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气道所致气管食管瘘的原因及救治措施探讨

盛志勇;胡婧亭

关键词:人工气道, 气管食管瘘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套管引起气管食管瘘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其治疗方案。方法结合2例机械通气患者气管食管瘘的临床资料和复习相关的文献,分析气管食管瘘的高危因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结果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气管食管瘘的病因与气囊压力、压迫时间、呼吸机管道重力压迫气管后壁、套管不稳定活动、气管切开破坏了气管的结构和稳定性等因素有关,预防措施主要有监测气囊压力、妥善固定气管套管、合理镇静等。内镜下钛夹夹闭食道瘘口联合空肠肠内营养支持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案。结论气管食管瘘是可以预防的并发症,应加强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减轻气管黏膜机械性损伤,避免气管食管瘘的发生。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双源CT 能谱成像技术在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成像技术对肺内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2例肺内孤立性肿块(恶性肿瘤及良性肿块各41例)的常规CT增强及双源CT增强动、静脉期资料,记录各期CT值及碘含量。组间行t检验,以P<0.05为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果无论是动脉期还是静脉期,常规增强的CT值均低于碘基图,差异仅在静脉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性组标准化平均碘浓度含量低于良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其鉴别两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良性组和恶性组从40keV到140keV均表现为连续递减趋势,其中两组CT值在动、静脉期的各能量水平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源CT能谱成像单能量图像和碘基图像对肺部孤立性肿块的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曾炳亮;李滋聪;廖小清;廖凤翔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地佐辛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镇痛镇静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地佐辛不同给药方式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拔管及镇痛镇静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患者均分为肌肉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两组患者均常规行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肌肉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0.5h分别给予地佐辛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期拔管及镇痛镇静效果。结果肌肉注射组患者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间均明显低于静脉注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肌肉注射组患者苏醒后1h、2h VAS评分均略低于静脉注射组,苏醒时及苏醒后1h、2h SAS评分均略低于静脉注射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注射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静脉注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地佐辛肌肉注射较静脉注射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临床优势明显。

    作者:刘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吉安市中学女生身体意象调查

    目的:调查吉安市女中学生身体意象状况。方法通过班级集体施测的方法,采用BMI体象量表(BMI-SMT)对吉安市中学100名年龄为16-18岁的女学生进行调查,同时收集被试的体重、身高等人口学资料,比较不同体重学生对身体意象的自我评价、期望体重及对自身体重的满意度。结果在所调查的100例女中学生中,过瘦组对自身体像的满意度与偏瘦组及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过瘦组对自身体像的满意度高于另外二组,偏瘦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1例被试自评BMI低于实际BMI,其余均为自评BMI高于实际BMI。过瘦组对自身体像的自评认知偏差与偏瘦组及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过瘦组对自身体像的自评认知偏差发生率低于另外二组;偏瘦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被试的期望认知偏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自评认知偏差者之间对自身体像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期望认知偏差者之间对自身体像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期望认知偏差者对自身体像不满意度明显高于无期望认知偏差者。结论女中学生对自身休形存在歪曲认识及不合理的期望,近一半女生认为自身体重高于实际体重,且对自己体像不满意。

    作者:饶嘉;王洁萍;刘诏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上颌窦内提升植骨术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3毫米病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高度小于3mm,经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部垂直骨高度≤3mm的患者接受上颌窦内提升术,利用经修改后的人工种植体支撑上颌窦底黏膜并同期植骨,术后6个月行X线检查。结果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患者上颌窦底部骨高度均增加3-6mm,牙槽嵴顶水平稳定。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骨,近期可取得较好的成骨效果。

    作者:温国胜;魏洪武;郭水根;郑希军;岳丽春;孟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HMG B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15):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和右美托咪定+脓毒症组(DEX组)。CLP组和DEX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DEX组于术后1h腹腔内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溶液40μg/kg,SHAM组和CLP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6h、24h、48h时各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取肺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HMGB1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肺组织HMGB1蛋白的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形态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和DEX组各时点大鼠肺组织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与CLP组比较,DEX组大鼠肺组织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DEX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较CLP组减轻。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显著减轻脓毒症大鼠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HMGB1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陈琳;徐国海;陈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成品根管螺纹桩、铸造根管桩及纤维根管桩在桩核冠修复的比较

    目的:探讨成品根管螺纹桩、铸造根管桩及纤维根管桩在桩核冠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109颗患牙,按照桩核冠修复所用桩分为根管螺纹桩组(53例)、铸造根管桩组(35例)、纤维根管桩组(21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成品根管螺纹桩组成功43颗,失败10颗(18.87%);铸造根管桩组成功27颗,失败8颗(22.86%);纤维根管桩组21颗牙均获得成功。纤维根管桩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螺纹桩组与铸造根管桩组的成功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成品根管螺纹桩核冠技术在修复时较为经济、简单,且效果良好,铸造桩核冠操作较为复杂,纤维根管桩修复效果为理想,操作性高。

    作者:黄艳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67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病因分析

    目的:分析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病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267例,进行病因分析。结果病因包括巨细胞病毒性肝炎107例(40.1%)、胆道闭锁50例(18.7%)、全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17例(6.4%)、希特林蛋白缺陷5例(1.9%)、胆总管囊肿3例(1.1%)、细菌感染3例(1.1%)、胆管发育不良3例(1.1%)、梅毒2例(0.7%)、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例(0.7%)、乙型病毒性肝炎2例(0.7%)、半乳糖血症2例(0.7%)、药物性肝炎1例(0.4%)、川崎病1例(0.4%)、原因不明69例(25.8%)。1<月龄≤2的患儿多(占56.6%),其次为2<月龄≤3的患儿(占31.1%)。全组男性176例(65.9%),女性91例(34.1%)。男性较之女性,胆道闭锁及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所占比例更低(依次有11.4%vs 33.3%、0.0%vs 2.2%),而全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所占比例更高(9.1%vs 1.1%),均有P<0.05。结论在江西省,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病因以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居首,发病月龄主要集中在1-3月,部分病因具有性别差异,临床诊断时可供参考。

    作者:吴蔚;万盛华;万宏;朱龙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肝细胞癌不典型CT 增强表现及分析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不典型CT增强表现,以提高我们对肝细胞癌的CT影像学认识。方法作者收集了49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不具有典型CT表现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CT影像资料,对其增强后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9例共发现50个病灶,其中平扫呈低密度48个,呈等密度2个;增强后持续性强化8个,类填充式强化4个,不规则薄环状强化4个,强化不明显34个。结论肝细胞癌不典型CT增强表现及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对于有慢性肝病基础的肝内占位,如CT增强不典型而不能用其他病变很好解释时,应想到肝癌可能,需密切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作者:胡菊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自发性脑内血肿手术中使用自制导向器后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内血肿显微手术中使用自制导向器后是否能减少脑组织损伤,取得更好的疗效。方法将自发性脑内血肿43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中使用自制导向器,对照组按常规皮层造瘘。术后对两组病人术中脑皮层切开长度,脑内手术操作时间长短,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术后苏醒时间,术后功能康复时间,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使用自制导向器的患者脑皮层切开固定2cm,脑内手术操作时间缩短,血肿清除率提高,术后再出血率降低,苏醒时间缩短,术后功能康复时间缩短,两组患者在脑组织保护,术后恢复情况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中使用自制导向器,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对脑组织的损害,使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刘化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YB-1蛋白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Y盒结合蛋白1(YB-1)在正常宫颈、宫颈原位腺癌及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宫颈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8例宫颈原位腺癌组织及73例宫颈腺癌组织中YB-1蛋白的表达。结果⑴YB-1蛋白在三组宫颈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正常宫颈和宫颈原位腺癌组织中主要为低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57.14%;而在宫颈腺癌组织中主要为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6.3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YB-1蛋白阳性表达全部定位于细胞质,其中宫颈腺癌组织中出现合并细胞核阳性表达细胞。⑶宫颈腺癌组织中YB-1蛋白表达与FIGO分期(P=0.015)、肿瘤直径(P=0.016)、间质浸润深度(P=0.046)及淋巴结转移(P=0.030)相关;而与患者年龄(P=0.067)、有无脉管癌栓(P=0.059)及宫旁浸润(P=0.587)无关。结论 YB-1蛋白过表达与宫颈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相关,通过检测YB-1蛋白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有望为宫颈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一个新指标。

    作者:常林林;安云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气腹压腹腔镜技术对结直肠癌外周血微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气腹压腹腔镜技术对结直肠癌外周血微转移的影响。方法将入组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A、B、C、D组,每组20例,A组腹腔镜术中气腹压维持在14mmHg;B组腹腔镜术中气腹压维持在12mmHg;C组腹腔镜术中气腹压维持在10mmHg;D组为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气腹压组腹腔镜结直肠癌术患者外周静脉血中CEA mRNA及CK20 mRNA的表达情况,并与开腹组比较。结果 A、B、C、D四组比较术前CEA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χ2=0.559,P=0.906);四组比较术中CEA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χ2=0.579,P=0.901);四组比较术后CEA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χ2=1.522,P=0.677);四组术中、术后CEA mRNA表达阳性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比较(χ2=1.146,P=0.979);A、B、C、D四组术前比较外周静脉血CK20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χ2=0.955,P=0.812);四组术中比较外周静脉血CK20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χ2=1.023,P=0.796);术后比较外周静脉血CK20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χ2=2.083,P=0.555);四组术中、术后外周静脉血CK20mRNA表达阳性率与术前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比较(χ2=0.681,P=0.995)。结论与开腹手术比较,不同气腹压(10-14mmHg)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不增加患者外周静脉血CEAmRNA及CK20mRNA表达。

    作者:秦章禄;郭朝阳;周兴舰;何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围手术期脑卒中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诊治的围手术期卒中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发生卒中后的影像学改变,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结果共有23例围手术期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4例(17.4%),脑梗死19例(82.6%)、其中大面积脑梗死10例。手术的性质和类型,高龄,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心房纤颤和既往脑卒中病史是危险因素。经积极治疗后12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无明显变化5例,5例死亡(死亡率21.7%),1例病情危重自动出院。结论围手术期脑卒中并不少见,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

    作者:胡火有;韩漫夫;肖小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aVR 导联Q RS 波振幅与脑钠肽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心力衰竭者aVR导联QRS波振幅与脑钠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全科医学科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4例,观察aVR导联QRS波振幅与脑钠肽(brain m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关系。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aVR QRS变化分析结果显示,患者aVR QRS变化与肢体6导联QRS振幅和呈正相关性(R=0.814,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体质量以及NT-proBNP含量呈负相关性(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相关性(R=0.249,P>0.05)。心力衰竭患者经临床治疗后, aVR导联QRS波振幅增加明显,患者体重及血NT-proBNP下降(P<0.05)。心力衰竭患者aVR导联QRS波振幅增加变化值与患者血清脑钠肽变化值具有相关性(R=0.447,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aVR导联QRS波振幅变化情况结合脑钠肽变化可作为可靠指标评定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宋梅;黎兰芳;戴喜艳;廖强;石水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小儿哮喘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卡松粉吸入剂对小儿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56例小儿哮喘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卡松粉吸入剂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及IL-4、IL-6、IL-8、IL-13水平改变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外周血IL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日间、夜间哮喘症状评分,FEV1%,PEF%,外周血IL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小儿哮喘不仅显著控制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及外周血IL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仁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防治进展

    肝纤维化及再生结节对肝窦及肝静脉的压迫导致门静脉阻力升高,门静脉血流受阻,从而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力升高并伴有侧枝循环开放,侧枝循环的开放以食管胃静脉曲张为常见。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死率高,其出血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有相关研究表明,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相关[1]。约80%-9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食管胃静脉曲张,且曲张静脉每年以7%的速度形成及发展[2],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治疗上的进步显著降低了其出血死亡率,但其死亡率仍高达20%[3]。因此,对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积极防治尤为重要。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目的主要包括预防曲张静脉的形成即一级前预防,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首次出血即一级预防,控制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即二级预防[4]。本文就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吕婧;龚锦文;汪恬(综述);李弼民(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鼻咽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0例鼻咽癌组织中PD-1的表达,收集对应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随访得到患者无疾病进展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结果鼻咽癌组织中PD-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与吸烟可能有关。经常规放化疗后,相比PD-1阳性鼻咽癌患者,PD-1阴性鼻咽癌患者无疾病进展时间无明显差异(P=0.191),总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02)。结论鼻咽癌组织中PD-1的检测对鼻咽癌患者预后及治疗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鹰飞;丁剑午;黄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DCA循环在口腔医院手卫生监测效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手卫生监测效果中的运用。方法回顾总结2013-2014年本院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手卫生监测效果中的作用及经验。结果2013-2014年,手卫生的依从性由41.9%上升到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57,P<0.05);手卫生洗手的合格率由73.1%上升到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6,P<0.05)。结论在医院手卫生的监测效果和依从性方面,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效果显著。

    作者:应玉瑛;方乐;杨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剖宫产瘢痕妊娠不同分型的治疗选择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经阴道彩超检查符合CSP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平均年龄27.6±4.3岁(21-35岁),孕2-9次,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根据彩超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其中:内生型20例,均行药物治疗辅以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外生型22例,行腹腔镜治疗10例,经阴式手术治疗12例。结果内生型成功率为90%(18/20),两例中转开腹妊娠病灶切除术;外生型成功率为86.4%(19/22),其中腹腔镜手术成功率90%(9/10),经阴式手术成功率83%(10/12),分别有两和一例转开腹行妊娠病灶切除术。结论CSP的治疗重要的是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根据术前精准的分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陈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策略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接受PCI治疗患者的抗血小板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面有无差异。方法连续入选萍乡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住院期间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例120例,其中一组患者接受CYP2C19基因分型检测入选研究组,另外一组患者不接受CYP2C19基因分型检测入选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信息,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基因分型检测结果为:快代谢型29例,占48.3%;中间代谢型23例,占38.3%;慢代谢型8例占13.4%。术后6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在非心脏性死亡、出血事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血运重建)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不增加出血事件及非心脏性死亡发生率。

    作者:周国忠;胡婷;姚常;黄文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改良去骨瓣开颅术和传统去骨瓣开颅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标准去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去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3d和7d的颅内压以及GO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d、3d和7d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结论改良去骨瓣开颅术优于传统去骨瓣开颅术,临床需要多加推广。

    作者:陈志凌;沈汉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