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

邓国辉;何俊泰;李炳亮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 心绞痛, 消心痛
摘要: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组56例)与对照组(消心痛组30例).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10丸,口服tid;对照组,消心痛(硝异梨醇)10 mg,口服tid.疗程均为8周.观察抗心绞痛疗效,缺血性心电图变化,降脂作用.结果: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96.43%,对照组70%;心电图改善,治疗组60.7%,对照组53.3%;降血脂作用,治疗组胆固醇(TC)降低21.6%,甘油三酯(TG)降低18.3%,对照组TC降低9.6%,TG降低10.1%.结论:对稳定型心绞痛长期选用复方丹参滴丸较消心痛更合适,具有更少的副作用.
天津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定痫止痉胶囊治疗癫痫

    目的:观察定痫止痉胶囊治疗痫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痫证患者采用定痫止痉胶囊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6.7%和90%.结论:定痫止痉胶囊治疗癫痫临床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

    作者:王惠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药品经营中的问题与策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内的许多行业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其中医药行业以迅速增长的势头向前发展.当前,一些国有医药经营企业陷入资金紧缺、市场占有率下降、获利能力降低、效益不佳的窘境,一些企业濒临倒闭,在这种形势下,有必要对其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张彩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近年来关于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很多,其中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很高.本文重点将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及防治作一介绍.

    作者:王颖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目的:运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方法:观察组采用自拟中药方剂浓煎150 ml,药液温度 38~40 ℃,患者取左侧卧位,行低压缓慢注入灌肠.对照组口服美满霉素和前列康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类方法简便,易于操作,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孝慧;谷培德;郭晓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剂量苯那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目的:了解小剂量苯那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扩张型心肌病46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苯那普利加常规治疗组(24例),4周后比较两组病人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的变化、心功能综合评分和左室内径变化.结果:常规治疗加小剂量苯那普利组心功能分级和心功能综合评分优于常规治疗组(2.67±0.95比 3.01±0.72,P<0.05和3.35±2.38比2,78±2.33,P<0.01);左室舒、缩末径回缩及射血分数前者亦大于后者.结论:小剂量苯那普利加常规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疗效优于单纯的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王珩;王绍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口服吡哌酸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男,17岁.因胸闷乏力伴颜面水肿0.5小时急诊入院.缘于发病前一天晚间食用西瓜、凉牛奶后腹痛,稀便1次,服用黄连素6片.当日晨进食米粥后服吡哌酸0.5 g后,上学途中自觉乏力、胸闷、全身不适,即返家中.入院查体:血压80/50 mmHg,精神差、大汗、颜面水肿,口唇紫绀,躯干、四肢多处风团样皮疹,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14次/min.入院后给予异丙嗪25 mg(输液壶)、10%葡萄糖酸钙20 ml静脉滴注和扩容、补液等抗过敏治疗,当日下午皮疹渐退,次日全部消退.患者发病后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 ℃,给予物理降温、补液,体温降至正常,3天痊愈出院.

    作者:李焱;邢艳萍;孟令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氢化可的松中有机挥发性杂质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分析氢化可的松中有机挥发性杂质.方法:采用水溶液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用岛津CBP10-M25-025石英毛细管色谱柱,按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二氯甲烷在浓度12~240 mg/L,三氯甲烷在浓度0.12~2.40 mg/L,苯在0.040~0.800 mg/L,二氧六环在7.60~152.0 mg/L,三氯乙烯在1.60~32.00 mg/L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低检测限分别为1.20、0.12、0.04、3.8和1.6 mg/L;该法的回收率为二氯甲烷99.3%,三氯甲烷101.3%,苯95.04%,二氧六环92.21%,三氯乙烯101.4%,RSD分别为4.2%、6.0%、8.9%、11.8%和4.6%(n=9).结论: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

    作者:刘树春;安彦;王卫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型抗抑郁药万拉法辛的临床应用

    20世纪60年代第一个三环类抗抑郁药 (TCAs)丙咪嗪被证明有抗抑郁效应,相继出现多种此类药物,使许多抑郁症病人症状获得缓解.但是由于应用过程中的一些缺陷,一些病人并未得到较好的效果,有的甚至放弃治疗.近年来抗抑郁新药的研制迅速发展,开发了第二代抗抑郁药.

    作者:路戌庄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对我院2001年9月~2002年2月间随机抽取的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指出应用中的不合理之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张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双黄连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

    目的:对双黄连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定量回收试验,建立定量检测双黄连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比浊法.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在稀释至20倍时检测已无干扰因素影响,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用细菌内毒素动态比浊法定量检测双黄连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作者:苑庆华;芮菁;华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黄芪桂枝生脉汤治疗早搏88例

    近年来,笔者用黄芪桂枝生脉汤加味治疗各种早搏88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国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纳米粒在药学领域应用近况

    介绍纳米粒在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以近年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综述了纳米粒的主要制备方法、体内过程以及在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粒是一种性能优良、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型治疗系统,尤其在靶向和定位给药、黏膜吸收治疗、基因治疗和蛋白质多肽控释等方面,纳米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作者:张晓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脑室灌注金尔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脑室直接灌注金尔伦(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再灌注后的不同时间点(3、6、24小时),通过脑室直接灌注、腹腔注射和脑室灌注+腹腔注射的方式使用金尔伦,观察用药后大鼠神经功能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脑梗死体积比、脑水肿体积和脑含水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金尔伦组的脑梗死体积比、脑水肿体积和脑含水量均明显减轻,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这种保护作用逐渐降低,脑室灌注和腹腔注射联合用药的保护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脑室灌注或腹腔注射.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使用金尔伦具有明显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脑室灌注和腹腔注射给药的保护作用相似,但在损伤后的早期(6小时以内)、超早期(3小时以内)采用脑室灌注和腹腔注射联合给药的方式效果佳.

    作者:杨帆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我院心血管系统药物使用频度分析

    目的:分析心血管系统药物使用状况,为合理选择药物、降低医疗费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DDDs排序法及金额排序法,采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药剂科2000~2001年销售药物数据,对心血管系统药物的用量、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频度高为吲达帕胺;用药频度呈明显增长趋势的为复方丹参滴丸;心血管系统药物使用频度、日均费用及销售金额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后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应兼顾药品总金额和日均费用,选择佳药物治疗方案,真正做到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杜美静;毛静怡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组56例)与对照组(消心痛组30例).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10丸,口服tid;对照组,消心痛(硝异梨醇)10 mg,口服tid.疗程均为8周.观察抗心绞痛疗效,缺血性心电图变化,降脂作用.结果: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96.43%,对照组70%;心电图改善,治疗组60.7%,对照组53.3%;降血脂作用,治疗组胆固醇(TC)降低21.6%,甘油三酯(TG)降低18.3%,对照组TC降低9.6%,TG降低10.1%.结论:对稳定型心绞痛长期选用复方丹参滴丸较消心痛更合适,具有更少的副作用.

    作者:邓国辉;何俊泰;李炳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α-2b干扰素(安福隆)治疗I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I型糖尿病的治疗至今是医学界一大难题,它是一种严重的、难以治愈的、终生无法摆脱的疾病.主要原因是胰岛素绝对不足或不起作用而导致血糖代谢紊乱,从而进一步导致脂肪类和蛋白质代谢异常,常规的治疗方法是终生使用胰岛素.近年研究和分离出引起糖尿病病毒[1],对糖尿病治疗提供了一个契机.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用于各种病毒感染疾病,均取得较好疗效.有关用干扰素治疗糖尿病的报告较少,本研究采用干扰素治疗30例I型糖尿病,报告如下:

    作者:崔淑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系人体脂代谢失调所致,主要是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过高,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水平过高或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水平过低,它是构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公认的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它又与许多疾病相关[1].因此,纠正脂代谢紊乱,对改善冠心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症状,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秀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拉米夫定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具有抗乙肝病毒效应,使 HBV- DNA复制明显受到抑制,并伴随肝组织学改善,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但存在YMDD(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耐药变异及停药后复发的问题.

    作者:宓余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薄层色谱法鉴别7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目的:鉴别7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方法:以硅胶G薄层板为载体,以甲苯-氯仿-二乙胺(50∶40∶7)为展开剂,以磷钼酸为显色剂的薄层色谱条件鉴别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红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麦白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7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结果:7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能达到完全分离;结论:为基层药检室提供了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采用本文提供的实验条件及相对Rf值可鉴别药品假劣,很有应用价值.

    作者:刘友利;李俊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0.2%环丙沙星注射液杂质限量控制

    0.2%环丙沙星注射液较为广泛地运用于临床,由于疗效较好,临床需求量渐增.但药液颜色容易变黄,杂质含量往往超过限度.经过精心摸索,在各个环节中查找原因,取得一定的经验,做了一些改进.现将改进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程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天津药学杂志

天津药学杂志

主管: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