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蔚;万盛华;万宏;朱龙川
目的:探讨不同气腹压腹腔镜技术对结直肠癌外周血微转移的影响。方法将入组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A、B、C、D组,每组20例,A组腹腔镜术中气腹压维持在14mmHg;B组腹腔镜术中气腹压维持在12mmHg;C组腹腔镜术中气腹压维持在10mmHg;D组为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气腹压组腹腔镜结直肠癌术患者外周静脉血中CEA mRNA及CK20 mRNA的表达情况,并与开腹组比较。结果 A、B、C、D四组比较术前CEA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χ2=0.559,P=0.906);四组比较术中CEA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χ2=0.579,P=0.901);四组比较术后CEA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χ2=1.522,P=0.677);四组术中、术后CEA mRNA表达阳性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比较(χ2=1.146,P=0.979);A、B、C、D四组术前比较外周静脉血CK20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χ2=0.955,P=0.812);四组术中比较外周静脉血CK20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χ2=1.023,P=0.796);术后比较外周静脉血CK20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χ2=2.083,P=0.555);四组术中、术后外周静脉血CK20mRNA表达阳性率与术前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比较(χ2=0.681,P=0.995)。结论与开腹手术比较,不同气腹压(10-14mmHg)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不增加患者外周静脉血CEAmRNA及CK20mRNA表达。
作者:秦章禄;郭朝阳;周兴舰;何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肝纤维化及再生结节对肝窦及肝静脉的压迫导致门静脉阻力升高,门静脉血流受阻,从而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力升高并伴有侧枝循环开放,侧枝循环的开放以食管胃静脉曲张为常见。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死率高,其出血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有相关研究表明,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相关[1]。约80%-9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食管胃静脉曲张,且曲张静脉每年以7%的速度形成及发展[2],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治疗上的进步显著降低了其出血死亡率,但其死亡率仍高达20%[3]。因此,对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积极防治尤为重要。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目的主要包括预防曲张静脉的形成即一级前预防,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首次出血即一级预防,控制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即二级预防[4]。本文就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吕婧;龚锦文;汪恬(综述);李弼民(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老年心力衰竭者aVR导联QRS波振幅与脑钠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全科医学科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4例,观察aVR导联QRS波振幅与脑钠肽(brain m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关系。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aVR QRS变化分析结果显示,患者aVR QRS变化与肢体6导联QRS振幅和呈正相关性(R=0.814,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体质量以及NT-proBNP含量呈负相关性(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相关性(R=0.249,P>0.05)。心力衰竭患者经临床治疗后, aVR导联QRS波振幅增加明显,患者体重及血NT-proBNP下降(P<0.05)。心力衰竭患者aVR导联QRS波振幅增加变化值与患者血清脑钠肽变化值具有相关性(R=0.447,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aVR导联QRS波振幅变化情况结合脑钠肽变化可作为可靠指标评定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宋梅;黎兰芳;戴喜艳;廖强;石水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内血肿显微手术中使用自制导向器后是否能减少脑组织损伤,取得更好的疗效。方法将自发性脑内血肿43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中使用自制导向器,对照组按常规皮层造瘘。术后对两组病人术中脑皮层切开长度,脑内手术操作时间长短,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术后苏醒时间,术后功能康复时间,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使用自制导向器的患者脑皮层切开固定2cm,脑内手术操作时间缩短,血肿清除率提高,术后再出血率降低,苏醒时间缩短,术后功能康复时间缩短,两组患者在脑组织保护,术后恢复情况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中使用自制导向器,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对脑组织的损害,使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刘化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诊治的围手术期卒中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发生卒中后的影像学改变,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结果共有23例围手术期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4例(17.4%),脑梗死19例(82.6%)、其中大面积脑梗死10例。手术的性质和类型,高龄,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心房纤颤和既往脑卒中病史是危险因素。经积极治疗后12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无明显变化5例,5例死亡(死亡率21.7%),1例病情危重自动出院。结论围手术期脑卒中并不少见,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
作者:胡火有;韩漫夫;肖小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手卫生监测效果中的运用。方法回顾总结2013-2014年本院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手卫生监测效果中的作用及经验。结果2013-2014年,手卫生的依从性由41.9%上升到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57,P<0.05);手卫生洗手的合格率由73.1%上升到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6,P<0.05)。结论在医院手卫生的监测效果和依从性方面,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效果显著。
作者:应玉瑛;方乐;杨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过敏性鼻结膜炎(allergic rhinoconjunctivitls, ARC)是临床上对过敏性结膜炎(Allergic rhinoconjnnctivitis,AC)伴发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统称,即同时满足过敏性结膜炎和过敏性鼻炎两个疾病的诊断,即可诊断为过敏性鼻结膜炎[1、2]。“过敏性鼻结膜炎”这一概念于2002年正式出现在世界卫生组织 ARIA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的指南之中。该病的本质是眼部结膜和鼻结膜共同对外界过敏原的超敏性免疫反应。
作者:罗红强(综述);罗兴中(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检测Y盒结合蛋白1(YB-1)在正常宫颈、宫颈原位腺癌及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宫颈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8例宫颈原位腺癌组织及73例宫颈腺癌组织中YB-1蛋白的表达。结果⑴YB-1蛋白在三组宫颈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正常宫颈和宫颈原位腺癌组织中主要为低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57.14%;而在宫颈腺癌组织中主要为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6.3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YB-1蛋白阳性表达全部定位于细胞质,其中宫颈腺癌组织中出现合并细胞核阳性表达细胞。⑶宫颈腺癌组织中YB-1蛋白表达与FIGO分期(P=0.015)、肿瘤直径(P=0.016)、间质浸润深度(P=0.046)及淋巴结转移(P=0.030)相关;而与患者年龄(P=0.067)、有无脉管癌栓(P=0.059)及宫旁浸润(P=0.587)无关。结论 YB-1蛋白过表达与宫颈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相关,通过检测YB-1蛋白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有望为宫颈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一个新指标。
作者:常林林;安云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有效安全性。方法100例ASA I-III级年龄18-70岁择期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C组),羟考酮组(O组),每组均50例。C组术前10min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注射液0.1mg/kg,B组术前十分钟静脉注射芬太尼注射液1ug/kg。术中麻醉均使用1.5-3mg/kg丙泊酚,睫毛反射消失开始行肠镜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肠镜检查过程中基本生命体征HR、SBP、SPO2的连续动态变化和患者检查过程及苏醒后24h内不良事件(呛咳、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术后躁动),术毕VAS评分和丙泊酚用量。结果 C组患者HR、SBP、SPO2与O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O组术毕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C组异丙酚使用剂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O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电子肠镜检查术,术中循环稳定,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明显降低,安全性好。
作者:陶小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成像技术对肺内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2例肺内孤立性肿块(恶性肿瘤及良性肿块各41例)的常规CT增强及双源CT增强动、静脉期资料,记录各期CT值及碘含量。组间行t检验,以P<0.05为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果无论是动脉期还是静脉期,常规增强的CT值均低于碘基图,差异仅在静脉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性组标准化平均碘浓度含量低于良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其鉴别两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良性组和恶性组从40keV到140keV均表现为连续递减趋势,其中两组CT值在动、静脉期的各能量水平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源CT能谱成像单能量图像和碘基图像对肺部孤立性肿块的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曾炳亮;李滋聪;廖小清;廖凤翔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本院门诊抗肿瘤药物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4月门诊处方5000张,共包括用药治疗8750条,参照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分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门诊抗肿瘤药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用药记录266条,占总处方用药记录3.04%。从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分析,给药剂量和给药频次及适应症占超说明书用药记录发生率的前3位。门诊科室消化系统占的比率较高,其次为胸部肿瘤、乳腺肿瘤、妇科肿瘤及泌尿科肿瘤。从药物种类分析,内分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50.37%)较高。结论门诊以给药剂量和频次超说明书较多,同时以需要长期用药的抗癌药物超说明书为主。这些药物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风险,需要健立健全超说明书用药规定。
作者:胡莉荣;刘莉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生鸡内金在治疗乳腺增生病症中的应用和机制研究。方法肌注苯甲酸雌二醇并夹尾方式激怒大鼠,建立肝郁脾虚证乳腺增生模型。将6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逍遥散组、逍金组、鸡内金组4组,每组给予相应药物。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以同等量的生理盐水。治疗30d后,检测比较各组乳房形态和病理改变,以及血液流变学和血清中激素水平。结果给药组都能观察到乳头直径和大小的降低,乳房小叶和腺泡的数量增多和扩张等病理变化的缓解,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的降低以及雌二醇、孕酮和催乳素的含量趋于正常水平;其中逍遥散和生鸡内金单独使用疗效相近,两者联合使用效果佳。结论生鸡内金能够有效治疗乳腺增生病症,和逍遥散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作者:刘元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术毕前应用地佐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复苏的影响及对术后疼痛干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腹腔镜下行妇科手术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麻醉方法相同,观察组术毕前30-4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对照组注射同容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注药后及苏醒前、后的MAP、HR变化,苏醒后30min及1h、2h、4h的VAS和RA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期PO2、PCO2、Sa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每个时点的RASS和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1h、2h、4h等时点的RASS和VAS评分均明显低于30min时点的评分。对照组需注射曲马朵的患者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发生寒战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毕前静脉注射地佐辛,能有效减轻妇科术后疼痛,血液动力学稳定,对呼吸无明显抑制,寒战发生率低,不增加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梁小虎;罗小群;周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高雄激素血症表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门诊收治的238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按患者高雄激素血症的特点分为4组:A组-单纯高雄烯二酮(AND),B组-单纯高睾酮(T),C组-高雄烯二酮伴高睾酮,D组-正常的雄烯二酮和正常睾酮。同时选取85例正常妇女为对照组(E组)。比较高雄激素血症不同表型间体重指数、年龄、内分泌和代谢差异。结果有高雄烯二酮水平(A组和C组)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与正常妇女相比BMI、腰臀比、甘油三酯和空腹胰岛素有差异(P<0.05)。结论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有高雄烯二酮的妇女更容易发生肥胖、脂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
作者:段娟;张小林;彭璇;温国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不同给药方式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拔管及镇痛镇静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患者均分为肌肉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两组患者均常规行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肌肉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0.5h分别给予地佐辛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期拔管及镇痛镇静效果。结果肌肉注射组患者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间均明显低于静脉注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肌肉注射组患者苏醒后1h、2h VAS评分均略低于静脉注射组,苏醒时及苏醒后1h、2h SAS评分均略低于静脉注射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注射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静脉注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地佐辛肌肉注射较静脉注射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临床优势明显。
作者:刘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15):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和右美托咪定+脓毒症组(DEX组)。CLP组和DEX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DEX组于术后1h腹腔内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溶液40μg/kg,SHAM组和CLP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6h、24h、48h时各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取肺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HMGB1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肺组织HMGB1蛋白的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形态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和DEX组各时点大鼠肺组织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与CLP组比较,DEX组大鼠肺组织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DEX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较CLP组减轻。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显著减轻脓毒症大鼠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HMGB1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陈琳;徐国海;陈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病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267例,进行病因分析。结果病因包括巨细胞病毒性肝炎107例(40.1%)、胆道闭锁50例(18.7%)、全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17例(6.4%)、希特林蛋白缺陷5例(1.9%)、胆总管囊肿3例(1.1%)、细菌感染3例(1.1%)、胆管发育不良3例(1.1%)、梅毒2例(0.7%)、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例(0.7%)、乙型病毒性肝炎2例(0.7%)、半乳糖血症2例(0.7%)、药物性肝炎1例(0.4%)、川崎病1例(0.4%)、原因不明69例(25.8%)。1<月龄≤2的患儿多(占56.6%),其次为2<月龄≤3的患儿(占31.1%)。全组男性176例(65.9%),女性91例(34.1%)。男性较之女性,胆道闭锁及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所占比例更低(依次有11.4%vs 33.3%、0.0%vs 2.2%),而全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所占比例更高(9.1%vs 1.1%),均有P<0.05。结论在江西省,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病因以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居首,发病月龄主要集中在1-3月,部分病因具有性别差异,临床诊断时可供参考。
作者:吴蔚;万盛华;万宏;朱龙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不典型CT增强表现,以提高我们对肝细胞癌的CT影像学认识。方法作者收集了49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不具有典型CT表现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CT影像资料,对其增强后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9例共发现50个病灶,其中平扫呈低密度48个,呈等密度2个;增强后持续性强化8个,类填充式强化4个,不规则薄环状强化4个,强化不明显34个。结论肝细胞癌不典型CT增强表现及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对于有慢性肝病基础的肝内占位,如CT增强不典型而不能用其他病变很好解释时,应想到肝癌可能,需密切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作者:胡菊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接受PCI治疗患者的抗血小板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面有无差异。方法连续入选萍乡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住院期间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例120例,其中一组患者接受CYP2C19基因分型检测入选研究组,另外一组患者不接受CYP2C19基因分型检测入选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信息,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基因分型检测结果为:快代谢型29例,占48.3%;中间代谢型23例,占38.3%;慢代谢型8例占13.4%。术后6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在非心脏性死亡、出血事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血运重建)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不增加出血事件及非心脏性死亡发生率。
作者:周国忠;胡婷;姚常;黄文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吉安市女中学生身体意象状况。方法通过班级集体施测的方法,采用BMI体象量表(BMI-SMT)对吉安市中学100名年龄为16-18岁的女学生进行调查,同时收集被试的体重、身高等人口学资料,比较不同体重学生对身体意象的自我评价、期望体重及对自身体重的满意度。结果在所调查的100例女中学生中,过瘦组对自身体像的满意度与偏瘦组及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过瘦组对自身体像的满意度高于另外二组,偏瘦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1例被试自评BMI低于实际BMI,其余均为自评BMI高于实际BMI。过瘦组对自身体像的自评认知偏差与偏瘦组及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过瘦组对自身体像的自评认知偏差发生率低于另外二组;偏瘦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被试的期望认知偏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自评认知偏差者之间对自身体像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期望认知偏差者之间对自身体像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期望认知偏差者对自身体像不满意度明显高于无期望认知偏差者。结论女中学生对自身休形存在歪曲认识及不合理的期望,近一半女生认为自身体重高于实际体重,且对自己体像不满意。
作者:饶嘉;王洁萍;刘诏薄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