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业青
拉米夫定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具有抗乙肝病毒效应,使 HBV- DNA复制明显受到抑制,并伴随肝组织学改善,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但存在YMDD(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耐药变异及停药后复发的问题.
作者:宓余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小剂量苯那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扩张型心肌病46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苯那普利加常规治疗组(24例),4周后比较两组病人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的变化、心功能综合评分和左室内径变化.结果:常规治疗加小剂量苯那普利组心功能分级和心功能综合评分优于常规治疗组(2.67±0.95比 3.01±0.72,P<0.05和3.35±2.38比2,78±2.33,P<0.01);左室舒、缩末径回缩及射血分数前者亦大于后者.结论:小剂量苯那普利加常规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疗效优于单纯的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王珩;王绍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17岁.因胸闷乏力伴颜面水肿0.5小时急诊入院.缘于发病前一天晚间食用西瓜、凉牛奶后腹痛,稀便1次,服用黄连素6片.当日晨进食米粥后服吡哌酸0.5 g后,上学途中自觉乏力、胸闷、全身不适,即返家中.入院查体:血压80/50 mmHg,精神差、大汗、颜面水肿,口唇紫绀,躯干、四肢多处风团样皮疹,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14次/min.入院后给予异丙嗪25 mg(输液壶)、10%葡萄糖酸钙20 ml静脉滴注和扩容、补液等抗过敏治疗,当日下午皮疹渐退,次日全部消退.患者发病后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 ℃,给予物理降温、补液,体温降至正常,3天痊愈出院.
作者:李焱;邢艳萍;孟令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哮喘是一种由多细胞、多介质参与的,以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病理生理特点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它是由免疫、遗传、环境以及其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多基因病变[2].吸入糖皮质激素(GC)具有抑制气道炎症、缓解哮喘症状的功能,已成为防治哮喘的第一线药物[3].哮喘患儿长期吸入GC是否会影响骨代谢和导致生长迟缓,已成为医患双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近几年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一文献回顾.
作者:王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吲达帕胺、氯沙坦和吲达帕胺联用 3种治疗高血压病方案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根据文献数据对 61 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3组,给与不同治疗方案(A:氯沙坦;B:吲达帕胺;C:氯沙坦与吲达帕胺联用),对这 3种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3种方案总成本分别为955.68、749.69及975.28元;对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分别为 76.2% 、75%和90%. 结论:通过成本-效果分析,氯沙坦与吲达帕胺联用方案为治疗高血压的佳治疗方案.
作者:王欣;郑雅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随着化学药物的开发和化学药物在儿科临床的广泛应用,因化学药物的毒性导致患儿耳聋发生率越来越高,有些儿童将造成终生耳聋,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石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方痤疮灵涂膜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及临床疗效.方法:按处方配制复方痤疮灵涂膜剂后,并做含量测定.取合格产品,用于36名痤疮患者,早晚涂于患处,疗程4周,观察疗效.结果:皮损总消退率为63.04%,总有效率为85.71%.结论:复方痤疮灵涂膜剂处方合理,制备方法简单,质量控制符合标准,治疗痤疮临床疗效好.
作者:陈元成;邢莉清;张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组56例)与对照组(消心痛组30例).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10丸,口服tid;对照组,消心痛(硝异梨醇)10 mg,口服tid.疗程均为8周.观察抗心绞痛疗效,缺血性心电图变化,降脂作用.结果: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96.43%,对照组70%;心电图改善,治疗组60.7%,对照组53.3%;降血脂作用,治疗组胆固醇(TC)降低21.6%,甘油三酯(TG)降低18.3%,对照组TC降低9.6%,TG降低10.1%.结论:对稳定型心绞痛长期选用复方丹参滴丸较消心痛更合适,具有更少的副作用.
作者:邓国辉;何俊泰;李炳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降脂方对红细胞膜胆固醇与磷脂比值(Ch/Pl)变化.方法:用高脂饲料造成家兔实验性高血脂症模型,酶法测定胆固醇(Ch),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磷脂(Pl).实验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和多烯康组.分别观察中药降脂方的降脂作用和对红细胞膜成分的影响.结果:中药降脂方对高脂血症家兔有较好的降脂作用,红细胞膜Ch/Pl也有所下降.结论:这项指标的建立对于临床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监测和药物疗效的考察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关俊玲;李明润;高向耘;李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关于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很多,其中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很高.本文重点将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及防治作一介绍.
作者:王颖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对行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52例膀胱癌患者,术后采用羟基喜树碱(HCPT)行膀胱灌注治疗.并与同期48例行卡介苗及16例行丝裂霉素灌注者进行比较.结果:HCPT组随访 52例,复发 11例,复发率为21.2%,疗效优于丝裂霉素,略低于卡介苗,并发症和毒副作用极轻.结论: HCPT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较好的效果,毒副作用少而轻.综合比较,明显优于卡介苗和丝裂霉素.
作者:张卫;姚庆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对我院2001年9月~2002年2月间随机抽取的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指出应用中的不合理之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张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喷雾干燥制粒在中药制剂的生产中是一种较先进的方法.此方法将制粒过程和干燥过程一体化,厂房占地面积小,生产效率高,适合于生产不同粒径的颗粒.由于喷雾形成细小雾滴,使浸膏的总面积增大,可在瞬间内实现干燥,避免了湿法制粒过程中溶媒残留而发生色变,以及干燥过程中药物成分受热而损失等问题.颗粒的流动性和溶化性好,性状均一.
作者:许兴臣;王洪志;刘俊红;李棣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对1999年3月~2001年3月收住院的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重组链激酶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ET)浓度进行了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急性心梗死患者使用重组链激酶前后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以及内皮素水平与病情、疗效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春平;幸志强;张梅玲;赖若梅;孙秀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咪康唑乳膜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和临床效果.方法:在咪康唑霜剂的基础上改变处方设计及制备方法,加入硼酸,增加咪康唑的溶解度;加入高分子化合物作为成模材料,促进咪康唑等药物的透皮吸收和延时作用.结果:70例典型的手足癣合并有皮肤皲裂的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治愈率为78%,有效率98.6%.结论:咪康唑乳膜剂治疗皮肤霉菌性皲裂症疗效好,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
作者:陈连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I型糖尿病的治疗至今是医学界一大难题,它是一种严重的、难以治愈的、终生无法摆脱的疾病.主要原因是胰岛素绝对不足或不起作用而导致血糖代谢紊乱,从而进一步导致脂肪类和蛋白质代谢异常,常规的治疗方法是终生使用胰岛素.近年研究和分离出引起糖尿病病毒[1],对糖尿病治疗提供了一个契机.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用于各种病毒感染疾病,均取得较好疗效.有关用干扰素治疗糖尿病的报告较少,本研究采用干扰素治疗30例I型糖尿病,报告如下:
作者:崔淑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20世纪60年代第一个三环类抗抑郁药 (TCAs)丙咪嗪被证明有抗抑郁效应,相继出现多种此类药物,使许多抑郁症病人症状获得缓解.但是由于应用过程中的一些缺陷,一些病人并未得到较好的效果,有的甚至放弃治疗.近年来抗抑郁新药的研制迅速发展,开发了第二代抗抑郁药.
作者:路戌庄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运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方法:观察组采用自拟中药方剂浓煎150 ml,药液温度 38~40 ℃,患者取左侧卧位,行低压缓慢注入灌肠.对照组口服美满霉素和前列康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类方法简便,易于操作,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孝慧;谷培德;郭晓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室直接灌注金尔伦(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再灌注后的不同时间点(3、6、24小时),通过脑室直接灌注、腹腔注射和脑室灌注+腹腔注射的方式使用金尔伦,观察用药后大鼠神经功能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脑梗死体积比、脑水肿体积和脑含水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金尔伦组的脑梗死体积比、脑水肿体积和脑含水量均明显减轻,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这种保护作用逐渐降低,脑室灌注和腹腔注射联合用药的保护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脑室灌注或腹腔注射.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使用金尔伦具有明显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脑室灌注和腹腔注射给药的保护作用相似,但在损伤后的早期(6小时以内)、超早期(3小时以内)采用脑室灌注和腹腔注射联合给药的方式效果佳.
作者:杨帆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对双黄连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定量回收试验,建立定量检测双黄连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比浊法.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在稀释至20倍时检测已无干扰因素影响,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用细菌内毒素动态比浊法定量检测双黄连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作者:苑庆华;芮菁;华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