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日光;王立卫;韩超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AQP1、ALP在肺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为找到一种简便易行且敏感性较高的肺腺癌早期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抽取高度可疑肺腺癌住院患者血清163例(不含酗酒者),随访留取终确诊的31例患者血清;抽取30例无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健康者的血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中AQP1、ALP表达情况.结果:肺腺癌患者血清中的AQP1、AL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中AQP1、ALP的表达异常有助于肺腺癌早期的诊断.
作者:阎红娥;尤雷;鲍文华;张秀玲;王宽;王春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glycodelin与IL-17在子痫前期患者底蜕膜中的表达,分析glycodelin与IL-17在子痫前期患者发病过程中在免疫抑制方面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子痫前期患者34例为实验组,正常足月妊娠患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底蜕膜中glycodelin及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①Glycodelin在34例子痫前期患者底蜕膜中的阳性表达率是14.17%;在30例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16.67%.两组比较,在底蜕膜中glycodelin表达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②IL-17在34例子痫前期患者底蜕膜中的阳性表达率是79.41%在30例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13.33%.两组比较,在底蜕膜中IL-17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病情加重IL-17表达逐渐增加.③Glycodelin与IL- 17子痫前期患者底蜕膜中表达两者呈现负相关(r=-0.984,P<0.05).结论:Glycodelin可能在妊娠过程中通过自身在底蜕膜中表达减少并上调IL-17在底蜕膜中的表达进一步过度激活免疫系统,进而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
作者:吕敬媛;徐海莲;陈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贝飞达联合美沙拉嗪对乙酸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白介素细胞-10(IL-10)水平的影响,寻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新途径.方法:成年Wistar大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四组(n=8):正常对照组(G1)、模型对照组(G2)、美沙拉嗪治疗组(G3)、贝飞速和美沙拉嗪联合治疗组(G4),经过不同的处理和治疗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IL-10表达:G2组(9.11±1.79pg/mL)低于G1组(40.89±5.0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4组(32.61±2.79pg/mL)与G3组(24.22±5.13pg/mL)均高于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4组IL-10表达增高较G3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贝飞达能提高此过程中IL-10的表达水平,可能是通过调控IL-10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刘卓勋;颜玉;薛宇;鲍秀琦;姜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临床手术现察,眉上提术可以补充点式重睑的局限性,更广泛的扩大了适应点式重睑的人群.方法:165例其中女152例,男13例的临床观察术前设计、术中手术操作步骤.结果:对165例患者随诊两年以上.153例术后满意,5例术后感觉重睑线不流畅,7例术后感觉加宽,均二次手术术后满意.结论:眉上提术和点式重睑术合并手术术后切口瘢痕小,均是微创手术,术后恢复快.
作者:曲学延;曲学炜;闫海明;杜晓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Ang-1对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脑含水量、脑组织EB含量、VEGF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1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0只(A组)、脑出血组50只(B组)、Ang-1干预组50只(C组),分别设6h、12h、1d、3d、7d五个时间点各10只,检测脑含水量、脑组织EB含量、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①Ang-1对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水肿有治疗作用,并能有效地减轻BBB的通透性.②脑出血后血肿周边组织VEGF表达增高,可诱导小血管生长,建立侧支循环,改善血液供应,促进脑功能的恢复.③Ang-1干预后VEGF阳性细胞数表达持续增高与微血管生长增高有正相关,能共同促进血肿周边组织的微血管形成作用和血液供应.结论:Ang-1对促进血肿周边新生血管的生成和降低脑水肿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杨慧;侯丽淳;王复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高频电刀因其操作简单、切割速度快、止血效果好、安全实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既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又减少了患者的出血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在我院外科手术中只要没有禁忌证,几乎每台手必用.高频电刀是以接触放电的形式进行工作,在使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电灼伤.现将在手术过程中发生负极板电灼伤1例,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周淑霞;罗振国;邓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异位妊娠依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不同而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和宫颈妊娠.以输卵管妊娠常见占异位妊娠的95%左右.宫颈妊娠是受精卵着床和发育在宫颈管内,极罕见,发病率1∶18000[1].
作者:周德娟;徐海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并发肺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丹皮酚低剂量组、丹皮酚高剂量组和雷公藤阳性药物对照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它大鼠均于右后足趾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mL/d,共45d,于第30天开始给药15d.观察各组大鼠关节炎系数、肺功能及肺泡炎程度.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炎系数显著升高(P< 0.05),用力肺活量(FVC)、50%肺活量的大呼气流量(FEF50)、大呼气中期流量(MMF)、用力大呼气流量(PEF)显著降低(P<0.05),1秒内平均呼气流量(FEV1/FVC)和肺泡炎程度显著升高(P<0.05).丹皮酚高剂量治疗组关节炎系数明显减轻(P<0.05),FVC、FEF50、MMF和PEF明显回升(P<0.05),FEV1/FVC和肺泡炎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丹皮酚能明显改善AA大鼠关节炎症和肺功能损伤.
作者:倪强强;罗文哲;王建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了大黄素的电化学性质以及大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对大黄素进行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并在不同pH值下进行线形扫描实验;同时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大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大黄素在-0.522V处出现一个明显的还原峰;大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并对结合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论:大黄素的还原峰电流与扫描速率呈简单线性关系.大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形成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导致大黄素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峰电位基本不变,峰电流的下降值同所加入的BS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作者:祝红兵;张楠楠;范宝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三种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n-HA/SF)、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壳聚糖(n-HA/SF-CS),并植入实验兔股骨下端缺损处,通过种植体在不同时期的骨结合界面情况的研究,探讨复合体的生物学行为,为建立更为理想的种植体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孙庆治;李金良;李忻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加强脑膜瘤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术后康复.方法:总结和分析46例脑膜瘤病人的护理要点.结果:46例脑膜瘤病人中,40例痊愈出院,6例好转出院.结论:脑膜瘤术后加强生命指征的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并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大大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马珍;王献梅;王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Stargardt病(stargardt macular dystrophy,STGD)由Stargardt于1909年首次报道随即命名,该病是一种黄斑萎缩性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少数为显性遗传,患者双亲多有近亲结婚史,也有散发病例,本病例属于散发.发病年龄多集中于6~20岁,视力下降常为首发症状且多为双眼对称,中心视力缓慢进行性减退,终视力可下降到0.1~0.05.
作者:李芳;曹丽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新生健康7日龄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40只)、缺氧缺血模型组(40只)、MT治疗组(40只),参照经典方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MT治疗组于模型制作完成后立刻注射MT10mg/kg1次于腹腔内,脑损伤组则于腹腔内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各组分别于手术后6、24、48、72 h取脑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氧缺血组NF-κB表达随时间的变化增加显著(P<0.01).与缺氧缺血组相比较,MT治疗组NF-κB表达在12,24,48h三个时间点中下降显著(P<0.01).结论:MT对HIBD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在海马区的持续活化有关.
作者:顾镜月;安亮;梅梅;杨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对HeLa细胞P21、CDK4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槲皮素处理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培养48h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La细胞P21、CDK4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均能显著增高P21和降低CDK4蛋白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上调HeLa细胞P21蛋白表达和下调CDK4蛋白表达,促进HeLa细胞凋亡.
作者:张建华;马小茹;王淑湘;谭宏;刘月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宫内占位性病变的手术.自2005-10~2010-10我院行宫腔镜手术520例,随即分为静脉注射杜冷丁240例(实验组),另外280例为对照组(静脉麻醉230例,腰硬联合麻醉50例),观察术中患者疼痛程度,是否能耐受手术.通过临床观察证实,杜冷丁镇痛在宫腔镜手术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淑贤;司玉霞;原德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对45例 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肌电图和F波进行检测.共检测160条运动神经、100条感觉神经、及l50块肌肉.结果:MCV减慢为60.6%,SCV减慢为49.0%,EMG提示神经源性改变占66.6%,F波异常占88.42%.结论:GBS为广泛周围神经损害,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件有轴索变性的电生理改变.神经电生理检测对GBS的诊断是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作者:罗秋云;张艳玲;刘涓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在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不同时期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用血浆中趋化因子IP-10、Fractalkine的水平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不同时期的血清中IP- 10、Fractalkine水平,并同时检测肝功能.结果: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血浆IP-10、Fractalkine及血清ALT水平明显的下降,治疗后第12周、第24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趋化因子IP-10、Fractalkine在慢乙肝患者肝脏免疫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监测血浆IP-10、Fractalkine水平变化有助于了解机体免疫动态,评价治疗效果.替比夫定能下调IP-10、Fractalkine,减轻肝细胞损伤,降低ALT水平,有利于控制疾病进展及肝功能恢复.
作者:李绍民;刘国华;邓李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血液透析在临床上大部分用于治疗慢性肾功不全(尿毒症期)患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随着医学科技的进展,其治疗范围也在逐渐增加,与透析并行发展起来更先进的技术,如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等在临床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药物与毒物中毒,重症胰腺炎,多脏器衰竭,心源性水肿,痛风等.随着透析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透析患者逐渐增多,使透析室护士工作量也相应加大.对于没有内瘘和体外插管而需立即透析的急诊患者来说,就必须行动静脉直接穿刺以建立循环通路进行透析治疗.
作者:张淑华;姜晓雪;蔡天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妇科就诊患者对生殖道感染认知情况,探讨其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340例患者逐项讲解填写,当场收回.结果:通过对女性生殖道感染认知的调查,感染率高达77.4%,患者对生殖道感染途径、感染后危害和预防感染方法的知晓率较低.结论:妇科门诊患者对生殖道感染认知水平有待于提高,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女性的防护意识,能有效的降低感染率.
作者:于秀英;孙秀东;李凤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临床上因各种意外致肘后部组织缺损的病例较多.既往采用单纯皮肤移植封创.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自1995年我院采用同侧肋间皮瓣交叉移植修复肘后部创面,辅以有效的皮瓣术前、术后护理,使病人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少,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