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建华;江爱云;李国强;刘建平
目的:比较CYP2C19基因型检测与血小板聚集实验两种测定方法对临床氯吡格雷使用的指导作用。为临床上选择更经济、有效的测定方法指导氯吡格雷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二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的患者的资料,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相关疾病史、用药史、血液检查结果、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等。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来比较CYP2C19基因型检测与血小板聚集实验两种测定方法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结果对基线资料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代谢快组(92例)、代谢中间组(116例)、代谢慢组(30例)三组间两两比较,年龄、性别、有否糖尿病、有否肾功能不全、有否吸烟、有否使用钙通道阻滞剂(CCB)、有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代谢快组、代谢中间组、代谢慢组三组之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实验(二磷酸腺苷(ADP)聚集率、花生四烯酸聚集率、胶原聚集率)进行方差分析,方差均齐性,其中ADP聚集率三组间比较, P<0.001,有显著差异。将ADP聚集率>50%赋值为0(反应差),ADP聚集率≤50%赋值为1(反应好)。将ADP聚集率界定治疗反应与CYP2C19基因型检测代谢能力之间两两比较,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代谢快组治疗反应明显好于代谢中间组及代谢慢组。但是基因检测呈“代谢慢”的患者中,仍有较高比例(43%)对氯吡格雷用药反应好;而在基因检测呈“代谢快”的患者中,亦有一定比例(16%)用药反应差。结论 CYP2C19基因型检测是目前临床上指导氯吡格雷用药方案制定的常用方法,本研究发现,根据血小板聚集实验中ADP聚集率来评估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也是可行的,且更经济。但因本研究中基因检测呈“代谢慢”的患者中,仍有较高比例对氯吡格雷治疗反应好,在有条件的区域可联合血小板聚集实验和CYP2C19基因型检测来制定氯吡格雷用药方案。
作者:李林锋;蔡新勇;郭邦国;涂伟玲;胡菁;洪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现报道我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肝脏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结合文献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表现,免疫组化特征以及治疗方法。
作者:陈斌;万仁华;单人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缝隙连接(connexin,Cx)是生物体必需的细胞膜蛋白,可以进行相邻细胞间细胞质离子和低分子量代谢物质的交换,这一联系对生物体生理的很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缝隙连接蛋白的翻译后化学修饰是对缝隙连接通道功能进行调节的一个重要工具。磷酸化和泛素化是调节缝隙连接功能的主要翻译后修饰,而乙酰化,羟基化,羧化,甲基化,棕榈酰化,氧化,亚硝基化和截短等的作用也有报道[1-4]。有些翻译后修饰涉及对成熟缝隙连接通道的电/代谢耦合开关的调控,而其他则涉及对缝隙连接的生命周期进行调节,包括输送,组装,分解和降解。本文将着重回顾目前研究的较为深入的几类缝隙连接蛋白的翻译后修饰。
作者:黄红雨;赵虎;金晓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采用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3个月、6个月时患者疼痛评分、术后功能恢复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穿刺和工作通道建立,平均手术时间(64.8±7.9)min,平均出血量(48.6±9.2)ml,平均住院时间(5.2±1.8)d。术中未发生神经经根损伤、脑脊液漏、腹腔脏器受损和椎间隙感染病例。12例患者术后小腿酸胀、有麻木感,术后1-3周即缓解。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时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 Macnab分级结果为:优29例,良2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8%(53/58)。结论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临床可考虑应用。
作者:卢于;盛亚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Kummell’s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胸腰椎Kummell’s病患者推行经皮椎体强化术,记录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38例Kummell’s病椎体行PVP治疗均成功,手术时间每个病椎平均34min,术前术后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35例术后随访6月至9年疼痛无再发及加重,椎体高度无明显变化,相邻椎体来见骨折。结论经皮椎体强化术,操作时间短,能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增加背柱稳定性,改善患者腰背部功能,对治疗Kummell’s病效果良好。
作者:陆炯;孙长惠;邹灵;胡旻炜;陈一南;杨泽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析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加康复新液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复发性溃疡的临床实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94例复发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皆为阳性,将其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7例,采用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新液治疗。对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进行对比。结果在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91.49%>78.7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复发性溃疡时,在传统三联疗法(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新液治疗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仁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初产妇足月胎膜早破后分娩时间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足月胎膜早破初产妇,根据胎膜早破至分娩时间分为3组,甲组30例(时间间隔<12h)、乙组25例(间隔12-24h)、丙组25例(间隔>24h),对3组产妇分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组产妇产后出血量、3组新生儿体重、呼吸窘迫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丙组产妇产后住院时间较甲乙组更长,剖宫产率、产褥感染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高于甲乙组,丙组新生儿住院率高于甲乙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足月胎膜早破初产妇,应及时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缩短胎膜早破至分娩时间,减少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
作者:王瑞姣;韩汝芳;黄小美;陈晓燕;颜杰文;黎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微创痔疮套扎术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中度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微创痔疮套扎术合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消痔灵注射治疗,观察患者的排便时间、排便不净感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患者治愈率存在差异(P<0.05);两组在排便时间、排便不净感比较存在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是在便后肛门坠胀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创痔疮套扎器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尹英斌;谢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九江市2015年流感流行特点,为本市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哨点医院疑似流感样患者咽拭子标本,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MDCK细胞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分型鉴定。结果2015年共检测流感样咽拭子标本1040份,病毒核酸阳性218份,阳性检出率为20.96%(218/1040);其中季节性H3N2135例,占61.93%(135/218);新甲型H1N17例,占3.21%(7/218);B型75份,占34.4%(75/218);H7N91例,占0.46%(1/218)。共分离出流感毒株74份,分离阳性率为7.12%(74/1040),其中季节性H334株,B-Yanagara型40株。结论2015年九江市有H3N2、新甲型HIN1和B型流感流行,其中以H3N2型和B型流感为流行优势株。流感流行有明显季节性,上半年1至4月和下半年6至8月为发病高峰,流感常规监测中需警惕人感染禽流感H7N9。
作者:熊火梅;张红波;梁剑锋;余福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肝功能变化。方法用全自动ZL-9000型血液粘度仪和KJ-9103血栓仪测定310例肝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肝功能。结果本研究发现:肝炎西医诊断分期和中医证型的血液流变学和肝功能各检测项目的均值+标准差(x±s),且流变学和肝功能和异常改变,西医重症肝炎(x±s)>慢性肝炎(x±s)>急性肝炎(x±s)(P<0.05);中医瘀血阻络型(x±s)、湿热中阻型(x±s)>肝郁脾虚型(x±s)、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0.01)。此可作为判断西医诊断分期和中医证候的辅助指标。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肝炎的疗效和预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P<0.05);此可作为判断疗效和预后的辅助参考指标。结论在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证候分型和西医诊断分期,血液流变学和肝功能变化可预测诊断和疗效及预后。
作者:余淑娇;李晴;李国贤;赵凤达;吴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我院1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经剑突下途径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胸膜固定手术,观察患者手术过程、并发症及效果。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6-71min,术中出血27-59ml,无严重并发症,术口愈合好,术后疼痛程度轻。结论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行自发性气胸手术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尤其对双侧气胸者可避免双侧胸壁作切口,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晖;许辰阳;吉灵;王美龄;曾淦华;杨瑞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与荆花康胃胶丸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幽门螺杆菌患者,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进行治疗,B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进行治疗,C组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荆花胃康胶丸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情况。结果 B组的临床效果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A组,C组的临床效果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B组,治疗后A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高于B组,B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高于C组,三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对该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大的意义。
作者:宋绿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A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入2010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AA患者3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开腹组(5例)和腔内修复组(29例),分别行传统开腹修复术和EVAR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腔内修复组手术时间[(103.14±23.81)min vs (241.35±39.76) min]、术中出血量[(114.68±37.24)ml vs (732.66±81.52)ml]、术中输血量[(22.41±5.82)ml vs (209.89±41.35)ml]、术后ICU时间[(17.83±8.44)h vs (43.15±10.26)h]、术后禁食时间[(15.27±5.61)h vs (105.45±31.53)h]以及住院天数[(10.17±2.14)d vs (15.95±4.08)d]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腔内修复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10.34%vs 80.00%,P<0.05);随访12个月,腔内修复组生存率虽在数值上高于开腹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AR治疗AAA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对高龄及无法耐受传统开放手术的患者尤为适用。
作者:高家宝;陈淼;曾庆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Cable pin系统与克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共收治56例闭合性横行骨折患者,其中采用Cable pin系统固定治疗的31例,克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的25例。我们将其分为A组(Cable pin系统)、B组(克式针张力)两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随访期间记录患者术后1月及3月VAS评分、术后3月及术后6月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改良Bostman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要求取出内固定人数。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P=0.33)、出血量(P=0.06)、手术的切口长度(P=0.12)相当,无统计学差异。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均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及6个月A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优于B组(P<0.05)。改良Bostman评分优于传统的克式针张力带组(P<0.05)。 A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B组(P<0.05)。 A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Cable-pin系统应用于治疗髌骨骨折较克式针张力带取得了更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李颂;彭源祥;张衍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26例,分别使用氯氮平(A组)、利培酮(B组)及阿立哌唑(C组)连续治疗8周,并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30名人员设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差异。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3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血清T3、T4、FT3、FT4及TS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患者治疗8周后T3、T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TSH水平却明显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T3、FT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组患者治疗8周后五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引起血清T3、T4及TSH变化,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作者:吴琼芳;成晓洁;李凯;喻芳;张雷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对慢性镉接触肾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6年1月因慢性镉接触住院病人,2012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31例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案(对照组),2016年1月17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螺内酯20mg/d(治疗组),两组病人于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分别检测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尿肌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后的尿镉差值(对照组与治疗组秩均值分别为24.13;25.18)、校正尿镉的差值(对照组与治疗组秩均值分别为27.03;19.88)、校正尿β2-微球蛋白的差值(对照组与治疗组秩均值分别为26.9;20.12)、尿肌酐的差值(对照组与治疗组秩均值分别为23.21;26.85),对照组与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尿β2-微球蛋白的差值(对照组与治疗组秩均值分别为28.42;17.35),对照组与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β2-微球蛋白作为慢性镉接触肾损害的靶效应指标,短期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慢性镉接触可以有效减低尿β2-微球蛋白。醛固酮拮抗剂对保护因慢性镉接触致肾损害有临床意义。
作者:容开萍;李巍;甘福生;梁小滨;付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照激素的使用量分为中等剂量组、大规剂量组与冲击剂量组。中剂量为强的松7.5mg/d-30mg/d,大量>30mg/d及冲击量500-1000mg/d组。比较未用激素和使用激素后第1d、第2d及第3d的空腹血糖、3餐后2h血糖。结果3组患者在未使用激素时的空腹血糖、3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激素治疗后第1d、第2d、第3d患者的空腹血糖分别与未使用激素时的空腹血糖比较无差异(P>0.05),但3餐后2h血糖分别与未使用激素时的3餐后2h血糖比较,显著上升(P<0.05)。使用激素后3组患者的3餐后2h血糖比较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的剂量与血糖升高的水平并无相关性,且血糖升高以餐后为主。
作者:张娜;王友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输精管吻合术的方法及复育效果。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技术行输精管二层缝合法并利用输精管旷置结节行输精管吻合口后壁支撑法。结果本组19例,有精子者17例,再通率89.4%,精子>20×106/ml者11例,其中配偶有孕者3例,精子<20×106/ml者6例,无精子者2例其中1例并发吻合口部痛性结节。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二层缝合法,利用旷置结扎结节作吻合口后壁支撑法,可有助于提高输精管再通率。
作者:吴荣国;田向旗;谢俊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接诊的患结直肠癌的10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与腹腔镜手术联合方案进行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且通过Karnof-sky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115.71±20.57)ml明显更少,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27±0.43)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89±0.39)d及住院天数(15.42±5.87)d均明显更短(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较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率(78.0%)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均有2例失随访,观察组无疾病进展存活期为(11.32±1.02)月,中位生存期为(32.06±2.11)月,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与腹腔镜手术联合方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谢礼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丰城市夏季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38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中6-8月间发病入院的10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丰城市夏季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在105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发病以中老年人为主,但与其他季节相比,夏季缺血性卒中中青年患者(<60岁)相对于其他季节偏多(P<0.05);夏季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危险因素中,合并诊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呼吸道疾病和高脂血症,与其他季节相比,夏季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心脏疾病的发病明显高于其他季节(P<0.01)。结论丰城市夏季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其他季节,与其他季节相比夏季缺血性卒中以中青年患者偏多,且合并心脏疾病的患者在夏季发生缺血性卒中高于其他季节,针对此类特殊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可以减少发病。
作者:袁亚辉;徐祖兵;江剑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