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静怡
目的:优选丹参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提取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影响浸出的主要因素为乙醇浓度、溶媒用量和提取时间,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70%乙醇,80℃,回流提取150min(第一次90min,第二次60min)。结论:该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适合于生产。
作者:曹镡雨;方月妮;姜帆;陆继强;李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有关动物类中药抗血栓作用文献,总结动物类中药抗血栓的药物情况、有效成分及分离提取方法、抗血栓机制,为科研机构及临床继续开发动物类中药提供依据。
作者:张晨曦;于海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杏仁有甜杏仁和苦杏仁之分,两者来源相近,功效类似,但甜杏仁较苦杏仁药力缓和,苦杏仁偏降气止咳,而甜杏仁偏于润肺止咳,故二者不可混淆使用。本文从来源、性状、功效、成分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总结二者的异同点,为杏仁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王玲波;徐文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一线治疗方案治疗艾滋病的疗效,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施多宁(EFV组)和克力芝(LPV/r组),分别在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基础上加用EFV和LPV/r,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CD4+T细胞计数,免疫学有效率、用药及病毒载量情况。结果:EFV组和LPV/r组治疗后的CD4+T细胞计数为(272.3±76.0)×106L和(264.6±65.8)×106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免疫有效率、换药及病毒载量情况亦无差异(P>0.05);LPV/r组的皮疹发生率低于EFV组(P<0.05)。结论:AZT+3TC+EFV方案与AZT+3TC+LPV/r方案治疗艾滋病的效果相当,但后者的不良反应较低。
作者:杨欣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明确目标,全面设计并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质量意识和质量监控手段,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云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临床上使用频率高的给药途径之一[1]。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逐步重视,安全输液不仅要求患者安全,同时要求操作者安全和环境安全。如何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注到患者体内,是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能满足不同年龄患者的长期输液要求,有效地保护血管,提高输液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有效避免职业暴露给护士带来的安全隐患,真正实现输液安全。我科室自2009年应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以来,责任护士及时有效地对使用留置针输液的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取得了良好的留置效果,既优化了护患关系,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孙凤香;姜永杰;姜永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肿瘤科放疗患者焦虑情绪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分别于入院时、第一次放疗后、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评定焦虑情绪,分析患者心理状态,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给予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结果: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情绪来源于自身经济条件、生活质量期望值、对肿瘤治疗手段的认知水平、近3年负性生活事件、家庭和睦状态。治疗后,干预组SAS评分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其的生活质量。
作者:尹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OA有明确的致病原因,如创伤、炎性关节病、先天性或发育性骨关节病、代谢性或内分泌性疾病等;原发性OA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年龄增长、过度使用、损伤、肥胖、遗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然而,OA分子作用机制是复杂的,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
作者:鲜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通过乙醇浸提法对陈皮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进一步通过铁还原能力实验和羟自由基消除率实验测定陈皮中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陈皮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达到24.43%,铁还原能力试验表明,陈皮提取物的IC50值为1.354 mg/ml,羟自由基清除率实验表明,当陈皮黄酮提取物的浓度为4 mg/ml时,清除率达到82.56%,其IC50值为1.340mg/ml。并且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逐渐增强。
作者:张海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围手术期有护理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我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围手术期治疗护理措施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出现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康复,1例老年患者合并其他并发症死亡。结论:肺叶切除术,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黄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药粉碎主要是借助机械力将大块固体药材变成适用程度的固体颗粒,以增大表面积的操作过程。由于大块的固体药物(或中草药的根、茎、叶和果子等)无法直接制成制剂,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必须进行粉碎操作获得一定大小的固体颗粒来保证所制药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因此药物粉碎是中药工程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单元操作。
作者:田利英;田子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健儿消食口服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C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健儿消食口服液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通过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分别计算5种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采用观察大肠埃希菌与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相同环境下的培养基来验证控制菌的检查方法。结果: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稀释剂对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表明可以按常规法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菌数的测定;控制菌检查中,试验组均可检出试验菌,阴性组均无菌生长,阴性菌对照组均无生长。结论:健儿消食口服液可按常规方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岳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的高反应性[1]。主要表现为慢性刺激性干咳,尤以夜间发作性干咳多见,病程超过8周,有的患者甚至长达数年。咳嗽变异哮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智伟;张碧海;门九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肺炎克雷伯菌(KPN)广泛分布于各种环境,通常携带于人体皮肤、鼻咽部、肠道等,随着抗菌药物大量使用,肺炎克雷伯菌(KPN)目前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耐药性日趋严重[1],我院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实行)》的通知,制定相关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李春香;孙冰梅;纪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期临床观察和护理对于临产前胎儿宫内窘迫的影响,积极探索预防和护理的办法,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通过对我院79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记录胎儿窘迫发生时间、羊水性状、胎心率,观察产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相比于正常新生儿,有胎儿宫内窘迫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较低,且窒息发生率较高。结论:临产前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降低围生期新生儿的胎儿宫内窘迫的病死率,对于预防和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燕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牛磺酸(Taurine,Tau)对缺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中活性氧(ROS)及ERK1/2通路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PASMCs,选用第2-5代用于实验。Tau给药浓度80 mmol·L-1,作用时间24 h。实验分组为:1、常氧组2、常氧+Tau组3、缺氧组4、缺氧+Tau组。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含量,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结果:与常氧组比较,常氧+Tau组中ROS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缺氧组中ROS显著上升,Tau可逆转缺氧诱导的ROS上升。Tau可以逆转缺氧诱导的ERK1/2磷酸化。结论:Tau可维持正常的PASMCs中ROS水平,并且抑制缺氧诱导的ERK1/2磷酸化。
作者:孙鹏;武文强;赵金凤;王晋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与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0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20例,实验组为实行胃部分切除术患者,对照组为实行全胃切除术患者,观察两组手术后的恢复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胃部分切除术)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全胃切除术)的恢复情况,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率45.0%(P<0.05)。且实验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54.2±10.5分高于对照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46.4±12.3分(P<0.05)。结论:实行胃部分切除术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使患者能更好的耐受后续治疗,恢复情况更加乐观,患者更加满意。
作者:孔旭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病患者防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所辖社区的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100例采用系统的综合健康教育,经过一年的干预时间,期间测定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此来评估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收缩压分别为(128.4±7.9)mmHg和(143.8±11.5) mmHg,舒张压分别为(80.4±7.8)mmHg和(90.5±9.2)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在教育干预后高血压危险因素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高血压等老年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控制血压水平。
作者:乐幸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不良反应的影响,为临床参考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的3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人,观察组体检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体检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及体检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皮下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检者采血时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皮下血肿的形成,对提高体检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路倩;黄季;刘雪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TT3、TT4、TSH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2型糖尿病的患者202例,测定患者血清空腹血糖、三碘甲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83例血清做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TT3、TSH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4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高血糖与空腹低血糖组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浓度水平,对评估此类病人的病情以及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跃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