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倒V型分段剥扎加皮桥重建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观察

何玉峰;李家发;程广康;张雄文;王洪保;郑照亮;肖祥林;林俊锋

关键词:倒V型, 分段剥扎, 皮桥重建, 环状混合痔, 肛门狭窄
摘要:在众多的肛肠疾病中,环状混合痔手术治疗仍然令许多肛肠科医生头痛,切除过多易导致肛管皮肤缺损、直肠黏膜外翻、肛管狭窄、愈合时间长等后遗症,切除过少又不能完全消除痔病变,术后肛门水肿、赘皮残留,导致治疗不彻底[1].为提高手术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从2008年起采用倒V型分段剥扎加皮桥重建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床边工作模式在消化内科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探讨床边工作模式在消化内科的应用.方法:改革护士管床方法,实行APN排班模式,简化交接班流程,使用多功能治疗车,设立临时护理工作站,专人配药并运送,简化护理文书,床边实时记录.结果:实施床边工作模式后,病房红灯减少,节省了护士走动时间,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护士对床边工作模式表示满意.结论:床边工作制,转变了护士的服务观念,优化了工作流程,连续性的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效率,患者满意,医生满意.

    作者:周凡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对脂肪肝低脂灶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脂肪肝中低脂灶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脂肪肝患者中肝内65个低脂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实时观察病灶的增强模式.结果:常规超声44个(67.7%)病灶诊断为低脂灶,呈低回声;超声造影检查63个(96.9%)病灶诊断为低脂灶,表现为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增强;2个(3.1%)病灶诊断为良性病变,考虑为低脂灶的可能性大,动脉早期呈一过性高增强,动脉期和门脉期呈等增强.常规超声诊断低脂灶符合率为67.7%,超声造影为96.9%.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低脂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除增强CT、MRI以外的可行的诊断方法.

    作者:陈志华;陈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效价研究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进一步摸索其在临床上的使用价值.方法: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采用两种方法:(1)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2)用常规经验性选择用药进行治疗.对两者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比较两种方法,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细菌清除率和总有效率有显著的提高,并且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欧阳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视频脑电图分析在外伤后癫痫的研究

    颅脑损伤后不仅可引起肢体功能障碍、失语、认知功能障碍等,而且在伤后不同的时期可继发外伤后癫痫(PTE).根据受伤后的时间、年龄、严重程度不同,PTE的发病率为4.4%~53.0%[1],而且主要是是青年和儿童,严重影响了癫痫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给社会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笔者通过对脑外伤患者早期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分析其脑电图特点,探讨典型癫痫样放电与PTE之间的相关性,分析PTE的易感因素,指导早期对脑外伤患者抗癫痫治疗,减少PTE的发生.

    作者:温薇;曾海兰;杨瑞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自制衬垫在下肢皮牵引中的应用

    下肢骨折常实施皮牵引而达到整复和维护复位的目的.医院常用的皮牵引带两侧采用尼仑绳,常使患肢内外踝皮肤割伤,且牵引时足跟紧贴床面而长期受压并发压疮.为防止压疮,常用垫枕抬高患肢及内外踝处夹棉垫保护皮肤,但因垫枕和棉垫与牵引带不固定而常脱落,耗费了护士和家属大量精力.因此设计一个既能维护有效牵引又能防压疮的衬垫在皮牵引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方瑞红;张克琴;蔡玉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胸椎结核前后路联合手术配合

    胸椎结核常继发于肺结核,易引起脊柱不稳、胸椎后凸畸形,脊髓受压等一系列并发症.胸椎结核起病慢,病程长,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出现胸背部疼痛和畸形才就医,并有时伴有神经损伤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运动、感觉、大小便障碍时才确诊,故致残率较高.因此,胸椎结合的病灶彻底清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在外科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2007年7月~2012年7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隙植骨,后路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30例.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以及护理人员的悉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盈;黄玉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并文献复习

    遗传学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临床上极少见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该病患者大部分的首发症状为鼻衄,因此极容易误诊为耳鼻喉科疾病,本文报道1例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结合其临床表现、诊疗及家族史,讨论了本病的病因、特征、诊断及治疗,骥能有助于对该病与其他出血性疾病的鉴别.

    作者:郑永亮;陈小芸;严志民;陈懿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阴道三维彩超联合宫腔镜诊治阴道斜隔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三维彩超联合宫腔镜在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阴道三维彩超诊断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并行宫腔镜下电切治疗.结果:诊断为Ⅰ型1例,Ⅱ型4例,Ⅲ型2例;术后随访6月~3年,临床治愈率为100%.结论:阴道三维彩超联合宫腔镜诊治阴道斜隔综合征安全、准确、微创.

    作者:郭建萍;田可歌;任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溶血磷脂酸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LPA生化测定法检测乳腺肿瘤患者和健康妇女的血浆LPA水平.结果:术后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浆LP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局限期乳腺癌和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及健康妇女(P均<0.01),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血浆LP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它脏器转移组(P<0.05).结论:检测LPA的表达水平对乳腺癌的转移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尤其是骨转移.

    作者:涂福平;黄莉;王祥财;许明君;王钇力;衷敬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后散光状态分析

    目的:探讨在颞上方切口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源性散光发生情况.方法:收集在我院眼科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65例(212只眼),术后行视力检查和散光度数的测量,分析散光发生的情况及其与视力的关系,并进行为期24周的随访.结果:共有126例(126只眼)入组,110例患者完成了术后24周的门诊随访.术后1周~12周散光度数呈逐渐减小,视力逐渐提高,至12周时,散光度数和视力已渐至平稳.术后24周时,110例病例中有105例病例检测到的散光度数超过0.5D,所有病例均为顺规性散光.术后24周的视力和散光度数负正相关(r=-0.705,P<0.05).结论:颞上方切口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源性散光的产生影响较少,且产生的散光多为顺规散光,此种手术方式对基层地区白内障复明的效果较好,是基层医院开展白内障防盲工作的很好的选择.

    作者:张玉香;黄丽华;曹长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探讨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在癌症患者家属健康宣教中的效果

    目的:观察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在患者家属宣教效果.方法:选取癌症患者家属60例作为观察组运用佩皮劳的人际关系模式进行健康宣教,另外选60例癌症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组运用传统常规健康教育法进行宣教.对比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健康知识需求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在癌症疼痛管理、用药、心理护理、生活饮食结构安排等能力上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整体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佩皮劳人际关系理论于癌症患者家属宣教工作中,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健康宣教的效果更明显,癌症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更强大,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作者:刘连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远期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28例老年糖尿病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干预6、12、18个月后分别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延续护理组患者各期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延续护理组患者12个月和18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延续护理组患者各期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18个月时,延续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提高老年糖尿病出院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加有效地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并发症,达到远期康复效果.

    作者:罗颖;雍军光;崔淑兰;江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8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间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联合用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具有多样性,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结合临床进行一些预防措施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林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计数式洗手刷盒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自制计数式洗手刷盒替代当前使用的普通刷盒,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使用改装后的计数器与洗手刷盒连接,制作成计数式洗手刷盒.比较计数式洗手刷盒与普通洗手刷盒在临床使用中检查洗手用物耗费的时间和细菌检测结果.结果:应用计数式洗手刷盒后检查时间为(1~2)s,工作效率提高,在使用有效期内(24h)保持无菌状态优于普通洗手刷盒.结论:计数式洗手刷盒使用方便、实用,能有效保持无菌状态,且制作简单,可推广使用.

    作者:李小燕;廖宗梅;刘雪梅;李钜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33例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和分析

    目的:总结输血不良反应,降低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质量,血液有效输注.方法: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进行统计.结果: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其中输注血小板不良反应概率高达0.70%,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结论:根据各种血液成分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同时对临床医生加强输血不良反应标准认知程度可大限度地规避输血风险.

    作者:徐静;林燕;曾春云;钟雁玲;温茹春;张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皮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护理

    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院对5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经皮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并配合积极合理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行经皮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患者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0 ~48岁,平均39岁.3例使用的降压药有螺内酯、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2例使用的降压药有双氢克尿噻,厄贝沙坦和美托洛尔,但是剂量不同.

    作者:赵莉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症状的疗效观察

    我科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症状52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710例,术后有残留症状病人52例,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25~60岁,28例病人腰4~5椎间盘突出,24例病人腰5骶1椎间盘突出,对所有病人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作者:黄鹏;李文平;胡化明;方中明;杨沛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代谢影响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手段,而抗精神病药物通常会引起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有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而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氨磺必利国外文献认为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尤其不会引起高脂血症.本研究中我们以首发分裂症患者为对象,对氨磺必利及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代谢影响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竹生;吴联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病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肿瘤大小为3.5 cm ×3 cm ×3 cm,似有包膜,切面灰褐色,部分区域见出血,质软.肿瘤组织内见多量内衬扁平内皮细胞的毛细血管,部分区域血管扩张成血窦或受压呈裂隙状,相互吻合似“鹿角状”.肿瘤细胞围绕毛细血管呈“洋葱皮”样或片状排列,瘤细胞大小一致,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中等略嗜酸性,核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核仁不明显,可见核分裂.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Vim、CD34、CD99、Bcl-2,不表达S-100、EMA、CK、CK7,Ki-67阳性率约为1%.结论:血管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终诊断需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还需要与脑膜瘤、孤立性纤维瘤、血管母细胞瘤等相鉴别.

    作者:肖海;杨晓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02例无痛分娩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产妇无痛分娩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无痛分娩共10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102例产妇均采取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术,围产期均给予了心理护理、产前及产后护理等多项有效护理措施,所有产妇均顺利分娩,母婴平安,无1例出现分娩并症.结论:在有效无痛分娩术的同时采取心理护理和产前产后护理等多种有效护理措施是提高产妇生育质量的关键,可减轻产妇的痛苦,避免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母婴平安.

    作者:张柳琴;黄彩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