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引流清除血肿术治疗老年人重型脑出血的效果评价

胡小平;许宏伟;王依宁

关键词:脑出血, 穿刺, 微创引流, 老年人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引流清除血肿术治疗老年人重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50例老年人重型脑出血患者 (微创治疗组)行微创引流清除血肿术,并与46例行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微创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13%(P<0.05);微创治疗组脑疝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00%、32.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67.39%(P<0.05).结论 微创引流清除血肿术治疗老年人重型脑出血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是治疗老年人重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17例长期生存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为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1978-1989年和1990-2003年分别收治的99例、118例初发APL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生存分析.结果 217例APL患者中72例患者达到5年以上长期生存.1978-1989年与1990-2003年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0%和56.0%,完全缓解(CR)及CR后长期生存率分别为56.6%和89.0%、7.1%和64.8%.年龄、白细胞、血小板、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诱导方案、达CR1时间、CR后治疗时间是影响长期生存的重要预后因素;性别、发热、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对长期生存无影响.结论 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70%、达CR1时间>30 d、CD34阳性表型、非典型染色体核型者是不利于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30.0×109/L、使用ATRA+CH诱导方案、CR后治疗时间≥3年则有利于长期生存.

    作者:岳军峰;杨桂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后路钉棒系统固定加自体骨植骨成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50例体会

    目的 评价后路钉棒系统加自体骨植骨、病椎植骨成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 例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管后路减压、横突及椎小关节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固定,并应用植骨推注器经椎弓根病椎椎体成型手术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继发脊柱后凸畸形.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椎体融合30 例,术前、术后采用Frankel分级评定,脊髓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长期随访无明显椎体再压缩.治疗效果:优33例、良10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86%.结论 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加经椎弓根病椎内植骨成型术能有效复位椎体骨折,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较好选择.

    作者:曾荇;王志芳;郑常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无脾综合征二例报告

    1 临床资料例1,男,5个半月,因全身皮肤青紫5个半月,加重伴气急、呻吟1 d于2005年12月9日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生后即有口唇及甲床青紫、哭闹时青紫加剧伴气急;2个月时曾患肺炎,查心脏彩超示右位心、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作者:曹洪晓;孙萍;吴星恒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种不同ELISA试剂HBsAg检测结果的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ELISA试剂在血液检测HBsAg中存在的差异.方法 使用STAR全自动加样仪和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分别采用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对75322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BsAg检测.结果 75322份标本中共检出HBsAg阳性923份,阳性率为1.23%.其中国产A试剂检出661份,检出率为0.88%;国产B试剂检出562份,检出率为0.75%,2种不同试剂HBsAg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国产A及国产B试剂行8批次血清盘检测,阳性符合率及阴性符合率均为100%;国产A试剂孔间变异系数为(9.46±2.67)%,国产B试剂孔间变异系数为(10.52±2.81)%,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不同ELISA试剂的HBsAg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单独使用任何一种试剂都有可能漏检,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HBsAg检测试剂的选择和质量控制.

    作者:韩玲;熊丽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VEGF、CK19、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占头颈部肿瘤的首位,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临床发现的甲状腺结节中有5%~10%为甲状腺癌[1].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0%,生长缓慢,相对其他恶性肿瘤预后较好[2],但其中10%~15%PTC存在恶性行为,表现为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常规手术、放射治疗效果差[3].

    作者:黄海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细胞凋亡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指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并在局部生长、浸润、反复出血,从而引起疼痛、包块、不孕等临床表现的妇科常见疾病.这种性质良性而行为却类似恶性的疾病长期在病因及治疗上困扰着临床.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凋亡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就细胞凋亡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邱琳;张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骨肉瘤p21、p16基因表达及相关性初步研究

    目的 检测p21、p16基因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骨肉瘤标本37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p21、p16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37例骨肉瘤中p21、p16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9%、40.5%,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程度在骨肉瘤中均较高;骨肉瘤中p21、p16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4924,P<0.05).结论 骨肉瘤组织中p21、p16基因异常表达,两者同时缺失可能是影响瘤细胞恶性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陈煜;陈伟高;余智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NO、NOS在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中的变化

    目的 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氮化氮合酶(NOS)的变化.方法 将2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组10只.糖尿病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第10周末测定2组血糖、肾重/体质量、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各组血清NO含量及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活性.结果 糖尿病组血糖、肾重/体质量、24 h尿蛋白定量、NO水平及T-NOS、iNOS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1);cNOS活性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NO含量和iNOS活性明显升高.

    作者:杨前勇;聂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UA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UAP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1次/d,60 min/次,6次/周,2周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2组血清CRP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的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RP为(3.2±0.4)mg/L,对照组为(4.5±0.3)mg/L,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EECP可使冠心病UAP患者血清CRP下降,为EECP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魏群;周萍;王爱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钬激光治疗膀胱结石的新方法

    2005年10月-2009年3月,本科利用电切镜鞘通道行钬激光治疗膀胱结石,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童宏华;陈捷;李忠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微创引流清除血肿术治疗老年人重型脑出血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微创引流清除血肿术治疗老年人重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50例老年人重型脑出血患者 (微创治疗组)行微创引流清除血肿术,并与46例行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微创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13%(P<0.05);微创治疗组脑疝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00%、32.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67.39%(P<0.05).结论 微创引流清除血肿术治疗老年人重型脑出血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是治疗老年人重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小平;许宏伟;王依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Cystatin C与血肌酐在估算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Cystatin C在评估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中的应用价值,寻找一种对透析患者较简便、精确的RRF估算指标.方法 收集95例透析患者(其中血液透析患者61例,腹膜透析患者34例)的血、尿标本分别测定血肌酐(Scr)和尿肌酐(Ucr)以及Cystatin C浓度,分析血清Cystatin C能否很好地估算透析患者的RRF,并且将它估算的RRF(eGFR1)同标准的RRF以及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得出的RRF(eGFR2)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透析患者Cystatin C和Scr浓度均伴随着RRF的降低而上升,但Cystatin C的上升幅度比Scr平稳.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Cystatin C、Scr与RRF均呈负相关(r=-0.53、r=-0.46,P<0.05;r=-0.71、r=-0.63,P<0.05).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分别基于Cystatin C和Scr测得eGFR与 RRF均呈正相关(r=0.69、r=0.63,P<0.05;r=0.74、r=0.58,P<0.05),且Cystatin C测得eGFR与 RRF的相关性更好.结论 Cystatin C估算透析患者RRF准确、简便,在24 h尿标本难于准确收集的情况下,Cystatin C比Scr更适合透析患者RRF的估算.

    作者:李辉;陈红;钟爱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型及功能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循环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探讨DCs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从稳定到易损的关系.方法 将6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1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1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15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为对照组(CTL组,18例).流式细胞4色分析法检测DCs及亚型的比例,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查DCs功能.结果 (1)与CTL组比较,SAP组外周血DCs血白细胞的比例和数量无显著变化;UAP组DCs比例和数量显著增高;AMI组DCs比例和数量均减少;ACS组DCs比例降低,数量无显著改变.(2)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性DCs功能测定:①培养第7天,UAP、ACS、AMI组DCs CD86表达高于CTL、SAP组,ACS、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1).②培养第7天,在DCs数量为2×105/mL时,UAP、ACS、AMI组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高于CTL、SAP组(P<0.01),ACS、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1),AMI组较ACS组有升高趋势.③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上清液中IL-12、IFN-α浓度比较,UAP、ACS、AMI组显著高于CTL、SAP组;ACS、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1);AMI组高于ACS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DCs数量、比例及功能可一定程度反映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的变化.

    作者:涂晓文;李志梁;刘映峰;魏向龙;缪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一种简易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建立

    目的 寻找一种简单、有效、易重复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的模型.方法 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SAH组:经枕大池穿刺注射自体股动脉血200 μL制作SAH模型,24 h后重复;非SAH组:以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行枕大池注射,24 h后重复;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观察2次枕大池穿刺后5 d的临床表现,基底动脉的直径、横切面积变化及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H组大鼠精神萎靡、嗜睡、活动减少,蛛网膜下腔均可见弥漫性分布的血液或血凝块,基底动脉直径、横切面积明显变小(P<0.001),形态学观察改变明显;非SAH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本模型操作稳定可靠、简单、易重复,适合进行SAH后迟发性CVS的相关研究.

    作者:吴远水;洪涛;叶新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5例尿蛋白定量1.0~3.0 g/24 h 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14)予泼尼松1 mg/(kg·d)口服,治疗4周后,每周减量5 mg;减至5 mg时维持2周后停药;对照组(n=10)予依那普利10~20 mg/d(血压过低不能耐受者予10 mg/d),口服,2组疗程均为4~5个月.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0.5、1、2、3、4、8个月时24 h尿蛋白定量、平均动脉压、肾功能、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6例(42.8%),显著缓解4例(28.6%),部分缓解2例(14.2%),有效率为85.7%,完全和显著缓解率为7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P<0.05),治疗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 采用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IgA患者疗效明显,但需进一步大样本和长时间进行临床观察.

    作者:金克锋;杨秀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拉米夫定短期内阻断慢性乙型重度肝炎进展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短期内阻断慢性乙型重度肝炎疾病进展的疗效.方法 将40例慢性乙型重度肝炎有向重型肝炎发展倾向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0例,采用综合性护肝治疗;治疗组2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8周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清生化指标、重型肝炎的发生率、生存率用及病毒学指标等.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的重型肝炎发生率、生存率分别为25%、65%和90%、5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V DNA的下降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肝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米夫定能在短期内阻断慢性乙型重度肝炎进展,提高生存率,有效阻止HBV的复制.

    作者:熊英;王瑶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诊断颅内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 从临床受检者中选取血管成像检查异常者86例,用Discovery Ultra 16层螺旋CT扫描仪按颅脑血管成像参数扫描,然后将所采集的参数送入ADW4.1高级后处理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行容积成像(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进行重建.结果 86例中,脑血管动脉瘤53例、脑血管动静脉畸形22例、脑动脉狭窄或中断8例和烟雾病3例.VR、MIP、MPR都能清楚显示颅内血管情况;VR色彩鲜艳,层次丰富,MIP、MPR虽色彩单调,但对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结论 MSCTA是一种无创伤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定性、定位明确,确诊率高,可部分替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作者:王锦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负压引流预防腮腺术后涎瘘的作用

    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与腮腺术后涎瘘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 需手术治疗的腮腺肿瘤患者20例,术后放置负压引流,拔管后辅以短时间的加压包扎.观察术后涎瘘发生情况.结果 20例中18例伤口一期愈合,无一例感染.2例出现轻度涎瘘,经简单处理后治愈.结论 负压引流的使用可有效预防腮腺术后涎瘘的发生,且缩短了加压包扎时间,患者舒适性明显增加.

    作者:王涛;符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胎儿染色体异常中孕期超声表现分析

    目的 研究胎儿染色体异常中孕期超声表现,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诊断提供线索.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中孕期超声表现及其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16例胎儿非整倍体患者中12例有异常超声表现;嵌合体3例中1例有异常超声表现;染色体结构异常19例中2例有异常超声表现.结论 大部分非整倍体胎儿中孕期可有异常的超声表现,包括解剖学和生物学上的异常.

    作者:陈春霞;卢文琼;欧水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评价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60~86(73.1±5.3)岁]冠心病疑似患者在7 d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状动脉的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进行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50%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CTA评价>50%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94.0%,阳性预测值为69.6%,阴性预测值为94.0%,符合率为78.8%.结论 64层螺旋CT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

    作者:熊永卿;王梦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南昌大学

主办: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