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53基因在I期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狄根红;王颖;宁连胜;孙慧;王庆生;张利华

关键词:乳腺癌, P53蛋白, 预后
摘要:目的:研究I期乳腺癌p53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分类、分级、浸润程度、预后等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p53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回顾性检测112例I期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标本的p53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其与各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1.p53蛋白在I期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为60.71%(68/112).2.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率有正相关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5a、10a、15a健在率呈负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5.p53蛋白表达与ER、PR、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53蛋白表达是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估计中有一定价值的参考指标,但就其与临床、病理、预后等各参数的内在联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饮食因素与男性食管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饮食因素在天津市男性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天津市市内6区的1999年86例新发病例和158例对照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喜食腌菜(OR=4.30,95%CI为1.98~6.50);喜食烫食(OR=2 40,95%CI为1.65~4.12);饮茶(OR=2.18,95%CI为1.07~4.12);水果摄入(OR=0.64,95%CI为0.46~0 84);蔬菜摄入(OR=0.14,95%CI为0.05~0.37)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结论:经常食用腌菜、饮茶、喜食烫食可能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经常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对食管癌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新民;王庆生;张亚黎;孟兆海;苗汝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顺铂局部化疗治疗食管贲门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顺铂(DDP)局部化疗治疗食管贲门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应用顺铂(DDP)局部注射于晚期食管癌肿瘤周边,内镜下观察对肿瘤的直接影响及对置入食管支架后肿瘤组织的影响.结果:6/8例顺铂局部化疗抑制肿瘤生长有效,68例置入支架后局部化疗12周19/49(A组)2/19(B组)肿瘤生长入支架内致再狭窄.加用顺铂(B组)例数明显少于不含顺铂组(A组)(P<0.05).结论:顺铂局部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抑制肿瘤生长有效.内镜下顺铂局部化疗对置架后肿瘤组织生长有抑制作用,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杨强;方桢;姚福秀;张嘉珍;陈志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细胞间粘附分子一1与肝移植排斥反应

    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 CAMs)或称为粘附受体是一大类膜蛋白,它们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及某些血浆蛋白间的识别与结合,并参与细胞内外的信号转导,在胚胎分化发育、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细胞的运动游走、免疫调节、炎症反应、血栓形成、损伤修复以及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在移植免疫过程中,细胞粘附分子通过细胞间的黏附作用并作为复合刺激因子刺激相应的淋巴细胞,产生抗原识别,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产生排斥反应.CAMs介导的细胞间及细胞外基质粘附机制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CAMs之一即: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作一概述.

    作者:王勇强;王兵;崔克亮;沈中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肛肠反馈治疗仪的研制

    目的:为了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和肛门损伤所引起的大便失禁.方法:通过生物反馈训练来激发其潜在功能,使患者能够自控排便.结果:能够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且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结论:该方法对治疗大便失禁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秋生;李迎新;刘喆;关勇;古继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

    从1990年至1999年共收治老年重型脑损伤38例,经CT诊断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型,以入院GCS≤8分为重型诊断标准和出院时病人的状态判断结果,现对老年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做如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25例,女13例,年龄59~83岁,平均66.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7例,坠落伤6例,其它5例.1.2 临床表现①GCS计分:本组在发病6h内GCS3分4例,全部死亡,发病24h内GCS3 5分7例,死亡5例,6~8分27例,死亡8例.②脑疝:双侧瞳孔散大5例,死亡4例,一侧瞳孔散大14例,死亡8例.③肢体运动异常:原发脑干伤或继发脑干伤,或肢体运动无反应,肌张力增高及去脑强直者预后均较差.④主要合并症:上下肢骨折5例,颜面部伤3例,脾破裂2例,休克2例.

    作者:许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伽玛刀治疗颅内小病灶的剂量计划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小病灶伽玛刀治疗的优化剂量方案.方法:选取容积未超过10cm3且周围无重要敏感结构的3例形状不同的颅内小病灶分别单一使用18、14、8mm的准直器进行治疗计划的设计.根据剂量参数进行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的计算并绘出剂量一容积直方图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准直器组合的剂量计划的参数显示:对球形病灶单等中心计划的剂量均匀性和适形性好且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接受等剂量曲线容积小.对不规则病灶增加等中心数即增加不均匀性.结论:对于单等中心即能实现良好适形性的颅内小病灶,应避免使用多等中心.对于不规则形状病灶以及邻近重要功能区的病灶,则应根据病灶形状、性质及周围邻近结构选择适当的准直器组合,以提高疗效.

    作者:张宜培;郑立高;徐德生;康春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锌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锌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脂质代谢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补锌组.补锌组每日以10mg/kgbw的Zn灌胃.60d以后,取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抗氧化指标等.结果:补锌组大鼠血糖较实验前明显降低;TC、TG水平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红细胞SOD、全血GSH-Px活力明显提高,MDA含量明显下降.结论:锌可以有效地缓解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症状、纠正其血脂代谢紊乱、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作者:孙忠;吴蕴棠;车素萍;常红;王永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单抗ELISA竞争法在测定激素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ELISA竞争法测定激素的方法研究.方法:用ELISA竞争法检测尿中hCG.以抗hCG单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孔,先后加入含有待测hCG的尿标本及酶标记的hCG,使二者共同竞争与板孔中的单抗结合,经显色后按颜色深浅、OD值大小判断阴、阳性.结果:经对临床近100份标本检测结果证明本法与乳胶法判断的结果符合率为97%.结论:ELISA竞争法也可用于检测激素及其它小分子抗原,方法简便、省时.

    作者:邢冬红;潘菊芬;黄焕军;缪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鼠一大鼠异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异种移植是移植外科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有望为临床移植提供充足的供体来源,但是异种移植后会发生严重的超级性排斥反应[1],制约了其在临床的应用.本文采用Heron颈部套袖法加以改进建立小鼠-大鼠异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2],为异种移植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供体为昆明小鼠,雄性,体重30~40g,受体为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00~250g,由天津市药物研究所提供.

    作者:成峰;邱宇杰;王鹏志;朱理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复合树脂夹板治疗慢性牙周病的研究

    目的:探讨复合树脂夹板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对于牙周炎导致Ⅱ0松动的患牙采用在舌侧外形高点处开沟、钢丝埋入复合树脂充填,夹板固定的方法,治疗了37例患者.结果:经过2a的临床观察有效率达86.5%.结论:该方法将松动牙连成一个整体,减小了各牙的动度和应力,提高了患者的咀嚼效率,有效地控制了慢性牙周病的发展.

    作者:汪丽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饮食习惯与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的关系

    目的:评估饮食习惯在2型糖尿病(NIDDM)合并糖尿病肾病(DN)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按年龄、性别、种族、居住地匹配的两组NIDDM患者,一组为非蛋白尿组(<300mg/d,n=106),一组为蛋白尿组(≥500mg/d,n=106).资料处理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患糖尿病(DM)后日平均蔬菜摄入量与DN有统计学关联,OR=1.87,95%CI为1.14~3.06;而患DM后的碳水化合物、水果、油脂、蛋白质类等的摄入情况未显示与NIDDM合并DN有统计学联系.用可能的混杂因素调整后上述关联依然存在.结论:对于NIDDM患者来说,蔬菜日平均摄入量的减少可增加NIDDM患者合并DN的危险性.

    作者:侯旭宏;王建华;冯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微型钛板在颌骨骨折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微型钛板系统行骨间内固定术治疗颌面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开放性骨折的伤口或隐蔽的手术切口为入路,显露骨折端,弯制钛板与骨折解剖外形吻合,打孔,螺钉固定.结果:用此法对36例颌骨骨折患者的治疗全部取得成功,复位准确固定牢固,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作者:沈军;张洪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以DCAP-P为底物的酸性磷酸酶连续监测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以2,6-二氯-4-乙酰基苯基磷酸盐(DCAP-P)为底物的一种新的酸性磷酸酶(ACP)的测定方法.方法:在BTS-31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研究连续监测法,建立实验参数.结果:本法测定DCAP吸收峰为326nm;ACP的Km=0.139mmol/L;340nm时DCAP的摩尔消光系数为14440L/(mol×cm);缓冲液浓度0.1mol/L,适pH5.4,底物浓度2.0mmol/L,延滞期60s,线性反应期15min;线性范围为0~1188u/L;血红蛋白(Hb)<115.62mg/L对测定结果无影响;黄疸对测定结果无影响;本法总ACP与PAP(前列腺酸磷酶)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12.58~19.42u/L、2.52~9.04 u/L.结论:此方法重复性好,线性反应期长,线性范围广,干扰因素少,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

    作者:李英;李忠信;胡宗华;丁晓琴;左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婴儿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衰的外科治疗体会

    动脉导管未闭为小儿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由于部分主动脉血液通过动脉导管持续进入肺动脉,造成左向右分流,结果使左心负荷增加,左心逐渐肥厚扩张;同时,由于肺血流增加使肺循环压力升高,加重了右心负担.肺充血及肺瘀血使患儿产生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形成恶性循环或逐渐形成肺动脉高压甚至艾森曼格综合症而失去治疗的机会[1].

    作者:麻晓鹏;李颖;董维树;郑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先天性甲低患儿血清TGII的测定

    目的:探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病因与自身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0例先天性甲低以FRTL-5细胞生物法进行了TGII的测定.结果:6例为阳性,占30%,说明部分先天性甲低患儿体内存在甲状腺生长抑制免疫球蛋白.结论:提示这些患儿的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

    作者:杨箐岩;徐炳锐;周津东;方佩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PCNA对早期乳腺癌预后意义的评估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在早期乳腺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74年至1985年98例手术治疗的I期乳腺癌的原发灶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CNA在I期乳腺癌表达率为75.5%.随PCNA表达强度的增加无病生存率(5a、10a、15a)呈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CNA高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率(40.7%)明显高于低表达组(18.4%,P<0.05);PCNA与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及组织类型之间未见有相关性.结论:在I期乳腺癌PC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趋势,是估计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刘鹏;王颖;宁连胜;孟洁;狄根红;孙慧;王庆生;战忠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期的治疗探索

    目的:探索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随机分成小剂量肝素治疗组和前列腺素E1治疗组,治疗15d后复查有关指标.结果:小剂量肝素与前列腺素E1皆可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者尿微量白蛋白(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尿微量白蛋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肝素与前列腺素相比,有降低血压、改善血脂(降低TG、TC、LDL-C、VLDL及升高HDL-C)作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肝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疗法.

    作者:于佩;张宏;于德民;董佳梅;赵伟;田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颞下颌关节音的分形特征初探

    目的:探讨正常受试者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颞下颌关节(TMJ)音的分形特征.方法: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混沌与分形理论对正常受试者和患者的TMJ音进行分形分析.结果:正常受试者TMJ音的分维值为4.4325;患者的分维值为3.2173.二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TMJ音波形具有分形特征.分形分析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相似性,有望成为诊断TMD的一种无创方法.

    作者:张玉玮;刘振宅;卢建慧;张红梅;李建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81例临床分析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是妇科急腹症之一,可造成腹腔内出血,严重者甚至失血性休克,与异位妊娠等难以鉴别.本文对我院自1993年1月~1999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患者共81例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如何提高其临床诊断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年龄20~48岁,平均29.74岁.已婚74例,未婚7例(其中6例有性交史).1.2 发病时间与诱因既往月经周期规律者75例(92.59%),其中发病于月经周期第1天者2例,第12~19天者16例,第20~27天者37例,余20例分别于末次月经后第31~64天发病;月经不规律者5例;月经史不详1例.81例患者中有16例于性交后,5例于排便后,2例于翻身后突发下腹痛,余58例均无明显诱因.

    作者:穆荣梅;李志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用原位RT-PCR技术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相关新基因SNC66的表达

    目的:探讨在肿瘤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中原位检测内源性基因表达产物的灵敏方法,研究大肠癌相关新基因SNC6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大肠癌的相关性.方法:经原位逆转录后进行原位PCR扩增,在扩增过程中掺入地高辛标记的核苷酸(Dig-UTP)并加以检测.比较SNC66在大肠粘膜和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25个循环时,37例大肠癌组织标本有10例阴性不表达,27例强阳性表达.10个循环时,则14例呈阴性,18例弱阳性,5例强阳性.配对的37例大肠粘膜标本则都呈强阳性表达.结论:原位RT-PCR是一种检测内源性基因低拷贝转录产物mRNA的较灵敏的方法.SNC66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存在明显的表达降低或缺陷,可作为侯选的抑癌基因加以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翰桂;郑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