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吴琼芳;成晓洁;李凯;喻芳;张雷鸣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 精神分裂症, 甲状腺激素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26例,分别使用氯氮平(A组)、利培酮(B组)及阿立哌唑(C组)连续治疗8周,并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30名人员设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差异。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3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血清T3、T4、FT3、FT4及TS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患者治疗8周后T3、T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TSH水平却明显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T3、FT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组患者治疗8周后五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引起血清T3、T4及TSH变化,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冲击波与肩周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新兴的体外冲击波技术与传统的肩关节周围注射术治疗肩周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肩关节周围注射治疗组128例及冲击波治疗组87例肩周炎病例资料,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治疗后第7d 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CM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均明显缓解,但两组之间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根据CMS评定注射治疗组有效率为71.9%,冲击波治疗组有效率为70.1%,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肩关节周围注射术与体外冲击波技术均能有效地治疗肩周炎,两者近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

    作者:魏建梅;邱觅真;王志剑;张达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输精管结扎患者行改良输精管吻合术19例分析

    目的:探讨输精管吻合术的方法及复育效果。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技术行输精管二层缝合法并利用输精管旷置结节行输精管吻合口后壁支撑法。结果本组19例,有精子者17例,再通率89.4%,精子>20×106/ml者11例,其中配偶有孕者3例,精子<20×106/ml者6例,无精子者2例其中1例并发吻合口部痛性结节。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二层缝合法,利用旷置结扎结节作吻合口后壁支撑法,可有助于提高输精管再通率。

    作者:吴荣国;田向旗;谢俊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我院1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经剑突下途径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胸膜固定手术,观察患者手术过程、并发症及效果。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6-71min,术中出血27-59ml,无严重并发症,术口愈合好,术后疼痛程度轻。结论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行自发性气胸手术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尤其对双侧气胸者可避免双侧胸壁作切口,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晖;许辰阳;吉灵;王美龄;曾淦华;杨瑞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自拟通便一号方治疗混合痔合并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自拟通便一号方治疗混合痔合并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混合痔合并便秘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术后分别接受通便一号方和乳果糖治疗两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两周后,观察组的各主要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70.83%,P=0.0267。结论通便一号方治疗混合痔合并功能性便秘疗效满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罗琴雯;肖慧荣;管诗强;葛魏;张磊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剂量甲硝唑联合乳酸杆菌治疗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小剂量甲硝唑联合乳酸杆菌治疗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1月符合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病症标准的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小剂量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小剂量甲硝唑联合乳酸杆菌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甲硝唑联合乳酸杆菌治疗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0.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率3.33%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甲硝唑联合乳酸杆菌治疗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更佳。

    作者:李金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头孢曲松钠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目的:研究头孢曲松钠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情况。方法共选取24只4周龄的健康SD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治疗组及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各8只。其中治疗组与模型组按照15mg/kg腹腔注射LPS(大肠杆菌脂多糖)的方法建立内毒素脓毒症模型,治疗组在内毒素打击24h后开始头孢曲松治疗;模型组则采用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对照治疗。在治疗用药72h后处死大鼠,分别取其结肠内容物进行肠道杆菌、肠球菌及乳酸杆菌的细菌定量培养及菌种鉴定工作。结果脓毒症大鼠结肠内肠杆菌数量增加明显(P<0.01),肠球菌数量增加(P<0.01),乳酸杆菌数量减少(P<0.05);头孢曲松治疗后肠杆菌显著减少(P<0.01),甚至较正常组亦显著减低(P<0.01),肠球菌数量进一步增加(P<0.01),乳酸杆菌数量进一步减少(P<0.01),球杆菌比值严重倒置(P<0.01)。结论脓毒症大鼠肠道菌群存在紊乱,头孢曲松钠使菌群紊乱进一步加剧,肠道内定植的肠杆菌以及益生菌(乳酸杆菌)大量减少,肠球菌增加,球杆菌比值严重倒置,破坏肠道内的微生态环境。

    作者:李云;金国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64例早期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5mg地塞米松(A组)22例、10mg地塞米松(B组)22例及对照组(C组)20例。 A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5mg/2天静脉滴注,疗程4周,或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到100μmol/L停用;B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10mg/天静脉滴注,一周后逐渐减量至4周停药;C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精神饮食状态、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的改变及副作用。结果4周后A、B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下降(P<0.01),精神饮食状态明显好转,疗效明显优于C组(P<0.01)。 A组继发感染、消化道出血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重型肝炎疗效好,副作用小。

    作者:万里晖;胡坚方;陈建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耐药特点。方法对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近两年发生100例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按1:1配对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危险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科室分布依次为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普外科。其危险因素为使用呼吸机(OR=10.676)、抗菌药物使用≥14d(OR=9.640)、基础疾病(OR=8.071)、使用深静脉插管(OR=7.752)、留置导尿(OR=6.20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仅对米诺环素及多粘菌素B保持低耐药率(<5%),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5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其感染率及耐药率日趋严重,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指导临床科室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防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医院内流行暴发。

    作者:罗斌华;李福太;吕芷娴;沈燕如;兰玉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痰热清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观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转归。方法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予抗生素加痰热清及对症处理,对照组仅予抗生素及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在体温、白细胞、平均住院日等方面的转归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郄丽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在髋部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用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6年5月,用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患者4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在21-50岁之间,其中股骨颈骨折组26例,其中新鲜骨折21例,陈旧性骨折5例,均为头下及颈中型,年龄在21-48岁之间,术后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判定疗效。股骨头坏死组20例,年龄在28-50岁间,术后根据steinberg分期及harris评定标准。结果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疗效评定:股骨颈骨折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95%。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植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具有促进骨折愈合,修复坏死的骨组织等优点。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

    作者:程兆佳;廖忠林;赵为夏;张学来;邓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清RF、CCP及CRP联合检测在RA患者的实验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标志物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和C反应蛋白(CRP)在检测结果性别差异和年龄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在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75例RA患者、237例非RA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anti-CCP,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和CRP,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RA组中,CRP检测水平男性高于女性(P<0.01),而RF和anti-CCP检测水平在性别上无差异;RF、anti-CCP和CRP检测水平在不同年龄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A组患者RF、anti-CCP和CRP检测时阳性率和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非R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且RF的敏感性高,anti-CCP具有高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在RA中CRP检测水平男女间差异明显;进行RF、anti-CCP和CRP检测价值更高;三项临床诊断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RA的早期诊断和病情控制。

    作者:吴杰敏;冯晓晶;焦安君;徐鏐粤;何思齐;谭福燕;谭立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子宫发育异常者的妊娠结局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发育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子宫发育异常产妇107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正常分娩产妇107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进行统计比较。结果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升高(P<0.05),发生先兆流产、胎位异常、胎膜早破以及早产的几率亦显著增加(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⑵观察组围生儿发生窒息、宫内窘迫、死亡和FGR的几率以及出生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⑶妊娠并发症在各种类型子宫发育异常中几乎均有出现,而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相对较少。结论子宫发异常患者患者妊娠为妊娠高危因素,可明显增加剖宫产率及先兆流产、胎位异常等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改善围生期母婴质量。

    作者:刘思越;沈菲;欧阳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模态磁共振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我国乳腺癌发病年龄平均比西方发达国家早10年左右,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临床除专科体检外常用的检查乳腺方法包括:磁共振影像(MRI)、X线乳腺摄影、超声、近红外线、CT、PET等项目。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磁共振应用于乳腺疾病检查以来,磁共振检测设备的不断更新升级、新序列、新检测方式的应用,磁共振在乳腺疾病的诊断、治疗后效果评估、随访等各个阶段均有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磁共振对病变空间、时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多种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等,使得磁共振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多模态联合应用磁共振检查在乳腺疾病的诊治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现就其主要应用叙述如下。

    作者:黄智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团体组,每组6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团体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精神症状,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评估防御方式,随访6周,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3、6周后症状和治疗前后防御方式。结果团体组患者治疗3、6周后的PANSS和SCL-90总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团体组患者DSQ各因子分中不成熟因子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前者成熟因子分明显高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防御方式和精神症状,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精神康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晓芳;肖志平;刘燕玉;周建平;余绍军;何秋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接诊的患结直肠癌的10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与腹腔镜手术联合方案进行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且通过Karnof-sky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115.71±20.57)ml明显更少,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27±0.43)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89±0.39)d及住院天数(15.42±5.87)d均明显更短(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较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率(78.0%)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均有2例失随访,观察组无疾病进展存活期为(11.32±1.02)月,中位生存期为(32.06±2.11)月,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与腹腔镜手术联合方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谢礼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淋巴示踪技术在胃癌手术中的精准医疗价值

    目的:观察胃癌手术中淋巴示踪技术的效果。方法58例胃窦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按D2式直接手术,纳米碳组患者入腹后于肿块边缘的浆膜下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对2组患者的淋巴结检出数目、淋巴结黑染情况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纳米碳组患者平均每例检出淋巴结20.40±11.21枚,对照组患者平均每例检出淋巴结14.40±10.2枚,P<0.05。纳米碳组的黑染淋巴结黑染率为35.4%,其中,N1黑染率为57.5%;N2黑染率为42.4%,P<0.05。纳米碳组中黑染淋巴结病例中出现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55.3%明显高于未黑染淋巴结的转移阳性率为16%,P<0.05。结论胃癌手术中应用淋巴示踪技术有助于外科医生准确精细清扫更多的淋巴结,有助于术后病理分期,精准医疗有利于病人恢复。

    作者:盛建华;江爱云;李国强;刘建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颈部动脉血管低剂量CTA评价血管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部动脉血管低剂量CT血管造影评价血管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的可行性研究。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入住神经内科具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患者19例。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组(A)10例及常规剂量组(B)9例,管电压、碘对比剂分别为80kV、50ml和120kV、80ml进行血管CTA成像,并进行相应后处理显示颈部动脉粥样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对比分析图像质量、血管强化程度、X线辐射剂量。结果 A、B两组患者检出稳定斑块、易损斑块、混合斑块及血管狭窄的能力、两组图像质量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用量明显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CTA检查能清楚显示颈部动脉粥样斑块形态、直径及斑块成分,并对其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程度作出较精确的判断。大能降低约58.3%的X线辐射剂量及37.5%碘对剂摄入量,有效的降低了X线对人体的电离辐射总量及碘对比剂的肾毒性。因此颈部动脉血管低剂量CTA评价血管斑块稳定性及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比较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李丰章;巫启恒;胡含明;邹南安;刘霞;熊建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吉西他滨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探讨

    目的:探讨常规GP方案化疗基础上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2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予以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个疗程化疗两组患者瘤体均有缩小,观察组总有效率56.52%对比对照组3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疗程化疗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32%(P<0.05)。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均有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但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单纯的GP方案化疗相比,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的治疗方案在不增加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基础上能提高有效率并疾病进展时间。

    作者:李丽华;傅颖梅;金钊;梁小芳;漆兴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Cable pin系统与克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Cable pin系统与克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共收治56例闭合性横行骨折患者,其中采用Cable pin系统固定治疗的31例,克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的25例。我们将其分为A组(Cable pin系统)、B组(克式针张力)两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随访期间记录患者术后1月及3月VAS评分、术后3月及术后6月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改良Bostman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要求取出内固定人数。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P=0.33)、出血量(P=0.06)、手术的切口长度(P=0.12)相当,无统计学差异。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均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及6个月A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优于B组(P<0.05)。改良Bostman评分优于传统的克式针张力带组(P<0.05)。 A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B组(P<0.05)。 A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Cable-pin系统应用于治疗髌骨骨折较克式针张力带取得了更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李颂;彭源祥;张衍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气管镜联合介入在支气管内膜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气管镜联合介入治疗在支气管内膜结核治疗中的临床运用价值及相关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采用气管镜联合介入治疗276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效果及相关介入手段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操作技巧。结果气管镜联合介入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显效189例,有效76例,有效率达96.01%。无效11例,其中6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显示均合并了肺囊肿或支气管扩张。结论气管镜联合介入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是有效可靠的。

    作者:施天生;陈中书;冯剑雄;史红;袁小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