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细胞肺癌患者检测自身抗体结果分析

付志强;丁耀东;谭立明;吴洋;陈娟娟;李华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抗着丝点抗体, 抗核抗体, 人喉癌上皮细胞-20-10, 人喉癌上皮细胞-2
摘要: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及抗着丝点抗体(ACA)检测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中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SCLC患者、116例其他肿瘤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以人喉癌上皮细胞-20-10(HEp-20-10)和人喉癌上皮细胞-2(HEp-2)作基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ACA,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相比,SCLC血清中ANA阳性率显著增加(P<0.01);SCLC患者ANA检出率与肝癌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SCLC与各病例对照组相比,ACA检出率明显增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肺癌组血清中ANA和ACA的检出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性升高(P<0.01);分别采用HEp-20-10和HEp-2作为基质的IIF法对血清ACA进行检测,SCLC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4),Kappa一致性分析,P<0.01,有显著性差异,但Kappa=0.333,一致性较差;联合2种不同基质检测SCLC患者结果显示其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但从临床评价指标可见:基质为HEp-20-10的IIF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更显著。结论 ACA的检测对SCLC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采用HEp-20-10细胞株检测ACA抗体更有助于SCLC患者检出率。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逆行胆囊全切除术和次全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结石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全切除术和次全切除术治疗治疗复杂性胆囊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08例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逆行胆囊次全切除术,对照组则采用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结石相比,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吴勤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微创痔疮套扎器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痔疮套扎术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中度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微创痔疮套扎术合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消痔灵注射治疗,观察患者的排便时间、排便不净感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患者治愈率存在差异(P<0.05);两组在排便时间、排便不净感比较存在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是在便后肛门坠胀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创痔疮套扎器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尹英斌;谢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大动脉炎性脑梗死3例的治疗体会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属于大血管炎的一种,主要累及大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也可累及中小血管[1]。属于自身免疫病,临床病理是以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多样。 TA好发于40岁以下人群,年轻女性患者超过80%,男女患病比率为1:4.5左右,西方的患病率为0.5-0.8/10,而日本的患病率高,为4/10万[2,3],我国目前尚未见相关的流行病学报道。临床治疗方面,虽然近些年来,生物制剂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一些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血管炎提供了较好的治疗选择[4-7],但仍以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余丽玲;戴森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清胱抑素C与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GRACE评分相关性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NST-ACS)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危险评分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NST-ACS患者212例,并将同期入院疑似冠心病而经冠脉造影检测排除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纳入研究患者血清Cys C水平,并收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吸烟史、既往史等临床资料,根据GRACE评分系统计算NSTE-ACS入院及出院6个月GRACE评分,记录NSTE-ACS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NSTE-ACS组患者血清Cys C、hs-CRP及NLR水平较高(P<0.05)。NSTE-ACS组Cys C入院GRACE评分、出院6个月GRACE评分、年龄、Cr、hs-CRP、NLR呈正相关(分别为r=0.322,r=0.394,r=0.430,r=0.617,r=0.404,r=0.323,P 均<0.05)。单因素Logistic 回归显示:Cys C(OR=8.271,P=0.00,95%CI 2.670-25.624)、年龄(OR=1.050,P=0.00,95%可信区间为1.025-1.076)、TG(OR=0.647,P=0.02,95%可信区间为0.448-0.936)是MACE的发生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Cys C(OR=5.403,P=0.03,95%可信区间为1.203-24.253)是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Cys-C对NSTE-ACS患者早期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且可作为预测NSTE-ACS患者预后的生物标记物。

    作者:吴佳健;邱崇荣;罗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自拟通便一号方治疗混合痔合并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自拟通便一号方治疗混合痔合并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混合痔合并便秘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术后分别接受通便一号方和乳果糖治疗两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两周后,观察组的各主要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70.83%,P=0.0267。结论通便一号方治疗混合痔合并功能性便秘疗效满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罗琴雯;肖慧荣;管诗强;葛魏;张磊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子宫发育异常者的妊娠结局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发育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子宫发育异常产妇107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正常分娩产妇107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进行统计比较。结果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升高(P<0.05),发生先兆流产、胎位异常、胎膜早破以及早产的几率亦显著增加(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⑵观察组围生儿发生窒息、宫内窘迫、死亡和FGR的几率以及出生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⑶妊娠并发症在各种类型子宫发育异常中几乎均有出现,而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相对较少。结论子宫发异常患者患者妊娠为妊娠高危因素,可明显增加剖宫产率及先兆流产、胎位异常等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改善围生期母婴质量。

    作者:刘思越;沈菲;欧阳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翻译后修饰对缝隙连接蛋白功能的调控

    缝隙连接(connexin,Cx)是生物体必需的细胞膜蛋白,可以进行相邻细胞间细胞质离子和低分子量代谢物质的交换,这一联系对生物体生理的很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缝隙连接蛋白的翻译后化学修饰是对缝隙连接通道功能进行调节的一个重要工具。磷酸化和泛素化是调节缝隙连接功能的主要翻译后修饰,而乙酰化,羟基化,羧化,甲基化,棕榈酰化,氧化,亚硝基化和截短等的作用也有报道[1-4]。有些翻译后修饰涉及对成熟缝隙连接通道的电/代谢耦合开关的调控,而其他则涉及对缝隙连接的生命周期进行调节,包括输送,组装,分解和降解。本文将着重回顾目前研究的较为深入的几类缝隙连接蛋白的翻译后修饰。

    作者:黄红雨;赵虎;金晓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精子DNA碎片指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5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176例不孕夫妇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CD)对丈夫精液标本行精子DFI检测,根据精子DFI值将上述IVF-ET患者分为A组(DFI<30%)和B组(DFI≥30%),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A组的受精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子DNA碎片指数影响IVF-ET的受精率,对胚胎质量和临床妊娠率无显著性影响。

    作者:唐亮;朱元;吴兴武;洪青;王斯洋;辛才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NF-κB和EGF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NF-κB、EGFR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0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NF-κB p65和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并探讨NF-κB p65和EGFR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侵袭转移的关系以及NF-κB p65的表达与EGFR 的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NF-κB p65及EGF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P<0.05);NF-κB p65和EGFR在前列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血清PSA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NF-κB p65与EGF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8,P<0.05)。结论 NF-κB的活化与EGFR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并与前列腺癌的分级、分期、侵袭转移等有关,推测NF-κB也许可以通过调控EGFR的表达进而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NF-κB以及EGFR可以作为判断前列腺癌侵袭性、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颜婵;毛建军;王晓荣;谢梅茂;赵雁;胡映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细胞因子IL-10、TGF-1及VEGF的表达对肝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内细胞因子IL-10、TGF-1及VEGF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8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87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组织中IL-10、TGF-1及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各项临床病理指标以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中IL-10、TGF-1、VEGF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肝癌组织IL-10表达水平与病灶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肝癌组织TGF-1表达水平与术前AFP水平有关(P<0.05);肝癌组织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有无包膜、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有关(P<0.05);肝癌组织IL-10高表达者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IL-10低表达者(P<0.05);肝癌组织VEGF高表达者无瘤生存率明显均低于VEGF低表达者(P<0.05);肝癌组织中TGF-1高低表达者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血管侵犯、IL-10表达、VEGF表达是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0、VEGF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预测指标,较低的IL-10表达水平和较高的VEGF表达水平与肝癌较差的预后有关,未见TGF-1与肝癌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王伟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CIP2A与c- My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CIP2A与c-Myc在乳腺纤维腺瘤、非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明确不同阶段乳腺肿瘤组织中CIP2A和c-Myc各自的表达水平以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初步的探讨两因子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纤维腺瘤、非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标本各40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40例乳腺纤维腺瘤,40例乳腺原位癌和4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CIP2A及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它们的差异。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乳腺纤维腺瘤,40例乳腺原位癌和4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CIP2A及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它们的差异;并分析CIP2A与c-Myc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CIP2A及c-Myc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非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强度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P2A及c-Myc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在非浸润性乳腺癌和浸润性乳腺癌中CIP2A与c-Myc表达的强度呈正相关。结论 CIP2A与c-Myc在浸润性乳腺癌中过表达;二者在乳腺纤维腺瘤、非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程度依次升高;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CIP2A可能通过稳定c-Myc蛋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李坚;周凯;王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与荆花康胃胶丸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分析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与荆花康胃胶丸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幽门螺杆菌患者,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进行治疗,B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进行治疗,C组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荆花胃康胶丸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情况。结果 B组的临床效果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A组,C组的临床效果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B组,治疗后A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高于B组,B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高于C组,三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对该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大的意义。

    作者:宋绿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A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入2010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AA患者3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开腹组(5例)和腔内修复组(29例),分别行传统开腹修复术和EVAR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腔内修复组手术时间[(103.14±23.81)min vs (241.35±39.76) min]、术中出血量[(114.68±37.24)ml vs (732.66±81.52)ml]、术中输血量[(22.41±5.82)ml vs (209.89±41.35)ml]、术后ICU时间[(17.83±8.44)h vs (43.15±10.26)h]、术后禁食时间[(15.27±5.61)h vs (105.45±31.53)h]以及住院天数[(10.17±2.14)d vs (15.95±4.08)d]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腔内修复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10.34%vs 80.00%,P<0.05);随访12个月,腔内修复组生存率虽在数值上高于开腹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AR治疗AAA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对高龄及无法耐受传统开放手术的患者尤为适用。

    作者:高家宝;陈淼;曾庆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CYP2C19基因型检测与血小板聚集实验对指导氯吡格雷用药的研究

    目的:比较CYP2C19基因型检测与血小板聚集实验两种测定方法对临床氯吡格雷使用的指导作用。为临床上选择更经济、有效的测定方法指导氯吡格雷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二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的患者的资料,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相关疾病史、用药史、血液检查结果、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等。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来比较CYP2C19基因型检测与血小板聚集实验两种测定方法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结果对基线资料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代谢快组(92例)、代谢中间组(116例)、代谢慢组(30例)三组间两两比较,年龄、性别、有否糖尿病、有否肾功能不全、有否吸烟、有否使用钙通道阻滞剂(CCB)、有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代谢快组、代谢中间组、代谢慢组三组之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实验(二磷酸腺苷(ADP)聚集率、花生四烯酸聚集率、胶原聚集率)进行方差分析,方差均齐性,其中ADP聚集率三组间比较, P<0.001,有显著差异。将ADP聚集率>50%赋值为0(反应差),ADP聚集率≤50%赋值为1(反应好)。将ADP聚集率界定治疗反应与CYP2C19基因型检测代谢能力之间两两比较,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代谢快组治疗反应明显好于代谢中间组及代谢慢组。但是基因检测呈“代谢慢”的患者中,仍有较高比例(43%)对氯吡格雷用药反应好;而在基因检测呈“代谢快”的患者中,亦有一定比例(16%)用药反应差。结论 CYP2C19基因型检测是目前临床上指导氯吡格雷用药方案制定的常用方法,本研究发现,根据血小板聚集实验中ADP聚集率来评估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也是可行的,且更经济。但因本研究中基因检测呈“代谢慢”的患者中,仍有较高比例对氯吡格雷治疗反应好,在有条件的区域可联合血小板聚集实验和CYP2C19基因型检测来制定氯吡格雷用药方案。

    作者:李林锋;蔡新勇;郭邦国;涂伟玲;胡菁;洪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赣南地区骨科医师工作倦怠和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目的:调查赣南地区骨科医师工作倦怠和心理健康情况,总结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及纠正骨科医师工作倦怠,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寻找有效途径。方法应用一般状况调查表、马斯勒倦怠感量表、一般健康问卷对赣南地区各级医院骨科医师进行心理测查。结果1.赣南地区骨科医师中轻微倦怠的医师占85.3%,明显倦怠的医师占6.8%,另外7.9%的医师为无倦怠;2.工作倦怠在年龄、职称、学历、年资、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以及不良嗜好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3.骨科医师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情感疏远与心理健康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而成就感缺乏与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结论赣南地区各级医院骨科医师均存在不同程度工作倦怠及心理健康问题,及时、有效地干预对预防和改善这些不良工作环境和心理健康问题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金财;项卫卫;曾文添;朱文清;姬广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输精管结扎患者行改良输精管吻合术19例分析

    目的:探讨输精管吻合术的方法及复育效果。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技术行输精管二层缝合法并利用输精管旷置结节行输精管吻合口后壁支撑法。结果本组19例,有精子者17例,再通率89.4%,精子>20×106/ml者11例,其中配偶有孕者3例,精子<20×106/ml者6例,无精子者2例其中1例并发吻合口部痛性结节。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二层缝合法,利用旷置结扎结节作吻合口后壁支撑法,可有助于提高输精管再通率。

    作者:吴荣国;田向旗;谢俊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母婴同室家属手卫生宣教后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母婴同室陪护家属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前后其洗手行为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母婴同室陪护家属200名进行手卫生培训,分别收集培训前、后陪护家属手部卫生学监测采样标本和调查问卷,比较其差别。结果培训前后洗手方法正确率由33.5%提高到90.0%,洗手合格率由56.5%上升至88.0%。结论对母婴同室陪护家属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可使家属重视手部卫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以降低母婴医院内感染的机率。

    作者:万曦娣;曾爱凤;胡兰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改良肱三头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15例分析

    目的:总结采用改良肱三头肌劈开入路法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采用改良肱三头肌劈开入路法治疗,观察术后肘关节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未出现内固定失败、骨化性肌炎、尺神经卡压症状和骨折块移位等并发症;按照肘关节改良Casse-baum功能评分系统评价: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改良肱三头肌纵行入路联合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术野显露充分,固定牢靠,尺神经损伤率低,并发症少,可满足早期功能锻炼需要,肘关节恢复快,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周雄;万桃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颈部动脉血管低剂量CTA评价血管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部动脉血管低剂量CT血管造影评价血管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的可行性研究。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入住神经内科具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患者19例。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组(A)10例及常规剂量组(B)9例,管电压、碘对比剂分别为80kV、50ml和120kV、80ml进行血管CTA成像,并进行相应后处理显示颈部动脉粥样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对比分析图像质量、血管强化程度、X线辐射剂量。结果 A、B两组患者检出稳定斑块、易损斑块、混合斑块及血管狭窄的能力、两组图像质量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用量明显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CTA检查能清楚显示颈部动脉粥样斑块形态、直径及斑块成分,并对其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程度作出较精确的判断。大能降低约58.3%的X线辐射剂量及37.5%碘对剂摄入量,有效的降低了X线对人体的电离辐射总量及碘对比剂的肾毒性。因此颈部动脉血管低剂量CTA评价血管斑块稳定性及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比较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李丰章;巫启恒;胡含明;邹南安;刘霞;熊建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剂量甲硝唑联合乳酸杆菌治疗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小剂量甲硝唑联合乳酸杆菌治疗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1月符合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病症标准的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小剂量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小剂量甲硝唑联合乳酸杆菌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甲硝唑联合乳酸杆菌治疗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0.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率3.33%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甲硝唑联合乳酸杆菌治疗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更佳。

    作者:李金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