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梅;王彩霞;聂美楠;刁为英;郭梦凡;吕淑慧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选取2010-06 ~2015-06我院普外科收治的因外伤脾破裂及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采取脾切除术治疗,术后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同类手术未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相关指标,并回顾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诊治预后.结果:观察组术前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较对照组均明显增粗,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门静脉血流速度、脾静脉血流速度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均好转出院.观察组经抗凝溶栓干预1周后,血栓完全消除出院12例;抗凝溶栓2周,管腔部分再通出院7例,血栓完全消除出院10例;因腹膜炎症状加重,在溶栓治疗4d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结论: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脾切除术后患者体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小板升高相关,需重视手术医师操作的规范化,早期发现异常,行祛凝抗凝溶栓治疗,为有效防控方案.
作者:方孝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PN)和P53蛋白在鼻内翻乳头状瘤(NIP)中的阳性表达的情况,研讨OPN、P53与NIP的有关机制及相互作用.方法:收集病理科46例NIP组织、18例鼻鳞癌(NSCC)组织切片,及30例正常下鼻甲组织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P)检测组织中OPN和p53的表达.结果:(1)NSCC组织中OPN的表达水平为88.9%,高于鼻内翻乳头状瘤组织69.5%及正常下鼻甲组织10.0%,(2)p53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依次为94.4%,78.2%,13.3%,(3)两者在NIP中阳性表达成正相关性.结论:OPN和P53在正常下鼻甲、NIP、NS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呈正相关性.二者在NIP组织中同时呈阳性表达率较高,与NIP的发生发展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作者:于洋洋;张爱华;于海江;杨琳红;于海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优化原花青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包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佳制备工艺投料质量比(原花青素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1:4)、羟丙基-β -环糊精质量分数30%、包合温度20C、包合时间2.5h.结论:用溶液搅拌法对原花青素进行包合方法可行,包合率为24.5%.
作者:李守君;刘丽;方丹;王东艳;张玲;彭玉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核的电化学行为,为拓展细胞电化学的应用领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单线扫描伏安法研究MCF-7细胞核的电化学行为,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提取结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细胞核中的嘌呤碱基.结果:MCF-7细胞核在MWCNTs-IL/GCE上出现两个氧化峰,分别归因于黄嘌呤与鸟嘌呤的氧化反应和腺嘌呤与次黄嘌呤的氧化反应.结论:MCF-7细胞核中的嘌呤碱基在MWCNTs-IL/GCE上具有较好的电化学响应,该电化学法有可能用于细胞核内嘌呤的检测.
作者:王倩;张静;张丽茹;王喜洁;朱金玲;崔继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我院2013-02~2015-06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实验组(n=40)及对照组(n=40),分别施以针对性护理以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后1d及3d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 (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有助于减低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银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LGR5、Nodal蛋白在乳腺正常组织、乳腺原位癌、浸润癌中表达水平的研究,探讨LGR5、Nodal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且通过研究LGR5、Nodal蛋白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CD34在乳腺浸润癌中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两因子在乳腺癌血管生成事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GR5、Nodal蛋白在30例正常乳腺组织、24例乳腺原位癌、66例浸润癌中的表达水平,并且检测在66例乳腺浸润癌中LGR5、Nodal蛋白与CD34的表达水平,分析LGR5、Nodal蛋白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乳腺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结果:LGR5、Nodal在乳腺癌中呈高表达,明显高于原位癌、正常乳腺组织组(P<0.01).LGR5、Nodal的表达水平均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LGR5、Nodal分别与CD34、MVD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且阳性发生率一致,说明LGR5、Nodal蛋白均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呈正相关.结论:LGR5、Nodal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可能促进了乳腺癌血管的生成.另外,在乳腺癌中LGR5、Nodal之间存在正相关系.
作者:侯艳妮;李义强;周昱;王博;胡少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高分化PC12细胞的电化学行为.方法:采用单线伏安法研究高分化PC12细胞电化学行为,并通过电化学、高效液相以及黄嘌呤氧化酶催化方法对电化学信号进行归属.结果:高分化PC12细胞的两个电化学信号分别来源于鸟嘌呤和黄嘌呤的混合以及次黄嘌呤和腺嘌呤的混合.结论:采用电化学方法可以检测到高分化PC12细胞来源于嘌呤的电化学信号,对以高分化PC12细胞为模型的生命科学及临床医学上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冰;焦宇;王思君;屈天龙;邱丹;朱金玲;李光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膀胱癌的生存情况.方法:选择87例晚期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38),分别给予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情况及毒性反应.结果:观察组RR、DCR分别为59.18%和83.67%,对照组为47.37%和76.3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期间毒性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可显著延长晚期膀胱癌患者生存时间,降低化疗毒性反应发生率,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天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09~2014-09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其中非手术治疗组患者23例(A组),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组患者19例(B组),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组患者17例(C组).通过对接受三种治疗方法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应用Neer评分进行比较3组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非手术治疗组患者肩关节Neer评分的优良率为69.57%,解剖型钢板治疗组94.74%,可吸收螺钉治疗组为88.24%.解剖型钢板治疗组、可吸收螺钉治疗组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组.结论:在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非手术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确实有效的内固定可以使患者更早的进行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更佳.
作者:赫英龙;李保龙;王天航;李晓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接受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我院于2014-03 ~2015-02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2例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痰热清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与对照组(头孢曲松钠治疗)各3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较对照组有显著上升,观察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均< 0.05),但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曲松钠联合疗法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王金庆;段玉应;陈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本艾滋病确证实验室2007~2015年检测的我市507例HIV抗体待确证样品的WB试验的阳性、阴性、不确定结果分析,了解我市艾滋病流行现状HIV感染者人群分布,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特点提出更加合理的处理方法,对阴性结果分析查找造成筛查假阳性的原因.方法:对初筛阳性血清用双ELISA或ELISA和胶体金试验复检,任一复检试验阳性的血清再用WB试验确证,对确证试验结果不确定者进行随访复检.结果:507例样本经WB确证397份HIV-1抗体阳性,不确定45份,阴性65份.397例确证试验阳性标本经流行病学调查79.8%(317/397)是经男男性行为传播.45例WB不确定样本中要集中在孕产妇占33.3% (15/45)献血员占22.2%(10/45) VCT占20% (9/45),在随访的25例被检测中有3例明确高危行为者随访4复检进展为WB确证阳性,其余均为阴性.在WB结果阴性的65的样本,采用ELISA+胶体金或双ELISA复检73.8% (48/65)结果为一阴一阳,并且ELISA的S/CO值在1~6之间.结论:性接触传播尤其是男男性接触者(MSM)是我市报告HⅣ/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不确定样品主要集中在孕妇及献血员及VCT人群多是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在低流行人群尤其孕产妇HIV抗体不确定样本终以阴性转归为主;胶体金和ELISA复检可排除大部分初筛假阳性,但两种复检试验均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初筛实验室应严格进行质量控制选用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质量稳定的试剂.
作者:马永娟;王红;周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L-8、NF-κB在不同级别的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索IL-8、NF-κB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IL-8和NF-κB在15例正常脑组织中和66例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中的的表达情况.结果:IL-8、NF-κB在人脑胶质瘤中明显表达.结论:IL-8和NF-κB与人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随着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增高,其表达水平也增高.
作者:刘文广;张忠民;顾志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地区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临床与病理特点,为宫颈癌的合理防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2012-01 ~2015-12收治12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发病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40岁,共32例)和中老年(≥40岁,共88例),其中青年组年龄平均(34.3±3.2)岁;中老年组年龄平均(58.7±4.5)岁.对两组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组患者占总所有患者比例的为26.7%,青年组患者接触性出血(56.3%)、白带异常(21.9%)、宫颈糜烂(37.5%)、溃疡(46.9%)较中老年组患者发生率(分别为:34.1%、18.2%、18.2%、34.1%)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组患者肿瘤直径4cm以上所占比例、临床分期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腺癌发生率、癌浸润深度、恶性程度均高于中老年组(P<0.05).结论:三江地区宫颈癌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特点随年龄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青年组患腺癌的发生率比中老年组比例高,分化程度较中老年组低,肌层浸润发生率较中老年组高.
作者:李娜;邢天容;冯晓娜;张丹凤;何宏;吴英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析小骨窗与常规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1~ 2015-01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窗开颅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情况、临床效果等.结果:治疗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几率(1/30)3.33%明显低于对照组(6/30) 20.0% (x2=8.493,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0个月,出血量30~60mL的患者,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61~80mL的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应根据患者的出血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且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应用.
作者:李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产室产妇分娩接受预防性护理的效果.方法:根据2012-12 ~2014-12我院的80例临产室产妇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产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8例产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2例产妇接受预防性护理,对两组的分娩期及产后2h内总出血量和产程总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产妇的分娩期及产后2h内总出血量是(326.05±38.99)mL,研究组的总出血量是(284.85±37.69)mL,对照组产程总时间(16.36±3.47)h,研究组产程总时间(12.30±1.99)h,两组两项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以让产妇产后出血量减少,产程比较短,能够对产妇分娩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陈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马齿苋对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标准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①正常对照组②大鼠高脂乳剂组③脂肪肝模型+马齿苋高剂量组④高脂乳剂+马齿苋低剂量组⑤高脂乳剂+马齿苋中剂量组⑥高脂乳剂+马齿苋高剂量组.试验结束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合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乳剂组TG、TC、AST、ALT、MDA水平升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脂肪肝模型+马齿苋高剂量组TG、TG、AST、ALT、MDA、SOD水平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与高脂乳剂组比较,马齿苋中、高剂量组TG、TC、AST、ALT 、MDA水平降低(P<0.01),SOD活性升高(P<0.01);④马齿苋中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马齿苋具有治疗脂肪肝和预防脂肪肝的作用.
作者:仇艳玲;卢丽莉;赵飞;尚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脱氧核苷酸钠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09~ 2015-02在我院接收的患有乙肝后肝硬化的病人一共有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对病人采取脱氧核苷酸钠治疗,对两组病人的各项观察指标改善情况给予对比.结果:在临床治疗之前,两组病人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以后,观察组病人的肝脏炎症反应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肝脏合成功能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后肝硬化采取脱氧核苷酸钠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使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熊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对控制口腔诊疗感染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120例在2014-01~ 2015-08到我院口腔科接受诊疗患者,其中根据患者接受的护理方式分为两个组别,对60例接受细节护理模式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60例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口腔诊疗感染发生率1.7%,并发症发生率3.3%,护理满意率98.3%;对照组口腔诊疗感染发生率10%,并发症发生率20%,护理满意度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口腔科内采用细节护理,可预防口腔诊疗感染,效果显著,值得口腔科推广使用.
作者:刘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绝经女性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同时行双侧榆卵管切除对其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因子宫良性疾病于我院行子宫全切术或次全切除术患者共92例,随访至术后半年,失访2例,完成随访90例.其中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45例(观察组),保留输卵管45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AMH水平的变化、盆腔包块的再发率以及围绝经期症状.结果:<45岁患者中,观察组术后1、3、6个月AM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发盆腔包裹性积液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围绝经期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5岁患者中,观察组术后1、3、6个月AMH水平及围绝经期症状相较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再发盆腔包裹性积液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中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降低了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发生率,但对45岁以下患者卵巢功能有影响,可致卵巢功能早衰,而对45岁以上患者影响轻微.
作者:宋继荣;辛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强化调脂后的效果、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及对急性脑梗死病因学分型(TOAST)各亚型患者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4-01~2015-06收治的2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正规急性脑梗死处理治疗,根据病情予以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脑保护、控制血压、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肢体功能锻炼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强化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20mg/d,口服.并对两组患者按TOAST标准分型.监测所有患者入院时、出院后30d的血清血脂、血糖、NIHSS评分及观察6个月后肺部感染、病死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瑞舒伐他汀治疗30d后2组患者的TC、TG、HDL-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强化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强化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治疗30d后对2组患者血糖、病死率的影响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前CE型NIHSS评分显著高于LAA型(P<0.05),LAA型NIHSS评分显著高于SAO型(P<0.05);治疗后CE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LAA型,LAA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SAO型(P<0.05),且强化组各亚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亚型.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同时对患者血糖代谢有良好的安全性;强化治疗TOAST各亚型效果更理想.TOAST分型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CE型的损伤严重,预后差;SAO型损伤轻,预后好.
作者:吴俊丽;黄卫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