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芳;程晓昱
目的:优化肉桂油β-环糊精包合物(β-CD)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肉桂油β-CD包合物.以包合物中桂皮醛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考察包合比例、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对内桂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影响,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通过效应面法优选包合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 PLC)和热重差热分析法(TG-DTA)对该包合物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肉桂油β-CD包合物制备的佳包合工艺为β-CD与肉桂油的包合比例(g/g) 10∶1,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58 min.包合物中桂皮醛含量预测值为10.21%.实际值测得包合物中桂皮醛平均含量为10.10%,与预测值的偏差依次为:0.68%,1.56%和0.98%.结论:HPLC和TG-DTA分析表明肉桂油包合物已制备成功,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肉桂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简便,可预测性良好,为肉桂油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谭舒舒;皮达;陈欢;孙娟芳;胡源祥;杨武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孙文垣医案》中记有20多则血证治验,效验如神.笔者结合历代医家的相关著作对《孙文垣医案》中的血证进行归纳、分析,从而总结孙一奎临证辨治血证多消痰化瘀、气血同治、重视温补、不纯用寒凉、不妄收涩的学术特色,同时能够为中医临床诊疗血证提供思路,更好的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作者:王佳慧;孔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日趋加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持续上升,可使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升高,同时伴随的心脑血管事件概率也在不断提高.现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浪浪;徐驲;刘中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中医学“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现代医学对于COPD稳定期的防治主要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但长期使用易发生耐受,且副作用明显.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强调辨证论治,通过调节患者机体的免疫、微循环、内分泌等,以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发作次数.作者通过查阅近5年COPD稳定期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献,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对COPD病因病机、辩证分型、中医药内外疗法进行综述,对于临床COPD稳定期的中医药防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作者:杨勤军;李泽庚;张星星;童佳兵;倪萍;程建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粪菌移植(FMT)是指把健康人粪便过滤提纯其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结肠,以重新构建患者胃肠道内的肠道菌群的治疗方法,其对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肠炎类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中药金汁与粪菌移植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粪菌移植可视作是对中药金汁的一种继承和创新.笔者从二者的历史沿革、相似性、差异性、临床应用等四个方面来探讨中药金汁与粪菌移植.新型金汁(粪菌移植)若能以现代技术为依托,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其临床应用前景势必更为广阔.
作者:刘朋;胡晓阳;李帅;林学琼;张磊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产后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增加.目前治疗多以诱导排尿、膀胱区热敷、肌注新斯的明、开塞露纳肛、导尿法为主,部分有效,部分治疗并不理想,而中医药对产后尿潴留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少等特点,能有效改善排尿困难症状.
作者:王巧;陈晓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汗、吐、下”是中医治法内容的重要部分,其作为攻邪手段在临床运用已久,笔者认为“汗、吐、下”借助人体孔窍以驱邪外出的途径实则与人体新陈代谢以维持自身防御机能的实现途径无异,体现了中医“道法自然”的理念.中医认为,肿瘤的病机为“虚、瘀、痰、毒”,通过审查病机,辨证地使用“汗、吐、下”治法于肿瘤,从而达到“汗”以发阳,“吐”以行气,“下”以开结的效果,既能消减瘤体有形之积块,又能增强机体无形之正气,正邪兼顾,使“汗、吐、下”推广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可大有所为.
作者:叶存思;贺凡;王雄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在气功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些邪教分子更是通过对气功的歪曲利用以危害社会,这致使人民群众对气功产生了极大的误解与偏见,对气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厘清气功与宗教和邪教的关系,高举科学的大旗以发展气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宗教和邪教的历史发展脉络,从源头上来廓清其与气功的关系.并基于气功机理对宗教及邪教中的一些所谓的神秘现象加以科学揭示,从根本上区别宗教与气功,来铲除邪教,从而为气功事业健康科学的发展清除障碍.
作者:章文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粉刺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粉刺多发于人体阳盛之部位,其面部皮损亦多发于阳明经所过之处.笔者临床中使用针刺面部阳明经穴结合体针辨证施治得到良好疗效,故对针刺面部阳明经穴治疗粉刺进行理论探讨,为今后治疗粉刺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姚婷;陈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探讨将规范培训后的标准化病人(SP)合理应用于《针灸学》实践教学及考核过程的方案和意义,实现《针灸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水平的教学目标.
作者:傅杰;王立;鹿秀云;刘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是21世纪严重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程晓昱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念中的五脏一体观的特点,认为肝失疏泄是导致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原因.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多为气虚、阳虚,标实多责之病久入络,气、痰、瘀交阻.程晓昱在临床上主要用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治疗心绞痛,认为本病的治疗应将病因病机、脏腑与舌诊、脉诊相结合,运用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随证化裁,方能疗效突出.
作者:周小芳;程晓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愈疡方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经我院诊治的120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选用四联疗法(PPI+丽珠维三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愈疡方汤剂治疗,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统计分析,并在1年内进行复查,统计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85%,观察组91.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率方面,对照组23.53%,观察组10.9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愈疡方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能显著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作者:谢明君;姜劼琳;葛来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叶下珠颗粒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辨证为瘀血阻络证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复方叶下珠颗粒剂.两组均治疗2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ALT、AST、TB、HBV-DNA、Fibroscan硬度值,胁肋刺痛、舌质紫暗或瘀斑、腹胀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叶下珠能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疼血阻络证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
作者:王李安安;彭立生;魏春山;钟伟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小檗碱作为临床上常用的药材成分而被广泛地应用,为提高小檗碱的提取得率,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黄连药材中小檗碱的提取工艺进展,探讨传统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并阐述新型提取技术在该方面的提取应用,从而为小檗碱的工业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支持.
作者:傅灵艳;艾琴英;曾治君;刘红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谢兴文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治疗骨肉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继承海派石氏伤科“以气为主,以血为先”学术思想基础上,从脾肾论治骨肉瘤,扩展了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的思路与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白璧辉;谢兴文;许伟;徐世红;黄晋;李鼎鹏;柴利军;李建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舌诊作为中医诊断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国传统医学兴起时就随着中医一同传承与发展,为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作出了巨大贡献.针灸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中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舌象可直接反应脏腑情况,将辨舌作为针灸治疗的依据,可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对中医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林国清;向云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矢状化与年龄间的相关性.方法:测量符合纳入标准的160名患者的腰椎小关节角度,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腰椎小关节角度与年龄的关系.结果:腰椎小关节角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结论:腰椎小关节角度的矢状化与年龄呈正相关.
作者:肖伟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给中医药高等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的转变都使医护人员缺口激增,传统的中医药院校教育不足以满足现如今人们对医护、保健的需求.本文就中医药院校将如何推进人才培养、传承中华文化,助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刘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音乐治疗作为21世纪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交叉学科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同.世界各国为适应社会对音乐治疗的需求,纷纷结合自身文化背景、科学和人才优势,融合创新地开设音乐治疗研究、音乐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或音乐治疗临床实践,中国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中国音乐治疗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音乐治疗人才培养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学习、研究与教学实践,对于本科层次音乐治疗专业人才教育模式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思路.
作者:张海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某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分析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收集分析该院2012-2016年点评的住院患者病历,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病历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分析住院患者病历1030份,其中抗菌药物病历430份,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1.75%.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病历81份,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正确、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符合要求,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还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仍需强化意识与加强管理,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刘小莲;张传林;童雪燕;张佩;林露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