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普根;沈波;刘俊;谌祖建;周为民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感染中的浓度变化.方法 将10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全身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其中全身感染组19例,局部感染组30例,未感染组53例.采集102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全血2ml做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然后将剩余的全血标本进行PCT检测,对全身感染组及局部感染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并在使用对应抗生素治疗后进行每24h实时动态监测PCT一次,将所得数据按照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获得PCT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动态监测患者感染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全身感染组的PCT浓度明显大于局部感染组,并通过检测患者PCT的浓度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及疗效的评估.结论 PCT不但是用于观测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及抗生素疗效的指标,也是诊断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感染指标之一.
作者:郭德明;王华香;李小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中药配合刮痧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采用中药配合刮痧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口服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11%,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配合刮痧治疗效果显著,疗效持久.
作者:徐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对拉莫三嗪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 将16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单药组(30.0mg/kg拉莫三嗪)和联合用药组(50.0mg/kg丙戊酸钠+30mg/kg拉莫三嗪),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灌胃空白溶剂和丙戊酸钠7d,每天1次.第8d两组均给予拉莫三嗪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MS法测定大鼠体内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比较两组间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单药组比较,联用组拉莫三嗪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等参数值显著上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丙戊酸钠可影响大鼠体内拉莫三嗪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与其它相关研究结论 基本一致.
作者:朱慧婷;陶翔;黄志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本次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每分钟心排出量、BNP、6min步行试验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明显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刘世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近年来分娩方式的变化趋势,探讨分娩方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某医院产科电子出院病历登记收集资料,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2016年剖宫产率平均为46.1%,呈逐年下降趋势,2016年降至41.1%.早产、分娩巨大儿、居住地为乡村、高龄的孕产妇剖宫产率较高.结论 剖宫产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然过高;且将面临高龄产妇增加所带来的剖宫产率上升的压力.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易选择剖宫产人群的剖宫产率.
作者:万曦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通道1(TRPV1)在大鼠宫颈扩张痛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雌性大鼠60只,体重200-250g,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分别给予25kg、50kg砝码进行持续10s宫颈扩张(CD),重复1次,间隔5min,对照组不进行宫颈扩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2):对照组(C组)、CD25组(H1)、CD50组(H2)、CD25+鞘内注射Cap-sazepine组(CH1组)、CD50+鞘内注射Capsazepine组(CH2组).分别记录各组宫颈扩张前(T0)及宫颈扩张刺激后腹直肌肌电活动变化值.待UCD结束后10min,取胸腰段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TRPV1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宫颈扩张刺激后H1组和H2组肌电活动明显增加,脊髓TRPV1表达上调(P<0.05);与H1组比较,宫颈扩张刺激后H2组肌电活动和脊髓TRPV1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H1、H2组比较,鞘内注射Capsazepine后两组肌电活动和脊髓TRPV1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通道1可能参与了大鼠子宫颈扩张痛的形成.
作者:丁海水;陶小文;胡衍辉;李丽华;黄慧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Forsus功能矫治器结合MBT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Ⅱ类错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Forsus功能矫治器联合MBT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对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13.2岁)替牙列晚期或恒牙列早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骨性Ⅱ类错患者进行矫治.每位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头颅定位侧位片扫描.对Forsus功能矫治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的18个项目进行测量,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测量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矫正结束后,所有患者的牙齿排列整齐,双侧磨牙及尖牙达到中性关系,前牙浅覆浅覆盖,Ⅱ类面型及下颌后缩得到明显改善,侧貌也得到显著改善.头影测量分析显示SNA、ANB、UI/SN、OJ、UL-ELine、LI-ELine等在治疗结束后减小,差异有显著性;SNB、U1/PP、LI/MP、L6/PP、U6/PP、鼻唇角及颏唇角增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Forsus功能矫治器可较好的使下颌前移,对下颌后缩患者是一种容易接受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案.
作者:欧阳志强;童菲;钟才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52个结节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特征,并与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 ,良性结节75个,恶性结节77个.良性结节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等增强或高增强、无增强及环状增强(64/75),多呈均匀性增强(43/75);恶性结节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早期低增强或低增强,无环绕增强(70/77),多呈不均匀增强(74/77).超声造影的增强强度、增强模式、有无环绕增强,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具有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能提供更多有效的诊断信息.
作者:朱皖;张丽丽;袁文欣;刘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分析某砖瓦厂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暴发原因.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调查方法 了解病例发生情况及可疑传播途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方法 对病例粪便及肛拭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对水体及食物进行卫生学检测.结果 本次疫情共报告病例45例,总罹患率为58%.饮用2号井水的家庭罹患率为72%,饮用1号井水和山泉水井的家庭罹患率为39%.回顾性队列调查显示饮用2号井水的罹患率是未饮用者2倍(RR=2.1,CI95%1.4-3.2),且饮用2号井水量与发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10份病例标本中3份为I型诺如病毒阳性,3个水井水样标本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均严重超标.结论 本次疫情是一起由I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事件,暴发原因是直接饮用污染的2号井水所致.建议该工厂对饮用水源进行消毒处理,尽快将自备井水改成市政供水.
作者:宗俊;陶瑞华;潘欢弘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结核性胸腔积液(tuberculouspleuraeffusion, TPE)是由有机体感染结核杆菌及其自溶和代谢产物导致超敏反应,感机体的胸膜腔所致[1],以淋巴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介导为主,由多种细胞成分、因子参与的免疫应答反应.
作者:江训盛;焦深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山银花中绿原酸的工艺.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绿原酸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以及超声波功率四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在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为1:40,提取时间为60min,功率为300w的条件下能获得绿原酸的大提取率.结论 该方法 简单易行,提取率高,可用于山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
作者:王宏顺;严喜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人重组白介素-2(IL-2)和泮托拉唑(PPZ)对人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ADR多药耐药(MDR)的逆转作用.方法 将参与本次研究的胃癌细胞菌株依据其对阿霉素的耐药性分为SGC-7901敏感细胞组和SGC7901/ADR耐药细胞组,而后者又分为SGC7901/ADR空白对照组;IL-2实验组:SGC7901/ADR+IL-2;PPZ实验组:SGC7901/ADR+PPZ;联合组:SGC7901/ADR+IL-2+PPZ.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结果 IL-2单独作用SGC7901/ADR细胞的存活率较人重组白介素-2和泮托拉唑联合作用时SGC7901/ADR细胞的存活率高(P<0.05);胃癌细胞耐药细胞SGC7901/ADR的存活率比较,联合组的存活率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重组白介素-2和泮托拉唑均能够部分逆转有多药耐药性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ADR对阿霉素的耐药性,但两者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这一结果 可为阿霉素治疗胃癌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王婷;龚小斌;姚国兰;黄传生;陈文学;双跃荣;卢志勇;涂新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法,评价某三甲医院临床药师干预产科剖宫产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成效.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剖宫产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按时间顺序分干预前组208例和干预后组220例),提取病历中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的相关信息,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增量分析、敏感性分析.结果 干预后的剖宫产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成本—效果比为4.20,明显低于干预前组9.61,每增加一个疗效单位干预后较干预前可节约抗菌药物费用341.51元.结论 该三甲医院通过临床药师有效干预剖宫产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后,明显降低抗菌药物成本,减轻患者负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取得显著成效.
作者:陈宗玮;张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改善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的显示效果.方法 采用可变浓度的造影剂分阶段注射,进行下肢静脉CT血管扫描,对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得到下肢静脉血管的二维和三维影像,评价下肢静脉血管的显示效果.结果 常规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检查技术,是采用固定浓度的碘造影剂进行注射,造影剂和盐水的比例通常为10:90,采用从足侧向头侧方向进行扫描的方式.本文通过对比采用改良技术的17例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和22例采用常规检查技术的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效果比较,采用改良技术的病例,其髂外静脉和髂总静脉的血管CT值有了明显提高,下肢静脉各段血管的CT值比较趋于一致,通过三维重建后处理得到的血管影像显示效果更佳.结论 采用可变浓度的造影剂分阶段注射的改良检查技术,能够显著改善髂外静脉和髂总静脉的血管显示效果,从而使整个下肢静脉血管的显示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叶水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各种感染,而泌尿系统感染在糖尿病合并的感染性疾病中居首位[1]. 长期的糖尿病病史且长期血糖控制不佳, 并发下肢血管病变并反复出现下肢皮肤感染为肾脏感染性疾病的易患因素. 肾脓肿是指肾脏实质因炎症化脓而被破坏,形成脓性包囊,肾功能完全丧失. 感染途径主要有四种:⑴肾源性,即肾盂内感染逆流或肾实质内感染蔓延至肾周围间隙, 多伴有梗阻存在;⑵血源性,体内其他部位感染病灶经血运;⑶经腹膜后淋巴系统侵入;⑷局部蔓延,来自肾临近组织的感染[2].
作者:朱艳春;曾祥斌;何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姑息性化疗对晚期食管癌、胃癌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4例晚期食管癌、胃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肿瘤类型给予姑息性化疗方案治疗,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记录患者癌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营养状况.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癌痛程度明显减轻,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疼痛、失眠、便秘评分均显著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MI、AC、TSF、Hb、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姑息性化疗能够改善晚期食管癌、胃癌癌痛程度、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黄作超;曾春生;曾红学;李兆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复合氯胺酮与单纯氯胺酮静脉全麻在气道高反应小儿日间手术中再次发生喉痉挛的情况.方法 氯胺酮静脉诱导时出现喉痉挛现象的气道高反应患儿共40例,按顺序随机分为单纯氯胺酮组(K组)和舒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组(S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全凭静脉全麻,氯胺酮2mg/kg、丙泊酚3mg/kg静脉推注,患儿出现气道高反应症状(喉鸣音、呛咳、屏气等喉痉挛现象)时,静脉推注阿托品0.01mg/kg,K组静脉追加氯胺酮2mg/kg与丙泊酚2mg/kg,S组静脉追加舒芬太尼0.2μg/kg与丙泊酚2mg/kg,呼吸平稳后开始手术.术中再出现喉痉挛、低氧血症时,追加丙泊酚加深麻醉并手控呼吸.记录两组患儿切皮时体动、术中再次出现喉痉挛的例数及喉痉挛的分级.结果 S组患儿切皮时体动发生率、再次出现喉痉挛的例数均低于K组(P<0.05).结论 小儿氯胺酮静脉诱导时出现气道高反应后,采用舒芬太尼复合氯胺酮较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术中喉痉挛的再发生率低.
作者:彭夕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百草枯中毒鼠心肌细胞中Bcl-2/Bax的表达,同时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心肌保护机制.方法 12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PQ染毒组大鼠PQ 80mg/kg一次性灌胃染毒,对照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灌胃.丹参酮干预组于PQ 80mg/kg一次性灌胃染毒后30min内给予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1ml/kg·d进行腹腔注射,同时给予对照组和PQ染毒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组分别于染毒后12h、24h、48h、72h各处死10只大鼠,取心肌组织处理后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RC法检测检测心肌促凋亡基因(Bax)以及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结果 PQ 12h,24h,48h和72h各组大鼠Bcl-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而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0.01);在STS24h,48h和72h组心肌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同期PQ各组(P<0.05或0.01),而12h,24h,48h和72h组Bax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同期PQ各组(P<0.05或0.01);PQ12h,24h,48h和72h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细胞Bax mRNA表达明显增加,Bcl-2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或0.01);与PQ染毒组比较,STS48h和72h组心肌细胞Bax mRNA表达明显降低,Bcl-2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或0.01).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能通过调节Bcl-2/Bax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张维新;肖翔宇;陈文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红花多糖(SPS)对人卵巢上皮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卵巢上皮癌细胞A2780,加入含不同质量浓度SPS(0,0.04,0.08,0.16,0.32,0.64,1.28g/L)的培养液,分别培养24h和48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SPS对细胞转移的影响;用划痕实验法和Transwell法检测0.16,0.32,0.64g/L浓度的SPS作用48h后对卵巢上皮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β-catein蛋白的表达.结果 卵巢上皮癌细胞的生存率随SPS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SPS作用48h后卵巢上皮癌细胞的转移能力随SPS浓度的增加而减弱,β-catein蛋白表达降低,并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SPS可能通过抑制β-catein蛋白的表达,抑制卵巢上皮细胞癌的转移能力,进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作者:曾俐娟;杨晨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神经皮肤黑变病 (neuro cutaneous melanosis, NCM)是一种十分少见的非家族遗传性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中的一种, 为皮肤及脑膜的异常先天性色素沉着,为非家族遗传的先天性缺陷病[1],为临床上少见的斑痣性错构瘤病. 目前在病因病理及临床治疗方面的报道较多, 与本病相关的护理报道并不多见.2014年11月我科接诊1例神经皮肤黑变病患者,采取特异性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在预防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唐霞珠;王菲;熊会琴;陶李兰;赵琪;陆蓉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