:超声心动图测量 HCM 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与有创测量虽有一定差异,但一致性较好,是一种无创、操作简单的诊断 HCM 梗阻程度检查方法,可用于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筛查病例。

    作者:周爱琴;吴有秀;王小萍;葛贻珑;李法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护理

    低温等离子刀是一种用于软组织手术的新技术,是利用低温等离子具有超低温(40 O 70℃),止血功能强,无辐射的特点,对肥大的扁桃体进行切割,完整摘除病变扁桃体,达到治愈扁桃体炎的目的[1]。我科从2012年以来将其用于扁桃体的切除,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文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08-2013年1182例异位妊娠情况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近年来异位妊娠患者整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所有异位妊娠患者共1182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和统计分析异位妊娠发生率变化趋势、病因、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治情况及生育结局等。结果:前3年患病率和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后3年;输卵管炎症是主要病因,占64.6%(763/1182),其次为不良妊娠、宫内放置节育器及有盆腹腔手术史;患者停经、腹痛和阴道出血症状明显,部分患者腹部压痛;B 超提示者1124例(95.1%),附件包块或增粗者1024例(86.6%),血尿 HCG 升高者1024例(86.6%),后穹隆穿刺阳性者1063例(89.9%);药物治疗者显著高于手术治疗者;药物治疗后持续异位妊娠率为14.9%(115/772),高于手术8.29%(34/4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趋于年轻化,应通过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以提高生育结局。

    作者:曾志红;唐群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浓度碘伏在留置导尿管护理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碘伏在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留置导尿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泌尿外科收治的所有进行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并留置导尿患者,从中筛选出术前尿液分析及中段尿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术后分别使用0.5%、0.25%、0.05%及生理盐水进行会阴部包括尿道口消毒(冲洗),每天2次,分别在术后第一、三、五天留取中段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并比较四组尿液细菌感染阳性率。结果:碘伏各组与生理盐水组阳性率比较,两组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碘伏组组内不同浓度碘伏相互比较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碘伏与生理盐水在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留置导尿管护理中效果无差别;不同浓度碘伏在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留置导尿管护理中效果亦无差别。在临床护理中可改用生理盐水进行护理,可减少护士工作量,及克服消毒剂对人体不良刺激和过敏反应。

    作者:李莉莉;曾小英;钟长英;刘兰英;蒙美英;阳贻梅;肖芳真;黄郁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未足月胎膜早破86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未足月胎膜早破主要病因及正确处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孕28 O 33+6周,34 O 36+6周两组进行新生儿情况对比分析。结果:生殖道感染、多胎,羊水过多、胎位异常等是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主要病因,且孕周越小,新生儿的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结论: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过程中要充分估计期待治疗或立即终止妊娠的利弊,积极治疗尽可能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作者:倪息兰;曾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