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钙素原在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中监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郭德明;王华香;李小琴

关键词:尿毒症, 血液透析, 降钙素原, 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感染中的浓度变化.方法 将10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全身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其中全身感染组19例,局部感染组30例,未感染组53例.采集102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全血2ml做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然后将剩余的全血标本进行PCT检测,对全身感染组及局部感染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并在使用对应抗生素治疗后进行每24h实时动态监测PCT一次,将所得数据按照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获得PCT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动态监测患者感染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全身感染组的PCT浓度明显大于局部感染组,并通过检测患者PCT的浓度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及疗效的评估.结论 PCT不但是用于观测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及抗生素疗效的指标,也是诊断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感染指标之一.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降钙素原在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中监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感染中的浓度变化.方法 将10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全身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其中全身感染组19例,局部感染组30例,未感染组53例.采集102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全血2ml做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然后将剩余的全血标本进行PCT检测,对全身感染组及局部感染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并在使用对应抗生素治疗后进行每24h实时动态监测PCT一次,将所得数据按照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获得PCT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动态监测患者感染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全身感染组的PCT浓度明显大于局部感染组,并通过检测患者PCT的浓度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及疗效的评估.结论 PCT不但是用于观测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及抗生素疗效的指标,也是诊断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感染指标之一.

    作者:郭德明;王华香;李小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多模式干预提高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目的 探讨多模式干预在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际工作中如何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重症医学科所有在岗医务人员进行多模式干预,专职人员通过总结考核结果 ,与干预前进行比较,评价多模式干预实施效果.结果 多模式干预实施后,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床头抬高30°执行率、口腔护理>2次执行率、手卫生依从率、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执行率、无菌操作合格率均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症医学科患者人日感染率由28.62‰降至13.63‰,VAP感染率由31.87‰降至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多模式干预能促进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有效的提高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降低医院感染率发生率.

    作者:周芸;余奇;邓琼;曹先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姑息性化疗对晚期食管癌、胃癌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

    目的 探讨姑息性化疗对晚期食管癌、胃癌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4例晚期食管癌、胃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肿瘤类型给予姑息性化疗方案治疗,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记录患者癌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营养状况.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癌痛程度明显减轻,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疼痛、失眠、便秘评分均显著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MI、AC、TSF、Hb、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姑息性化疗能够改善晚期食管癌、胃癌癌痛程度、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黄作超;曾春生;曾红学;李兆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糖尿病合并肾脓肿抗感染的1例用药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各种感染,而泌尿系统感染在糖尿病合并的感染性疾病中居首位[1]. 长期的糖尿病病史且长期血糖控制不佳, 并发下肢血管病变并反复出现下肢皮肤感染为肾脏感染性疾病的易患因素. 肾脓肿是指肾脏实质因炎症化脓而被破坏,形成脓性包囊,肾功能完全丧失. 感染途径主要有四种:⑴肾源性,即肾盂内感染逆流或肾实质内感染蔓延至肾周围间隙, 多伴有梗阻存在;⑵血源性,体内其他部位感染病灶经血运;⑶经腹膜后淋巴系统侵入;⑷局部蔓延,来自肾临近组织的感染[2].

    作者:朱艳春;曾祥斌;何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就诊并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7例,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37例,行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定,并测定两组术前、术后24h、48h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h、48h CRP、IL-6、C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牟朋林;陈克冰;杨建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白介素27在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腔积液(tuberculouspleuraeffusion, TPE)是由有机体感染结核杆菌及其自溶和代谢产物导致超敏反应,感机体的胸膜腔所致[1],以淋巴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介导为主,由多种细胞成分、因子参与的免疫应答反应.

    作者:江训盛;焦深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稳定期COPD患者SCL-90症状评分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稳定期COPD患者SCL-90症状评分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35例,采用SCL-90症状评分与BODE指数进行评估,探讨SCL-90症状评分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135例患者的BMI为(0.45±0.12)分,FEV1%pred为(1.69±1.17)分,MMRC为(0.86±0.41)分,6MWT为(1.34±0.82)分,BODE指数评分为(4.41±1.98)分.按照BODE指数评分将135例患者分为4组,不同组SCL-90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BODE指数评分与SCL-90症状评分呈正相关性.结论 稳定期COPD患者SCL-90症状评分与BODE指数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两者联合应用能较好地判断患者心理状态及其疾病预后.

    作者:胡珍;吴灯香;冯唐贵;江兴玉;徐立新;杨筱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DTT技术在脑胶质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纤维束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40例,根据级别高低分为两组,并分别行DTI检查和常规MRI检查,将数据处理后得到FA值和DTT图.结果 ⑴同低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相比较,高级别胶质瘤周水肿区的FA值相对较低(P<0.05);⑵同低级别胶质瘤实体区相比较,高级别胶质瘤实体区FA值相对较低(P<0.05);⑶高级别胶质瘤周围白质纤维束一般表现为中断或稀疏,而低级别胶质瘤周围纤维束一般表现为移位或正常;⑷同肿瘤的瘤周水肿区相比,肿瘤实体区的FA值相对较低.结论 胶质瘤级别的高低可以通过FA值进行区分,而DTT图可以为手术区域的划分提供指导帮助.

    作者:陈媛慧;龚毅;胡芳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改良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改善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的显示效果.方法 采用可变浓度的造影剂分阶段注射,进行下肢静脉CT血管扫描,对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得到下肢静脉血管的二维和三维影像,评价下肢静脉血管的显示效果.结果 常规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检查技术,是采用固定浓度的碘造影剂进行注射,造影剂和盐水的比例通常为10:90,采用从足侧向头侧方向进行扫描的方式.本文通过对比采用改良技术的17例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和22例采用常规检查技术的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效果比较,采用改良技术的病例,其髂外静脉和髂总静脉的血管CT值有了明显提高,下肢静脉各段血管的CT值比较趋于一致,通过三维重建后处理得到的血管影像显示效果更佳.结论 采用可变浓度的造影剂分阶段注射的改良检查技术,能够显著改善髂外静脉和髂总静脉的血管显示效果,从而使整个下肢静脉血管的显示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叶水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波辅助提取山银花中绿原酸工艺的研究

    目的 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山银花中绿原酸的工艺.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绿原酸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以及超声波功率四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在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为1:40,提取时间为60min,功率为300w的条件下能获得绿原酸的大提取率.结论 该方法 简单易行,提取率高,可用于山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

    作者:王宏顺;严喜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和微创经皮肾镜(通道≤F18)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合并肾积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对比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2月来我院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retroperitoneoscopic ureterolithotomy,RPUL)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合并肾积脓63例.其中A组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31例(均完整取出结石,其中有2例合并输尿管息肉术中同时予以切除,1例因双J管位置不佳出现术后明显尿外渗,围手术期无一例发生感染性休克);B组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32例(其中3例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1例术后形成肾动静脉瘘,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Selective renal arterial em-bolization)治疗,2例术中发现肾积脓明显行二期取石).比较两组术后病例体温升高≥38.5℃的平均持续天数、术后第2d尿白细胞计数及出血量等指标.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A组(RPUL组)相比B组(mPCNL组),术后病例体温升高≥38.5℃平均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第2d尿白细胞变化情况(P<0.05)、术中出血量A组(RPUL组)明显少于B组(mPCNL组)、术后A组(RPUL组)并发感染性休克概率低于B组(mPCNL组).结论 RPU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合并肾积脓者,术后出现感染加重甚至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的概率明显减少,出血风险相对较低,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合并肾积脓的可靠手术方式.

    作者:曾晓春;沈思瑶;李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腔内治疗

    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之一,急性期血栓治疗目的是避免肺栓塞的发生, 恢复静脉的通畅以及降低血栓复发, 降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1].Cockett综合征又称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是指髂静脉被从其前面跨过的髂动脉压迫, 导致静脉管腔内粘连、管腔狭窄或闭塞等改变,进而引起髂静脉血流受阻, 容易继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本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 综合征的患者 10 例行下腔静脉滤器 (VCF)+溶栓导管(CDT)溶栓+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报告如下.

    作者:阳普根;沈波;刘俊;谌祖建;周为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lCU脓毒血症者凝血功能及CRP、PCT、白细胞数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ICU脓毒血症者凝血功能及CRP、PCT、白细胞数相关性.方法 对50例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非脓毒血症患者比较,并对比不同预后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CRP、PCT、白细胞数水平,分析凝血功能及CRP、PCT、白细胞数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CRP、PCT、WBC等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PT、APTT、CRP、PCT、WBC指标均明显高于存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脓毒血症血清CRP、PCT水平以及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88,P<0.05.结论 CRP、PCT、WBC联合用于脓毒血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可以更为准确地预测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有助于为临床合理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贺兴华;余国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男性尖锐湿疣患者HPV亚型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男性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分型及其与CA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128例男性CA患者皮损部的HPV-DNA,同时使用CO2激光对患者进行治疗并随访6个月,统计患者复发情况,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检出28种HPV-DNA亚型,主要的HPV亚型为HPV6(52.34%),其后依次为11(37.50%)、52(22.66%)、16(13.28%)、43(10.16%),单一型感染者61例(47.66%),多重感染者67例(52.34%),低危型感染者64例(50.00%),含高危型感染者64例(50.00%),多重感染中高低危混合感染42例(62.69%).所有患者中有65例复发,其中高危型和高低危混合型感染者的复发率高于低危型感染者,含HPV52型感染者的复发率高于非HPV52型感染者,单一型感染者的复发率低于多重感染者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含HPV16型的感染者的复发率高于非HPV16型感染者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地区男性CA患者感染的HPV亚型以HPV6/1l型为主,感染HPV52型/感染有高危型HPV亚型或多种亚型混合感染者易复发,临床应给予关注.

    作者:章俊;黄艳春;薛珊;杨美平;谢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舒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气道高反应小儿日间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复合氯胺酮与单纯氯胺酮静脉全麻在气道高反应小儿日间手术中再次发生喉痉挛的情况.方法 氯胺酮静脉诱导时出现喉痉挛现象的气道高反应患儿共40例,按顺序随机分为单纯氯胺酮组(K组)和舒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组(S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全凭静脉全麻,氯胺酮2mg/kg、丙泊酚3mg/kg静脉推注,患儿出现气道高反应症状(喉鸣音、呛咳、屏气等喉痉挛现象)时,静脉推注阿托品0.01mg/kg,K组静脉追加氯胺酮2mg/kg与丙泊酚2mg/kg,S组静脉追加舒芬太尼0.2μg/kg与丙泊酚2mg/kg,呼吸平稳后开始手术.术中再出现喉痉挛、低氧血症时,追加丙泊酚加深麻醉并手控呼吸.记录两组患儿切皮时体动、术中再次出现喉痉挛的例数及喉痉挛的分级.结果 S组患儿切皮时体动发生率、再次出现喉痉挛的例数均低于K组(P<0.05).结论 小儿氯胺酮静脉诱导时出现气道高反应后,采用舒芬太尼复合氯胺酮较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术中喉痉挛的再发生率低.

    作者:彭夕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丙戊酸钠对拉莫三嗪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影响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对拉莫三嗪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 将16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单药组(30.0mg/kg拉莫三嗪)和联合用药组(50.0mg/kg丙戊酸钠+30mg/kg拉莫三嗪),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灌胃空白溶剂和丙戊酸钠7d,每天1次.第8d两组均给予拉莫三嗪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MS法测定大鼠体内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比较两组间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单药组比较,联用组拉莫三嗪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等参数值显著上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丙戊酸钠可影响大鼠体内拉莫三嗪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与其它相关研究结论 基本一致.

    作者:朱慧婷;陶翔;黄志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及输尿管软镜治疗1-2cm肾盂结石术后结石清除时间比较

    目的 比较研究体外冲击波碎石和输尿管软镜治疗单发1-2cm肾盂结石术后结石清除时间.方法 我们回顾性研究了2014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治疗并符合研究的264例患者,其中ESWL组139例,FURS组125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清除时间.结果 ESWL组139例,碎石成功113例,平均年龄(39.71±11.05)岁,结石大小(14.58±2.46)mm,平均碎石次数1.91(1-3)次,其中37例1次,56例两次,20例3次,CT值(580.42±161.33)HU,平均结石清除时间(26.64±8.97)d.FURS组125例,碎石成功109例,年龄(40.13±11.88)岁,结石大小(14.75±3.06)mm,CT值(573.61±194.22)HU,结石清除时间(11.27±8.01)d(P<0.001).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结石清除时间的风险因子为碎石方式(P<0.001)和结石大小(P=0.04).结论 对于直径1-2cm肾盂结石,ESWL和FURS碎石成功率分别为81.3%和87.2%,且FURS术后结石清除时间更短,能否值得患者和医生首选,还需要更多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曹雷华;陈琪;陈卫民;杨志炯;谌辉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期妇科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妊娠期女性各2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阵痛及恢复情况、妊娠结局、新生儿远期预后等指标.结果 妊娠期腹腔镜手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尿管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明显(P<0.05);开腹组、腹腔镜组、流产率、足月分娩率、新生儿Apgar及体重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远期预后均正常良好.结论 妊娠期腹腔镜手术对母胎的影响更小,手术效果更理想,对孕妇妊娠结局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程瑶;张晓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江西省某医院2012-2016年产妇分娩方式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近年来分娩方式的变化趋势,探讨分娩方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某医院产科电子出院病历登记收集资料,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2016年剖宫产率平均为46.1%,呈逐年下降趋势,2016年降至41.1%.早产、分娩巨大儿、居住地为乡村、高龄的孕产妇剖宫产率较高.结论 剖宫产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然过高;且将面临高龄产妇增加所带来的剖宫产率上升的压力.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易选择剖宫产人群的剖宫产率.

    作者:万曦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Forsus结合MBT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伴下颌后缩Ⅱ类错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Forsus功能矫治器结合MBT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Ⅱ类错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Forsus功能矫治器联合MBT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对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13.2岁)替牙列晚期或恒牙列早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骨性Ⅱ类错患者进行矫治.每位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头颅定位侧位片扫描.对Forsus功能矫治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的18个项目进行测量,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测量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矫正结束后,所有患者的牙齿排列整齐,双侧磨牙及尖牙达到中性关系,前牙浅覆浅覆盖,Ⅱ类面型及下颌后缩得到明显改善,侧貌也得到显著改善.头影测量分析显示SNA、ANB、UI/SN、OJ、UL-ELine、LI-ELine等在治疗结束后减小,差异有显著性;SNB、U1/PP、LI/MP、L6/PP、U6/PP、鼻唇角及颏唇角增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Forsus功能矫治器可较好的使下颌前移,对下颌后缩患者是一种容易接受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案.

    作者:欧阳志强;童菲;钟才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