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able pin系统与克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李颂;彭源祥;张衍敬

关键词:髌骨骨折, Cable Pin, 克式针张力带, 手术
摘要:目的:对Cable pin系统与克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共收治56例闭合性横行骨折患者,其中采用Cable pin系统固定治疗的31例,克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的25例。我们将其分为A组(Cable pin系统)、B组(克式针张力)两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随访期间记录患者术后1月及3月VAS评分、术后3月及术后6月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改良Bostman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要求取出内固定人数。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P=0.33)、出血量(P=0.06)、手术的切口长度(P=0.12)相当,无统计学差异。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均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及6个月A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优于B组(P<0.05)。改良Bostman评分优于传统的克式针张力带组(P<0.05)。 A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B组(P<0.05)。 A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Cable-pin系统应用于治疗髌骨骨折较克式针张力带取得了更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推荐。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弹性髓内钉并经皮注射自体骨髓加异体骨粉移植治疗儿童长管状骨骨囊肿的探讨

    目的:研究微创弹性髓内钉并经皮注射自体骨髓加异体骨粉移植治疗儿童长管状骨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6例儿童长管状骨骨囊肿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A组、B组和C组,各12例。 A组患儿仅行弹性髓内钉治疗,B组患儿行自体骨髓加异体骨粉移植,C组患儿行弹性髓内钉并自体骨髓加异体骨粉移植治疗。术后随访,比较3组患儿骨囊肿愈合情况及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4.52±3.21)个月。C组骨囊肿愈合情况显著好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弹性髓内钉及经皮注射自体骨髓加异体骨粉移植都为微创手术,两者协同治疗儿童长管状骨骨囊肿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潘仕红;肖锐;万治平;熊名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迟发型热敏化腧穴的临床应用经验

    目的:介绍迟发型热敏化腧穴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从迟发型热敏化腧穴的概念、成因及如何有效激发运用3个方面加以详细阐述。结果迟发型热敏化腧穴是热敏化腧穴的一个类型,具有不易激发的特点,其成因与痰湿、水饮、瘀血及体虚有关,刺络拔罐、针刀、刺络放血、筋膜松解等手段为激发其敏化的有效手段。结论迟发型热敏化腧穴作为热敏灸治疗的佳刺激点之一,发现并充分利用迟发型热敏化腧穴,对提高热敏灸处理沉疴痼疾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焦琳;陈日新;迟振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赣南地区骨科医师工作倦怠和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目的:调查赣南地区骨科医师工作倦怠和心理健康情况,总结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及纠正骨科医师工作倦怠,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寻找有效途径。方法应用一般状况调查表、马斯勒倦怠感量表、一般健康问卷对赣南地区各级医院骨科医师进行心理测查。结果1.赣南地区骨科医师中轻微倦怠的医师占85.3%,明显倦怠的医师占6.8%,另外7.9%的医师为无倦怠;2.工作倦怠在年龄、职称、学历、年资、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以及不良嗜好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3.骨科医师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情感疏远与心理健康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而成就感缺乏与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结论赣南地区各级医院骨科医师均存在不同程度工作倦怠及心理健康问题,及时、有效地干预对预防和改善这些不良工作环境和心理健康问题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金财;项卫卫;曾文添;朱文清;姬广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2015年九江市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九江市2015年流感流行特点,为本市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哨点医院疑似流感样患者咽拭子标本,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MDCK细胞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分型鉴定。结果2015年共检测流感样咽拭子标本1040份,病毒核酸阳性218份,阳性检出率为20.96%(218/1040);其中季节性H3N2135例,占61.93%(135/218);新甲型H1N17例,占3.21%(7/218);B型75份,占34.4%(75/218);H7N91例,占0.46%(1/218)。共分离出流感毒株74份,分离阳性率为7.12%(74/1040),其中季节性H334株,B-Yanagara型40株。结论2015年九江市有H3N2、新甲型HIN1和B型流感流行,其中以H3N2型和B型流感为流行优势株。流感流行有明显季节性,上半年1至4月和下半年6至8月为发病高峰,流感常规监测中需警惕人感染禽流感H7N9。

    作者:熊火梅;张红波;梁剑锋;余福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冲击波与肩周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新兴的体外冲击波技术与传统的肩关节周围注射术治疗肩周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肩关节周围注射治疗组128例及冲击波治疗组87例肩周炎病例资料,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治疗后第7d 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CM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均明显缓解,但两组之间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根据CMS评定注射治疗组有效率为71.9%,冲击波治疗组有效率为70.1%,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肩关节周围注射术与体外冲击波技术均能有效地治疗肩周炎,两者近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

    作者:魏建梅;邱觅真;王志剑;张达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吉西他滨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探讨

    目的:探讨常规GP方案化疗基础上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2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予以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个疗程化疗两组患者瘤体均有缩小,观察组总有效率56.52%对比对照组3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疗程化疗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32%(P<0.05)。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均有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但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单纯的GP方案化疗相比,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的治疗方案在不增加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基础上能提高有效率并疾病进展时间。

    作者:李丽华;傅颖梅;金钊;梁小芳;漆兴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我院1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经剑突下途径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胸膜固定手术,观察患者手术过程、并发症及效果。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6-71min,术中出血27-59ml,无严重并发症,术口愈合好,术后疼痛程度轻。结论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行自发性气胸手术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尤其对双侧气胸者可避免双侧胸壁作切口,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晖;许辰阳;吉灵;王美龄;曾淦华;杨瑞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细胞因子IL-10、TGF-1及VEGF的表达对肝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内细胞因子IL-10、TGF-1及VEGF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8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87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组织中IL-10、TGF-1及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各项临床病理指标以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中IL-10、TGF-1、VEGF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肝癌组织IL-10表达水平与病灶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肝癌组织TGF-1表达水平与术前AFP水平有关(P<0.05);肝癌组织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有无包膜、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有关(P<0.05);肝癌组织IL-10高表达者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IL-10低表达者(P<0.05);肝癌组织VEGF高表达者无瘤生存率明显均低于VEGF低表达者(P<0.05);肝癌组织中TGF-1高低表达者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血管侵犯、IL-10表达、VEGF表达是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0、VEGF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预测指标,较低的IL-10表达水平和较高的VEGF表达水平与肝癌较差的预后有关,未见TGF-1与肝癌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王伟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结合术中冰冻基底部结扎法切除儿童美克尔憩室43例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辅助下,结合术中冰冻,基底部结扎法切除儿童美克尔憩室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对43例美克尔憩室患儿采取单纯基底部结扎法切除美克尔憩室,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判断基底部是否残留异位粘膜组织,再决定是否结束手术或行锲行肠切除或肠切除术。结果43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4例因基底部残留异位粘膜组织,遂行锲行切除或肠切除术,其余所有病例术中冰冻均未见残留异位粘膜,于基底部结扎后结束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所有患儿均未见再次便血、肠瘘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可以很好的判断基底部是否残留美克尔憩室异位粘膜,而行基底部结扎是安全有效的全新手术方式,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缩短术后禁食的时间。

    作者:徐维;邓庆强;杨文萍;冯亮;雷俊;罗鸣;葛扬帆;徐红艳;张守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子宫发育异常者的妊娠结局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发育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子宫发育异常产妇107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正常分娩产妇107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进行统计比较。结果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升高(P<0.05),发生先兆流产、胎位异常、胎膜早破以及早产的几率亦显著增加(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⑵观察组围生儿发生窒息、宫内窘迫、死亡和FGR的几率以及出生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⑶妊娠并发症在各种类型子宫发育异常中几乎均有出现,而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相对较少。结论子宫发异常患者患者妊娠为妊娠高危因素,可明显增加剖宫产率及先兆流产、胎位异常等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改善围生期母婴质量。

    作者:刘思越;沈菲;欧阳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代谢综合征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评估代谢综合征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风险。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256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按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组435例,对照组2128例,观察病人困难面罩通气和困难插管的发生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中低血压和心律失常,术后低氧血症和肺部感染以及术后脑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代谢综合征组病人困难面罩通气和困难插管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代谢综合征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出血量增加,术中低血压和心律失常,术后低氧血症和肺部感染以及术后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代谢综合征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作者:王忠;徐国海;余树春;袁林辉;黄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颈部动脉血管低剂量CTA评价血管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部动脉血管低剂量CT血管造影评价血管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的可行性研究。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入住神经内科具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患者19例。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组(A)10例及常规剂量组(B)9例,管电压、碘对比剂分别为80kV、50ml和120kV、80ml进行血管CTA成像,并进行相应后处理显示颈部动脉粥样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对比分析图像质量、血管强化程度、X线辐射剂量。结果 A、B两组患者检出稳定斑块、易损斑块、混合斑块及血管狭窄的能力、两组图像质量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用量明显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CTA检查能清楚显示颈部动脉粥样斑块形态、直径及斑块成分,并对其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程度作出较精确的判断。大能降低约58.3%的X线辐射剂量及37.5%碘对剂摄入量,有效的降低了X线对人体的电离辐射总量及碘对比剂的肾毒性。因此颈部动脉血管低剂量CTA评价血管斑块稳定性及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比较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李丰章;巫启恒;胡含明;邹南安;刘霞;熊建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痰热清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观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转归。方法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予抗生素加痰热清及对症处理,对照组仅予抗生素及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在体温、白细胞、平均住院日等方面的转归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郄丽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清胱抑素C与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GRACE评分相关性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NST-ACS)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危险评分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NST-ACS患者212例,并将同期入院疑似冠心病而经冠脉造影检测排除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纳入研究患者血清Cys C水平,并收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吸烟史、既往史等临床资料,根据GRACE评分系统计算NSTE-ACS入院及出院6个月GRACE评分,记录NSTE-ACS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NSTE-ACS组患者血清Cys C、hs-CRP及NLR水平较高(P<0.05)。NSTE-ACS组Cys C入院GRACE评分、出院6个月GRACE评分、年龄、Cr、hs-CRP、NLR呈正相关(分别为r=0.322,r=0.394,r=0.430,r=0.617,r=0.404,r=0.323,P 均<0.05)。单因素Logistic 回归显示:Cys C(OR=8.271,P=0.00,95%CI 2.670-25.624)、年龄(OR=1.050,P=0.00,95%可信区间为1.025-1.076)、TG(OR=0.647,P=0.02,95%可信区间为0.448-0.936)是MACE的发生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Cys C(OR=5.403,P=0.03,95%可信区间为1.203-24.253)是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Cys-C对NSTE-ACS患者早期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且可作为预测NSTE-ACS患者预后的生物标记物。

    作者:吴佳健;邱崇荣;罗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PFNA闭合性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PFNA闭合性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我院共收治60例A2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按进入医院诊疗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DHS)闭合性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采用Harris法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观察组操作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均小于或少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的下地活动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优良率分别为73.33%、96.67%,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的特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具有有极大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作者:姚连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自拟通便一号方治疗混合痔合并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自拟通便一号方治疗混合痔合并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混合痔合并便秘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术后分别接受通便一号方和乳果糖治疗两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两周后,观察组的各主要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70.83%,P=0.0267。结论通便一号方治疗混合痔合并功能性便秘疗效满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罗琴雯;肖慧荣;管诗强;葛魏;张磊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在髋部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用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6年5月,用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患者4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在21-50岁之间,其中股骨颈骨折组26例,其中新鲜骨折21例,陈旧性骨折5例,均为头下及颈中型,年龄在21-48岁之间,术后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判定疗效。股骨头坏死组20例,年龄在28-50岁间,术后根据steinberg分期及harris评定标准。结果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疗效评定:股骨颈骨折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95%。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植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具有促进骨折愈合,修复坏死的骨组织等优点。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

    作者:程兆佳;廖忠林;赵为夏;张学来;邓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气管镜联合介入在支气管内膜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气管镜联合介入治疗在支气管内膜结核治疗中的临床运用价值及相关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采用气管镜联合介入治疗276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效果及相关介入手段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操作技巧。结果气管镜联合介入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显效189例,有效76例,有效率达96.01%。无效11例,其中6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显示均合并了肺囊肿或支气管扩张。结论气管镜联合介入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是有效可靠的。

    作者:施天生;陈中书;冯剑雄;史红;袁小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耐药特点。方法对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近两年发生100例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按1:1配对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危险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科室分布依次为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普外科。其危险因素为使用呼吸机(OR=10.676)、抗菌药物使用≥14d(OR=9.640)、基础疾病(OR=8.071)、使用深静脉插管(OR=7.752)、留置导尿(OR=6.20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仅对米诺环素及多粘菌素B保持低耐药率(<5%),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5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其感染率及耐药率日趋严重,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指导临床科室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防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医院内流行暴发。

    作者:罗斌华;李福太;吕芷娴;沈燕如;兰玉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成人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基础病和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咳嗽患者35例(50.72%),咯血患者11例(15.94%)。咳嗽症状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除胸闷外的其他临床症状患者(均P<0.05);基础病或者合并症的患者25例(36.23%),心脏病患者有11例(15.94%),糖尿病8例(11.59%);45例(65.22%)患者无肺部体征,显著高于呼吸音减弱、有湿罗音患者的比例;血沉增快的患者50例(72.46%);34例(49.28%)患者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叶或段状分布的实质性病变/肺不张表现,显著高于结节或肿块样病变、弥漫性粟粒样结节和不典型空洞患者的比例;经肺穿刺获得标本的病理诊断而确诊的有27例(40.30%),经手术获得标本的病理诊断而确诊的有24例(35.82%)。结论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难度大,临床应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明确诊断。对纤维支气管镜、肺穿刺及手术标本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有效措施。

    作者:傅佳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