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进展

刘海艳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桥接治疗, 麻醉方式
摘要: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关键是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为静脉溶栓,但因严格的时间窗限制、出血风险高、血管闭塞再通率低等因素,其治疗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1].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技术有很大的进展,尤其是血管内治疗如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桥接治疗等,且其疗效已被认可,现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进行回顾及展望.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肛周克罗恩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手术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肛周克罗恩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手术和美沙拉嗪(口服+灌肠)为主的治疗方法干预13例肛周克罗恩病变的患者(合并肛瘘者7例、肛周脓肿2例、肛裂者2例、混合痔者2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克罗恩活动指数,外周血PLT、ESR和CRP的变化,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分析疗效、并发症(肛门狭窄或失禁)发生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经治疗患者克罗恩活动指数,外周血PLT、ESR和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随访半年,仅有1例患者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未有患者出现并发症和肝肾功能异常,创面愈合时间32.25+13.23d.结论 本研究初步表明手术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肛周克罗恩病疗效满意且较为安全,但仍需扩大样本量做一步证实.

    作者:张磊昌;肖慧荣;罗琴雯;贺应林;葛巍;陈光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预防放射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预防放射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胸部肿瘤(乳腺癌、食管癌、肺癌、胸腺瘤)放射治疗68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组36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32例.同时检查两组患者放疗前、放疗后、放疗后3个月,放疗6个月CT.比较两组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差异.分别检测两组肿瘤坏死因子-a(TNF-a),转化生长因子-(TGF-β),IL-6放射治疗前、后在血液中的浓度差异.结果 实验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放射治疗后实验组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6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可有效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TNF-a、TGF-b、IL-6在放射性肺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可通过降低TNF-a、TGF-b、IL-6表达来抑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廖立潇;石大友;欧阳俊;罗素梅;熊超;唐秋燕;王璐;曾灵芝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舒芬太尼在小儿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在小儿胃镜检查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60例2-8岁行胃镜检查的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D组)给予丙泊酚,试验组(S组)给予丙泊酚+舒芬太尼;术中视情况间断推注丙泊酚维持.记录两组患儿检查过程中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及意识消失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麻醉满意度、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前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查过程中S组生命体征较D组更稳定,喉痉挛、术后躁动方面低于D组,麻醉满意度高于D组.结论 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胃镜检查中,能够与丙泊酚起到较好的协同作用,比单独应用丙泊酚更安全、有效.

    作者:章征兵;万彩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微型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的观察

    目的 观察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伸指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3例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患者,采用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伸指肌腱止点处断裂,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4~12个月(平均7.4个月),按TAM系统功能评定法评定:优12例,良8例,可2例,治疗优良率为91.3%.结论 应用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操作简便、固定牢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夏启水;李强;冷元曦;周雄;支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29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7年间29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行经皮肝穿后的病理结果和诊断情况.结果 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29例患者经肝脏病理学检查后确诊率达77.8%.其中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10例(34.48%),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4例(13.79%),胆汁淤积性肝病3例(19.34%),血色素沉着病2例(6.90%),EB病毒相关性肝炎2例(6.90%),肝淀粉样变性1例(3.54%),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例(3.54%).6例患者未确诊(20.69%).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诊断,应首先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可能性.本研究为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的诊断提供了线索,对临床有参考价值.

    作者:王珂;吴振平;邹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老年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使用顺铂联合培美曲塞或多西紫杉醇的观察

    目的 研究老年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使用顺铂联合培美曲塞或多西紫杉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集老年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病例60例,其中治疗组为培美曲塞+顺铂联合化疗30例,观察组为多西紫杉醇+顺铂联合化疗30例;比较2组化疗2周期后评价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客观缓解率(CR+PR)33.33%,疾病控制率(CR+PR+SD)70%,观察组客观缓解率30%,疾病控制率7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Ⅲ和Ⅳ度白细胞减少率为6.67%,Ⅰ+Ⅱ度食欲减退率33.33%,观察组Ⅲ和Ⅳ度白细胞减少率26.67%,Ⅰ+Ⅱ食欲减退率6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与观察组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至2017年7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8.0个月,1年生存率为36.6%,观察组分别为7.4个月,33.3%,两组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相当,但培美曲赛安全性更为理想,患者耐受性更好.

    作者:邱华平;李鹰飞;查国华;龙剑;郑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椎间孔镜微创减压+液态人工骨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孔镜微创减压+液态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30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孔镜微创减压+液态人工骨植骨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嘱患者来院复查就诊,详细询问患髋疼痛情况、活动功能,复查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以评估股骨头坏死是否进展.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平均16个月的随访,术后末次随访6个髋为优,16个髋为良,4个髋为可,4个髋为差,术后优良率为73%.有5个髋出现股骨头塌陷,其余股骨头较术前无明显加重.结论 应用孔镜微创减压+液态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临床改善明显,但远期效果尚不明确;本方法可以作为临床新方法供同行参考.

    作者:范少勇;周明;陶志强;吴庭胜;候慧铭;于江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利肺胶囊联合舒利迭对COPD稳定期患者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影响

    目的 探讨利肺胶囊联合舒利迭对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胞因子以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2例,对照组78例,其中治疗组给予利肺胶囊联合舒利迭,对照组给予舒利迭,观察两组在临床疗效以及细胞因子(MMP-9,TIMP-1)以及氧化应激(SOD,MDA)等指标改变.结果 利肺胶囊联合舒利迭能缓解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临床症状、降低MMP-9以及TIMP-1表达,同时还能缓解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氧化应激状态(P<0.05).结论 在常规吸入舒利迭治疗基础上,加用利肺胶囊有助于改善AECOPD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氧化/抗氧化失衡,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俊芳;刘春云;肖新发;罗一钧;龚享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主动脉夹层术后伴发热患者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伴发热患者抗感染治疗及抗菌药致药物热的不良反应.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根据患者情况分析总结.结果 经积极的病情分析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妥善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热,患者好转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当中,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病情变化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全面的分析,对治疗方案提出恰当的建议,并提醒临床医生警惕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作者:唐远鹏;郭春钰;肖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乳房穴位艾灸和通乳颗粒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乳房穴位艾灸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产后缺乳产妇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n=60)和B组(n=60),A组给予艾灸膻中穴、足三里、乳根,B组给予通乳颗粒治疗,所有产妇均给予正确的母乳喂养指导及心理鼓励.结果 A组平均泌乳的初始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产后第1d、第3d、第5d的泌乳量和乳房充盈情况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后乳房穴位艾灸可加快产后缺乳产妇的初始泌乳时间,提高产后泌乳量,效果明显优于通乳颗粒治疗.

    作者:余满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骨肉瘤157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骨肉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将1975年至2015年我院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共157例进行切片,HE染色,选择性做网状纤维,VG及奥新蓝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型分级.结果 骨肉瘤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多见的一种,在本组157例中146例皆于手术后死亡,在随访的99例中,多在术后6个月至1年内死亡,占31.31%,1至2年内死亡占17.17%其中短于术后2个月死亡,仅11例存活超过5年以上.结论 传统的分型分级,不能显示分型分级与预后有明确关系,免疫组化检测能精准判断患者的生存与预后.

    作者:肖义陂;曾秋林;张文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切除包皮狭窄环在小儿隐匿性阴茎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切除包皮狭窄环在小儿隐匿性阴茎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间35例行切除包皮狭窄环在手术治疗隐匿性阴茎中的术后效果.方法向下外翻包皮,显露鸟嘴样包皮口,即为内外板交界处,包皮狭窄环所在地,蚊式血管钳弯头向下,钳夹该段包皮约0.5cm,血管钳勿上齿,沿血管钳切除该段包皮,包皮内外板分离,包皮外板6点、内板3点、9点分别切开部分,Buck层脱套至阴茎根部,切除发育不良肉膜组织,于阴茎根部2点、10点筋膜层与对应阴茎白膜固定,对位缝合阴茎皮肤,注意手术禁用电刀.结果 全部手术均获成功,术后伤口I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1年,阴茎外观好,无狭窄环,无腹侧皮赘,无回缩,阴茎发育正常.结论 切除包皮狭窄环在小儿隐匿性阴茎手术中效果满意,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熊春凤;刘琛;吴竟生;谌卫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逆行性单项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右肺上叶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不同手术路径在对右肺上叶病变时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胸腔镜右肺上叶病变切除的患者90例,根据手术过程中不同的手术路径分成3组,A组为传统手术路径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B组为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C组为改良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这3组90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后病理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清扫淋巴结组数和个数、术中中转开胸率、术后前3d胸腔闭式引流管总引流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A组与B组相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拔除胸腔镜闭式引流管天数以及术后住院天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术后拔除胸腔镜闭式引流管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⑴改良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与传统手术路径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相比,在治疗右肺上叶病变上拥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且在治疗的有效性方面也能达到传统手术路径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效果.⑵改良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对右肺上叶的肺部病变的治疗上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作者:邹晟;刘升;张蔚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精益组织化管理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医院内精益组织化管理后Solitaire AB支架介入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应用疗效.方法 本项目主要针对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LAO)患者,2015年8月到2017年2月共31例,在发病时间窗内,通过院内精益组织化管理,使用蓝牙手环实时监控,不断的优化绿色通道流程,逐步控制DNT及介入血管再通时间;成熟的应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技术.通过比较控制DNT时间,患者入院及术前术后NIHSS评分,术后mR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31例患者中前循环24例,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16例,颈内动脉闭塞7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后循环7例,其中基底动脉闭塞6例,椎动脉闭塞1例,平均DNT时间为56.4min,1例开通后闭塞,1例开通后术中出血予球囊再次闭塞,其余全部患者血管开通TICI评分≥2b,植入9枚支架,术后颅内出血3例,术后NIHSS评分明显下降,术前术后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月及6月随访结果良好,mRS评分≤2分19例(61.3%),3分8例,4-5分2例,死亡2例.结论 通过医院精益组织化管理降低入院后DNT时间,对于Solitaire AB支架介入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减少该类疾病带来的高致死致残率.

    作者:刘翰文;李祥有;龙春兰;李茂港;刘维钦;涂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SP-D、KL-6评价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初步研究

    目的 评价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2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入选,所有患者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依据动脉血气分析、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调整呼吸机参数,使动脉血PaO2>60mmHg,PaCO2<50mmHg.通气24h后以Pplat35cmH2O为临界点分为高平台压组(Pplat>35cmH2O),低平台压组(Pplat<35cmH2O),留取血标本.高平台压组采用个体化通气策略通气24h后留取血标本.记录发生气胸、纵膈气肿等严重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事件病例数并留取血标本.结果 高平台压组SP-D(24.60±1.95)μg/ml、KL-6(8.39±0.67)μg/ml明显高于低平台压组SP-D(16.71±1.50)μg/ml、KL-6(3.48±0.99)μg/ml(P<0.05).高平台压组采用个体化通气策略后SP-D(16.93±1.28)μg/ml、KL-6(3.54±0.69)μg/ml明显下降,P<0.05,高平台压组发生1例气胸且SP-D、(KL-6值明显升高.Pplat与血清中SP-D(r=0.881,P<0.05)、KL-6(r=0.840,P<0.05)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标志物SP-D、KL-6可作为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指标,个体化通气策略可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作者:蒋光辉;刘素芸;陶文强;周雯;万建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实验室研究

    目的 建立发病过程近似于人类2型糖尿病,且具有胰岛素抵抗特征的动物模型.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24只雄性SD大鼠先喂以高脂高糖饲料4周,再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必要时追加一次.对照组14只雄性SD大鼠用普通饲料喂养.定期监测大鼠一般情况、空腹体重及血糖,注射STZ后第四周检测血浆胰岛素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血糖、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较对照组明显.结论 通过高脂高糖饮食结合STZ注射成功复制出了实验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是研究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

    作者:席秋江;韩莉;楼小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腹部湿热敷对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腹部湿热敷对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妇科腹部手术后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腹部湿热敷.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对照组52.57h,实验组36.07h,P<0.001;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对照组2.21d,实验组3.43d,P<0.001;术后住院天数对照组9.80d,实验组15.21d,P<0.001.实验组各项指标结果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腹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P<0.05.结论 腹部湿热敷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舒适、安全、经济,无副作用,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可广泛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

    作者:皮细雷;朱福良;兰秋红;都三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进展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关键是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为静脉溶栓,但因严格的时间窗限制、出血风险高、血管闭塞再通率低等因素,其治疗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1].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技术有很大的进展,尤其是血管内治疗如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桥接治疗等,且其疗效已被认可,现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进行回顾及展望.

    作者:刘海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小儿末节断指再植20例报告

    目的 探讨小儿末节断指的治疗方法.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7年9月对20例小儿末节断指进行了再植,男15例,女5例,年龄在5个月-4岁,平均年龄16.5个月,10例甲根部,7例远指间关节,3例指尖部.结果 18例成活,2例坏死,18例成活中,10例未出现血运变化,2例出现动脉危象,6例出现静脉危象,经积极处理后,血运转正常;2例坏死病例,1例为甲根部离断,无可吻合静脉,术后反复出现静脉危象,经探查、放血等积极治疗均无效,坏死;1例为指尖部原位缝合,术后第5d远断端发黑坏死.结论 小儿断指尤其是末节断指又属于较特殊的一类,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评估以及恰当的手术方法和术后的积极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熊辉;廖忠林;邓小兵;邓刚清;刘克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及其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38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AKI的发生率,分析其围手术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839例患者中有281例发生AKI,总发生率为7.3%,其中58例(1.5%)行腹膜透析治疗.年龄、体表面积、血肌酐水平、血尿素氮水平、血β2微球蛋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低直肠温度及术后速尿使用量为术后AK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而术前肌酐水平、血尿素氮水平、血β2微球蛋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为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AKI的发生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对此类患儿应进行更全面的评估与监测,从而预防AKI的发生.

    作者:谢学良;明腾;段君凯;邹勇;黄国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