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改云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05~2012-10在我院儿科门诊诊治的手足口病患者890例的患儿家长开展家庭护理知识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把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消毒隔离知识、口腔卫生知识、发热护理和饮食护理知识教会给患儿家长,提高他们的家庭护理能力.结果:进行手足口病护理知识知晓率和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通过开展家庭护理知识教育,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达91%、对服务的满意率达93.6%,患儿均在门诊治愈,无交叉感染发生.结论:手足口病好发于春夏季,以耍幼儿多见,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以门诊治疗和家庭护理为主,儿科门诊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护理知识教育,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家长对疾病知识掌握和家庭护理能力,抑制手足口病在社会上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王凤荣;于文丽;曹国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鉴别榛花中八种金属元素.方法:榛花样品经干法或湿法处理后,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榛花中Na、Mg、Ca、Mn、Fe、Cu、Zn、Pb等八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榛花中Na、Mg、Ca、Mn、Fe、Cu、Zn、Pb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833mg/g、0.3576mg/g、1.7518mg/g、0.4858mg/g、0.1217mg/g、0.0812mg/g、0.2810mg/g、0.0557mg/g,其中Ca含量较高.结论:该测定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为榛花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栾芳;赵艳丽;李锦莲;武冬梅;冯艳茹;张楠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学弓丝弯制训练中应用.方法:将60例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教学组和CBL教学组,每组30例,传统教学组沿袭以往临床教学模式,CBL教学组采用CBL模式,6个月后,以Typedont形式进行测试,并对两组学员测试成绩进行评估.结果:通过评估发现CBL教学组学生的弓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更高,且弓丝弯制效果更好.结论:CBL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学生弓丝弯制的综合能力,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作者:黄倩倩;张翼;邓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格列美腺片联合甘精胰岛素作用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格列美脲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采用优泌乐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试验组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格列美脲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降糖效果满意.
作者:李凤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对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重症肺部感染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实施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疗效显著.
作者:孙希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运用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于2009-03~2013-12因胃溃疡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三联疗法,即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以及兰索拉唑共同治疗.而对照组则是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以及雷尼替丁联合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24.24%),而观察组中,则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9.09%).结论: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疗效优良,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使用.
作者:陈和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初步研究乳杆菌A-2代谢产物(LSPM1和LSPM2)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方法:乳杆菌A-2通过降解制备相应的代谢产物LSPM1和LSPM2;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LSPM1和LSPM2(1.875mg/mL、3.75mg/mL、7.5mg/mL、15mg/mL和30mg/mL)对CAL-27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AL-27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和DNA琼脂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乳杆菌A-2代谢产物LSPM1和LSPM2可以抑制CAL-27细胞的增殖,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LPSM1可明显诱导CAL-27细胞凋亡,呈时间依赖性.结论:乳杆菌A-2代谢产物可以在体外抑制人舌鳞癌CAL-27细胞生长增殖,并诱导CAL-27细胞凋亡.
作者:张国梁;吴江;关键;关宏;李德超;王心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胱氨酸(CYS)对大鼠MCAO模型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干细胞凋亡相关蛋白核磷蛋白(NPM)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CYS保护细胞的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10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MCAO组与MCAO+ CYS治疗组各按时间点随机分为6个亚组,每亚组8只.MCAO+ CYS治疗组给予CYS(0.15mg/g),腹腔注射;MCAO组与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1mL/d),腹腔注射;TUNEL染色方法检测海马CA1区的神经干细胞的凋亡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PM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MCAO组与MCAO+CYS治疗组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目增加,MCAO组增加显著.假手术组海马CA1区NPM的表达有一定的数量,MCAO组表达数量增加,MCAO+CYS治疗组显著增强.结论:大鼠海马CA1区核磷蛋白可受大脑中动脉阻塞急性缺血缺氧的作用而表达水平增加,应用胱氨酸治疗大大增加核磷蛋白的表达.
作者:吴佳欢;朱晓峰;盛宝英;杨晓玉;齐志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不良心理情绪进行护理干预之后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05~2013-05入我院进行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71例,在进行系统护理干预之前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于干预4周之后再次进行评估,比较干预前后各量表的评分情况.结果:干预4周之后,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也与干预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的各种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李改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及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RP水平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VCAM-1)mRNA表达的影响及优势,探讨西格列汀在糖尿病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2011-03~2013-06门诊就诊及住院的90例初次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C肽激发试验),年龄(50.77士12.54)岁,首次就诊内分泌科,未经降血糖、降脂、抗血小板等治疗,其中39例彩超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板块形成(硬斑或/和软斑).分为单纯糖尿病组(51例)和已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9例),90例患者经糖尿病宣教后,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及适当运动锻炼,同时给予西格列汀100mg qd降血糖治疗;测定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空腹胰岛素及CRP、糖基化血红蛋白,并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静脉血中MCP-1、VCAM-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后,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2)同期相比,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RP水平显著高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单纯糖尿病组治疗前后CR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治疗3月后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3)同期相比,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MCP-1、VCAM-1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单纯糖尿病组治疗前后MCP-1、VCAM-1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治疗3月后MCP-1、VCAM-1 mRNA表达水平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CRP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西格列汀具有降糖之外的直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西格列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部分是通过降低MCP-1、VCAM-1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毛艳玲;林毅辉;彭雪峰;何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顺序编号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患者行细节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形象与职业素养、术前护理综合评分、术中护理综合评分、术后护理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0.0%,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节护理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满意度具有极为显著积极意义,护理效果极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莉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近期体检的50例人员随机分为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各25例,静脉血组采用清晨空腹肘静脉,末梢血采用清晨空腹指尖血.结果:静脉组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比容(MCV)、血小板(PLT)与末梢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偏差小,值得推广.
作者:王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对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对80例上呼吸道患者,依据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40例,非细菌感染组40例.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可明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感染情况,提高诊断率.
作者:张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社区内慢性阑尾炎患者发生误诊的原因以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中心2013-01~2014-01首诊发生误诊的43例慢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样本的临床诊治方法,观察误诊原因与治疗结局.结果:43例患者经中西医治疗后,治愈30例,好转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结论:慢性阑尾炎的疾病进程缓慢并且缺乏明显症状特征,使临床诊治存在较大的难度.获得准确诊断后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还不错,所以可先采取中西医结合进行保守治疗,治疗无效后再行阑尾切除术进行切除.
作者:张学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44例2期糖尿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健康宣教与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社区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后,定期检查、自我监测、运动疗法、饮食疗法、药物疗法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糖水平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加强2型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使其获得较佳的血糖控制效果,保证了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作者:申雁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白介素-23mRNA在川崎病患儿诊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儿科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33例,健康儿童35例.取患儿淋巴组织穿刺组织,采用RT-PCR法测定白介素-23mRNA,ELISA方法测IL-6、IL-12和IFN-γ含量.结果:IL-23p19的基因表达量在两组中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川崎病组血清IFN-γ、IL-6、IL-12含量均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的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介素-23mRNA对川崎病患儿的诊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孙玉鸿;李莹;李雅江;金琦;高英英;马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在ICU的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近期ICU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病情观察、一般护理、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输液护理、应激性溃疡出血护理的综合护理方式,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重症监护室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孙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院内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我院感染科近3年来的18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43例患者,按英感染部位进行统计学分类.结果:在43例(23%)院内感染的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占首位为21例(49%)、肺内感染7例(16%)、消化道感染3例(7%)、泌尿系感染12例(28%).结论:需加强对患者有效的治疗、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预防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于文丽;李凯涵;王振杰;姚红;王凤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进一步了解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情况,为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可行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03~2013-12治疗且成功出院的2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进行心理状况方面的调查,并与常模进行对比.结果:社区康复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躯体化、强迫、恐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脆弱、偏执、敌对、精神病性因子评分都领先于常模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一次住院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脆弱者两项因子的评分相对于多次住院患者评分都较高(P<0.05),而其它因子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下降,其心理方面存在明显问题,所以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应及时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
作者:岳丰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血浆MMP-2的变化,以及其与患儿颅内出血量和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40例和健康新生儿1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新生儿的血浆中的MMP-2的含量.结果: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血浆MMP-2的含量高于健康新生儿(P<0.05).新生儿血浆MMP-2含量按健康新生儿对照组、神经功能损伤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的顺序升高,并且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新生儿血浆MMP-2含量按健康新生儿对照组、出血量小量组、中量组和大量组的顺序升高,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血浆MMP-2含量与患儿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出血量呈正相关,对患儿病情判定和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娇;张立海;王显鹤;聂晶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