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铅中毒致高尿酸血症1例报告

容开萍;李巍

关键词:儿童, 高尿酸血症, 铅中毒, 病例报告
摘要:临床观察、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研究均已证明铅中毒可引起肾脏损害,肾脏作为铅分布和排泄的主要器官,也是铅毒作用的靶器官之一,但其研究远不及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广泛。近年来,重金属的慢性肾损害问题开始受到重视,国内外均可见关于各种重金属肾脏毒性方面的报告。本院收治的儿童铅中毒绝大多数为使用铅丹粉涂搽皮肤所致,现报告1例血尿酸增高的婴幼儿病例。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集束化治疗在感染性休克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集束化治疗在感染性休克(SS)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治疗,探讨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中心静脉压、每小时平均尿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2.94%,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早期集束化治疗,有利于改善健康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死亡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远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两种方法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步行活动功能的改善效果研究

    目的:比较高龄(≥70周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后的术后步行活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周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行PFNA治疗(PFNA组),14例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和术后步行活动功能。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PFNA组(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差异不显著(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PFNA组(P<0.05),两组在12个月时的Harri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较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高龄(≥70周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步行活动功能改善情况更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冯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非气管内全麻中的镇静效果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非气管内全身麻醉中的镇静效应。方法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急诊行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60例。麻醉方法均采用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复合骶管阻滞麻醉,两组患儿均以咪唑安定0.1-0.2mg/kg、丙泊酚2-3mg/kg静脉推注及丙泊酚2mg/kg·hr静脉泵注维持镇静。D组自开始静脉麻醉时静脉输注负荷剂量(1.0μg/kg)的右旋美托咪啶,10min输注完,结束后再以1.0μg/kg·h维持静脉输注,对照组则以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输注。记录右美托咪定负荷给药前(T0)、负荷给药结束即刻(T1)、负荷给药结束后5min(T2)、负荷给药结束后10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SDP、SPO2、HR及T4时儿童镇静评分表(CHW)评分,记录各组患儿术中及麻醉苏醒期发生呛咳和(或)屏气、喉或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SpO2<90%)及改行气管插管的例数,记录麻醉恢复时间(手术结束到刺激患儿有哭闹、挣扎)。结果 D组患儿术中及麻醉苏醒期发生呛咳、喉痉挛和低氧血症(SpO2<90%)的例数低于C组(P<0.05),CHW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非气管内全身麻醉中的气道并发症。

    作者:彭夕华;缑海娣;张红艳;胡华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PLC快速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血清万古霉素质量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Agilent HC-C18柱(4.6×150mm,5u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钾缓冲液(20∶8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8nm,以6%高氯酸为沉淀血清蛋白,离心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测定。结果万古霉素的低、中、高(2.0,16.0,64.0mg/L)3种浓度的准确度介于98%-110%之间,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8.5%(n=5);分析方法的定量下限浓度为2mg/L;线性范围为2.0-64.0mg/L,回归方程为y=13.871x+8.8127(R=0.9996, P<0.05,n=7)。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适用于血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作者:温金华;魏筱华;邹德琴;周健;曹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住院期及出院后康复训练和督导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

    目的:评价住院期及出院后康复训练和督导对脑梗死(CI)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I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住院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出院康复计划,并于出院后给予回访及督导。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后,两组CSS评分及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ADL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vs 68.75%,P<0.05)。结论住院期及出院后康复训练和督导可有效改善CI患者的神经功能及ADL,疗效确切,值得推荐。

    作者:廖琼;林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治疗反复发作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用于反复发作性盆腔炎(PI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发作性PI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30例)和中药组(30例),分别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中药组治疗愈显率显著高于西药组(80.00%vs 50.00%,P<0.05);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随访6个月后,中药组复发1例,复发率3.33%,西药组复发6例,复发率20.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西药治疗相比,中医疗法在提高反复发作性PID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方面更具优势,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荐。

    作者:陈航娇;谢小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孕中期孕妇血D-二聚体检测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预测价值的研究

    目的:研究孕中期孕妇血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门诊早孕期建卡的单胎妊娠无合并症的孕妇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孕周为13-27周+6d,用酶联免疫吸附(E-LESA)法进行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共有107例孕妇完成研究,规律产检并在我院分娩。实验分组:A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高于3.5mg/ml,B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不高于3.5mg/ml。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率A组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中期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熊贤海;郑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肝脏体积变化与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脏体积(LV)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探讨肝脏体积变化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综合评价肝脏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选取9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住院第2周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Image J软件处理CT图像,计算肝脏体积,分析肝脏体积在2周内的动态变化与MELD值、预后及并发症(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顽固性腹水、中毒性鼓肠)等的相关性。结果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住院前2周内肝脏体积缩小程度波动在0.4%-27.4%之间,LV缩小程度与MELD值(rs=0.289,P<0.05)及并发症种类数量(rs=0.576,P<0.05)均呈正相关;按照四分位数点将LV变化程度分为4个水平,LV缩小率与死亡率正相关(χ2=60.06,P<0.05)。结论肝脏体积变化能够较好预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作者:张文峰;张一;何玉麟;赖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恩他卡朋与吡贝地尔援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恩他卡朋和吡贝地尔援释片对帕金森病异动症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帕金森异动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两组患者均使用左旋多巴片进行基本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使用恩卡他朋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吡贝地尔援释片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周之后,对照组患者的(UPDRS)ⅢA异动症平均评分为2.1±1.4,观察组患者的(UPDRS)ⅢA异动症平均评分为0.9±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帕金森异动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左旋多巴联合恩他卡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显著的提高。

    作者:王恩铭;刘晶晶;朱新喜;江振华;李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髌骨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后CPM机锻炼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髌骨骨折术后早期使用CPM(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持续被动运动)机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老年髌骨骨折术后患者60例,愿意接受CPM机锻炼治疗者纳入观察组,共30例,于术后早期接受CPM机持续被动活动训练加膝关节主动活动锻炼;不愿意接受CPM机锻炼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共30例,术后单纯进行膝关节主动活动锻炼。所有患者于术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0%,对照组优良率60%,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早期进行CPM机锻炼能有效防止老年髌骨骨折术后关节粘连,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刘华;邓雄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首届华东六省一市血管外科年会在南昌召开

    2016年9月22日-24日,由江西省医学会、江西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组、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医学分会主办,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承办的首届华东六省一市血管外科年会暨第七届江西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年会、第一届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医学分会年会在南昌召开。近100位国内顶尖级血管外科专家受邀出席本次会议,来自华东六省一市的458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重点对血管疾病的诊治规范、手术技巧、器具革新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和交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深明教授发表了题为《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狭窄的治疗》、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景在平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夹层腔内微创治疗30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小明教授发表了题为《主动脉夹层远处破口处理意义和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常其光教授发表了题为《累及内脏动脉主动脉病变的治疗策略》的演讲。

    作者:赵菊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精困难患者中取卵日提前一天取精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提前1d取精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取精困难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取精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一般辅助取精治疗后提前1d取精成功但取卵日取精失败的30例IVF-ET周期作为研究组,接受一般辅助取精治疗后取卵日取精成功的31例IVF-ET周期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提前1d取精组和取卵日取精组的女方年龄(30.87±4.47岁vs 31.48±4.02岁),男方年龄(34.67±6.33岁 vs 35.23±6.09岁),不孕年限(3.87±2.74年vs 4.71±3.45年),女方BMI(21.65±2.34kg/m2 vs 21.80±3.06kg/m2),移植胚胎数(1.90±0.31个vs 1.84±0.45个)等指标对比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前1d取精组和取卵日取精组的加精时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分别为(95.90±2.40%vs 96.06±2.48%),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前1d取精组和取卵日取精组两组的获卵数(12.80±5.31个vs 11.52±5.28个),受精率(73.7%vs 78.2%),2pn受精率(57.3%vs 60.8%),2pn卵裂率(97.3%vs 97.7%),优质胚胎率(38.3%vs 33.0%)等实验室指标对比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的HCG阳性率(60.0%vs 71.0%)和临床妊娠率(60.0%vs 64.5%)对比分析,提前1d取精组的临床妊娠结局略低于取卵日取精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提前1d取精的精液处理后在取卵日当天可以收集到足够的有活力的精子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提前1d取精组可以获得和取卵日取精组相似的妊娠结局。

    作者:唐亮;吴兴武;许定飞;余敏;田莉峰;辛才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女性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MMT)的发生、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例MMMT经术前检查、手术病理诊断、终诊断。结果 MMMT非常罕见,本例MMMT临床诊治仅表现为肛门坠胀感,B超提示盆腔肿物,此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漏诊,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可助于发现病灶,但终确诊需依赖病理学检查。结论 MMMT为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由于此病隐匿性,易误诊,特别绝经期妇女需更高度重视。

    作者:王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育龄期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调查本地区育龄期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6例育龄期(20-45周岁)PCOS患者作为PCOS组,另选取同期调查中年龄、月经等情况相当的200例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超声检查结果和血清学指标。结果 PCOS组中,月经紊乱135例(92.46%);不孕116例(79.45%);肥胖47例(32.19%);痤疮49例(33.56%);多毛:F-G 总分≥6分17例(11.64%),F-G 总分>2分57例(39.04%);黑棘皮症1例(0.68%)。 PCOS组患者血清T、LH、PRL、E2和LH/FS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SH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COS组患者中有33例(24.44%)为高雄激素血症。≥35岁组与20-29岁组PCOS患者血清中FSH、PRL、E2和LH/FSH差异显著(P<0.05)。≥35岁组PCOS患者血清中INS、TG、FPG、IR均显著高于20~29岁组和30~34岁组(P<0.05)。各BMI组PCOS患者血清激素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随BMI增加,PCOS患者血清INS、TG和IR水平显著升高(P<0.05)。 BMI>25组患者FPG值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两组患者B超检查卵巢异常比例差异显著(96.30%vs 3.50%)。结论 PCOS临床特征具有地域性,本地区育龄期PCOS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不孕和多囊卵巢样改变;肥胖PCOS患者具有严重的糖脂代谢异常,远期并发症风险更高。

    作者:钟丽珍;艾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药物敏感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2014年血液培养阳性中,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方法对2014年4月-2015年8月各病区及门急诊送检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使用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66例血培养阳性中,革兰阳性菌164株占61.65%,革兰阴性菌101株占37.9%,真菌1株,占0.38%。其中感染率高的细菌是葡萄球菌133株,占50%,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头孢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为主,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较高。结论临床分离的菌种多样化,耐药形势严峻,应及时了解血培养病原菌菌种变化及耐药性变迁,以指导临床进行合理规范的抗感染治疗。

    作者:江文静;陈小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策略和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策略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分别给予阑尾切除术治疗及抗生素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疼痛缓解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69.56%,与对照组的93.48%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87%vs 0.00%,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0%vs 13.04%,P<0.05)。结论抗生素治疗虽有一定的复发率,但绝大多数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抗生素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对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及小儿,具有安全性;但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筛选,以免延误佳手术时机。

    作者:郑敏伟;刘国梁;赖鑫;郑要初;徐静;余盈娟;占晗琳;王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58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超声声像表现及超声诊断。结果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息肉158例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诊断符合127例,符合率80.38%,误诊13例,误诊率8.23%;漏诊18例,漏诊率11.39%。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准确率较高,并且有助于其他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吴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羟考酮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胃肠道肿瘤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舒芬太尼在胃肠道肿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实施胃肠道肿瘤切除术的15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3组,每组50例,Ⅰ组术后使用羟考酮40mg,Ⅱ组术后使用舒芬太尼120μg,Ⅲ组术后使用羟考酮30mg+舒芬太尼80mg,比较3组术后4h、8h、16h、24h及48h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Ⅲ组术后4h、8h、16h、24h疼痛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低于Ⅰ、Ⅱ组(P<0.05);Ⅲ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1),但与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舒芬太尼能够给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福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婴儿血清IFN-γ、IL-10、IL-1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IFN-γ、IL-10、IL-17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患有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婴儿30例为试验组及体检健康的婴儿2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中IFN-γ、IL-10、IL-17的含量。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IFN-γ、IL-10、IL-17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F-γ、IL-10、IL-17之间的两两相关系数都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IFN-γ、IL-10、IL-17可能参与了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岚;谭梅军;万盛华;许增华;张双红;吴蔚;段亚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单腔气管插管人工气胸法行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1例报道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法,随着腔镜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改进、手术操作技术的熟练,腔镜手术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这使食管癌的微创化治疗成为可能,并逐渐成为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首选[1]。为充分暴露操作术野,传统手术需要在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的条件下完成,但双腔气管插管存在操作繁琐、费用昂贵、对位不佳、气道损伤大、肺萎缩效果差、术后声嘶咽痛等缺点[2]。目前二氧化碳(CO2)气腹被广泛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却很少用于胸腔镜手术。我科在开展使用常规吻合器械胸内吻合[3]行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基础上[4],采用单腔气管插管、人工气胸法行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完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左颈吻合,total endoscopy McKeown esophag ̄ectomy,TEME),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剑文;彭金华;喻东亮;张小强;魏益平;陈向来;宋超;徐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