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导法研究碘的稳定性

李彬;李敬芬;江清林;佟德成

关键词:电导, 碘, 稳定性
摘要:目的:研究电导法确定碘稳定性的方法,增加碘的稳定性。方法:以AEO为添加剂通过电导法实验研究碘的稳定性,在加温情况下对碘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电导值的变化规律与碘离子浓度变化规律相同,与碘的浓度变化规律相反。结论:电导法用于消毒药碘的研究,具有方便、快速和灵敏等特点,通过加温实验可缩短研究和监测时间。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附有真皮下血管网全原皮片游离移植术治疗肢体套状撕脱伤体会

    肢体套状撕脱伤常为暴力辗挫或机械绞伤所致,若早期处理不当,将皮肤原位缝合,则皮肤坏死,创面感染的可能性极大,甚至造成肢体残疾。我科自1987年以来,共收治此类患者13例,其中10例采用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术,一期覆盖创面,取得了成功,现将效果和经验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男8例,女5例,共14个肢体,患者年龄小12岁,大65岁,汽车辗压伤7例,机器绞伤6例。皮肤撕脱面积大为60cm×20cm,小10cm×8cm。受伤时间短40min,长36h。其中1例在外院已将皮肤原位缝合后转来我院。其中10例均行急诊清创术,且将撕脱的皮肤制成血管网皮片覆盖创面,无法闭合的创面用中厚皮片填补,创面均一次覆盖成功,且皮片的外观,功能良好。

    作者:荆利伟;李平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闭合性颅脑损伤血清和脑脊液中β-EP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目的:研究小儿闭合性颅脑损伤血清和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含量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46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儿(观察组)和30例同年龄组非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对照组),分别测定他们的血清和脑脊液中β-EP含量及红细胞粘附肿瘤花环率。结果:观察组血清和脑脊液中β-E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红细胞粘附肿瘤花环率则明显下降,而且病情越重,β-EP升高、红细胞粘附肿瘤花环率下降的越明显。结论:β-EP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双重调节作用,且β-EP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二者与病情相关。

    作者:姜晓东;陈宇;张雅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醒脑静注射液对感染性发热退热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对36例感染性发热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症治疗,与未用醒脑静常规治疗的28例感染性发热患者相对照,结果应用醒脑静可减少感染性发热患者发热持续时间,缩短病程。另外应用醒脑静退热全部患者均未出现惊厥发作与大汗虚脱现象,相对于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非甾体类解热止痛药因用药不当易引起患者大汗虚脱,更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邹晓军;李振英;李绍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抗C、抗D、抗E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不规则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个例报道很多,本室发现一例患者体内存在IgG型的抗-C,抗-D,抗-E而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现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李某,女,45岁,汉族,孕1产1,1996-04因患子宫肿瘤贫血输全血400ml,无不良反应,1997-08因外伤再次入院,Hb 50g/L,输全血200ml,血色素未见升高,15d后,再次输血约100ml,出现寒战、发热、胸闷、紫绀、血红蛋白尿,该患者血样送交我室进行血型血清学鉴定。

    作者:刘祥忠;孙迪;李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肌注安痛定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62岁,农民,患偏头痛,原因不明,发作时服用颅痛定即可减轻,未用过安痛定。1998~04~14晨,患者因偏头痛加重,肌注安痛定2ml,2min后,突感头晕、恶心、下腹痛、有便意,继而意识丧失,四肢发凉,大小便失禁。急送我院就诊。患者呼吸急促,口唇发绀,脉搏未能触及,血压测不清。立即给氧,肌注肾上腺素1mg,并用10%葡萄糖液500ml,加入地塞米松15mg、阿拉明30mg及多巴胺60mg进行静注。30min后患者神志恢复,肢体温暖面色红润,血压16.0/10.7kPa,病情好转。

    作者:孙桂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脑出血15例误诊分析

    小脑出血在临床并不少见,但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与多种疾病混淆,造成误诊误治,本文报道误诊的15例小脑出血。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3~71岁,其中20岁以下1例,21~50岁2例,51~60岁4例,61岁以上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1例。本组均为急性起病,活动起病10例,安静起病5例。眩晕13例,伴视物旋转10例,头痛8例,部位主要在后枕部,呕吐11例。眼球震颤8例,同向凝视障碍2例,共济运动失调12例,有脑膜刺激征6例。

    作者:孙金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疗效体会

    近年来,我们应用清开灵注射液静滴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27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1995-07~1999-10住院患者,共54例,男48例,女6例,年龄(37.6±7.8)岁,病程4h~3d[(45.3±12.4)h],轻型19例,普通型23例,重型8例,爆发型4例,有高热惊厥21例,有呼吸衰竭者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及临床类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邵祥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印模浸泡消毒前后的形状观察

    目的:为探讨口腔印模在消毒液浸泡后,是否引起形状变化而影响修复效果。方法:通过数字化仪对印模消毒浸泡前后的形状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消毒液浸泡前后的印模形态无明显差异。结论:说明可采用该方法预防印模造成的交叉感染。

    作者:徐连利;韩淑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微生物学常用细菌染色方法的改进

    微生物学中常用的细菌染色法有革兰染色、抗酸染色、芽孢染色等。其中有些方法操作复杂,不易掌握,本文对上述3种染色方法进行改进,实验结果显示,改进方法后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染色效果好。

    作者:宋淑贤;聂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188例面颈部皮肤瘘管的临床分析

    面颈部的皮肤瘘管临床比较常见,但治疗很棘手,本文将近几年来治疗的188例该疾病进行分类,并探讨瘘管产生的原因,以及进行预防和治疗的相应措施。1 临床资料1.1 瘘管分型与年龄分布详见附表。Ⅰ型-牙源性或骨源性瘘管,共92例。Ⅱ型-涎腺瘘管,共43例。Ⅲ-起源于颌面颈部囊肿的瘘管,共53例。小为2个月,大为76岁。

    作者:李磊;娄铁盈;唐文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石膏模具塑形有机玻璃修补额面部颅骨缺损25例

    我科于1993-01~1999-10月采用自制的石膏模具塑形有机玻璃修补额面部颅骨缺损25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均为因各种原因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男18例,女7例;年龄16~55岁,平均29岁。其中外伤性颅脑损伤19例,脑肿瘤术后2例,脑血管畸形出血术后4例。颅骨缺损部位:眶额部3例。额颞部6例,双侧额部4例,额颞顶部12例,颅骨缺损面积小4.0cm×4.0cm,大10.0cm×11.5cm,修补时间距第一次手术后3~6个月9例,6~12个月10例,1年以上6例。

    作者:朴松鹤;刘宏亮;陈玉荣;李进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亚低温治疗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体温控制在32℃~34℃的亚低温方法在治疗脑损伤及脑缺血时具有肯定的疗效,不但能减轻脑损伤后的病理损害程度,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但有关亚低温的实验研究多在脑损伤、脑缺血中进行,对脑出血治疗方面的研究少有报道。我科于1998-01~1999-12对2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亚低温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军;杨少峰;王帅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抗核抗体的测定

    抗核抗体又称抗核因子,早发现于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中,后来在与自身免疫有关疾病的患者血清中检出,这对提高与免疫有关的疾病的诊断,增强诊断特异性起了重要作用。为了探讨口腔颌面肿瘤与抗核抗体的关系,并为其防治提供有效的免疫学资料,本研究对88例颌面部肿瘤患者进行外周血抗核抗体的检测,并将其结果作了总结。

    作者:单兆臣;关键;顾亚军;苗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闭合穿针治疗本奈氏骨折21例分析

    本奈氏骨折是第一掌骨基底骨折合并掌腕关节脱位,属关节内骨折。常因固定不当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影响关节功能。我院1996~1998年共收治21例本病,经X线下闭合穿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6~52岁,新鲜骨折18例,陈旧骨折3例,全部病例X线片均有程度不同脱位及骨折。

    作者:马跃琨;张波;高贤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假性动脉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假性动脉瘤临床比较少见,大多起因于外伤,由于锐利器物刺破动脉壁,形成局限性血肿。本文通过对8例假性动脉瘤进行超声检查,探讨其声像图特点及血液动力学变化,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均为我院1995-09~2000-09门诊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16~35岁;7例有外伤史,均为刀伤;1例有穿刺史;2例发生在上肢肱动脉段,4例发生在下肢股浅动脉段,1例发生在 动脉段,1例发生在胫后动脉段。临床症状为外伤或穿刺后,局部出现一圆形或卵圆形的肿物,表面光滑,生长缓慢,有搏动性,自觉胀痛及跳痛。扪诊有震颤感。

    作者:李康;崔丽;赵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评价

    参麦注射液是由人参、麦冬组成。药理研究表明:参麦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心肌组织流量,稳定心肌细胞膜的作用。为此我们将2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硝酸甘油每日消耗量,评价其临床疗效。

    作者:司爱丽;金一淑;张凤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大鼠肺爆震伤模型的建立和病理变化观察

    目的:研究肺爆震伤的病理变化。方法:在光镜下分2个时相(6.24h)观察肺爆震伤的病理变化,测量肺含水量和胸腔积液量。结果:爆震伤肺含水量高于正常肺,伤后24h肺含水量高于伤后6h,伤后24h胸腔积液量高于伤后6h。结论:失血性休克引起的死亡比呼吸衰竭引起的死亡早。

    作者:吴山;孙明;郭金东;盛延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窝沟封闭儿童第Ⅰ恒磨牙防龋效果观察

    1996年笔者对鹤岗市东山区三所小学7~8岁组儿童,第Ⅰ恒磨牙完全萌出者且无龋坏的200人进行窝沟封闭,随后连续3年,进行复查,比较窝沟封闭预防龋齿的疗效。1 材料与方法在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及教师认识的基础上,组织自愿参加的200名学生在我院口腔科进行窝沟封闭。选用美国赛光公司生产的光凝窝沟封闭剂,选择半口牙配对对照方法,即在每一位学生左侧或右侧上下两个六龄牙作封闭,共400颗被封闭牙,另一侧同名牙作对照,封闭操作由两名口腔专业医师按操作常规进行,封闭后分别在1年、2年、3年时各做一次检查,封闭剂复查标准分为三组,即完全保留,部分脱落,完全脱落,同时记录封闭牙和对照牙的患龄情况。

    作者:傅文艳;许加成;李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稀饭对糖尿病餐后血糖影响的观察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及各种程度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措施,对少数轻症病人可能是唯一或主要治疗方法,目的在于减轻胰岛负担,控制和保持理想体重,因此,一日三餐饮食结构调整对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十分重要。早餐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一天中难控制的,常影响全天血糖的控制。北方人饮食习惯早餐喜欢进食稀饭,作者观察了稀饭对糖尿病餐后血糖的影响,为患者选择佳饮食结构提供参考。

    作者:史春英;袁桂珍;于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股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在ICU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在ICU的应用极为重要,它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正确的穿刺和严格的护理是保证ICU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因此,自2000年7月起,我们实行了股静脉穿刺,共成功经股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68例,效果良好,现予以总结并报道如下。

    作者:黄淑青;许宏伟;陶秀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