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辉;邱嘉旋;杨辉;张晓希;文冰;蒋泽先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3例均经病理确诊患者,男性18例,女性5例,男女之比为3.6:1;中位年龄49岁(23~69岁),中位病程为4个月(1~10个月).临床表现为鼻塞17例(73.9%)流涕及鼻衄16例(69.6%),伴发热9例(39.1%),5例(21.7%)出现面部肿胀、麻木、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
作者:冯龙;刘安文;李春来;兰琼玉;张玉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泰素帝联合顺铂、强的松治疗13例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泰素帝65 mg/m2,静脉滴注1小时第1天;顺铂 25 mg/m2,静脉滴注,第1~ 3天;强的松60 mg/m2,口服,第1~5天.以3~4周为1周期,每例患者至少完成3个周期化疗.结果全组13 例病人中,CR3例,占23.1%;PR5例,占38.4%;SD3例,PD2例;总有效率为61.5 %.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的胃肠道反应和少数患者出现Ⅲ度及IV度骨髓抑制.结论泰素帝联合顺铂、强的松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使用简单,不良反应小.
作者:万莉娟;陈建祥;双跃荣;吴耀华;黄晖;管慧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微血管密度(MV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关系,分析tTG与MVD和PCNA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脑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tTG、PCNA的表达与MVD.结果随着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tTG、MVD及PCNA的表达率逐渐升高,各级之间有显著差异.tTG的表达与MVD及PC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①tTG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有助于脑胶质瘤的血管形成和生长及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②tTG,MVD和PCNA可作为评价脑胶质瘤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联合检测能更准确反映脑胶质瘤的病理特征,对病人预后判断也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刘浩;廖达光;张天一;李昌琪;王知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经皮深静脉穿刺置管后感染发生率.方法根据留管时间分为A、B、C 3组,根据插管部位有无烧伤创面分为甲、乙两组.术后定期做血培养监测,同时观察拔管时导管的感染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处理,A、B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但A、C两组之间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甲、乙两组比较,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留置管2周以内是安全的,超过2周以上,感染率逐渐上升.穿刺点有创面的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无创面者.
作者:牛亚明;李民;严国标;林倩君;王燕霞;朱春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创伤高血糖患者极化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胸心外科ICU病房收治的严重胸部创伤患者381例,随机分为极化液组195例及液基础对照组186例.监测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并根据血糖水平、体重以及输注的葡萄糖量.观察极化液组及其对照组MODS发生率、感染率以及死亡率变化.结果极化液组195例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50例,MODS发生率为25.64%,基础对照组186例发生MODS 74例,MODS发生率为39.78%,极化液组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基础对照组(P《0.01).极化液组195例发生感染86例,感染率为44.10%,基础对照组186例发生感染120例,感染率为64.52%, 极化液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基础对照组(P《0.01).极化液组195例发生死亡20例,病死率为40.00%,基础对照组186例死亡44例,病死率为59.46%,极化液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基础对照组(P《0.05).结论极化液个体化临床干预可作为胸部创伤患者MODS的重要防治辅助措施.
作者:刘振玉;方向明;陆文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Dentalis根充剂对窦形根尖周炎一次性充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43颗窦形根尖周炎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27颗患牙用Dentalis糊剂进行一次性根管充填(实验组),116颗患牙用普通糊剂进行一次性根管充填(对照组),一年后观察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entalis根充剂一次性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周伏保;陈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Fas抗原((APO-1/CD95)与 Fas 配体(FasL)组成的 Fas 系统,在将凋亡信号转导入细胞内发挥重要作用.效应细胞FasL 结合靶细胞Fas 抗原后,在数小时内通过细胞凋亡途径使靶细胞死亡.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Fas在多种细胞表面均有表达,而FasL表达只限于少量细胞类型,诸如淋巴细胞、免疫特权器官的细胞和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同时已证实表达FasL的肿瘤周围激活的Fas阳性淋巴细胞凋亡异常增加.另一方面,肿瘤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转化的细胞不能正常凋亡所致.因此,研究如何抑制肿瘤的Fas反击(counterattact)和如何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将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途径.通过对FasL功能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充分认识FasL基因治疗的潜力,甚至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李洁明;李太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气管切开术应用于正常的呼吸道被阻塞时,重建气道,改善呼吸.初气管切开常用于解除上呼吸道阻塞[1],以后又用于各种昏迷和高位截瘫的救治,近年来随着疾病方式的变化以及医学的发展,气管切开已被广泛应用于下呼吸道阻塞如严重肺部感染,外伤后昏迷呼吸困难,需要呼吸机治疗的各种原因的呼吸衰竭以及外科大手术或麻醉需要等等,气管切开已从单纯耳鼻喉科手术变为内外科、神经内外科、肿瘤科及口腔科等各临床科的一种重要的治疗和抢救手段.本文就近年来我院共行气管切开术261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借以对气管切开术进一步认识.
作者:艾红辉;孙建设;曾斌;詹志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对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患者日间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39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于CVVH结束时予UT治疗,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APACHEⅡ评分,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 CVVH治疗可使APACHEⅡ评分、CRP、IL-6和TNF-α显著下降(P<0.001),停止CVVH后上述指标显著升高(P<0.05);于CVVH结束时应用UT可抑制上述指标上升.结论 CVVH能很好地清除MODS的炎症因子,UT可抑制CVVH后炎症因子升高,两者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作者:陈观生;李朝晖;缪东军;刘涛;梁文贤;许思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导管途径治疗复合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4年2月至2005年10月经导管采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及球囊扩张对9例(男6例,女3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3 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3例、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2例、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1例)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年龄4~25(12.5±6.7)岁.在透视及超声监视下通过建立轨道释放封堵器或球囊扩张肺动脉瓣,并分别于术后1、3、6月进行随访.结果 9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术后即刻超声及造影显示完全封堵8例,微量残余分流1例,10 min后造影显示分流消失.术后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但无心肌受损表现,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经导管途径治疗部分复合先天性心脏病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良好,但远期效果有待更大规模的临床观察.
作者:熊宁;王强;杨尚凌;倪建毛;吴姗燕;曾海珍;侯新明;朱东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后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临床诊断把134颗后牙隐裂划分为五类,根据分类统一规范治疗修复手段,治疗过程中使用自凝塑料全冠保护患牙,合并牙髓炎、根尖周炎或/和根周围炎的患牙统一采用根管充填术进行治疗,所有患牙采用金属烤瓷全冠进行永久性修复,结合临床、X线牙片及对治疗失败而拔除患牙的检查来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结论后牙隐裂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单纯后牙隐裂早期治疗,活髓保存率高;后牙隐裂发展至牙根分叉处及牙根引起根周围炎时治愈率明显降低.
作者:江长弟;黄继洪;周辉;熊培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第二、三、四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背侧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皮瓣设计的轴线为各指蹼背侧中点和两掌骨基底部汇合点连线.旋转点为距指蹼缘近侧约1.5 cm,皮瓣解剖平面在深筋膜与伸肌腱之间.切取皮瓣大为4.0 cm×2.5 cm,小为2.0 cm×1.0 cm,修复45例食、中、环指近节及中节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43例全部成活,2例因血运障碍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4~12个月,皮瓣质地、外观满意,手部功能良好.结论第二、三、四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皮瓣质地好,厚薄适中,成活率高,应用于手指背侧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良好.
作者:唐向阳;吴定宇;侯伟东;粱文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子宫角妊娠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子宫角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子宫角妊娠中,49例有明确停经史,7例为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无明确停经史,阴道出血21例,下腹痛22例,休克6例.B超检查55例,其中发现宫角妊娠36例,术前误诊12例(21%),其中4例误诊为异位妊娠,7例误诊为不全流产,1例误诊为先兆流产.11例行化疗,3例化疗失败后改行手术.15例在B超监视下行清宫术,2例在腹腔镜监视下行清宫术.19例行剖腹手术,其中9例术中见子宫角妊娠破裂,行子宫角楔切术,另有1例子宫角妊娠破裂出血难以控制行次全子宫切除术,9例未破裂行子宫角孕囊剔除术,这9例中有5例术中病灶局部注射MTX.12行腹腔镜手术,其中9例行子宫角楔切术,包括套扎切除和电凝切除,其余3例行子宫角部孕囊剔除术并局部注射MTX.全部手术病例术中顺利.结论子宫角妊娠症状复杂,早期较易误诊,容易发生子宫角部破裂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故宜早期诊断,及早治疗,B超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助于早期诊治,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广泛开展进一步促进了子宫角妊娠的早期诊治,且微创手术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琦;徐美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对0.25%轻比重布比卡因与0.25%重比重布比卡因在肾输尿管手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应用中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择60例拟行肾或输尿管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CSEA麻醉方法;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射0.25%重比重布比卡因3 mL(重组)和0.25%轻比重布比卡因3 mL(轻组).结果重组起效时间与轻组比无明显差异;腰麻后15 min麻醉平面高于轻组(P《0.01);低血压发生率:重组46.7%,轻组16.2%;恶心呕吐发生率:重组26.7%,轻组6.7%,有显著差异性;轻组的麻醉平面消退较重组快(68.9 min对116.8 min).结论布比卡因轻比重液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布比卡因重比重液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相比具有对循环影响小的特点,且麻醉后不需改变体位即可手术.
作者:廖平生;葛霞光;陈受琳;董莉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临床应用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利用第二掌背动脉远端穿支和进入掌背筋膜皮瓣近端的第二掌背动脉近端穿支附近的小血管分支,形成两个旋转点的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环指、小指背侧皮肤缺损各1例,示指、中指背侧皮肤缺损各2例,中指掌侧皮肤缺损2例.急诊手术7例,急诊延迟手术2例.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修复的手指外形满意,指关节伸屈同健侧.结论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逆行岛状筋膜皮瓣旋转范围比第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大,可修复手较大范围内的创面.
作者:谢志新;曹代成;熊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钩钛钢板、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优缺点和适应症.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共收治锁骨骨折患者55例.按Robinson分类:2B1型9例、2B2型27例、3A1型3例、3B2型16例,其中存在多发损伤11例.应用重建钢板固定22例,锁骨钩钛板固定17例,1/3管型钢板固定3例,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固定13例.根据骨愈合时间、愈合质量、肩关节功能等情况综合评价疗效.结果 55病例均有跟踪随访,随访时间为4~60个月,平均为21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个月.2例出现畸形愈合,无感染或骨折不愈合.38例肩关节功能评价为优,17例为良.疗效评价:优31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88%.结论对于锁骨骨折,手术治疗能够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功能且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疗效满意.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相应的钢板固定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丘宏伟;刘胜平;李远景;刘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肿瘤发生、发展是个多基因、多步骤相互作用的过程,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及其编码产物的错误表达,以及DNA的损伤修复系统缺陷等在细胞的恶变及增值中有重要作用.结直肠癌的预后由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和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决定,而肿瘤的起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决定了肿瘤的转移和复发的生物学特性.肿瘤的转移是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参于调节的复杂过程,通过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过度表达,以及一系列基因产物的参与,这涉及到肿瘤细胞的遗传密码、表面表达、粘附能力、侵袭力、抗原性、产生局部凝血因子或血管生成的能力、分泌代谢功能以及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及间质相互关系的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过程.显然,在这一多元调控系统过程中更深入的研究结直肠癌的分子改变特征,能够为判断其预后找到更好的分子生物学相关指标,对结直肠癌的进一步治疗、提高疗效有着重大意义.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在结直肠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发现有些分子生物学的改变对预后的判断有积极意义.现就近年来部分结直肠癌预后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朱荣涛;杨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以提高治愈率.方法总结2001年1月~2005年1月急诊收治的颅脑损伤并创伤出血性休克病人213例,对其颅脑损伤程度、休克程度、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常规液体复苏组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液体复苏组平均输液量为(2532±656)mL,治愈率为63.3%,死亡率为36.7%;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平均输液量为(1565±524)mL,治愈率为76.5%,死亡率为23.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脑损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黄强;陈自力;罗建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及丝裂霉素C(MMC)联合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8例(10眼)难治性青光眼均采用瑞济冷冻干燥羊膜移植联合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术中于巩膜瓣和结膜瓣下放置0.3 mg/mL MMC 2 min.术后1周、1月及1年,检查记录术眼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情况.结果术后1周无浅前房出现,术后早期持续性低眼压1例,术后1年除1眼眼压23.78 mmHg需用药物控制外,其余9眼眼压在7~18 mmHg之间,均保持功能性滤过泡及良好的前房深度.结论羊膜移植及MMC联合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滤过道疤痕的形成,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黄芳;付书华;汪昌运;兰绪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抗肿瘤药物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情况.方法对在肿瘤科工作的56例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按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时间长短分为两组,观察其前后白细胞数减少、脱发、月经异常情况.结果接触抗肿瘤药物时间6~12个月者30例,其中白细胞数≦4.0×109/L的有7例占23.33%(7/30),有明显脱发的有6例占20.00%(6/30),月经异常的有6例占20.00%(6/30),时间24~36个月者26例,其中白细胞数≦4.0×109/L的有15例占57.70%(15/26),有明显脱发的有17例占65.38%(17/26),月经异常的有13例占50.00%(13/2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抗肿瘤药物对护士存有职业危害,时间越长危害越大,护士应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防护,避免职业危害.
作者:熊建球;何虹;付荣华;胡龙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