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溶解方法对双氯灭痛片含量测定的影响

梁云霞;李新成;王红梅

关键词:溶解方法, 双氯灭痛片, 含量
摘要:双氯灭痛片为消炎镇痛药,是临床上风湿、类风湿等疾病的常用药,其用量大、用途广、质量标准收载于《黑龙江省药品标准汇编》,含量测定的溶解方法为振摇溶解法,有报道显示,因此种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出所有检品的质量水平,误差较大,所以研磨振摇溶解法得到推广,使片剂的主要成分都溶解出来,减少实验的方法误差,结果准确。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严重创伤病人手术配合体会

    本组创伤病人120例,女21例,男99例,年龄2~78岁。创伤部位:头颅伤62例,腹部伤46例,心脏外伤8例,股动脉断裂2例,多发性骨折大面积撕脱伤2例。严重创伤病人由于伤情发生突然,变化迅速,病人因失血过多而造成休克或代谢紊乱。因此,迅速有效地做好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病情,熟练准确地配合手术与抢救,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现结合本组病例的手术配合经过,谈谈我们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手术配合体会。

    作者:金凤;张金艳;苏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0例氯丙嗪导致低血钾弛缓性瘫痪的护理

    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造成低血钾出现弛缓性瘫痪的病例并不罕见,较重的患者呼吸肌麻痹,危及生命,不及时抢救治疗及密切观察护理,就会造成死亡。从1978~1999年发生20例患者,现将护理过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0例病人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9~25岁6例,26~35岁7例,36~45岁4例,46~55岁3例;氯丙嗪剂量100~150mg 2例,160~300mg 6例,310~500mg 12例。四肢软瘫18例,四肢无力2例,呼吸肌麻痹2例,腱反射消失17例,腱反射减弱3例。血钾测定:1.2~3.0mmd/L 12例,3.1~3.5mmd/L 8例。心电图u波18例。

    作者:宋红光;王荣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3例

    1 临床资料3例均为女性患儿,出生3d~3个月,剖宫产1例,顺产2例,均有眼结膜肿胀、充血、脓性分泌物,3患儿均发育良好,心肺正常。阴道正常,无黄色分泌物流出。实验室检查:取眼睛分泌物革兰染色镜检,见多形核白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淋球菌培养阳性。依据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淋菌性眼结膜炎。2 治疗及结果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双眼,给予硝酸银点眼,第2~5天连续生理盐水冲洗,氯霉素眼药水点眼及红霉素眼膏外涂。头孢三嗪注射剂上臂三角肌肌注,第1天50mg/kg分两侧注射,第2~5天25mg/kg一侧注射。治疗第2天分泌物明显减少,眼睑肿胀及结膜充血开始消退。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一周及半个月眼结膜取材培养均为阴性。2个月后随访无淋病复发。

    作者:孙鹏;安晓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肝血管瘤肝动脉栓塞致胆汁性肝硬化1例

    肝动脉栓塞是目前治疗肝癌的常用方法,但也可以造成胆道的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治疗十分困难,我们治疗1例肝血管瘤行肝动脉栓塞后出现胆汁性肝硬化的病人,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患者,女,61岁。1997年2月在外院查体发现肝右后叶下段有一个6cm×5cm大小的血管瘤。胆囊及脾脏未见异常。行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栓塞术,注射鱼肝油酸钠及碘化油各10ml。术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伴有食欲不振及全身乏力,经对症治疗10d后,症状减轻,出院。1999年11月,患者再次出现黄疸上腹部胀痛,全身乏力,厌食,较以往重,再次来我院就诊。查B超和CT示:肝脏呈结节性肿大,各叶比例失调,肝门区结构紊乱。胆囊密度增高、萎缩。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呈树枝状,宽1.60cm,以左肝管明显。大量腹水。2周后手术治疗。术中见肝脏显著增大,表面呈细颗粒状,深绿色,质坚硬,肝门处肝脏和周围组织坏死后形成广泛地纤维化。胆囊萎缩,其内有泥样黑褐色物质。行胆囊切除、肝左叶楔形切除左肝管空肠Roux-en-Y式吻合术。术后病理示:胆汁性肝硬化,胆囊慢性炎症,胆囊内容物为陈旧性血,及泥沙样结石。胆囊管闭塞。术后3周黄疸消退,恢复良好出院。随诊半年,未出现黄疸。精神状态良好,体重增加。

    作者:孙明;曲学延;曲殿奎;聂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大鼠肺爆震伤模型的建立和病理变化观察

    目的:研究肺爆震伤的病理变化。方法:在光镜下分2个时相(6.24h)观察肺爆震伤的病理变化,测量肺含水量和胸腔积液量。结果:爆震伤肺含水量高于正常肺,伤后24h肺含水量高于伤后6h,伤后24h胸腔积液量高于伤后6h。结论:失血性休克引起的死亡比呼吸衰竭引起的死亡早。

    作者:吴山;孙明;郭金东;盛延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脑出血15例误诊分析

    小脑出血在临床并不少见,但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与多种疾病混淆,造成误诊误治,本文报道误诊的15例小脑出血。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3~71岁,其中20岁以下1例,21~50岁2例,51~60岁4例,61岁以上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1例。本组均为急性起病,活动起病10例,安静起病5例。眩晕13例,伴视物旋转10例,头痛8例,部位主要在后枕部,呕吐11例。眼球震颤8例,同向凝视障碍2例,共济运动失调12例,有脑膜刺激征6例。

    作者:孙金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替硝唑干尸剂在急慢性牙髓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替硝唑加入干尸剂在急慢性牙髓炎干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替硝唑粉剂适量加入干尸糊剂中,永久充填。结果:随诊半年,充填物完整,无叩痛,松动及尖周病变。个别牙出现根尖周炎。结论:替硝唑加入干尸剂中做永久垫底充填,有增强抗各种专性厌氧菌感染的作用,增强干尸效果。

    作者:孙德刚;刘寒晶;李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实施留置气囊导尿管规律探讨及体会

    近年来,硅胶气囊导尿管以其操作简单,内固定稳妥,无需胶布固定,不易滑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临床,由于尿管插入后与尿道密合程度大,有效地保持了尿失禁病人床铺干燥,减少褥疮的发生,使患者及操作者耐于接受,但由于留置气囊导尿管应用时间不长,对其性能和使用注意事项缺乏了解,临床上时常遇到拔管困难,给病人带来痛苦,使病人产生恐惧心理,近段时间出现多次医疗事故,为了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此类问题,我们进行多次反复探讨与尝试,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所以,有必要与同道们分析及研究。

    作者:苏杰;张凤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丙戊酸钠治疗癫痫儿童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治疗癫痫儿童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血药浓度监测下调节给药剂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单用VPA治疗的癫痫患儿90例,在服药5~7个半衰期(t1/2=5~20h)后,于晨空腹采静脉血2ml,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TDX美国Abbott公司)测定。结果:服药剂量为每日10~30mg/kg时,血药浓度与剂量呈正相关(r=0.56,P<0.05),各体重组间的血药浓度与剂量的回归直线不重叠(F=12.1,P<0.01):体重<10kg组呈低度相关(r=0.30),体重>30kg组呈中度相关(r=0.56)。结论:在血药浓度监测下调整个体的给药剂量,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英才;马文旭;陶宇;郭红;牛庆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超声下阴道指检对诊断妇科肿块价值

    本文报道超声下阴道指检对诊断妇科肿块性质的运用结果,并进行回顾分析。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患者均为我院1994-03~1996-05间诊治已婚妇女,年龄24~26岁。2 方法患者采用仰卧位,双腿屈曲,充分暴露腹部,并要求膀胱充盈良好,在妇科医生协助下,令中指伸入阴道内,作上下左右运动,同时经腹对病变部位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纵、横探测,观察肿快与子宫及周围组织的关系,分析肿块的来源。

    作者:张俊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臂丛、颈浅丛加痛点联合阻滞治疗肩周炎

    我院于1994-06~1999-08采用臂丛,颈浅丛加局部痛点联合阻滞治疗肩周炎患者206例,取得满意效果。初步体会本方法简便、安全,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6例病人中男94例,女112例,年龄32~76岁。单侧肩周炎患者198例,占96.1%,双侧肩周炎患者8例,占3.9%。病史5日~7年,夜间疼痛72例,占34.9%,三角肌区疼痛40例,占19.4%,肩前区疼痛36例,占17.4%,肩后区疼痛38例,占18.4%,,手指麻木10例,指间小关节疼痛10例,各占4.8%。206例患者中合并颈椎病,冠心病,糖尿病等25例,占12%。全组X线摄片示颈椎C4~7前,后缘增生及韧带钙化56例,其中明确诊断颈椎病11例。

    作者:张慧敏;吕守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挂金灯中甾类成分的分离鉴定

    从挂金灯的石油醚萃取物中,用柱层析法分离出2个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和红外光谱法鉴定分别是甾醇和甾醇与阿拉伯糖形成的苷,后者是首次从挂金灯中得到的苷类化合物。

    作者:杨波;陈静;闻雅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微波热凝在耳鼻咽喉科疾病中的应用

    采用表局麻下对鼻出血等四种耳鼻咽喉科疾病进行微波热凝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该治疗简便、快速,病人无痛苦,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忠诚;王贵秋;姚宪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联合化疗引起消化道反应的护理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联合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使部分病人达到完全缓解,但是大部分化疗药物能引起消化道刺激症状,出现恶心、呕吐,使病人难以坚持。为了顺利完成联合化疗,提高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我们对化疗引起消化道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

    作者:江晶;曾毅;朱慧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363例楔状缺损发生部位的观察与病因分析

    目的:观察楔状缺损发生情况,进行病因分析。方法:对1996-09~2000-05,363例就诊患者资料整理,总结。结果:该组患者病损多发生于牙齿唇颊面,好发牙齿为双尖牙和磨牙。病损程度与年龄和牙位有关。结论:牙齿结构与合力长期积累可能为导致楔状缺损的主要因素。

    作者:黄世宇;高辉;袁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用定量细胞学方法测试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高度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采用图像分析定量细胞学测定法,对甲状腺机能异常者进行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高度测定。实验分为无危象前兆征的结甲组、有危象前兆征的结甲组、甲亢组,结果发现有危象前兆征的结甲组中的滤泡上皮细胞高度有16例高于无危象前兆征的结甲组的滤泡上皮细胞高度。因此,测定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高度对甲状腺机能异常合理诊治,明确甲状腺机能状态,为今后手术决策、准确评估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久革;马瑞;赵吉生;冯野;张德恒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安氏三类错合的矫治体会

    安氏三类错合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错合类型,重度前牙反合对患者的面部、发音影响更为重要。前牙反合内倾型的矫治难度较大。1 一般资料1994-12~2000-08共矫治前反合内倾型40例;疗程2~15个月。详见附表。

    作者:褚翠平;褚光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白细胞绝对值在临床检验中的分析

    在血液常规检验单上,有时会出现下列异常情况:白细胞总数正常,而分类计数明显增高,或白细胞总数与白细胞分类计数同时出现异常现象。如果单凭此报告结果,临床很容易引起判断上的误解,而实际上,这种状况的出现还应考虑到白细胞的绝对值的情况。1 临床资料1.1 对象1998-06-05~1998-06-20白细胞检验的患者共100例,男52例,女48例,从中抽取上文所述异常情形的患者列为需参考绝对值的患者。

    作者:孙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颅脑外伤病人手术室急救护理

    颅脑外伤是现代创伤中伤情重、变化快,且多合并休克及低氧血症,易发生继发性损害的特重型外伤。正确、合理的急救护理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我科自1998年以来救治颅脑外伤患者12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8例,男92例,女36例,15岁以下7例,其余为成人,平均年龄29岁。其中开放性损伤74例,闭合性损伤54例。

    作者:于敏霞;王爱光;史淑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至今仍无理想治疗方法。我们应用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以WHO标准诊断的Ⅱ型糖尿病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5~80岁,平均50.5岁;已知糖尿病史2月~15年,平均4.5年,神经病变病程2月~8年,平均3.4年,其中5例病程短,仅间断手足麻木,其余35例均伴有明显手或足麻木、疼痛、感觉异常或减退,7例伴肌萎缩及腱反射减弱,1例伴足部溃疡,40例患者治疗前均行肌电图检查。

    作者:王秀杰;陈凤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