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在肺癌的临床应用

张林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技术, 肺癌,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在肺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我院2014-01~ 2016-04收治的98例肺癌患者分组,采取的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其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放疗,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对比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为67.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0.6%,2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不具有明显差异.随访患者一年生存率,观察组为71.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8.9%,经过显著性检查,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患者临床治疗时应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毒副作用少,兼备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进行推广.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硝唑、雌激素联合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甲硝唑、雌激素联合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11 ~2016-12收治的108例萎缩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54例患者,研究组给予甲硝唑联合雌激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子宫内膜厚度、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阴道pH值、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阴道pH值、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子宫内膜厚度、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萎缩性阴道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甲硝唑、雌激素联合治疗,既可减少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改善子宫内膜厚度、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与阴道pH值,又可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选用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骨科2015-06~2016-06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折畸形愈合发生率为35.0%,明显高于对照组5.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相较于石膏外固定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梁维;卓瑞立;刘洪瑞;冯纪川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爪蒌薤白白酒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爪蒌薤白白酒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获嘉县中医院肾病科2015-07~ 2016-07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4例,依据治疗药物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37)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37)基于对照组加用爪蒌薤白白酒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明显优于对照组64.9%(P<0.05);观察组治疗后LDL、HDL、TC及TG均明显优于本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爪蒌薤白白酒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何明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疗效

    目的:分析麝香保心丸治疗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03 ~2016-02我院收治的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实行心内科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90.9%)明显高于对照组(63.6%),实验组患者斑块缩小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高血压颈动脉斑块时,疗效明确,见效快,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高血压急症早期及长期辅助治疗药物之一,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胜龙;付深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视网膜震荡电位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对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眼底病变情况的预测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前视网膜震荡电位的总振幅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振幅及潜伏期与眼底病变情况的关系.方法:选择69例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之前行视网膜震荡电位总振幅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振幅及潜伏期测定,术后一周行眼底检查,分析患者术前视网膜震荡电位总振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振幅及潜伏期与术后眼底病变情况的关系.结果:视网膜震荡电位总振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振幅及潜伏期与眼底病变情况高度相关.结论:视网膜震荡电位总振幅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振幅及潜伏期的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应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眼底病变程度.

    作者:候晓冰;王玉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大学生心理因素致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调查

    目的:通过对来临床就诊的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大学生进行心理症状和人格特征分析,研究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50名大学生以及50名健康对照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组在各项指标上的差异.结果:92%的大学生在发病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生活事件刺激;症状自评量表结果显示,实验组7个心理症状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艾森克个性问卷结果显示,E量表评分和N量表评分,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因素与大学生复发性口腔溃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因果关系.

    作者:王屹;朱建华;王健平;秦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入选2014-05 ~2016-05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患者66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辅助的微创手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0.9%与87.8%,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1%与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手术治疗的治愈率高,微创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住院时间短,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俊杰;侯志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总结分析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提出护理干预对策,改善住院病人睡眠质量,促进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7~2015-06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150例临床资料,按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分组,即(睡眠)障碍组50例和无障碍组100例,对影响睡眠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情绪障碍、咳嗽、头痛,有心衰病史是导致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容易发生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情绪因素、咳嗽头痛及心衰症状是导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高危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睡眠状况,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赵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肝炎后肝硬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护理对策

    目的:对肝炎后肝硬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护理策略进行探讨研究以提高其护理水平.方法:对共计351例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肝硬化综合征患者采用回顾法对其本身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肝硬化患者当中出现高血糖患者人数占所有患者的43.95%,高血压患者占所有患者人数的13.82%,高血脂患者占所有有患者人数的14.83%,肥胖患者占所有患者人数的21.97%,MS患者占所有患者人数的10.86%.并且还发现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当中合并了MS的患者其体重指数以及空腹血糖、血压和胆固醇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都要比乙型肝炎没有合并MS的患者高其P值分别为(0.03、0.03、0.04、0.02、0.01).结论:在临床中我们发现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合并MS是极为常见的,采用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在大程度上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提高且可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

    作者:卫锦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双源CT心脏冠脉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优势

    目的:分析研讨双源CT心脏冠脉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优势和临床状况.方法:此研究中共120例研讨对象,均从我院2015-04~2016-03收治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疾病者中,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双源CT心脉冠脉CTA方式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其CTA检查结果,从心肌桥部位上来看:79例(65.83%)处于LAD,其中51例位于LAD中段,28例处于LAD远端位置.4例(3.33%)处于RCA中段;32例处于LCX,中间支5例(4.17%).心肌桥长度为0.5 ~3cm.其中有26例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共5例检出心肌桥.和CTA对比,其检出比明显低于CTA.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出现在左前回旋支及降支,双源CT可用于诊断MB-MCA,MB-MCA孤立性心肌桥可导致心肌发生缺血状况.

    作者:王国庆;马洪宇;张荣恒;郭文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儿童回春颗粒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

    目的:观察儿童回春颗粒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儿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加用儿童回春颗粒口服治疗,小于1岁每次1/4袋,1~2岁每次1/2袋,2~4岁每次3/5袋,4-7岁每次l袋,1天3次,共服7d.结果: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病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f =2.04,P<0.01;t =2.60,P<0.01;t =3.68,P<0.01).治疗组显效率79.6%、总有效率95.9%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75,P <0.01;x2=12.24,P<0.01).结论:儿童回春颗粒治疗儿童手足口病能缩短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病程,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赫延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医护一体化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医护一体化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 ~2017-01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依据患者的护理模式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治疗期间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42例),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42例),观察分析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患者通过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的生活质量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蔡洁;曲慧利;龙莎莎;王晓红;李娜;孙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在不同时机进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0例,根据其手术时期分为A组(≤7h)53例、B组(7~ 24h)44例、C组(>24h)33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B组优良率明显高于C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出血率明显高于B、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 ~ 24h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为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时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早期外周血中血小板因子4及Toll样受体4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对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血小板因子4(PF4)及Toll样受体4(TLR4)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5例PCI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置入一枚支架组32例,置入两枚支架组23例,置入三枚支架组7例.对照组23例,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用ELISA法检测二者在介入前后的浓度.结果:在PCI手术后,PF4浓度即刻较术前下降,随后逐渐升高,术后24h达到峰值.其中置入三枚支架组PF4浓度在术前及峰值水平均较其他两组高,置入一枚支架组水平是低的,置入两枚支架组位于二者之间,对照组PF4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PF4和TLR4水平在PCI前后有动态改变,可能与内皮损伤有关,心脏支架的数量与术后造成的血小板激活及内皮损伤呈正相关.

    作者:张明亮;高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远近期疗效

    目的:观察应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5-03 ~2016-03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8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生活习惯干预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6min步行距离等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浆B型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期末内径等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均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由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年秀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应急预案情境模拟训练在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培训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基于应急预案情境模拟训练在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07 ~ 2016-07近3年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65名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一年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应情境模拟急预案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应急预案培训,3年都由相同的培训老师进行培训.结果:实验组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应急能力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认为情境模拟应急预案培训有利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结论:基于应急预案情境模拟训练方法能提高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使其更好地胜任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降低应急时的风险.

    作者:梁瑞晨;杨昌美;张代英;曾维君;韩杰;张申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慢性HBV/HCV感染合并轻度脂肪肝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慢性HBV和HCV感染合并轻度脂肪肝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 ~2016-12我院收治的114例HBV感染(乙肝组)以及120例HCV感染患者(丙肝组)临床病例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脂肪肝发生率、血脂、肝功能、纤维化等指标以及病理特征.结果:乙肝组患者发生脂肪肝的机率为39.5%,丙肝组患者发生脂肪肝的机卒为53.3%,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合并脂肪肝患者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清透明质酸、血清Ⅲ型和ⅣV型胶原水平等与丙肝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肝感染患者发生脂肪肝的机率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患者,两者并发脂肪肝可能与脂代谢异常有关;慢性丙肝并发脂肪肝患者肝脏组织炎症以及脂肪病变程度重于慢性乙肝患者.

    作者:张盼;赵晓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妊娠期间补充维生素C和E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分析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间补充维生素C和E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孕周为28~34周的1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孕妇给予补充维生素,每天补充维生素C300mg、300mg的维生素E,对照组孕妇给予安慰剂,两组孕妇这些营养物质的补充直至分娩结束.结果:两组孕妇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潜伏期具有较大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发病潜伏期分别为(11.5±3.0)d、(5.4±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孕妇补充维生素C和E后,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显著下降,并且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间孕妇补充维生素C与E能够有效地降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几率,改善了妊娠的结局,是一种值得使用与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连珂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比较尼卡地平与拉贝洛尔治疗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差异

    目的:评估尼卡地平治疗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随机分为尼卡地平组(21例)与拉贝洛尔组(24例),两组静脉滴注尼卡地平或拉贝洛尔注射液,并根据血压随时调节药量直至目标血压(140 ~ 150/90~ 100mmHg,比较两组药物血压、心率变化、药物不良反应、孕妇心脏指数(CI)及外周阻力(TPR)变化以及对胎儿、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用药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出现明显下降,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尼卡地平组用药后心率增快,拉贝洛尔组用药后心率减缓,无需特殊处理;两组药物起效时间(4.42±1.38 vs 5.91 ±1.45)、血压达标时间(12.33±5.24 vs15.64±7.02)及有效率(95.24% vs95.8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心脏超声多普拉检测用药前后孕妇心脏指数及外周阻力均得到明显改善(P <0.05、P<0.01);两组胎儿用药前后脐血流S/D值变化及胎心率变化无差异(P>0.05);两组各发生产后出血1例,无心衰、肺水肿、子痫及孕产妇死亡发生(P>0.05);两组分娩孕周< 34周与≥34周中,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重度窒息及围产儿死亡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尼卡地平在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紧急降压治疗中其安全性、有效性与拉贝洛尔相当,可作为拉贝洛尔禁忌症患者的替代药物.

    作者:崔芳;徐珊;刘佳;赵文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妊高征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妊高症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6例妊高症剖宫产手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麻醉药物剂量少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高症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邱秀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