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高家宝;陈淼;曾庆黎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疗效, 安全性
摘要:目的:评价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A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入2010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AA患者3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开腹组(5例)和腔内修复组(29例),分别行传统开腹修复术和EVAR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腔内修复组手术时间[(103.14±23.81)min vs (241.35±39.76) min]、术中出血量[(114.68±37.24)ml vs (732.66±81.52)ml]、术中输血量[(22.41±5.82)ml vs (209.89±41.35)ml]、术后ICU时间[(17.83±8.44)h vs (43.15±10.26)h]、术后禁食时间[(15.27±5.61)h vs (105.45±31.53)h]以及住院天数[(10.17±2.14)d vs (15.95±4.08)d]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腔内修复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10.34%vs 80.00%,P<0.05);随访12个月,腔内修复组生存率虽在数值上高于开腹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AR治疗AAA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对高龄及无法耐受传统开放手术的患者尤为适用。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母婴同室家属手卫生宣教后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母婴同室陪护家属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前后其洗手行为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母婴同室陪护家属200名进行手卫生培训,分别收集培训前、后陪护家属手部卫生学监测采样标本和调查问卷,比较其差别。结果培训前后洗手方法正确率由33.5%提高到90.0%,洗手合格率由56.5%上升至88.0%。结论对母婴同室陪护家属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可使家属重视手部卫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以降低母婴医院内感染的机率。

    作者:万曦娣;曾爱凤;胡兰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2015年九江市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九江市2015年流感流行特点,为本市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哨点医院疑似流感样患者咽拭子标本,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MDCK细胞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分型鉴定。结果2015年共检测流感样咽拭子标本1040份,病毒核酸阳性218份,阳性检出率为20.96%(218/1040);其中季节性H3N2135例,占61.93%(135/218);新甲型H1N17例,占3.21%(7/218);B型75份,占34.4%(75/218);H7N91例,占0.46%(1/218)。共分离出流感毒株74份,分离阳性率为7.12%(74/1040),其中季节性H334株,B-Yanagara型40株。结论2015年九江市有H3N2、新甲型HIN1和B型流感流行,其中以H3N2型和B型流感为流行优势株。流感流行有明显季节性,上半年1至4月和下半年6至8月为发病高峰,流感常规监测中需警惕人感染禽流感H7N9。

    作者:熊火梅;张红波;梁剑锋;余福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细胞肺癌患者检测自身抗体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及抗着丝点抗体(ACA)检测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中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SCLC患者、116例其他肿瘤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以人喉癌上皮细胞-20-10(HEp-20-10)和人喉癌上皮细胞-2(HEp-2)作基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ACA,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相比,SCLC血清中ANA阳性率显著增加(P<0.01);SCLC患者ANA检出率与肝癌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SCLC与各病例对照组相比,ACA检出率明显增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肺癌组血清中ANA和ACA的检出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性升高(P<0.01);分别采用HEp-20-10和HEp-2作为基质的IIF法对血清ACA进行检测,SCLC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4),Kappa一致性分析,P<0.01,有显著性差异,但Kappa=0.333,一致性较差;联合2种不同基质检测SCLC患者结果显示其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但从临床评价指标可见:基质为HEp-20-10的IIF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更显著。结论 ACA的检测对SCLC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采用HEp-20-10细胞株检测ACA抗体更有助于SCLC患者检出率。

    作者:付志强;丁耀东;谭立明;吴洋;陈娟娟;李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清胱抑素C与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GRACE评分相关性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NST-ACS)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危险评分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NST-ACS患者212例,并将同期入院疑似冠心病而经冠脉造影检测排除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纳入研究患者血清Cys C水平,并收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吸烟史、既往史等临床资料,根据GRACE评分系统计算NSTE-ACS入院及出院6个月GRACE评分,记录NSTE-ACS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NSTE-ACS组患者血清Cys C、hs-CRP及NLR水平较高(P<0.05)。NSTE-ACS组Cys C入院GRACE评分、出院6个月GRACE评分、年龄、Cr、hs-CRP、NLR呈正相关(分别为r=0.322,r=0.394,r=0.430,r=0.617,r=0.404,r=0.323,P 均<0.05)。单因素Logistic 回归显示:Cys C(OR=8.271,P=0.00,95%CI 2.670-25.624)、年龄(OR=1.050,P=0.00,95%可信区间为1.025-1.076)、TG(OR=0.647,P=0.02,95%可信区间为0.448-0.936)是MACE的发生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Cys C(OR=5.403,P=0.03,95%可信区间为1.203-24.253)是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Cys-C对NSTE-ACS患者早期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且可作为预测NSTE-ACS患者预后的生物标记物。

    作者:吴佳健;邱崇荣;罗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头孢曲松钠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目的:研究头孢曲松钠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情况。方法共选取24只4周龄的健康SD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治疗组及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各8只。其中治疗组与模型组按照15mg/kg腹腔注射LPS(大肠杆菌脂多糖)的方法建立内毒素脓毒症模型,治疗组在内毒素打击24h后开始头孢曲松治疗;模型组则采用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对照治疗。在治疗用药72h后处死大鼠,分别取其结肠内容物进行肠道杆菌、肠球菌及乳酸杆菌的细菌定量培养及菌种鉴定工作。结果脓毒症大鼠结肠内肠杆菌数量增加明显(P<0.01),肠球菌数量增加(P<0.01),乳酸杆菌数量减少(P<0.05);头孢曲松治疗后肠杆菌显著减少(P<0.01),甚至较正常组亦显著减低(P<0.01),肠球菌数量进一步增加(P<0.01),乳酸杆菌数量进一步减少(P<0.01),球杆菌比值严重倒置(P<0.01)。结论脓毒症大鼠肠道菌群存在紊乱,头孢曲松钠使菌群紊乱进一步加剧,肠道内定植的肠杆菌以及益生菌(乳酸杆菌)大量减少,肠球菌增加,球杆菌比值严重倒置,破坏肠道内的微生态环境。

    作者:李云;金国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CIP2A与c- My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CIP2A与c-Myc在乳腺纤维腺瘤、非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明确不同阶段乳腺肿瘤组织中CIP2A和c-Myc各自的表达水平以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初步的探讨两因子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纤维腺瘤、非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标本各40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40例乳腺纤维腺瘤,40例乳腺原位癌和4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CIP2A及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它们的差异。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乳腺纤维腺瘤,40例乳腺原位癌和4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CIP2A及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它们的差异;并分析CIP2A与c-Myc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CIP2A及c-Myc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非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强度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P2A及c-Myc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在非浸润性乳腺癌和浸润性乳腺癌中CIP2A与c-Myc表达的强度呈正相关。结论 CIP2A与c-Myc在浸润性乳腺癌中过表达;二者在乳腺纤维腺瘤、非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程度依次升高;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CIP2A可能通过稳定c-Myc蛋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李坚;周凯;王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CYP2C19基因型检测与血小板聚集实验对指导氯吡格雷用药的研究

    目的:比较CYP2C19基因型检测与血小板聚集实验两种测定方法对临床氯吡格雷使用的指导作用。为临床上选择更经济、有效的测定方法指导氯吡格雷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二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的患者的资料,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相关疾病史、用药史、血液检查结果、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等。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来比较CYP2C19基因型检测与血小板聚集实验两种测定方法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结果对基线资料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代谢快组(92例)、代谢中间组(116例)、代谢慢组(30例)三组间两两比较,年龄、性别、有否糖尿病、有否肾功能不全、有否吸烟、有否使用钙通道阻滞剂(CCB)、有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代谢快组、代谢中间组、代谢慢组三组之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实验(二磷酸腺苷(ADP)聚集率、花生四烯酸聚集率、胶原聚集率)进行方差分析,方差均齐性,其中ADP聚集率三组间比较, P<0.001,有显著差异。将ADP聚集率>50%赋值为0(反应差),ADP聚集率≤50%赋值为1(反应好)。将ADP聚集率界定治疗反应与CYP2C19基因型检测代谢能力之间两两比较,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代谢快组治疗反应明显好于代谢中间组及代谢慢组。但是基因检测呈“代谢慢”的患者中,仍有较高比例(43%)对氯吡格雷用药反应好;而在基因检测呈“代谢快”的患者中,亦有一定比例(16%)用药反应差。结论 CYP2C19基因型检测是目前临床上指导氯吡格雷用药方案制定的常用方法,本研究发现,根据血小板聚集实验中ADP聚集率来评估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也是可行的,且更经济。但因本研究中基因检测呈“代谢慢”的患者中,仍有较高比例对氯吡格雷治疗反应好,在有条件的区域可联合血小板聚集实验和CYP2C19基因型检测来制定氯吡格雷用药方案。

    作者:李林锋;蔡新勇;郭邦国;涂伟玲;胡菁;洪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3D-ASL联合SWI、DWI多模态检查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评估价值的研究

    目的:探讨3D-ASL联合SWI、DWI多模态检查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入住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18例。给予3D-ASL灌注和SWI、DWI加权成像,并对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均存在一定面积缺血性半暗带组织,其中1例ASL呈正常灌注患者为全部为缺血半暗带组织。都及时进行相应治疗后复查,18例ASL低灌注患者中DWI及ASL低灌注面积均缩小,其中部分ASL出现高灌注。结论3D-ASL联合SWI、DWI联合检测能准确判断脑梗死的位置和范围,明确是否有微出血,并能计算出梗死周围的缺血半暗带,为临床溶栓治疗及疗效提供精准影像信息。

    作者:王爱华;李丰章;邹南安;胡含明;刘峰;文翠;熊建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团体组,每组6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团体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精神症状,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评估防御方式,随访6周,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3、6周后症状和治疗前后防御方式。结果团体组患者治疗3、6周后的PANSS和SCL-90总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团体组患者DSQ各因子分中不成熟因子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前者成熟因子分明显高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防御方式和精神症状,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精神康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晓芳;肖志平;刘燕玉;周建平;余绍军;何秋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逆行胆囊全切除术和次全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结石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全切除术和次全切除术治疗治疗复杂性胆囊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08例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逆行胆囊次全切除术,对照组则采用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结石相比,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吴勤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NF-κB和EGF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NF-κB、EGFR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0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NF-κB p65和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并探讨NF-κB p65和EGFR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侵袭转移的关系以及NF-κB p65的表达与EGFR 的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NF-κB p65及EGF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P<0.05);NF-κB p65和EGFR在前列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血清PSA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NF-κB p65与EGF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8,P<0.05)。结论 NF-κB的活化与EGFR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并与前列腺癌的分级、分期、侵袭转移等有关,推测NF-κB也许可以通过调控EGFR的表达进而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NF-κB以及EGFR可以作为判断前列腺癌侵袭性、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颜婵;毛建军;王晓荣;谢梅茂;赵雁;胡映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照激素的使用量分为中等剂量组、大规剂量组与冲击剂量组。中剂量为强的松7.5mg/d-30mg/d,大量>30mg/d及冲击量500-1000mg/d组。比较未用激素和使用激素后第1d、第2d及第3d的空腹血糖、3餐后2h血糖。结果3组患者在未使用激素时的空腹血糖、3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激素治疗后第1d、第2d、第3d患者的空腹血糖分别与未使用激素时的空腹血糖比较无差异(P>0.05),但3餐后2h血糖分别与未使用激素时的3餐后2h血糖比较,显著上升(P<0.05)。使用激素后3组患者的3餐后2h血糖比较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的剂量与血糖升高的水平并无相关性,且血糖升高以餐后为主。

    作者:张娜;王友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子宫发育异常者的妊娠结局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发育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子宫发育异常产妇107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正常分娩产妇107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进行统计比较。结果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升高(P<0.05),发生先兆流产、胎位异常、胎膜早破以及早产的几率亦显著增加(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⑵观察组围生儿发生窒息、宫内窘迫、死亡和FGR的几率以及出生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⑶妊娠并发症在各种类型子宫发育异常中几乎均有出现,而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相对较少。结论子宫发异常患者患者妊娠为妊娠高危因素,可明显增加剖宫产率及先兆流产、胎位异常等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改善围生期母婴质量。

    作者:刘思越;沈菲;欧阳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地特胰岛素与诺和灵N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地特胰岛素组(治疗组)和诺和灵N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符合妊娠期要求的糖尿病饮食及运动和教育,治疗组使用地特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对照组使用诺和灵N控制空腹血糖,两组均为每晚睡前皮下注射,两组均辅以三餐时门冬胰岛素治疗,全部患者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更好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更高的治疗达标率,更少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在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中比诺和灵N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刘居庄;肖俊;肖泰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二尖瓣脱垂临床及超声诊断研究进展

    二尖瓣脱垂(Mitral Valve Prolapse,MVP)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2.5%[1],该病可出现于各个年龄段,以年轻女性较为多见,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发病率增高[2,3]。本文对近年来关于二尖瓣脱垂及其超声诊断研究进展作一文献回顾并综述如下。

    作者:李西(综述);刘燕娜(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26例,分别使用氯氮平(A组)、利培酮(B组)及阿立哌唑(C组)连续治疗8周,并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30名人员设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差异。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3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血清T3、T4、FT3、FT4及TS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患者治疗8周后T3、T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TSH水平却明显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T3、FT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组患者治疗8周后五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引起血清T3、T4及TSH变化,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作者:吴琼芳;成晓洁;李凯;喻芳;张雷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接诊的患结直肠癌的10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与腹腔镜手术联合方案进行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且通过Karnof-sky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115.71±20.57)ml明显更少,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27±0.43)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89±0.39)d及住院天数(15.42±5.87)d均明显更短(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较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率(78.0%)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均有2例失随访,观察组无疾病进展存活期为(11.32±1.02)月,中位生存期为(32.06±2.11)月,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与腹腔镜手术联合方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谢礼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螺内酯治疗慢性镉接触肾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对慢性镉接触肾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6年1月因慢性镉接触住院病人,2012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31例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案(对照组),2016年1月17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螺内酯20mg/d(治疗组),两组病人于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分别检测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尿肌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后的尿镉差值(对照组与治疗组秩均值分别为24.13;25.18)、校正尿镉的差值(对照组与治疗组秩均值分别为27.03;19.88)、校正尿β2-微球蛋白的差值(对照组与治疗组秩均值分别为26.9;20.12)、尿肌酐的差值(对照组与治疗组秩均值分别为23.21;26.85),对照组与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尿β2-微球蛋白的差值(对照组与治疗组秩均值分别为28.42;17.35),对照组与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β2-微球蛋白作为慢性镉接触肾损害的靶效应指标,短期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慢性镉接触可以有效减低尿β2-微球蛋白。醛固酮拮抗剂对保护因慢性镉接触致肾损害有临床意义。

    作者:容开萍;李巍;甘福生;梁小滨;付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纤支镜吸痰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吸入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床旁纤支镜吸痰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常规吸痰及仰卧位通气为对照组,床旁纤支镜吸痰联合俯卧位通气为治疗组,各30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参数,住院期间总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d全因死亡率。结果治疗后第1,3,7d,治疗组PO2,P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d治疗组PEEP水平及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A-PACHE I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住院期间总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但28d全因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纤支镜联合俯卧位通气在改善患者肺通气,改善患者合状态,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何招辉;陈志;贺慧为;杨小刚;王荣胜;杨春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成人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基础病和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咳嗽患者35例(50.72%),咯血患者11例(15.94%)。咳嗽症状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除胸闷外的其他临床症状患者(均P<0.05);基础病或者合并症的患者25例(36.23%),心脏病患者有11例(15.94%),糖尿病8例(11.59%);45例(65.22%)患者无肺部体征,显著高于呼吸音减弱、有湿罗音患者的比例;血沉增快的患者50例(72.46%);34例(49.28%)患者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叶或段状分布的实质性病变/肺不张表现,显著高于结节或肿块样病变、弥漫性粟粒样结节和不典型空洞患者的比例;经肺穿刺获得标本的病理诊断而确诊的有27例(40.30%),经手术获得标本的病理诊断而确诊的有24例(35.82%)。结论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难度大,临床应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明确诊断。对纤维支气管镜、肺穿刺及手术标本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有效措施。

    作者:傅佳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