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刚;姜凤;姜尧佳
目的:探讨桂竹糖芥苷对肾髓袢升支粗段(thick ascending limb,TAL)管周膜50 pS钾通道活性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贴附式膜片钳技术及免疫印迹技术测定桂竹糖芥苷对50 pS钾通道活性的调控机制.结果:桂竹糖芥苷可明显抑制50 pS钾通道的活性(P<0.01);PKC阻断剂存在时,桂竹糖芥苷不再增加50 pS钾通道的活性(P>0.05).结论:桂竹糖芥苷可能是通过激活PKC依赖途径抑制50 pS钾通道活性的.
作者:隋洪玉;齐淑芳;贾秀月;王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回顾分析自费来我院行孕前检查服务对象的疾病检出情况,并对目前孕前保健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开展孕前保健工作.方法:选取2011-01-01~2013-12-31自费到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孕前保健门诊进行孕前检查的人群共3302位作为分析对象.结果:检查结果疾病检出率男21%,女23%,其中生殖系统疾病检出率高,男性检出率15%,占检出疾病的56%;女性检出率27%,占检出疾病的46%.结论:应当加强优生促进工程的健康教育工作,让所有准备生育的夫妻接受孕前检查,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张丽珍;杨乙;李晓红;温泰芳;邹华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制备白桦脂醇脂质体,优化其工艺并进行制剂学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白桦脂醇脂质体.进行单因素考察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工艺.结果:佳制备处方为白桦脂醇16mg,卵磷脂80mg,胆固醇35mg,PBS pH为7.0.由此制备的白桦脂醇脂质体溶液为乳白色半透明液体,观察到其脂质体为类球形粒子,形态圆整,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00 ~ 500nm,ζ电位为-25 mv,包封率为43%,载药量为1.22%,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薄膜分散法制备白桦脂醇脂质体粒径较小,方法简便,重复性高,适用于白桦脂醇脂质体的制备.
作者:韩雪冰;于莲;乔越;张灵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使用头孢西丁与阿奇霉素对哮喘患儿Mp抗体阳性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1~ 2014-03来我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77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88例.并对两组病患进行药物治疗,其中观察组使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西丁进行治疗,对照组用头孢西丁治疗.记录两组病患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有效率为34.83%(31/89)、87.64%(78/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45%(18/88)、67.05% (59/88).并且观察组在治疗后Mp抗体阳性比例降低为7.87%(7/89),对照组的18.18%(16/88)降低幅度更显著.另外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数及其他临床特征缓解时间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西丁能更高效治疗儿童哮喘,有效降低Mp抗体阳性比例、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郝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对非小细胞癌脑转移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联合全脑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07~2012-07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58例,采用抽签法将样本随机分为全脑放疗组28例与联合治疗组30例.全脑放疗组患者仅给予全脑放疗措施,而联合治疗组患者增用立体定向治疗方法.结果:联合治疗组病例存活率为40.0%,平均生存时间为(8.3±1.4)个月;全脑放疗组病例存活率为28.6%,平均生存时间为(5.8±1.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治疗联合全脑放疗治疗可充分提高病患的生存时间,抑制死亡几率,与单纯全脑放疗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孟汉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 ~2013-12我院收治的2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2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例患者,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合理的选择手术,术后再加上有目的的锻炼和药物治疗,能够获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电化学指纹图谱技术测定复方中药祛痘软膏剂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电化学指纹图谱技术,以诱导时间为评价指标,对复方中药祛痘软膏剂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中药浸膏粉检测范围6~34mg/mL,回归方程:t=6898-183.5c,R=0.9970,日内RSD为1.07%,日间RSD为1.68%,加样回收率RSD< 1%,三批样品含量(相当标示量)在98.6% ~101.4%,符合要求.结论:通过方法学考察,建立一种有效、便捷、可靠、准确地评价中药软膏剂的方法.
作者:祁永华;吴迪;刘丽;张玲;方丹;彭玉生;李守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美洛培南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颅内出血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孢呋辛,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洛培南.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洛培南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苗世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去乙酰化胃肠激素(UA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以120例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A、B、C三组,并将每组40例进一步划分出组1、组2,各组1均为正常后肢缺血模型、组2均为糖尿病后肢缺血模型.A1、A2组不予药物干预;B1、B2组予G-CSF联合bFGF干预;C1、C2组予UAG、G-CSF联合bFGF干预.术后1周,每组取10只大鼠,检测缺血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术后4周,余大鼠行激光多普勒检测后肢肌肉血流后,处死并检测缺血区组织毛细血管数量.结果:MMP-9及VEGF表达均呈现C组>B组>A组、各组1>各组2趋势,且C组与A组、B组与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C2组MMP-9及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B2组(P<0.05);组内对比,A1、B1组分别明显高于A2、B2组(P<0.05).肌肉血流及毛细血管数量亦呈现C组>B组>A组、各组1>各组2趋势,且C1组与A1组,B1组与A1组,C2、B2、A2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A1、B1组分别明显高于A2、B2组(P<0.05).结论:UAG联合G-CSF与bFGF可有效促进糖尿病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促进MMP-9、VEGF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立海;王娇;陈福军;钟敏;金松;王桂梅;王亚洲;王跃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Germlin1及NT-proBNP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的表达以及两者在不同程度肝硬化中的表达与变化,分析两者在肝硬化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Germlin1、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NT-proBNP在正常肝脏组织、慢性乙型肝炎以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的表达,以及两者在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中的表达.结果:Gremlin1及NT-proBNP在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6.7%、26.7%,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9.0%、40.8%,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7.8%、59.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Germlin1在肝硬化Child-PughA、B、C级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8.5%、70.0%、84.0%,三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在肝硬化Child-PughA、B、C级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8.5%、50.0%、76.9%,三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remlin1及NT-proBNP之间也呈正相关.结论:Gremlin1及NT-proBNP在肝硬化中的表达显著增高,且Gremlin1是重要的促肝纤维化因子.Gremlin1及NT-proBNP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贾薇;胡立华;张沛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我院2010-11 ~ 2014-04收治的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33例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指标、生化指标及心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生化指标(尿素氮、血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血钾、血钠、血氯)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均P <0.01),且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达到96.97%.结论: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疗效较佳.
作者:王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发生外伤性肋骨骨折X线漏诊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回归性分析我院243例外伤性肋骨骨折X线诊断过程中50例首诊漏诊病例,通过对漏诊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在实际的外伤性肋骨骨折X线漏诊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关对策,找到解决办法.结果:通过对5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X线首诊漏诊患者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所有患者首诊漏诊的主要情况为首诊无异常复诊发现多跟或单根肋骨骨折患者10例,共20%,首诊发现肋骨骨折复诊发现肋骨骨折数目错误患者14例,共28%,首次胸部平片骨折检出漏诊或误诊患者26例,共52%.结论:在对外伤性肋骨骨折进行X线诊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改善在以往诊断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尽可能地做到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在首诊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诊断.
作者:林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应用SP教学法构建肛肠外科临床见习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分析该方法的教学特点,总结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意义.方法:选择2013-02 ~2014-02我院80例肛肠外科临床见习的实习医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实习医生应用SP教学法进行肛肠外科临床教学,对照组实习医生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之后对比两组实习医生考核成绩,对其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实习医生的总体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实习医生的考核成绩.结论:应用SP教学法构建肛肠外科临床见习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教学意义,能取得优秀的教学成果,值得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实践和推广.
作者:王娇;张立海;黄文丽;孙国娟;钟敏;金凤;吉志武;王跃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周围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表达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早期)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出血后6h,12h,24h,48h,72h,120h,1W,2W血肿周围脑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研究表明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有脑水肿发生,正常对照组中未发现明显的MMP-2,MMP-9阳性表达,而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出血24 h内MMP-2及MMP-9则见明显表达(P<0.01).结论:MMP-2及MMP-9在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表达增高与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刘永刚;姜凤;姜尧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ICU病房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08 ~2013-12共10例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何正确应用无创呼吸机,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产生.结果:10例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均有明显改善,和应用呼吸机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H、PaO2、PaCO2等血气结果与应用呼吸机前相比治疗比较,具有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0例患者均未合并其他并发症,也未出现感染情况,其中9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逐渐脱离呼吸机,另有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仍需长期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结论:ICU病房中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后,及时为其应用无创呼吸机,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氧状态,提升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碳纳米管对镁合金基体上钙磷/壳聚糖膜层负载的庆大霉素在模拟体液中释放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浸渍法分别将庆大霉素负载在钙磷/壳聚糖膜层和钙磷/壳聚糖/碳纳米管膜层中,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庆大霉素在模拟体液中的释放浓度.结果:镁合金基体上钙磷/壳聚糖膜层负载碳纳米管后,膜层中庆大霉素负载量增加、庆大霉素释放速度降低.结论:碳纳米管有效改善了镁合金基钙磷/壳聚糖骨材料的释药性能.
作者:张杰;迟艳侠;郭晓玲;焦淑清;张向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贵州省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锐器伤防护行为,为职业防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调查表”,对贵州省第十期重症医学护士专科培训班的31家医院58例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使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使用锐器盒依从性较低,治疗车上备锐器盒(3.37±1.76)分,95% CI(2.88,3.86);治疗盘内备锐器盒(2.26±1.56)分,95% CI(1.83,2.69);为病人动静脉抽血、注射及拔针时使用带锐器盒的治疗车或治疗盘均低于3.0分,锐器盒满3/4更换(3.98±1.29)分,95%CI(3.63,4.33);接触锐器时的防护行为不规范,使用后的注射针不回套针帽(3.19±1.52)分,95%CI(2.78,3.6);需要套针帽的情况下用单手套针帽(3.36±1.24)分,95%CI(13.01,3.71);使用后注射器针头在原地立刻放入锐器盒(3.31±1.55)分,95% CI(2.88,3.74);用锐器盒卡槽分离注射器针头(3.3±1.4)分,95%CI(2.91,3.69);拔头皮针后不将针头插入瓶口或莫非氏滴管内(3.65±1.45)分,95%CI(3.24,4.06);折安瓿时用纱布包裹(2.4±1.27)分,95%CI (2.05,2.75).结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锐器伤防护行为较差,职业防护管理有待加强.
作者:袁晓丽;彭亚敏;江智霞;周家梅;王汇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概念图在护理病例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思路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护理人员4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教学时,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程序法教学,而实验组采用概念图进行病例分析教学,对两组护理人员学习后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并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学习后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总分(312.84±15.65)分,高于对照组(291.12±15.24)分,P<0.05.结论:采用概念图法进行护理病例分析教学,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孟凡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以T型钢板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伤患实施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为依据,随机分为各30例的两组,观察组30例以T型钢板行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0例以石膏板行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的优等级率为63.33%(19/30),总有效率为100.00%(30/30);对照组分别为40.00% (12/30)、90.00(27/30);观察组两项指标分别大于对照组指标,且均为P <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5/30)、46.67%(14/30),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T型钢板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促进骨折部位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感,控制并发症的出现,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虎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涎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表现、以及病理分级、分型与IGF-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探讨IGF-1蛋白联合彩色多普勒影像对涎腺肿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25例经病理证实的涎腺肿瘤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图像及病理组织,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活检切除的标本进行IGF-1蛋白的检测.分析涎腺肿瘤的某些彩色多普勒特征性图与IGF-1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①IGF-1蛋白在涎腺恶性肿瘤中都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为71.4%;IGF-1蛋白在良性涎腺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临床分期中:Ⅰ~Ⅱ期涎腺恶性肿瘤IGF-1蛋白阳性表达66.7%;Ⅲ~Ⅳ期恶性肿瘤IGF-1蛋白阳性表达80%;临床的Ⅰ~Ⅱ期与Ⅲ~Ⅳ期比较IGF-1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在涎腺恶性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各级别IGF-1蛋白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显示随着肿瘤内血流分布的增多,IGF-1蛋白在涎腺肿瘤的表达也随之增高.④从影像上特征性表现的评分来看,分值越低,IGF-1蛋白表达越低;分值越高,IGF-1蛋白表达越高.结论:IGF-1蛋白在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阳性表达与涎腺恶性肿瘤的恶性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呈正相关,并且涎腺瘤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性表现与IGF-1蛋白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呈正相关.
作者:温鹏涛;丁元欣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