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比较

沈冬梅;魏玲;莫燕婷;代晶;吴琪;沈娟娟

关键词:髋膝关节置换术, 抗菌药物, 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 比较髋膝关节置换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6月九江市二级综合医院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并在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同疗程的病例154份,其中术后24h内停药的49例、48h内停药的24例、72h内停药的19例、96h内停药的15例、120h以后停药的47例.比较5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和/或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结果 术后24h、48h、72h、96h、120h以上(含120h)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4±5.62)d、(15.5±5.27)d、(16.37±8.46)d、(20.33±5.67)d、(20.62±9.62)d;住院费用分别为(31911.92±13745.26)元、(34345.71±9277.37)元、(33492.56±14360.84)元、(38058.98±7772.76)元、(47337.68±17901.76)元;切口愈合均为甲级愈合,甲级愈合率100%.术后24h停药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预防用药疗程优.结论 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术后24h内停药.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银质针松解术治疗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银质针松解术治疗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髋周银质针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15d,1个月,2个月,治疗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髋关节活动度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银质针松解术治疗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可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功能,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玲;曹正培;王晓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三阴理论的四子散药熨治疗风寒湿痹证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基于三阴理论的四子散药熨法治疗风寒湿痹证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风寒湿痹证骨性膝关节炎患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四子散热奄包药熨患侧膝部,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基于三阴理论,沿着患侧足三阴经走向,给予四子散热奄包进行药熨.记录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肿胀、屈膝角度等恢复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5d的FP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2.91及133.39,P<0.01).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治疗后5d的FPS评分降低幅度更低(t=99.30,P<0.01),膝关节中重度肿胀程度发生率明显降低(x2=12.96,P<0.01),屈曲效果有效率明显提高(x2=5.0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三阴理论的四子散药熨法治疗风寒湿痹证骨性膝关节炎更能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梁葵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游离股前外侧超薄穿支皮瓣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保留阔筋膜的游离股前外侧超薄穿支皮瓣在四肢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自2015年1月-2017年11月,对20例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保留阔筋膜的游离股前外侧超薄穿支皮瓣[1]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9cm×7cm-17.0cm×10cm.结果 20例皮瓣全部成活,均获得随访.时间为4-13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可行脂肪修剪,外观满意,质地优良.结论 保留阔筋膜的游离股前外侧超薄穿支皮瓣[2]不仅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而且对皮瓣供区损伤小,减少皮瓣供区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邓名山;廖忠林;陈伟高;蔡波;王波;丁红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例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⑴所有中毒患者均出现呼吸系统损害.⑵经吸氧、抗炎、护肝、合理使用激素、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所有患者症状缓解并痊愈出院.结论 ⑴化工废液处置不当可引发急性有机氟中毒.⑵合理的使用激素在急性有机氟中毒的救治中作用显著.

    作者:何钦;朱若凯;时庆华;梁小滨;容开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B超双定位法在妊娠期肾绞痛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B超双重实时定位在妊娠期肾绞痛患者中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41例妊娠期肾绞痛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患者,平均年龄为(24.3±3.9)岁,平均孕周为(22.14±7.9)周.入院后完善血、尿常规、肾功能检查,保守肾绞痛未缓解,行输尿管内支架管置入术.术前、术后均进行了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于术中、 术后超声检查确认双J管位置;其中21例术中B超实时双重定位法(定位斑马导丝及支架管),20位患者术中未定位.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术后优于观察组.结论 B超双重实时定位法可路径化于妊娠期置管术中.

    作者:刘文刚;李杰;叶朝阳;黎明;程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髋膝关节置换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6月九江市二级综合医院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并在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同疗程的病例154份,其中术后24h内停药的49例、48h内停药的24例、72h内停药的19例、96h内停药的15例、120h以后停药的47例.比较5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和/或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结果 术后24h、48h、72h、96h、120h以上(含120h)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4±5.62)d、(15.5±5.27)d、(16.37±8.46)d、(20.33±5.67)d、(20.62±9.62)d;住院费用分别为(31911.92±13745.26)元、(34345.71±9277.37)元、(33492.56±14360.84)元、(38058.98±7772.76)元、(47337.68±17901.76)元;切口愈合均为甲级愈合,甲级愈合率100%.术后24h停药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预防用药疗程优.结论 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术后24h内停药.

    作者:沈冬梅;魏玲;莫燕婷;代晶;吴琪;沈娟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STRONGkids营养风险筛查在小儿胃肠外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TRONGkids营养风险筛查在小儿胃肠外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为临床进行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入住我院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患儿60例,年龄1个月-7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STRONGkids营养风险筛查,对有高度营养风险者制订营养支持方案;对照组患儿则予以一般围手术期的处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后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水平及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率、吻合口瘘发生率,PN相关导管感染率、住院天数.结果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及术后1d的PA和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患儿的PA及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儿切口感染1例(3.3%),PN相关导管感染1例(3.3%),对照组切口感染3例(10.0%),PN相关导管感染2例(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瘘;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10.3±0.6)d,对照组(13.4±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RONGkids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在小儿胃肠外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可以为临床合理运用营养支持提供借鉴与思考.

    作者:伍俐亭;张燕群;占敏;李维君;李亚平;华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带线锚钉在踝关节三角韧带撕裂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踝关节扭伤伴三角韧带撕裂带线锚钉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于2016年5月-2017年12月给予带线锚钉修复韧带手术治疗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5岁;均为爆力扭伤,3例合并外踝斜形骨折,2例伴有下胫腓韧带损伤,4例踝关节内侧开放.结果 1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三角韧带断裂均给予带线锚钉修复,全部病例得到22-3个月,平均12个月随防.所在骨折均以愈合,1例伤口感染患者,换药后已完全愈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优10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5%,平均92分.结论 在处理踝关节扭伤时应重视韧带损伤,内侧三角韧带较为慎,手术带线锚钉修复能取得良好的踝关节功能恢复结果.

    作者:吴林军;吴红枚;廖忠林;许永武;钱楠;邓小兵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合HLA配型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成功1例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疾病, 可以分为 α 地贫、β 地贫、δ 地贫、γ 地贫、δβ 地贫和εγδβ地贫等. α和β地贫是人群中常见的地贫类型[2,3],全球地贫基因携带者频率高达2.62%,包括中国南方在内的东南亚地区、印度次大陆、地中海地区、中东、北非和太平洋地区都是该病的高发地区[4,5]. β地中海贫血是人β珠蛋白(HBB)基因突变的单基因遗传病,由于位于11号染色体上的β珠蛋白基因突变, 导致正常β珠蛋白肽链缺失或合成量不足,a肽链相对过剩并沉积在红细胞膜上,使红细胞破坏出现溶血性贫血[6,7].

    作者:丁涛;阳彦;赵琰;伍琼芳;吴兴武;胡毅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r-HPV DNA检测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子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8月到2017年2月本院进行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患者42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确诊之前一年内均已行液基细胞学检查以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检测,回顾性分析其检测结果数据,对液基细胞学单项检查、hr-HPV DNA单项检测以及联合检测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27例研究对象中液基细胞学阴性患者71例,阴性率为16.6%(71/427).hr-HPV DNA检测结果阴性患者56例,阴性率为13.1%(56/427),液基细胞学和hr-HPV DNA双阴性的患者16例,阴性率为3.7%,明显低于液基细胞学单项组和hr-HPV DNA单项检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液基细胞学联合hr-HPV DAN检测可显著降低临床检测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漏诊率,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建议二者联合应用于宫颈疾病的筛查.

    作者:刘艳华;杨亮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大黄对脓毒症胃肠功能衰竭患者的保护作用

    胃肠功能衰竭是机体在受到创伤、感染、失血等损害时出现的严重的应激反应之一,它是脓毒症患者的早出现的器官功能损伤,也是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肠道作为人体内大的储菌库和内毒素库,一旦肠黏膜完整性和屏障保护功能破坏,肠道内的细菌或内毒素向肠外组织移位可引起肠道局部或全身性不可控制的炎症反应,故认为胃肠道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触发器和始动器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中心器官,参与多种严重疾病器官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1].

    作者:赵菊红;罗小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风险管理应用于无痛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应用于无痛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 将2016年1月-12月2000例无痛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按时间段分为两组,对照组1月-6月918例为常规护理,回顾性统计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次数;风险管理组7月-12月1082例治疗期间进行风险管理,观察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次数.结果 有5个指标间的比较有统汁学意义(P<0.01).其中患者呛咳/呃逆、体动、低氧血症、恶心/呕吐及腹胀/腹痛发生率风险管理组均较对照组减少.结论 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无痛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可减少治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万小雪;黄茜;袁建辉;马久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窄谱紫外线联合匹多莫德胶囊和卤米松软膏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窄谱紫外线联合匹多莫德胶囊和卤米松软膏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6年8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确诊为白癜风的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匹多莫德胶囊和卤米松软膏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NB-UVB311nm波长照射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0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别在治疗结束后第1、2、3个月随访一次,记录其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55.00%(x2=4.29,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3个月随访,对照组出现5例复发病例,治疗组出现2例复发病例,两组复发率(25.00%: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9,P>0.05).结论 窄谱紫外线联合匹多莫德胶囊和卤米松软膏治疗白癜风短期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李涛;朱光也;黄晓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微创环形取骨器在自体髂骨取骨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微创环形取骨器在自体髂骨取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创环形取骨器取髂骨48例.结果 取骨量1-4cm3,平均2.7cm3,微创环形取骨器取骨时间约8-10min,平均8.6min,出血量10-20ml,术后出现2例血肿形成,3例出现皮下瘀斑,无供骨区感染,疼痛,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0.4%.结论 使用自制环形微创取骨器取骨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嘉承;廖建平;沈鑫;周欢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患者切除术后组织中SPY1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患者切除术后组织中SPY1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5年-2016年我院收治确诊为结直肠癌并行肿瘤切除术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得样本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SPY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癌组织中SPY1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PY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评分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评分(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PY1的表达情况与肿瘤浸润程度、TNM分期以及术前血清CEA值有关(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SPY1蛋白表达异常增高,提示SPY1蛋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马仕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40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阑尾切除术治疗的40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方法后,有3例术后出血、2例切口感染,1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腹腔脓肿.结论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由于手术创口面积比较小,不仅能够在大的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林春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肺保护性通气在妇科肥胖患者腹腔镜术中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肺通气模式下对妇科肥胖患者腹腔镜术中对患者肺功能和肺组织相关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45例,年龄30-65岁,体重指数30-35kg/m2,患者ASA分级Ⅰ-Ⅱ级,人工气腹时间<150min,手术时间为2h以上,将其按随机法分为3组,每组各15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采用容量控制呼吸,气腹前3组均以潮气量(Vt)8ml/kg为通气参数,呼吸频率为(RR)12次/min,吸呼比(I:E)=1:2,气腹后分别以Ⅰ组(Vt)6ml/kg,(RR)16次/min,PEEP=5cmH2O;Ⅱ组(Vt)10ml/kg,(RR)10次/min,PEEP=0cmH2O;Ⅲ组(对照组)同气腹前为通气参数.记录患者入室时(T0)、插管术前(T1)、开始手术(T2)、气腹30min后(T3)、气腹60min后(T4)、术后患者清醒拔管呼吸空气10min(T5)、及术后24h(T6).记录各时点PETCO2、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测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变化,T1、T3、T4、T5时采血血气分析,根据动脉血的PaO2、PaCO2与吸入氧浓度(FiO2)计算出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l)、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等.T1、T4、T5、T6时分别抽取静脉血监测3组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 3组患者各时点动脉压及心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相比,Ppeak气腹后显著升高,Ⅱ、Ⅲ组较明显,Pmean气腹后也升高,Ⅰ组较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yn气腹后显著降低,且Ⅱ组更明显;PETCO2显著升高,Ⅰ组较为明显,气腹后PH值显著降低,Ⅰ组较为明显、Ⅰ组、Ⅲ组PaCO2气腹后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机械通气时(T1、T3、T4)相比,3组A-aDO2拔管后T5明显降低(P<0.05),Ⅰ组更明显,氧合指数拔管后T5明显降低(P<0.05),3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指数拔管后降低显著,Ⅰ组明显(P<0.05).与T1时比较,3组T4时IL-8、TNFα的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而T5、T6时IL-8、TNFα的浓度却明显增加(P<0.05),且Ⅰ组增加幅度相较于Ⅲ组更为显著(P<0.05)、T5、T6时IL-8的浓度Ⅰ组低于Ⅱ组(P<0.05).结论 小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不仅能有效降低气腹术中气道压,还能改善肺顺应性,增加其肺通气效率,有效降低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VALI)等并发症保护肺功能并减轻围术期相关炎症反应.

    作者:梁礼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VH)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在子宫切除术中的价值,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拟在我院妇科行子宫切除术的12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简单随机原则分为VH组、LAVH组,每组60例.VH组患者采取单纯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辅助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 VH组手术时间短于LAVH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VH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明显长于LAVH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VH组共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术后阴道残端出血1例,再次行腹腔镜下止血;1例膀胱损伤术中发现及时修补;1例出现腹壁皮下气肿,未做特殊处理痊愈.VH组手术并发症10例,其中术后阴道残端出血8例,再次行腹腔镜下止血;1例为术后排尿困难,给予针灸治疗;1例为膀胱损伤,术中予以缝合修补.两组手术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VH相比,LAVH子宫切除术术野更清晰,操作空间更大,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出血量少,恢复更快,是良性子宫切除术首选.

    作者:曾春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在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比较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成像与磁共振成像特点及准确性.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25例,进行超声及MRI检查,分析其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及MRI的特点,并比较两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25例超声检查中,18例(72%)病灶表现为低回声为主,16例病灶(64%)为极低回声裂隙,13例灶(52%)可见少量血流信号.25例MRI检查,T1WI图像上,呈等/稍低信号有20例(80%),混杂信号有5例(20%);T2WI图像上,呈较高信号有18例(72%),混杂信号有7例,低信号分隔有4例(16%);分叶状特征有11例(44%).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特征,结合MRI检查有利于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

    作者:单菲菲;孙俊旗;孟志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早期持续血液滤过联合芒硝外敷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持续血液滤过联合芒硝外敷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芒硝外敷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持续血液滤过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APACHEⅡ评分、血清生化指标,治疗后腹痛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APACHEⅡ评分、腹腔内压、血清生化指标、炎症反应指标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腹腔内压、AMY、ALT、SCr、BUN、CRP、PaO2/FiO2及白细胞计数等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持续血液过滤联合芒硝外敷法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患者器官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是临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措施.

    作者:谢光荣;郭玉梅;元文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