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orsus矫治已过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的颜面美学变化

许皓;李洪发;王伟

关键词:Forsus, 安氏Ⅱ类错牙合, 下颌后缩
摘要:目的:将常规用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高峰期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患者治疗的Forsus矫治器,应用到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该类患者,评价其对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影响程度.方法: 临床选择19例已过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安氏Ⅱ类患者,根据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上的软组织测量标志点,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的侧貌改变.结果:H角减小(1.43±0.94)°,鼻唇角增大(1.71±1.42)°,上唇突点后移(1.36±0.44)mm,上唇突距减小(2.02±0.10)mm,上唇角减小,上下唇角增大;下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结论:Forsus矫治器能在短时间内使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的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患者软组织侧貌得以改观.避免了部分患者拔牙正畸或正颌外科,对现有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矫治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目的:探讨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股骨颈骨折60岁以上(60~83)124例,男性55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68.4岁.对无移位型或移位骨折易于复位者74例采用空心钉治疗,对移位骨折并有粉碎块,或有内科合并症者采用全髋27例或双动头半髋置换23例.术后常规给予活性D3、钙、降钙素或二磷酸盐药物.结果:随访2~4年,平均2.6年.空心钉组2例不愈合,9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其中移位骨折7例,但股骨颈骨折均愈合.另2例术后2周时出现感染,总并发症13例(17.6%),余功能优良可61例(82.4%).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组50例,1例术后2周出现脱位, 1例发生术中假体周围骨折, 3例术后1年内死于心脑血管病,2例1年后出现假体松动,共7例(14.0%).功能优良35例,可8例,占86.0%.结论:对于无移位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首选早期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疗效满意.对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复位困难可选用骨水泥型全人工关节或双动半髋置换方法.给予活性D3、钙、降钙素或二磷酸盐药物,预防再骨折,假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

    作者:叶伟胜;张建国;林枫松;周连兴;马宝通;张铁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双泛素和中期因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双泛素(FAT10)、中期因子(MK)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FAT10和MK的表达,并观察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FAT10在77.8%的结直肠癌中表达,仅在16.7%的癌旁组织中表达(P<0.005);MK在80.6%的结直肠癌中表达,仅在11.1%的癌旁组织中表达(P<0.005);FAT10和MK的表达与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组织分级、肿瘤大小及位置无关(P>0.05);FAT10与MK呈正相关(P<0.005).结论: FAT10和MK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呈显著性高表达,协同作用了癌的发展过程,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评估的选择指标.

    作者:杜杰;江涛;王西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不同材料用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观察

    过去临床上多采用钴铬合金材料铸造支架,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但因钴铬合金比重大,所制作的义齿较重,且个别患者在临床应用中偶会出现口腔黏膜刺激症状,亦有致敏报道[1].而钛合金具有较优越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耐腐蚀性,弹性好,其强度、硬度较纯钛高,但低于钴铬合金、镍铬合金.

    作者:陈光;任勇武;张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4例甲状腺单发结节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4例中良性53例,恶性21例.恶性病灶表现为:低回声,边界模糊,形态不规整,周边无声晕,内可见微小钙化,血流信号丰富.良性病灶表现为:边界规则并可见声晕,内部回声相对均质,少有沙砾样钙化.病灶内部血流较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杰;尹彦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骨骼肌细胞膜去极化对葡萄糖转运子4转位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高钾造成的骨骼肌细胞膜去极化对葡萄糖转运因子4(GLUT4)转位的调节作用.方法:用55 mmol/L的葡萄糖酸钾孵育L6GLUT4myc肌管使细胞膜去极化,用偶联抗体的比色法检测细胞膜上GLUT4的数量.结果:膜去极化介导的GLUT4myc转位呈时间依赖性,2 min和5 min时细胞膜上GLUT4myc的含量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并随时间的延长回复到基础状态;去极化作用同样急性增加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的磷酸化.结论:高钾诱导的细胞膜去极化可使膜表面GLUT4myc快速增加,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可能参与高钾刺激的骨骼肌细胞GLUT4myc转位的机制.

    作者:刘琳娟;姚智;牛文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二甲双胍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二甲双胍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人血浆标本以盐酸阿替洛尔为内标,酸化后以乙腈沉淀蛋白、二氯甲烷反洗上清液后,取上清液进行色谱分析,以5 mmol/L SDS∶0.04 mol/L KH2PO4∶ CH3OH= 1∶ 1∶1.7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经Agilent Zorbax SB C18(150×4.6 mm, 5 μm)柱分离,检测波长240 nm.结果:二甲双胍标准曲线范围10~5 000 μg/L,y=0.001 12x+0.012 671 (r =0.999 4), 低检测限为10 μg/L ,高、中、低3种浓度的日内精密度均<7%,日间精密度均<8%,萃取回收率75.6%~86.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人体内二甲双胍药动学研究和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陈凡;孟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围术期肺栓塞的预防

    目的:对有高度肺栓塞(PE)危险的手术病人围术期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和充气加压泵(IPC)对双下肢充气加压的方法进行预防,观察预防效果.方法:有高度PE危险的手术病人分为两组:Ⅰ组:术前D-二聚体(D-D)>0.5 mg/dl或B超检查发现已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者125例为实验组Ⅰ,术后1~7 d,每天使用LMWH 4 000 U进行皮下注射;Ⅱ组:术前D-D <0.5 mg/dl且B超检查未发现有下肢DVT 者178例为实验组Ⅱ,术中采用IPC对双下肢充气加压的方法,术后连续应用7 d;Ⅲ组,检索既往病历中有高度PE危险的病例213例为对照组,未采取任何预防PE措施.比较3组病人PE确诊率、疑诊率、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组确诊PE 1例,疑诊3例,死亡2例;Ⅱ组确诊PE 1例,疑诊2例,死亡1例;Ⅲ组确诊PE 11例,疑诊31例,死亡14例;Ⅰ、Ⅱ组PE确诊率、疑诊率、死亡率均明显少于Ⅲ组(P<0.05),Ⅰ、Ⅱ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围术期有高度PE危险的手术病人,采用LMWH抗凝和IPC对双下肢充气加压的方法可明显减少围术期PE确诊病例和疑诊病例的发病率、死亡率,减少围术期并发PE 的可能,提高围术期安全.

    作者:宋振国;李锦城;王婉华;高鲁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妇女预防骨质疏松症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影响妇女采取预防骨质疏松症(OP)行为的相关因素,为提高OP健康教育效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采用自行设计问卷,OP知识量表、健康信念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对190名社区40岁及以上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收到合格问卷177份,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绝经与否,是否学过OP知识,感知到的钙益处及钙障碍是影响饮食习惯的主要因素(P<0.05);而感知到的运动障碍是唯一影响运动的因素(P<0.01).结论: 针对女性的OP健康教育人群需要进一步扩大;为患有慢性病的妇女制定安全、有效的运动计划是该病预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新问题.

    作者:杨秀琳;王春梅;杨淳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半导体激光预防根管治疗诊间疼痛的临床观察

    根管治疗是口腔临床中用于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基本方法.由于根管系统特别是磨牙根管系统的多变、复杂,以及肉眼无法看到等特点[1],尤其是中老年人的牙髓腔及根管的增龄性变化,使临床医师普遍认为根管内的治疗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质量控制困难,且在临床实践中也确实存在磨牙根管治疗期间出现局部疼痛、肿胀,临床症状加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治疗失败的诊间疼痛等现象.

    作者:林青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卵巢交界性肿瘤80例临床分析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是一种处于良、恶性交界范畴内的肿瘤,与同样分期的卵巢癌相比预后好得多.BOT发病率占卵巢恶性肿瘤的4%~14%,以往BOT的治疗方式和卵巢癌相同,但是近十几年来随着对BOT认识的不断加深,其治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年轻的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多采取保守性手术.本文总结80例BOT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马耀梅;田爱军;张景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出血妇女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对子宫内膜癌血流动力学的评估.方法:对58例绝经后子宫出血妇女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其内膜厚度、内膜回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经宫腔镜或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协助诊断子宫内膜的良恶性病变,在测量内膜厚度<5 mm时可以不做诊刮,定期进行观察,子宫内膜癌和良性内膜病变显示率及动脉阻力指数(RI)值有显著差异(P<0.05). RI=0.45做为良恶性内膜病变之间的鉴别,当RI≤0.4时应考虑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做为绝经后出血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对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晓惠;辛德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TLRs的负性调节因子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的免疫学家Janeway提出了关于固有免疫系统病原体的模式识别理论.该理论认为,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共有某些非特异性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如脂多糖(LPS),双链RNA等,可被固有免疫细胞所识别,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而固有免疫细胞则表达一类可识别PAMP的分子,称为模式识别受体(PRRs).

    作者:葛睿;田景琦;钟玉霞;张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加锁髓内针在大鼠股骨骨折模型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骨密度(BMD)和生物力学测定,分析加锁髓内针和普通髓内针固定时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情况.方法:3个月龄雌性Wistar处鼠50只,体重(250±20)g,根据股骨骨折固定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加锁髓内针组)和对照组(普通髓内针组).每只大鼠随机选择一侧股骨,行开放性截骨制作横行骨折,并行内固定术.术后即刻、2、4周对全部大鼠进行X-ray检查,第4周断颈处死所有大鼠,取术侧股骨进行大体标本和组织学观察,BMD和生物力学检测,分析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比同期对照组的纤维性骨痂小,骨性骨痂大,骨性愈合时间提前;实验组骨折局部B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侧股骨的大负荷、大桡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锁髓内针较普通髓内针能提供抗旋转稳定性,增加骨量,促进骨性骨痂形成和骨折愈合,同时能提高骨折愈合后股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作者:李志强;王沛;郭乾臣;常德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脊髓血管母细胞瘤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MRI平扫及增强表现,探讨MRI特征,并分析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VHL综合征)及非VHL综合征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的差异.结果:11例中8例为单发肿瘤(72.7%),3例VHL综合征均为多发肿瘤(27个).MRI表现多与肿瘤大小相关.除体积较小(上下径≤1 cm)者多位于颈髓外,以胸髓多见,邻近背侧软脊膜.肿瘤边界清楚,强化明显.≤1 cm的肿瘤呈点状或结节状,为均匀等T1、稍长T2信号,强化均匀;>1 cm的肿瘤多呈香肠状、葫芦形或不规则形,多以稍长T1、稍短T2为主的混杂信号,不均匀强化.肿瘤常继发大范围脊髓囊性改变(77.8%)及水肿,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1 cm的肿瘤内部及周围常见流空血管影(100%).除VHL综合征患者常发生多发、体积小的肿瘤,VHL综合征与非VHL综合征患者在MRI表现中无明显差异.结论: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MR检查是首选方法.

    作者:何雅娜;张云亭;李威;张敬;张静;陈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成药中的痕量硒

    随着硒元素防癌、抗癌等临床功效的确立,国内外学者对中药、食品、保健食品等物质中硒的分析越来越重视[1~3].研究的主要目的为硒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及能够发现含硒量更为丰富的物质.

    作者:邵泽生;王新省;蒋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2年内复发8例.手术联合放疗化疗者平均生存45个月,单纯放疗或手术者平均生存18个月.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预后差,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金卫篷;王宏;尹绍雅;李景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刚果(布)首都医院儿科疾病构成

    了解非洲国家儿科疾病的特点及分布,对援外医疗的迅速实施及处理至关重要.为了便于今后援外医疗队员和国内同行了解非洲地区的小儿发病状况,本文将近年来在刚果首都医院儿科就诊的小儿疾病种类进行了统计分析.

    作者:马学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血清1,25-(OH)2VitD3与钙磷水平在COPD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1,25-(OH)2VitD3与钙磷水平变化及其与肺功能、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COPD患者、健康对照者各30例,分别测定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及对照组的血清1,25-(OH)2VitD3与钙磷水平,并测定肺功能(FEV1、FEV1/FVC)及BMI等指标.结果: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血清1,25-(OH)2VitD3及钙磷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中各组血清1,25-(OH)2VitD3、钙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血清磷水平于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急性加重期和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1);急性加重期和对照组中,血清1,25-(OH)2VitD3水平与BMI、肺功能指标成正相关,血清钙水平与BMI成正相关.结论:COPD患者不论急性加重期还是稳定期血清1,25-(OH)2VitD3与钙磷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并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影响预后,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邢晓莉;王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老年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心功能不全的处理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心功能不全的处理方法,以便更安全地进行手术.方法:回顾分析年龄在65岁以上并接受了髋关节置换的住院病人,按入院时心功能状态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经过相应处理,两组病人重要心血管事件如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发生率是否不同.共109例病人被纳入分析.根据病人病情,两组病人分别给予了纠正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并发症,控制肺感染,改善心肌缺血,治疗重要的心律失常,并予β受体阻断剂治疗及预防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改善病人心功能状态的治疗.结果:结果表明两组病人术中、术后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未发现明显不同.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心功能不全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是安全的.

    作者:张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发育期大鼠视皮层锥体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变化

    目的:研究发育过程中大鼠视皮层2/3层锥体神经元的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变化,以及在生后早期自发性突触活动情况,探讨视觉经验在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突触的修饰作用.方法: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IR-DIC)结合电荷耦合式摄像机(CCD-Camera)可视法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生后2~7、8~14、15~21、22~28 d各组sEPSCs变化,同时于电极内液中加入虫荧光黄,对所记录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视皮层神经元sEPSCs幅值随发育逐渐升高(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视皮层神经元sEPSCs频率随发育逐渐提高(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1).但2~7 d组与8~14 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视皮层2/3层神经元胞体及突起以及生物电学特性随发育逐渐成熟.结论:大鼠视皮层锥体神经元突触后膜AMPA受体功能表达随发育逐渐成熟,生后早期突触并非完全处于静息状态,具有一定的早期自发突触功能活动.

    作者:张卫鹏;史学峰;邢咏新;赵堪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