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西他滨联合CAG治疗老年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叶筱颖

关键词:地西他滨, CAG, 老年白血病, 炎症因子,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CAG在老年白血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2013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白血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CAG方案化疗,观察组CAG联合地西他滨化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2个化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70.00%,对照组有效率5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6.67%与对照组2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CAG治疗老年白血病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非诺多泮在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损伤防治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非诺多泮在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损(acute kidney injury,AKI)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6月存在术后可能出现AKI的高危复杂先心患儿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围术期(麻醉诱导至升主动脉开放后48h)输注非诺多泮,而对照组输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监测两组患儿围术期血肌酐、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NGAL浓度变化,同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通过对比研究分析,探讨NGAL在复杂先心术后AKI中的早期诊断价值,以及非诺多泮的在复杂先心术后肾保护方面的作用.结果 术后48h内全组共10例发生AKI,试验组1例,对照组9例,其中对照组有5例行腹膜透析肾脏替代治疗,死亡2例;临床转归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与术前基础值相比,两组患儿Scr峰值均出现在术后24h,而血、尿NGAL术后2h即有明显上升.两组间比较,术前Scr、血NGAL、尿NGAL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各时间点试验组血、尿NGA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h、48h两组间Scr水平差异明显,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⑴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PB术后AKI发生率较高,可达到25%;⑵术后2h血、尿NGAL均可作为AKI发生的早期诊断指标.⑶围术期应用非诺多泮可减少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AKI的发生率.

    作者:谢学良;明腾;段君凯;邹勇;黄国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永生背景下肿瘤发生的探讨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在欧美国家,肿瘤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而居第二位.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及环境污染, 肿瘤的危害日益增加, 对肿瘤的防治和研究也越来越引起重视. 但是关于对肿瘤的认识,如果从肿瘤本身去研究,探讨是否有基因突变、转录活性调节、表观遗传修饰、蛋白升降、信号通路改变等,很难认识肿瘤,站在其他角度看肿瘤可能会了解更清楚.

    作者:朱义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分析

    门静脉海绵样变 (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系门脉血管病变,临床少见,较难诊断.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诊断技术的普及,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检出率逐年增多,对其病变认识不断加深.

    作者:刘玉洁;陈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20例恙虫病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恙虫病误诊原因,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2年符合诊断标准的20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恙虫病患者由基层医院转入我科时有18例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率高达90%,易误诊为急性呼吸道疾病、肺部感染、伤寒、败血症、病毒性肝炎等.结论 误诊原因主要是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及基层医师对本病特殊临床表现认识不足.因此,对发热原因不明患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注意流行病学资料调查和细致体检,是减少恙虫病误诊、漏诊的关键.

    作者:席文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基于脉搏波的连续血压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发布的《高血压全球概要》显示:每年大约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死亡率已俨然超过传染性疾病,成为世界第一[1]. 我国形势同样严峻,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报告,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约2.9亿,其中高血压患者有2.7亿[2]. 我国每年由于血压升高而导致过早死亡的人数高达200万[3]. 这表明很多人都没有重视高血压所带来的健康隐患, 缺乏对血压的日常监控[4].

    作者:韩成;冯秀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妈富隆避孕药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方面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讨论妈富隆避孕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64例为我院妇科接诊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患者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到我院就诊,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诊断性诊刮术后采用黄体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妈富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月经正常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占比相当(P>0.05).结论 妈富隆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有效药物,具有疗效佳、安全性高、显著改善患者贫血状态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少红;林晓桃;陈良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3D打印结合定制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3D打印模型模拟手术辅助结合定制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对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应用3D打印模型模拟手术辅助结合定制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15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行传统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5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Majeed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的Majee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盆及髋臼骨折的解剖复位优良率及复位质量优良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结合定制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是可行性的,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轻、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骨折复位好等优越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兰小勇;饶伟;冯捷;张志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再发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描述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再发(再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100例PCI术后再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2.36±8.14)分,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处于轻中度水平;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主要与自身年龄、患病时间长短、主要照顾者及其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出方式、再梗发生的次数、合并症总类等密切相关.结论 PCI术后再梗患者存在明显的自我感受负担.

    作者:陈月秀;詹水兰;俞明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T2期膀胱癌的观察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Re-TURBT)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影像学及病理均明确诊断为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但不能耐受或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10例.首次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切除肿瘤至膀胱壁浆膜层,术后4-6周再行经尿道膀胱二次电切.术后1周开始行盐酸吉西他滨膀胱灌注规律化疗,每周1次,共6周,然后每月1次,共1年.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等评估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病理均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48个月,平均(24±1.5)个月.术后至今有3例患者复发,其中术后5个月复发1例,再次行经尿道电切后未见复发;术后9个月复发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未见复发;还有1例术后12个月2次复发,予以行根治性膀胱切除,预后良好.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有一定疗效,对降低膀胱癌的复发率有一定作用.

    作者:谢梅茂;王晓荣;赵雁;王忠军;甘进;胡映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循环肿瘤DNA中TSHR、RARβ2和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在甲状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研究甲状腺结节患者循环肿瘤DNA中TSHR、RARβ2和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在甲状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对16例甲状腺癌患者和59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循环肿瘤DNA中TSHR、RARβ2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进行检测,分析其甲基化率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其临床诊断效能.结果 TSHR在甲状腺癌组甲基化率为56.3%,与良性结节组(37.3%)间差异不显著(P>0.05);RARβ2和RASSF1A在甲状腺癌组甲基化率分别为37.5%和62.5%,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3.4%,22%),P<0.01.TSHR基因甲基化率在甲状腺癌患者性别、年龄、不同临床分期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ARβ2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在状腺癌患者性别、年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与不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临床诊断效能比较显示:单独检测RASSF1A基因敏感度和Yonden指数高,而RARβ2特异性高.三个基因联合检测,其敏感度、特异性和Yonden指数均高.结论 TSHR、RARβ2和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相关,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

    作者:黄铀新;罗耀玲;任志平;张洪;邓俊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气压弹道碎石术后并发重度感染性休克及肾出血1例报告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作为输尿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是目前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实际操作中,一些严重并发症仍时有发生,其中感染性休克和肾出血就是其严重的手术并发症. 本研究回顾我院2017年6月收治1 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卫华;黎源;吴政庚;张中华;方谦;刘云;刘军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局部进展期食管癌行根治性放疗序贯替吉奥化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行根治性放疗序贯替吉奥单药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例因高龄、合并心脑血管等内科疾病不宜或拒绝手术的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行根治性放疗并同步口服替吉奥化疗.试验组放疗后单药口服替吉奥化疗4-6周期,对照组观察.分析近期疗效,观察不良反应,计算PFS和2年生存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其中实验组CR:13例(40.63%),PR:16例(50.0%),ORR为90.63%;对照组CR:12例(31.58%),PR:18例(47.36%),ORR为78.95%.两组O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5.8和1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53.12%和47.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3.3和20.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毒副作用表现为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及血液学毒性,试验组整体毒副作用略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进展期食管癌行根治性放疗序贯替吉奥单药化疗,可提高患者疾病缓解率,延长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作者:刘秋连;曹俊达;王志;夏云;龚敏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42例年轻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

    目的 探讨年轻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特点及生存分析.方法 对42例40岁以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肿瘤转移部位、基因状态、治疗方法、疗效及生存.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评价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部年轻肺癌患者一线治疗有效率为19%,一线治疗中位PFS为6.0个月(5.2-6.8个月);中位OS为15个月(12-18个月).多因素分析则显示:一线治疗方法及年龄为影响预后因素,EGFR基因突变阳性或ALK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接受靶向治疗生存期较长,年龄较大的患者预后更有优势.结论 年轻晚期肺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提高对年轻肺癌的认知程度,争取早期正确诊断,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陈俊;熊建萍;黎军和;项晓军;邓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康复科住院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康复科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康复科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并采用WHO NET统计学数据软件对耐药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 康复科住院合并有呼吸道感染患者培养分离出前四位的细菌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结论 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康复住院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尤以鲍曼不动杆菌是其主要菌株,约占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50%,且耐药性很高.

    作者:郭大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自体脂肪在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鼓膜穿孔常见原因有中耳炎、 外伤和化学灼伤等,虽可自行再生愈合,但多因鼓膜外层上皮沿穿孔边缘向内卷入, 与内层黏膜上皮结合形成一略增厚的纤维环圈,阻止鼓膜自行生长闭合,形成永久性的穿孔,如果穿孔持续存在,会影响患者的听力,也亦发生再次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所以在干耳三个月以上鼓膜穿孔仍未愈合常需手术干预以防止中耳感染及提高听力, 而鼓膜修补术是有效的一种手段. 我院对2006年6月至2015年12月份收治的122例鼓膜穿孔患者行自体脂肪移植鼓膜修补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科;曾海波;张敏;黄世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对H2O2诱导的人视网膜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MSCs共培养抗ARPE-19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人RPE细胞系ARPE-19,分为正常组、H2O2组和共培养组;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细胞ROS水平和调亡水平研究MSCs共培养的抗ARPE-19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结果 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能影响细胞形态,引起细胞内ROS与凋亡水平显著增高;而MSCs共培养预能减轻H2O2诱发的细胞形态变化,并逆转ROS与凋亡水平增高,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共培养能对抗H2O2诱导的人视网膜上皮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柴勇;焦守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治疗性浅低温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低温是指生物体的温度低于正常的新陈代谢和所需的身体功能,低温对人类新陈代谢和临床状态有连续效应. 根据温度的不同,医学界将低温分为: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和深度低温(<28℃),其中轻、中度低温(28-35℃)合称为亚低温. 浅低温是唯一被用于全身治疗的有效手段,治疗性低温(Therapeutic hypothermia,TH)为轻度低温(32-34℃),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推荐治疗性低温作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有效的治疗方法.大量研究证实治疗性浅低温对脑损伤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可导致细胞破坏,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治疗性低温(TH)能够减少活性氧族(ROS)产生,改善细胞内离子水平,保持细胞内pH平衡,影响细胞能量代谢,减轻细胞损害,对缺氧缺血的心肌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是临床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方法.治疗性浅低温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逐渐应用于临床, 虽然已有动物实验研究,但是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就治疗性浅低温(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MTH)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杨明敏;张奇芬;余树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临床诊断编码对诊断相关分组的影响和探索

    诊断相关分组与预付费制度(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and prospective payment system,DRGs-PPS)即对各DRGs诊断组制定支付标准,预付医疗费用的管理机制. DRGs-PPS具有规范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机构效率和资源使用率, 抑制医疗技术和贵重药品的滥用,费用控制作用强,激励医疗服务提供方主动降低医疗成本等优点. 我国近年试行了DRGs-PPS,发现此付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⑴临床诊疗标准不完善;⑵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⑶疾病诊断编码准确性不高,各医院ICD编码尾码不一致;⑷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和价格体系不完善, 医疗服务价格不按成本定价等问题. 因此,完善疾病编码和诊疗成本核算等基础性工作, 按照我国国情改进DGRs-PPS,才能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徐臻;杨闵;金春莲;曾清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日间睡眠诱发试验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对日间睡眠诱发试验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为癫痫的临床诊断提供确诊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门诊或神经内科住院的125例临床诊断为癫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作间期行常规脑电图和日间睡眠诱发脑电图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常规脑电图检出癫痫波45例,占36%;常规脑电图加日间睡眠诱发脑电图检出癫痫波75例,占6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常规脑电图描记中4例出现临床发作,占3.2%;常规加睡眠诱发脑电图描记时有12例患者出现发作,占9.6%,两者比较也有统计学异(P<0.05).结论 癫痫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脑电图检出癫痫波为其临床确诊提供了重要依据.日间睡眠诱发试验明显提高脑电图癫痫波的检出率,对癫痫的确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像常规脑电图一样作为癫痫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

    作者:邹冬琴;柴文;谢旭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ITD突变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FLT3-ITD在AML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45例AML患儿骨髓样本,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法检测FLT3-ITD基因突变情况,解析序列,整理并分析其插入的重复序列,同时分析FLT3-ITD阳性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45例初诊AML患儿中,FLT3-ITD突变阳性患儿4例(8.9%),表现为杂合突变和纯合突变,解析出4条插入序列,插入长度范围为18-99bp.阳性患儿伴染色体正常核型1例,异常核型3例,突变型患儿白细胞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野生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性别、年龄、血红蛋白、血小板无显著差异.结论 FLT3-ITD突变检测有助于急性白血病基因分型,是儿童AML预后不良的一个危险因素,可作为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易丽君;黄慧;郭智彬;周菁;胡清华;李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