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梅;邱觅真;王志剑;张达颖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团体组,每组6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团体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精神症状,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评估防御方式,随访6周,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3、6周后症状和治疗前后防御方式。结果团体组患者治疗3、6周后的PANSS和SCL-90总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团体组患者DSQ各因子分中不成熟因子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前者成熟因子分明显高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防御方式和精神症状,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精神康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晓芳;肖志平;刘燕玉;周建平;余绍军;何秋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全切除术和次全切除术治疗治疗复杂性胆囊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08例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逆行胆囊次全切除术,对照组则采用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结石相比,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吴勤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子宫发育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子宫发育异常产妇107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正常分娩产妇107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进行统计比较。结果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升高(P<0.05),发生先兆流产、胎位异常、胎膜早破以及早产的几率亦显著增加(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⑵观察组围生儿发生窒息、宫内窘迫、死亡和FGR的几率以及出生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⑶妊娠并发症在各种类型子宫发育异常中几乎均有出现,而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相对较少。结论子宫发异常患者患者妊娠为妊娠高危因素,可明显增加剖宫产率及先兆流产、胎位异常等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改善围生期母婴质量。
作者:刘思越;沈菲;欧阳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成人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基础病和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咳嗽患者35例(50.72%),咯血患者11例(15.94%)。咳嗽症状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除胸闷外的其他临床症状患者(均P<0.05);基础病或者合并症的患者25例(36.23%),心脏病患者有11例(15.94%),糖尿病8例(11.59%);45例(65.22%)患者无肺部体征,显著高于呼吸音减弱、有湿罗音患者的比例;血沉增快的患者50例(72.46%);34例(49.28%)患者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叶或段状分布的实质性病变/肺不张表现,显著高于结节或肿块样病变、弥漫性粟粒样结节和不典型空洞患者的比例;经肺穿刺获得标本的病理诊断而确诊的有27例(40.30%),经手术获得标本的病理诊断而确诊的有24例(35.82%)。结论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难度大,临床应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明确诊断。对纤维支气管镜、肺穿刺及手术标本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有效措施。
作者:傅佳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微创痔疮套扎术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中度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微创痔疮套扎术合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消痔灵注射治疗,观察患者的排便时间、排便不净感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患者治愈率存在差异(P<0.05);两组在排便时间、排便不净感比较存在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是在便后肛门坠胀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创痔疮套扎器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尹英斌;谢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转归。方法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予抗生素加痰热清及对症处理,对照组仅予抗生素及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在体温、白细胞、平均住院日等方面的转归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郄丽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比较采用自稳型颈椎融合系统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科先后对38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分为自稳型颈椎融合系统(A组,15例)和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术组(B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术前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等指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A组术中手术时间明显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神经功能改善,两组在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中分别出现两例轻度吞咽困难。两组患者均无气管、食管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术相比,采用自稳型颈椎融合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短期临床疗效相当,手术操作更加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作者:周然;吕志华;徐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母婴同室陪护家属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前后其洗手行为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母婴同室陪护家属200名进行手卫生培训,分别收集培训前、后陪护家属手部卫生学监测采样标本和调查问卷,比较其差别。结果培训前后洗手方法正确率由33.5%提高到90.0%,洗手合格率由56.5%上升至88.0%。结论对母婴同室陪护家属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可使家属重视手部卫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以降低母婴医院内感染的机率。
作者:万曦娣;曾爱凤;胡兰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嘧啶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卵巢囊肿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了妇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这段期间收治100例卵巢囊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不接受维持麻醉,实验组接受右美托咪啶维持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同时,实验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卵巢囊肿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嘧啶在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徐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采用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3个月、6个月时患者疼痛评分、术后功能恢复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穿刺和工作通道建立,平均手术时间(64.8±7.9)min,平均出血量(48.6±9.2)ml,平均住院时间(5.2±1.8)d。术中未发生神经经根损伤、脑脊液漏、腹腔脏器受损和椎间隙感染病例。12例患者术后小腿酸胀、有麻木感,术后1-3周即缓解。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时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 Macnab分级结果为:优29例,良2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8%(53/58)。结论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临床可考虑应用。
作者:卢于;盛亚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26例,分别使用氯氮平(A组)、利培酮(B组)及阿立哌唑(C组)连续治疗8周,并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30名人员设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差异。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3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血清T3、T4、FT3、FT4及TS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患者治疗8周后T3、T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TSH水平却明显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T3、FT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组患者治疗8周后五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引起血清T3、T4及TSH变化,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作者:吴琼芳;成晓洁;李凯;喻芳;张雷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析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加康复新液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复发性溃疡的临床实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94例复发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皆为阳性,将其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7例,采用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新液治疗。对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进行对比。结果在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91.49%>78.7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复发性溃疡时,在传统三联疗法(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新液治疗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仁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气管镜联合介入治疗在支气管内膜结核治疗中的临床运用价值及相关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采用气管镜联合介入治疗276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效果及相关介入手段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操作技巧。结果气管镜联合介入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显效189例,有效76例,有效率达96.01%。无效11例,其中6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显示均合并了肺囊肿或支气管扩张。结论气管镜联合介入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是有效可靠的。
作者:施天生;陈中书;冯剑雄;史红;袁小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介绍迟发型热敏化腧穴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从迟发型热敏化腧穴的概念、成因及如何有效激发运用3个方面加以详细阐述。结果迟发型热敏化腧穴是热敏化腧穴的一个类型,具有不易激发的特点,其成因与痰湿、水饮、瘀血及体虚有关,刺络拔罐、针刀、刺络放血、筋膜松解等手段为激发其敏化的有效手段。结论迟发型热敏化腧穴作为热敏灸治疗的佳刺激点之一,发现并充分利用迟发型热敏化腧穴,对提高热敏灸处理沉疴痼疾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焦琳;陈日新;迟振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内细胞因子IL-10、TGF-1及VEGF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8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87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组织中IL-10、TGF-1及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各项临床病理指标以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中IL-10、TGF-1、VEGF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肝癌组织IL-10表达水平与病灶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肝癌组织TGF-1表达水平与术前AFP水平有关(P<0.05);肝癌组织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有无包膜、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有关(P<0.05);肝癌组织IL-10高表达者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IL-10低表达者(P<0.05);肝癌组织VEGF高表达者无瘤生存率明显均低于VEGF低表达者(P<0.05);肝癌组织中TGF-1高低表达者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血管侵犯、IL-10表达、VEGF表达是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0、VEGF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预测指标,较低的IL-10表达水平和较高的VEGF表达水平与肝癌较差的预后有关,未见TGF-1与肝癌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王伟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调查赣南地区骨科医师工作倦怠和心理健康情况,总结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及纠正骨科医师工作倦怠,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寻找有效途径。方法应用一般状况调查表、马斯勒倦怠感量表、一般健康问卷对赣南地区各级医院骨科医师进行心理测查。结果1.赣南地区骨科医师中轻微倦怠的医师占85.3%,明显倦怠的医师占6.8%,另外7.9%的医师为无倦怠;2.工作倦怠在年龄、职称、学历、年资、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以及不良嗜好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3.骨科医师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情感疏远与心理健康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而成就感缺乏与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结论赣南地区各级医院骨科医师均存在不同程度工作倦怠及心理健康问题,及时、有效地干预对预防和改善这些不良工作环境和心理健康问题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金财;项卫卫;曾文添;朱文清;姬广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PFNA闭合性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我院共收治60例A2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按进入医院诊疗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DHS)闭合性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采用Harris法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观察组操作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均小于或少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的下地活动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优良率分别为73.33%、96.67%,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的特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具有有极大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作者:姚连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接诊的患结直肠癌的10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与腹腔镜手术联合方案进行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且通过Karnof-sky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115.71±20.57)ml明显更少,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27±0.43)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89±0.39)d及住院天数(15.42±5.87)d均明显更短(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较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率(78.0%)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均有2例失随访,观察组无疾病进展存活期为(11.32±1.02)月,中位生存期为(32.06±2.11)月,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与腹腔镜手术联合方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谢礼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的营养干预对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按自愿原则,抽取从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门诊定期产检并自愿接受孕期营养干预的孕妇120例为干预组,同期120例进行定期产检但未接受孕期营养干预的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为初产;孕周<12周;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肾疾病、甲状腺疾病等特殊病史。对干预组进行营养干预及随访,与对照组进行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比较。结果干预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2.5%,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9.1%,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对照组糖耐量异常程度明显高于干预组。结论孕期营养干预可明显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
作者:万佳;高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3D-ASL联合SWI、DWI多模态检查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入住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18例。给予3D-ASL灌注和SWI、DWI加权成像,并对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均存在一定面积缺血性半暗带组织,其中1例ASL呈正常灌注患者为全部为缺血半暗带组织。都及时进行相应治疗后复查,18例ASL低灌注患者中DWI及ASL低灌注面积均缩小,其中部分ASL出现高灌注。结论3D-ASL联合SWI、DWI联合检测能准确判断脑梗死的位置和范围,明确是否有微出血,并能计算出梗死周围的缺血半暗带,为临床溶栓治疗及疗效提供精准影像信息。
作者:王爱华;李丰章;邹南安;胡含明;刘峰;文翠;熊建忠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